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4164|回复: 110

[江城资讯] 2020年12月11日(周五)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1 09: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irefly1130 于 2020-12-11 09:35 编辑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12月11日(周五)

当日总计划出港: 256班

当日总计划进港: 270班

合计进出港航班: 526班


——————————————————————————————————————————————————————


地铁微博数据12月10日(周四),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 274.25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 4号线楚河汉街站、2号线汉口火车站、2号线中南路站、2号线街道口站、2号线江汉路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首次为激光产品定国际标准
武汉高校和激光企业参与



    华工激光的展示大厅内显示,2007年中国产生了首台国产光纤激光器。
    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周小庄)10日,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发来函件,我国制定的“工业用光纤激光器参数要求和测试方法”国际标准获得通过。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WYH主任WY王又良表示,这是我国激光产品类的首个国际标准。

    这一标准由国家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提出。该标准编制小组ZX卢飞星介绍,2016年开始筹备制定这一标准,2018年被IEEE正式立项,多家高校和激光企业参加。10日,卢飞星收到了IEEE的来函。

    光纤激光器是激光设备的“发动机”。所有激光设备都需要光源,光纤激光器是生产光源的主流产品。我国光纤激光器的市场规模,从十年前不到10亿元已增长到近百亿元。2007年之前,我国光纤激光器完全依赖进口,此后逐步国产化并出口国外。

    “以前,一个进口20瓦脉冲光纤激光器可以卖到20多万元。有了国产产品后,同款产品价格下降至2万元以下。” 卢飞星介绍,在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国产产品目前占领了约七成的国际市场;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国产产品占领了约三成的国际市场。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被称为“中国光谷”,华工激光、锐科激光等一批激光产业领军企业均诞生于此,激光产业年产值已达千亿元,占国内市场规模一半左右。

    5年前,锐科激光牵头,联合华工激光等起草了我国第一部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锐科激光总工程师闫大鹏认为,我国首次为激光产品定国际标准,体现了国产光纤激光器的制造水平。

    成立于1963年的IEEE,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营利性跨国学术组织。2019年5月,IEEE曾禁止华为员工参与旗下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不过,仅仅一个月后,IEEE就解除了相关限制。

    “在工业光电子产品运用领域,中国已经具备国际影响力。”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姚建华认为,国际科研合作无法把中国排除在外,国际标准的制定需要中国参与进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09: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实施航空“双枢纽”战略 建设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
武汉划定未来3年物流“跑道”

  

  长江日报讯(记者金文兵)加快实施航空“双枢纽”战略、建设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建成城市配送三级网络、引进物流“头部企业”……12月10日,《武汉市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正式发布,划定武汉未来3年的物流发展“跑道”。

    根据该《行动计划》,未来3年,武汉将构建80条国际航空大通道(其中,35条商务航线、15条货运航线、30条文旅航线),发展50条国内全货机航线,推进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T2航站楼改造等机场扩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全国、通达全球的轴辐式航空网络体系。

    《行动计划》明确,将构建“8+6”国际直达联运大通道,打造直达国外枢纽城市(德国杜伊斯堡/汉堡、法国杜尔日、波兰波兹南、俄罗斯莫斯科、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立陶宛维尔纽斯)的6条国际铁路干线通道和至日本、韩国的2条江海直航通道,以及经大连、上海、宁波、广州等沿海城市出境的4条铁海联运通道和经上海转运至中国台湾、东盟地区的2条江海联运通道,进一步完善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

    此外,未来3年,武汉还将基本建成以“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三级城市配送网络,培育引进敦豪、菜鸟网络、京东物流等物流“头部企业”在汉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培育3A级物流企业30家以上,打造具有产业和市场优势的供应链协同平台10个以上。

    据悉,《行动计划》从优化“一港六园八中心”空间布局、保障物流项目用地需求、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停靠管理、增强口岸功能和服务水平、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降低物流税费成本6方面建立健全物流业政策支持体系,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按照该《行动计划》,到2022年,武汉基本建成网络化、专业化、集约化、智慧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力争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继续保持内陆领先、全国靠前的成本优势,推动国家物流中心建设,为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提供强有力保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09: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地方ZF驻华机构代表团访问湖北武汉


