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inyuan_1991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宜昌园区|规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1 21: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0 金钱

2030年就能建成?感觉有点困难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1 21:5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byzz 发表于 2020-11-21 21:32
2030年就能建成?感觉有点困难吧

火神山、雷神山,在那么短时间里都快速建成了;项目资金只要有保障,凭借社会主义制度、“基建狂魔”+“新基建”的可靠性,大可不必太担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22 00: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linyuan_1991 发表于 2020-11-21 21:53
火神山、雷神山,在那么短时间里都快速建成了;项目资金只要有保障,凭借社会主义制度、“基建狂魔”+“ ...

特殊时期的产物不能作为评判标准,毕竟这个地质公园不是紧急事项,指望投重注搞这事,有点不现实,而且不要忘了,宜昌上面还有武汉,吸血吸的嗨着呢,真正到地方有多少,还是未知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2 08:11: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byzz 发表于 2020-11-22 00:05
特殊时期的产物不能作为评判标准,毕竟这个地质公园不是紧急事项,指望投重注搞这事,有点不现实,而且不 ...

国家公园这种大项目,宜昌一个普通地级市恐怕负担不起辖区内支出,这就离不开Zhongyang财政、省级财政共同负担了……(猜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2 10:4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月谈重磅观察 | 长江经济带有“八大怪”!掣肘活力,制约发展(节选)

本帖最后由 linyuan_1991 于 2020-11-23 13:49 编辑
linyuan_1991 发表于 2020-11-21 14:22
发布时间:2019-10-22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作者:唐芳林


发布时间:2019-02-11
内容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19年第2期
半月谈记者:王贤 韩振

怪象四:抢到扔一边

近年来,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ZY给了地方一些优惠政策和“帽子”,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贸易口岸、自由贸易区等,但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地方好不容易抢回来“帽子”,却没有发挥好效益,有些甚至闲在那里“晒太阳”。

以自然保护区为例,以前划定自然保护区时,各地争相进入;但随着近年来生态保护力度加大,曾经抢着戴的“帽子”,如今却成了“烫手的山芋”。因为是保护区,一些项目上不了,一些区域不能开发,不少地方呼吁调整自然保护区,给当地留出发展空间,有些地方更是向上级申请“摘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2 20: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峡日报:模式重构 推动三峡旅游新区封闭运行

本帖最后由 linyuan_1991 于 2020-11-23 17:44 编辑

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出版
作者:宜昌市FGW  朱宜林

综观全国旅游,凡是运营比较成功的景区无不是采取全域旅游、封闭运行的模式,如四川九寨沟、湖北武当山等。

三峡一直以来是全国旅游的顶级品牌,其中宜昌境内37公里“两坝一峡”江段是三峡旅游的核心区。该江段不仅原汁原味保持了长江峡谷风光风貌,而且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等2处5A级景区,西陵峡、三游洞、石牌等3处4A级景区。景区品质之高、布局之密世所罕见。

为推动宜昌三峡旅游提质增效,必须打破区域内各景区相互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推动协同发展。建议重构三峡旅游新区管理体制,对“两坝一峡”江段区域实行“主权不变、事权下放、治权统一、封闭运行”的管理经营模式,建设以旅游产业为支撑的封闭功能区。

主权不变,即行政区划不变,行政、司法、监察等职权按区划仍隶属原主体单位。

事权下放,即宜昌市、西陵区、夷陵区ZF将封闭区内有关经济社会管理职权下放或委托给封闭区内行政主体。

治权统一,即在封闭区内实行“管委会+投资公司”管理经营模式。比照宜昌高新区托管模式,西陵区、夷陵区将封闭区的镇、村成建制托管给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新区管委会设立独立财政,在市W、市ZF领导下统一独立行使经济社会管理决策权。由市交旅产业集团牵头,会同各区ZF、三峡集团、葛洲坝集团及封闭区内各景区单位联合组建投资运营公司,负责封闭区内旅游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宜昌三峡旅游品牌的统一运作

封闭运行,即对“两坝一峡”江段核心区进行交通封闭管理。具体封闭范围为南津关至三峡大坝左岸区域(含下牢溪部分)及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石牌等部分右岸区域。封闭区外,由江南、江北翻坝高速公路及西陵长江大桥组成外环线,向社会车辆开放,构成进出三峡的主要通道。封闭区内,由夜明珠路和三峡专用公路组成内环线,分别在南津关、莲沱大桥设置互联互通出口,构成串联各景区的主要通道。内环线封闭运行,游客均由平湖半岛游客集散中心乘坐电动摆渡车进入封闭区各景区,封闭区内居民、单位及其他车辆实行办证通行。

