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0069|回复: 105

[江城资讯] 2021年2月1日(周一)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 09: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2月1日(周一)

当日总计划出港:137班

当日总计划进港:137班

合计进出港航班:274班


——————————————————————————————————————————————————————


地铁微博数据1月31日(周日),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 148.16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4号线王家湾站、2号线江汉路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2号线街道口站、4号线楚河汉街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09: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武汉绝美天际线。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编者按: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今后五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如何认识这“五个中心”?如何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成为市两会上的焦点话题,代表、委员们深入思考,热烈讨论,建言献策。

    ■ 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锚定双循环核心枢纽之城

    咬定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 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发力

    营造创新社会氛围

    ■ 国际交往中心

    “内联九州、外通全球”

    接续“货到汉口活”盛景

    ■ 区域金融中心

    唱响“好声音”

    拓展“朋友圈”

    ■ 全国经济中心

    敢于先行先试改革创新

    聚力打造金融核心聚集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09: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锚定双循环核心枢纽之城 咬定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振翅高飞打造全国经济中心



    长江武汉段上空,空气通透,一眼可见6座桥。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武汉两会期间,围绕“打造全国经济中心”,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建议武汉立足发展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扩大经济影响力,加强经济竞争力,提升经济驱动力,增强经济辐射力,打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武汉贡献。

   ■ 引领 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友好城市
    着力打造双循环核心枢纽之城


   市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
    以沪渝汉为核心组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盟”


    市政协常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说:“武汉要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高质量发展贡献武汉力量、创造武汉样板。”

    邹薇说,武汉恢复了城市活力,正处在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格局重塑期、蓄积势能迸发期和城市治理提升期,“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她建议,强化“一主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武汉要素资源配置能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高端产业带动能力和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形成产业引领、创新引领、人才引领、市场引领和改革引领。

    她同时建议提升武汉国际门户枢纽地位,建议以上海、重庆、武汉为核心组成“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盟”。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孙建萍:
    引进全球高等优质资源实现“留学不出国门”


    “从双循环的大背景来看,武汉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沿海’,充分吸引大批国际领军人才聚智兴汉、引资回汉,打造内陆地区外资外企落户首选地和招才引智国际高地,对‘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孙建萍建议,在新发展格局下突破性开展招才引智工作。

    孙建萍提出,在构建人才培育平台上,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整合各类开放平台资源,加快建设开放大通道,打造长江经济带上“一带一路”国际友好城市。同时鼓励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和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汉落地,将世界各国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中的高等优质资源引进武汉,实现“留学不出国门”。

    ■ 抢占 健康产业新高地
    做大做强现代产业集群


    市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
    培养深耕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师


    市人大代表、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说,“光芯屏端网”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属武汉的优势产业,但未形成本地化的紧密产业协作和配套链条,尚处于产业集聚状态,产业集群效应不凸显。“应打造‘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平台。挖掘产业间在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物流等方面的共性化需求,促进集群内知识、信息外溢,促进创新协同、资源集约。”

    马新强建议,应鼓励企业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促进企业的跨地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发展。“创新的基础必须回归到人,回归到地方对人才的培育和定位上。”马新强说,武汉需要培养一批符合本地产业特点的技能型人才;引进一批扎根于“光芯屏端网”、深耕产业发展的应用型工程师。企业也应加大投入,培养、引进、用好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

    市人大代表、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中投资中心总经理杜鹃:
    抢抓机遇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市人大代表、泰康健康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华中投资中心总经理杜鹃透露:泰康集团正在谋划启动对武汉的第二轮投资,准备抢抓疫苗市场。

    杜鹃介绍,疫情暴发后,疫苗产业在全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相关行业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疫苗市场将以每年10%的增幅发展,而目前在国内市场,尚未形成具有绝对领导力的企业。

    杜鹃说,疫苗产业的上中下游,均是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可率先聚焦布局的市场。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内,聚集了国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疫苗行业领先企业,建议武汉借助现有产业布局,抢抓疫苗产业市场机遇,以此推动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