    长江日报讯(记者宋磊 通讯员赵静)应湖北省友协邀请,由日本大阪、长崎、福岛、横滨等18个府、县、市驻华机构和日本自治体国际化协会北京事务所、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武汉代表处负责人组成的日本地方ZF驻华机构代表团一行32人于12月9日至11日访问湖北武汉。

    据悉,此次访问旨在进一步推进湖北省与日本地方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湖北省和武汉市一直是日方关注度最高的地区,日本也是武汉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外资来源地。日方普遍认为,湖北省和武汉市是未来中日经贸合作潜力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应抓住机遇,深化合作。

    在汉期间,日本地方ZF驻华机构代表团参加了湖北省暨武汉市与日本地方ZF合作交流恳谈会,参访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并参观黄鹤楼、东湖绿道等地。

    12月10日,副sz徐洪兰会见日本地方ZF驻华机构代表团一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09: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百余家企业赴汉参展 五大设计展区同台演绎
2020年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今日在汉开幕
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提质升级



    2020年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于12月11日在汉开幕。

    远销海外的中国高速列车、曙光超级计算机、近期口碑飙升的蔚来智能汽车、LED智能床头灯、安防巡逻智能机器人、无人配送车……从大国重器到家居暖心“神器”,一件件充满设计感的“黑科技”展品悉数亮相。12月10日,武汉已为2020年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做好准备。

    “新设计,新趋势,新动能”。12月11日,2020年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在汉开幕,全球三百多家工业设计重点企业赴汉参展、五大设计展区同台演绎、两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六项活动全面展开……博览会期间,武汉以工业设计产业为引,以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平台为链,将创新灵动的美好生活方式串联起来,讲述工业设计产品背后的生活哲学,让观众感受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提质升级的力量。

    擦亮工业设计“中国名片” 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回首“十三五”,谋局“十四五”,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而这些,少不了工业设计的赋能。

    近期,国家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推动工业设计深度赋能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工业设计服务链条延伸,将设计融入制造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商业运营全周期,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与制造业全领域的深度结合,积极推动工业设计走进中小企业。

    本届博览会现场,“设计赋能智造”已成为众多展位的标语。“工业设计推动浙江省传统产业升级再造,帮助轻工、纺织服装、机械设备等传统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塑品牌……”浙江展馆介绍了工业设计如何帮助浙江省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你看,我们的这款智能挖掘机可以减少75%的人力……”辽宁展馆现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展馆内展出的大型智能液压设备、煤矿巷道掘机等产品已经运用到制造业升级改造中,大大改变了传统人工的低效率作业。

    迅速发展的工业经济,让作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的武汉对工业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强劲。一直以来,武汉把工业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发展,以设计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在武汉,工业设计已经贯穿于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近年来,工业机器人、AGV搬运小车、智能机械臂……这些工业设计正在浸入武汉制造的全流程,全面赋能“武汉造”。

    武汉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设计已成为推动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武汉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四届展会2000家次企业同台共秀中国工业设计力量

    12月10日,笔者在博览会现场看到,不少前三届来武汉“打卡”的设计企业,今年再度携带“高精尖”产品参展。“每届展会洛可可设计都会如期参加,并携当年最新设计成果以‘新物种设计展’的形式展示给观众。”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博览会,洛可可将围绕“设计美好生活”展出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创新科技产品、家用电子产品、消费零售产品等,共同探讨设计与生活的融合方式,分享设计理念。

    连续4年在汉举办,“国字号”工业设计展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崭新名片,从“中国”到“国际”,从“展览”到“博览”,4年下来,每次展会都进行提档升级,成为业界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全球的目光都聚焦武汉,助力武汉打造工业设计名城。据不完全统计,四届展会共吸引近2000家次企业来汉“打卡”。

    回首2015年,对于武汉工业设计领域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提出打造工业设计名城、出台《武汉市人民ZF关于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等一批配套政策、首届“黄鹤杯”工业设计大赛开赛、实现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零”突破……那一年,武汉工业设计发展势头猛进。

    现如今,“国字号”工业设计展会连续四届落户武汉,凸显了武汉作为工业重镇的使命担当。活动现场,地方展区、设计扶贫展区、防疫抗疫展区、武汉创新展区、国际展区五大展区同台演绎设计之美。