受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建设严格管控的影响,封闭区内难以实施大规模建设。因此,应就近加强平湖半岛游客集散中心的配套功能设施建设,完善酒店商务、滨水住宅、亲水乐园、会议会展、观景娱乐等主要功能,建成三峡休闲商务中心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21:4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利部部长: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节选)

本帖最后由 linyuan_1991 于 2020-12-20 13:29 编辑

作者:鄂竟平(水利部部长)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综合反映了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完整性和健康状态,以及生态系统抵抗干扰、自我调节、动态平衡的能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ZGZY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这是以XJP同志为核心的DZY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准确把握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XJPZSJ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深刻揭示了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与人的依存关系,为加强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正确认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各要素,既有各自内在的结构、功能和变化规律,又与其他要素相互耦合、相互影响。正如人体各个器官紧密联系一样,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任何一个环节的动作,都会经内部传导机制影响到其他环节,乃至影响生态系统全局。

(二)我国生态系统整体质量和稳定性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人多地少水缺,河流、湖泊、森林、草原、湿地等资源分布不均,加之历史上长期过度开发索取,生态系统总体比较脆弱,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面积的55%,其中极度脆弱区域占9.7%,重度脆弱区域占19.8%。各生态子系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73.69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不含港澳台)的28.6%;河道断流、湖泊萎缩、水质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全国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草原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占1/3以上;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一些珍稀特有物种极度濒危。这些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突出制约,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通过把握山水林田湖草的完整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决定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必须树立大局观、全局观,算清长远账、整体账,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统筹考虑、综合施策。要深入研究各要素健康状态的评判标准,逐一分析各要素发挥作用、相互影响的路径和规律,明确各治理环节的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定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要建立完善生态系统保护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发挥各方治理合力,打通陆地水域、上中下游、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加快推动“单个因子”保护修复模式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模式转变。

二、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D的18大以来,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全面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系统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实现了沙化土地面积由长期扩大到持续缩小、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由长期下降到逐年上升、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江河湖泊生态明显向好的历史性转变。据统计,2012年至2018年,完成防沙治沙1310万公顷,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个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万公顷转为年均减少19.8万公顷;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分别由20769万公顷、151.37亿立方米提高到22045万公顷、175.6亿立方米;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123万公顷。但我国生态系统仍较为脆弱,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刻不容缓。

(一)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

绿水青山是生态系统具有良好质量与稳定性的最好标志。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就是要坚持用养结合,合理降低开发利用强度,保护并有效恢复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全面提升自然生态服务功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推行草原森林休养生息,要通过“禁”“休”“轮”“种”等综合措施,实施封育保护、生态移民、舍饲圈养,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开展草场保护治理,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毁林挖草、非法开垦占用等违法行为。推行河流湖泊休养生息,要通过“治”“保”“还”“减”“护”等综合措施,对生态过载的河湖实施治理与修复,保障河湖生态用水,退还河湖生态空间,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水生生物资源,建立健全河湖休养生息的长效机制。

(二)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自然保护地体系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各类自然公园,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要完善划定标准,明确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类型,确立国家公园主体地位,整合优化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合理调整自然保护地范围。要健全管理体制,完善自然保护地设立、晋(降)级、调整和退出规则,实施分级管理和差别化管控,强化监测、评估、监督、考核,压实管理责任。要创新建设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发挥ZF主体作用,探索全民共享机制。完善自然保护地立法,定期开展监督检查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

江河湖泊保护治理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要深入贯彻XJPZSJ“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为总体目标,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ZHANLVE要求,推进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保障江河长治久安,维护河湖生命健康。在补短板方面,要坚持“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原则,以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为核心,从全局角度谋划布局水资源配置体系、水生态治理体系,建设一批基础性、枢纽性、ZHANLVE性重大项目,构建现代化国家水网,全面提升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保护能力。在强监管方面,要全面加强对江河湖泊、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监管,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合理确定河湖生态水量和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抓紧将可利用水量逐级分解到不同行政区域,严控区域、行业用水总量和强度,严格水资源供用耗排等各环节监管,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论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做到全面节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真正发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要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强化湿地用途管控,坚决遏制各种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7 17:56 , Processed in 0.07809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