    走进湖北展馆,东风集团技术中心、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武汉制造业企业携最新产品集中亮相;另外,武汉创新展区内,D+M工业设计小镇、浪尖创新品牌设计有限公司、迪特格设计有限公司、墨谷整合设计(武汉)有限公司等企业向观众展示了众多武汉特色“尖板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0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与英国友城曼彻斯特市开展多领域“云交流”活动


在市委外办支持和指导下,我市城建局和文旅局与英国友城曼彻斯特市对口部门创新开展线上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两市在低碳、环保、水务、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020年11月11日,市城建局与曼彻斯特市议会联合举办“武汉-曼彻斯特海绵城市及绿色增长项目线上交流研讨会”,市委外办、市ZF重点办、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政院、水科院参加会议,双方就海绵城市建设领域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市城建局副局长向晖向与会嘉宾重点介绍了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成效,同时表达了进一步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的意愿。



2020年12月4日,市文旅局与曼彻斯特市议会联合举办“武汉-曼彻斯特文化旅游领域线上交流研讨会”,市委外办、合美术馆、中国建筑科技馆参加会议,与会代表针对后疫情期间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复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出席活动的曼彻斯特市议会文化总管戴夫·蒙特利高度评价此次研讨会,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从武汉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如何面对后疫情期间本地文化产业复兴过程中的各类困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09: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隔17年武汉多家医院再次试水夜间门诊
晚上也能找专家补牙齿



    2020年12月9日晚,武汉儿童医院夜间门诊。
    长江日报记者苗剑 摄


    白天要上班、上学,不方便请假看病,怎么办?为满足这部分市民的就医需求,今年4月起,武汉多家医院陆续推出“夜间档”,或增设晚间门诊、或将门诊时间延长至晚上8时。

    大半年时间过去,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发现,市民对晚间门诊反响较好,但也存在门诊量冷热不均的情况,医院也计划对“夜间档”进行调整。  

    晚间门诊病人少看得快

    12月9日晚上6时,武汉儿童医院门诊2楼,已经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等候看病。呼吸内科诊室内,主任医师陆小霞正在给3岁女孩萌萌做听诊。

    萌萌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刚上幼儿园,国庆节后感冒、鼻塞不断,一运动就咳嗽,上个月还查出对尘螨过敏。过敏体质加上入园后生活状态的改变,导致孩子小问题不断。

    “以前是白天请假带孩子来看病,很不方便。现在可以晚上来,大人孩子都不用请假,看病的人也少,很快就能看完。”萌萌妈妈告诉记者,像萌萌这样每周都要来做检查、调整用药的情况,看晚间门诊很方便。

    一站路外的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晚上6时30分,市民刘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医院找神经外科医生钱晟复查。刘先生此前摔伤住院,因有轻微脑出血,医生安排他出院一个月后复查。家人白天要上班,不放心刘先生自己来复查,就挂号晚上来医院。问诊、拍片、阅片,全流程在半小时内完成,很顺畅。

    当晚,来该院门诊就诊的,有到口腔科洗牙、做根管治疗的市民,有到皮肤科看过敏的市民,也有出院后来复查的患者,还有来开药的市民,基本都是上班族。门诊办公室主任王松介绍,晚上就诊的热门科室集中在内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以前,这类患者晚上就医需要挂急诊,开了延时门诊后,可替急诊科分流这部分患者,给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让路”。

    三次集中尝试铩羽退出

    医院开“夜间档”并非新鲜事。2003年,武汉遭遇近63年来的最高温天气,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们出门看病。当时在卫生部门的号召下,武汉14家医院开设夜间门诊,作为应对夏季高温天气的便民服务。后来随着气温的下降,天气恢复正常,这些医院的服务就悄然停止。

    在2006年和2013年的夏天,武汉市的部分医院又在高温天气推出了夜间门诊,但是持续的时间都不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晚上门诊量不大,容易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是晚间门诊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记者探访时也发现,为确保晚间门诊的正常运行,除了开诊科室的医护人员外,相关的检查辅助科室、保安保洁等后勤科室也配套运行,人力、物力运行成本较大。

    一家三甲医院,在2013年的公开报道中曾透露,当年4月底就开始推出“黄昏专家门诊”,10个科室的40位专家,每天下午5时~8时轮流坐诊。实施第一个月,每天门诊量仅30人左右;到了8月份逐渐增多,达到50余人,上班族占七成,平均每个专家一个晚上看1~2个病人。不少业内人士觉得,当时开设夜间门诊“有点浪费”。

    “晚间门诊”转向“潮汐”操作

    17年间,随着武汉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居住人口的逐渐递增,市民对健康需求的量和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病的人变多了,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提升了。夜间门诊重新被一些医院提上了“议事日程”。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重启“试水”不再是行政指令,更多来自于市场推动。医院多将主力科室集中在儿科和特色专科方面,并非单纯延长医院的整体营业时间。

    “这些专科的就诊具有‘潮汐性’,‘晚间门诊’最后或将走向‘潮汐门诊’,根据患者需求来进行动态安排。”武汉儿童医院门诊办主任花芸介绍,以该院为例,目前推出晚间专家门诊,都是选取的前段时间热门专科,为满足白天挂不上号的患儿,可以挂晚上的号来看病,尤其为外地患儿和学龄期患儿考虑;经过一个多月的运行,目前泌尿外科、肾内科的需求已逐渐得到缓解,晚间门诊接诊率下降,下一步可能会减少晚间门诊安排;而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消化营养专科等需求量大,将按需要增加晚间门诊量。秋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呼吸内科除了增加晚间门诊外,同时可能还会增加周末门诊预约挂号量,“及时预判门诊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其他医院也在“动”。在前期运行针灸科晚间门诊的基础上,市一医院于12月1日推出了口腔科午间门诊,上班族可以趁午休时间去口腔科看病。亚心医院门诊办主任胡大清则表示,会根据患者需求调整门诊时间,或增加坐诊专家人数。因此,市民可多关注各家医院的官方平台,根据最新门诊安排,提前预约挂号。

    这些医院晚上能看门诊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武汉各医院的门诊量逐渐恢复,但仍赶不上往年同期状况。一方面,单位工作节奏加快,市民请假就医不便;另一方面,部分市民担心医院人多,就诊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服务这些市民,今年4月起,好几家医院推出“夜间档”,延长了服务时间:

    市六医院推出普通门诊延时服务,门诊从早上7时30分到晚上8时“超长待机”;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省中山医院)将儿科门诊延时到晚上8时;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同济天佑医院)儿科开放夜间门诊,24小时就诊;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推出“晚间门诊”,门诊时间延长至晚上8时,心脏全科专家坐诊;

    市一医院针灸科开放夜间门诊;

    武汉儿童医院推出夜间专家门诊,晚上提供骨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专家号。

    此外,还有部分医院虽未明确推出晚间门诊,但也提供相应专科24小时应诊,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晚间诊疗,如市三医院的烧伤科、市四医院的骨科、中部战区总医院儿内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0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武汉阳逻港,湖北首家粮食保税仓挂牌运营


12月9日,湖北首家粮食保税仓——武汉新港进口粮食保税物流分拨中心挂牌运营,首批进入保税仓的是40个集装箱装载的泰国糯米。




武汉每年都会从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进口大米、糯米、绿豆等粮食30万吨以上,通过武汉新港阳逻港粮食进境指定口岸进口粮食。开通进口粮食保税业务以来,一直都是直接通过清关后流入市场。

武汉瀛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以进口粮食为主的物流商,公司董事长唐合俊介绍,他们这次从泰国进口了8000吨糯米,共320个标准集装箱,该批糯米从泰国港口通过水运到上海洋山港后,转运到阳逻港进行报关清关等手续,然后直接通过港口与保税园区的卡口进入阳逻港保税园区粮食保税仓。在保税仓进行分拨后,发往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酒厂。




据了解,8000吨糯米进口,需要交税100多万元,原来的做法直接进口清关后,一次交税。“有了粮食保税仓后,可以把粮食直接存放在粮食保税仓,进行保税业务,等货物分批出库时,可以分批分次交税,等于把泰国的大米仓库搬迁到阳逻,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占有压力。”唐合俊说,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做强做大。

武汉新港综合保税区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粮食保税仓有2000多平方米,粮食分拨总量初期将达到每年2万吨,以后将逐步发展到每年5万吨以上,下阶段,这里将建成华中地区进口粮食分拨交易中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09: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打破能源制约瓶颈
“十四五”我省能源投资超3000亿元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一苇)“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进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这为我省能源领域建设指明了方向。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预计我省能源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显著提升能源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有效缓解能源瓶颈制约。

湖北地处华中,能源需求旺盛,但湖北一次能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据估计,“十四五”期间,我省最大电力缺额就将超过1500万千瓦,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构建稳定、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是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

今年以来,虽然受疫情影响较大,但我省依然建成、开工了一批重大能源项目。今年7月,我省最大在建水电工程江坪河水电站投产。11月,随州建市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国能长源随州电厂开工。这些项目均是当地重要的电源点,为满足区域电力负荷增长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8126.3万千瓦(含三峡),全省发电量2530.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2%。

据介绍,今后几年我省将继续推进一系列能源提升工程,使武汉市城市电网初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襄阳、宜昌城市电网向国内同等城市先进水平迈进。构建“四纵三横”天然气输送通道,储气设施能力迈上新台阶,建成“两湖一江”煤炭物流枢纽;支持平价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

目标背后,是一个个重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在供电能力方面,据了解,“十四五”时期,我省将推进大别山电厂二期工程、仙桃电厂、荆州热电二期、襄阳燃机等大型高效电源项目建设;建成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并争取第二条特高压输电工程落点湖北、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三峡电能湖北消纳比例;实施城市供电能力提升工程。

据介绍,在油气、煤炭方面,我省将争取西气东输三线湖北段开工建设,推进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建成监利—潜江输油管道、三峡翻坝运输成品油管道项目,形成潜江、武汉、鄂东三大储气基地。推进“浩吉铁路+长江水运”煤炭输送体系建设。建设以荆州江陵为重点,集交易、存储、混配、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煤炭储配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09: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09: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5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助力车谷经济换挡提速

12月7日,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湖北开特汽车电子电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内,四个车间三十多条生产线正源源不断生产着。该公司生产部部长王欣说:“企业近年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企业自动智能化生产率达40%,产量相较于以前提高了20%,截止今年11月,企业产值已超过去年同期。”





开特汽车电子电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引进的高端制造企业,已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明年将转入主板上市。近年来,越来越多类似企业入驻园区。“十三五”期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构建大园区发展框架,不断整合汉南工业倍增区以及原汉南区各街办园区,推动幸福工业园、乌金工业园、金澜湾工业园、联动U谷等加快建设,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



目前,园区已聚集企业456家,其中规上企业147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200亿元,外资企业1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100余家。在传统汽车产业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实现了经济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近年来,园区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以长利玻璃、江河幕墙等企业为主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在食品生物医药领域,大力发展以大汉口热干面、金汇泉、天天好生物等为代表的食品生物医药产业;在防护用品领域,以华仕达、永强化纤、康寿医药为代表的医用防护用品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负责人说。




目前,吉利路特斯项目物流分拨中心停车场、项目发运办公楼、固废车间已交付使用;冲压车间、总装车间、配送车间预计12月底前可完成车间封顶;焊装车间可完成80%建设,涂装车间可完成60%主体结构,预计明年年底投产。”吉利项目负责人说。




汽车及零部件园区负责人表示:“2018年,吉利控股集团高端整车项目——吉利路特斯项目入驻园区,总投资200亿元,将形成年产15万辆乘用车多品种混流生产能力,预计2021年底正式投产。为配合吉利项目顺利建设,园区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一站式’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项问题,助力项目顺利落地投产。”

“非常感谢这次园区,为我们申请到300万元的贷款,顺利帮我们企业渡过难关。”武汉瑞丽森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乾说。瑞丽森公司,是一家生产工程清洗设备的企业,拥有14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手握中科院、国电等企业的2000万元订单。今年4月12日该公司复工,却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在园区的帮扶下,企业向汉口银行申请的300万贷款顺利发放。




疫情发生后,为解决企业复工复产所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汽零园区迅速成立融资纾困小组,共收集了100余家企业融资纾困申报。同时推动区内7家银行与园区456家企业全覆盖对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近年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不断优化服务,建立‘一企一策’工作方案。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走访企业过程中,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详细收集企业信息,针对不同企业提出的问题,采取重点问题重点协调、专题解决;根据历史遗留问题清单,协调相关部门积极跟进,切实做到为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负责人表示。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既是推动汽零园区产业升级、提高园区发展优势的突破期,也是提升园区产业配套、完善园区体制机制的关键时期。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的招商力度,持续增强园区发展动力和活力。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积极建设经开区汽车产业链集群,更好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完善园区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动能,为车谷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奠定产业基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09: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发改委、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生态环境局、长江新城管委会关于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建设情况的说明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充分利用“中碳登”的集聚效应

自2017年5月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最终确定落户湖北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省ZF的指导下,对承建注册登记系统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精心的安排。截至目前,注册登记系统已基本完成系统开发工作,并经过近2年全业务流程测试,700多个功能点优化,17个版本迭代更新,系统已经具备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对接和支撑全国碳市场运行测试的条件。

一方面,我市密切配合国家、省做好“中碳登”落户武汉工作;另一方面,利用“中碳登”的集聚效应和碳金融中心的优势,推动碳金融衍生金融产品的开发,加大碳配额质押贷款、碳保险、低碳技术抵押贷款等创新金融服务,刺激传统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扩大湖北碳金融体系规模。积极对接丝路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国家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等投融资平台,争取设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基金。落实“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有关部署,加快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金融投资机构落户武汉。



(二)主动参与全省碳金融创新工作

自2014年湖北碳市场启动以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在湖北省碳排放配额和中国核证减排量现货交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碳金融创新,先后推出了碳远期产品、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融资、碳配额托管、碳债券、碳金融结构性存款、碳配额回购融资等金融创新产品。

我市积极鼓励本市企业参与碳金融创新,盘活碳资产。华电湖北发电有限公司与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签署规模达20亿元的全国最大碳债券意向合作协议;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与华能武汉发电有限公司签署3亿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协议;光大银行武汉分行与湖北金澳科技化工有限公司签署了1亿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协议;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万吨碳排放权由武汉钢实中新碳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汉中新绿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托管。


(三)持续开展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

自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启动以来,我市依托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和武汉大学,针对和碳排放权交易有关的ZF官员、企业负责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第三方核查人员、财会律师等服务人员持续开展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支持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于2016年建设成为“全国碳交易能力建设培训中心”,配合周边非试点省份开展能力建设活动,为吸引周边地区人才、成为全国碳金融中心奠定基础。随着湖北碳市场蓬勃发展,我市已吸引国内大部分低碳绿色发展的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入驻,带动了我市绿色服务行业发展。


(四)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市自2014年加入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以来,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共同举办了两届C40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二是两次荣获C40城市奖;三是多次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四是签署《期限2020倡议承诺函》,并参与C40气候行动规划项目等。


(五)积极筹建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

选址和园区规划方面,与长江新城、武昌区滨江商务区等进行多次洽谈,完成并完善了多版《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概念规划方案》《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产业规划方案》,目前已与长江新城达成合作意向,并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的起草和拟定。下一步,实施机构将与新城及其他有意向的区域加快谈判进度,尽快明确选址区位,与相关ZF签署协议;迅速组建产业园建设开发团队与产业园招商运营团队,成立园区建设投资公司,负责园区开发建设;针对目标低碳技术领域,整理目标企业名单及项目库,开展前期招商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媒介,宣传推广园区,针对园区重点引进的企业及机构进行前期接洽。


(六)碳交易服务中心工作进展情况

为推动我市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碳交中心)在省ZF的指导下,对承建注册登记系统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精心的安排,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一是已完成注册登记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具备了系统上线运行的条件;二是已规划光谷金融港、“碳汇大厦”、北京亦庄三个数据中心(主、副、灾备)和汉口银行机房(过渡数据中心)的场地,完成了数据中心设计方案和设备采购方案,随时可以启动招标建设;三是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核心技术团队为班底,组建了筹建工作专班,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已招聘到岗;四是完成了“中碳登”管理架构和制度体系设计工作。


(七)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

为确保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前期重点从园区选址规划、产业导入等方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研究方面,已完成《充分利用中碳登落地带动湖北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低碳产业研究》《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建设方案》等研究报告。园区招商方面,已完成《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招商运营公司组建方案》,梳理产业园招商政策,与落基山研究所、希尔环境等国内外绿色低碳企业、研究机构等意向合作方接洽,探讨建设及运营合作模式等。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我市将在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下,积极协调推进湖北碳交易试点和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我市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编制我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规划,将推动绿色要素市场建设纳入“十四五”重点工作,设立工作目标,确保我市各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在“十四五”期间共同推进。

二是做好“中碳登”落户工作。配合省相关部门积极做好“中碳登”配套服务工作,支持碳交易产业链延伸发展,鼓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探索开发新业务,提升区域影响力,同时支持金融及类金融机构合法合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支持民间资本及各类投资基金进入市场,探索通过碳资产为企业融资,进一步盘活我市绿色资产,为武汉建成绿色金融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依托“中碳登”为融资源头,着力加强绿色低碳产业金融支持。为了更好地带动武汉市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设立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中碳登”建设和推动湖北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成立绿色低碳产业基金,主要投向湖北碳市场建设、重点企业培育、ZF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上市前基金(Pre-IPO)项目建设等,对接丝路基金、中国绿色发展基金、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等投融资平台;推广PPP模式,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和企业增加投入,共同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造血输血。

四是加快推进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建设。按照“湖北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的部署,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创新能力发展需求,为了吸引低碳技术需求及其催生的低碳产业落户武汉,增强我市低碳技术研发水平和转化能力,提升我市绿色低碳产业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在武汉长江新城打造长江国际低碳产业园区。园区建成5年后,计划将吸引5个国际一流的低碳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吸引20个国家级及省级实验室入驻,储备绿色低碳技术达300余项,以点带面孵化和培育1000个低碳产业项目落户武汉,其中,经营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00余家,上市公司十余家,带动上下游形成一个超千亿级的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产业链。

五是推进设立武汉市绿色金融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参考其他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成熟经验做法,运用互联网 “大数据+”技术建设集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认证于一体的武汉市绿色金融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绿色信贷平台,通过银行信贷产品的标准化上架和企业融资需求的线上实时发布,实现产品自选和银企无缝对接;建立绿色投资平台,汇集我市内中小微企业和市内外投资机构,挖掘各阶段优质企业和项目入库,推动优秀项目与资本的对接;建立绿色认证平台,推动金融机构实施绿色贴标,通过对接环保行政处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等数据资源,实现认定评价的精准化、自动化、可视化。

六是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国际合作平台。继续加强与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的合作,积极争取我市主要领导担任全球SZ盟约顾问委员会委员一职,推动建设“一带一路”低碳大数据平台、“一带一路”低碳技术交易中心、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基地等国际合作平台,依托“一带一路”企业联盟筹备建设绿色产业联盟,积极承办国际碳市场高峰论坛、“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峰会等活动,加快引进绿色低碳产业优质项目和企业。

七是加强人才保障。充分发挥“中碳登”的影响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回汉,持续释放“留汉创业就业”“资智回汉”等政策红利,发挥顶尖人才、关键人才创业引领作用;定期举办碳市场行业能力建设培训,加强碳市场人才建设,推动碳市场参与者持续再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碳市场相关教育能力建设。


我市将充分利用“中碳登”落户湖北武汉的历史性机遇,积极配合国家、省有关部门,做好“中碳登”落户配套服务工作,并依托该系统的建立落成,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体系,加强集群发展,发挥特色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产业集群,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精心培育和扶持发展特色经济,带动碳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加速集聚,为武汉打造成全国碳交易服务中心的打下坚实基础,为我市绿色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10: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fly1130 发表于 2020-12-11 09:34
加快实施航空“双枢纽”战略 建设中部陆海联运大通道
武汉划定未来3年物流“跑道”

是时候重拳出击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10: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fly1130 发表于 2020-12-11 09:44
加快打破能源制约瓶颈
“十四五”我省能源投资超3000亿元

湖北在做好共和国的交通十字路口同时
也要努力成为能源的十字路口 特高压直流输电网络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1 10: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5中全会在基层|港口物流园打造长江航运中心重要枢纽节点


2月6日下午6时许,在武汉经开港口有限公司调度指挥中心,刚走出办公室准备下班回家的值班经理张海涛又回到调度中心,手里拿着一份集装箱业务清单,正通过对讲机向码头上负责起重机吊装作业的同事分配新任务。



“公司又接到老客户的新订单,2天之内,我们要把湖北尚东船务公司的1000吨粮食装卸完。”随后,记者在调度中心的视频监控系统看到,一辆辆装载着集装箱的大型货车缓缓驶入起重机吊装作业区域,等待装货。




从2016年开展集装箱业务至今,武汉经开港公司集装箱吞吐量已累计超过20万标箱,货种涵盖汽车配件、家用电器、无纺布、淀粉、粮食等,其客户遍布全省。“客户正是看中了我们的区位优势和水运成本,得以让集装箱业务呈爆发式增长。”武汉经开港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远辉介绍,如果一个集装箱要出口,原先要通过公路运送到阳逻港才能通关,如就近选择经开港走水路,至少可省下600—800元运费,可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包括经开港公司在内,“十三五”时期,武汉经开区港口物流园集装箱运量达30多万标准箱、商品汽车滚装达400多万辆、件杂货运量超过3500万吨;2019年至今,园区水陆运输营业收入超过5.2亿元。




一连串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武汉经开区奋力转型升级,努力从“中国车都”跨步迈向“中国车谷”质的飞跃。2015年,武汉经开区成立港口物流园,实施沿江发展战略,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链、强链、延链、补链。

承载新使命的港口物流园区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和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战略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汉南港区,出台一系列临港产业扶持政策,开通经开至上海集装箱“汉一申线”固定航线,经开至阳逻水上巴士天天班,经开至荆州、经开-宜昌及经开至重庆的非固定班轮等5条航线,并积极申报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如今,占据武汉长江岸线近20%的汉南港区已成为武汉港口岸扩大开放岸线最长、泊位最多的港区。 



据悉,汉南港区现有纱帽、邓南、水洪三个作业区,主要承担本地及周边地区进出口物流。其中,水洪口作业区是农产品,邓南是商品汽车和零部件,纱帽主要以集装箱为主,与阳逻港互为补充。



今年8月中旬,汉南港区通过湖北省口岸办预验收,在明年上半年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正式验收后,将成为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对外运营。汉南港区的腹地是武汉制造业聚集地——武汉经开区。本区域拥有2万多家企业,每年生产100多万辆汽车、1000多万台空调等。业内人士分析,汉南港区扩大开放后,将吸引大批有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到港区周边发展,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达到千亿元。

组建不足5年的港口物流园从成立之初就熠熠生辉,其丰富的岸线资源、交通枢纽、招商政策等综合优势受到众多有识之士青睐,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十三五”时期,该园区吸引北京长久、圣泽捷通、长安民生、湖北泰鼎集装箱、豪华品牌汽车、中石油LNG等项目签约落户,协议投资达168.62亿元。

当前,中久化诚经开临港产业项目、汉南港“一港双园三区”暨港产城一体化项目、湖北省粮油及冷链产业园项目、武汉物联网生态产业园项目、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项目、宝能物流集团武汉国际商贸供应链总部项目、汉南冷链综合物流园项目、武汉空港智慧物流综合产业园、东百供应链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速落户港口物流园,协议总投资达213亿元。


19届5中全会提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支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对武汉经开区来说,是历史性机遇,国家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这无疑是给广大企业吃了定心丸,更有信心和底气发展临港产业。”港口物流园负责人表示,“我们园区的十四五规划将紧跟国家的新发展理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行国内国外双循环的规划,完善临港产业链集群。”

十四五期间,港口物流园将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国家一类口岸为平台,努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国内外经济“双循环”的新样板;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冷链物流及新能源智能船舶制造等临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港口功能布局科学、多式联运体系完善的现代化港区,使之成为长江航运中心重要枢纽节点,助力湖北、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01:44 , Processed in 0.08118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