    杜鹃表示,泰康已与江夏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泰康大健康产业园,打造健康产业新高地。   

    ■ 发力 争创国家数字经济试验区
    瞄准世界级发力新兴产业


    市政协委员、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雪莱:
    抢跑数字经济“引爆”新兴产业


    市政协委员、腾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雪莱表示,武汉在数字经济方面快速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加倍努力。建议加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争创国家数字经济试验区。

    吴雪莱说,武汉是国家互联网顶级节点城市和5G试点城市,5G网络建设规模中部第一,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汉快速发展,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多个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平台全面落成。但是武汉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有待完善。

    吴雪莱建议,武汉大力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动金融、商贸服务、软件技术、文旅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深化与国内外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其在汉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大力引进世界级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持续遴选和培育本地数字经济重点企业。

    市人大代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勇:
    加紧引进领军企业聚集国家网安基地


    “我们布局在国家网安基地的长江中游量子保密通信运营网,正开展量子通信大规模产业化应用,保障武汉地区政务、金融等领域信息的无条件传输安全,实现数据保密传输安全的自主可控。”市人大代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勇介绍,包括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智能运筹与信息安全研究院项目等在内的多个航天领域项目,已经签约国家网安基地。

    “希望大数据相关联产业,进一步聚集在国家网安基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郭勇说,武汉科技创新要围绕网络安全等领域持续用力,建议依托国家网安基地,加快发展网络安全这样的新兴产业,加紧布局各类高端要求,吸引国内一流水平的网络安全企业快速聚集,让国家网安基地擦亮中国网谷名片。

    ■ 推进 “北斗+”四大国家级示范项目落地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市政协委员、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
    武汉北斗应用领域企业基本涵盖全产业链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可以更好地打造‘世界光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市政协委员、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说,建设高端人才、创新要素、高端产业汇聚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支撑武汉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付诚认为,通过推进创新和产业协同,深化共建共享协同机制,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将促进光谷科研企业快速落实产业化,扩大再生产。目前,武汉北斗应用领域企业基本已涵盖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付诚建议推进“北斗+水利”“北斗+应急”“北斗+交通”“北斗+住建”四大国家级示范项目落地武汉,推动武汉北斗应用产业发展。

    付诚说:“采取企业市场为主体,政府政策引导的方式,通过完善产业链,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聚。使‘北斗芯’‘北斗端’‘北斗网’三大北斗应用产业成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他认为,可依托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让武汉“北斗+”产业迅速向周边地区和产业链辐射,使优势产业形成更强大的辐射效应,与周边城市形成协同发展的效应,将北斗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既能吸引人才聚集,也能更好地发挥武汉“主引擎”作用。

    市政协委员、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总经济师、湖北交投产城控股集团董事长余彬:
    “大脑”留汉“腿”放周边推动城市圈产业利益共享


    市政协委员、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总经济师、湖北交投产城控股集团董事长余彬建言,完善武汉城市圈协同联动机制,让武汉带动周边城市产业带发展,武汉要与周边城市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平台共享、利益共享。

    发挥武汉“一主引领”作用,余彬认为其核心意义在于以武汉为中心,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城市平台共享。他建议,武汉可以将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研发基地等“大脑”产业或企业留在武汉,将基础制造业等“腿部”产业外迁到周边城市。

    对于外迁的产业,武汉与周边城市利益共享、共同招商引资。对于武汉来说,只有基础制造业外迁了,新的服务业和高端的制造业才能更好地引进来。对于武汉周边城市来说,在武汉的“一主引领”下,更多商机和资源将被激发出来,更多市场形成、更多人才流动,武汉城市圈的创富机遇无限。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张珺 蔡欣星 吴曈 汪峥 通讯员胡桂林 韩蓄 汤骥 统筹:马振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09: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发力 营造创新社会氛围
快马加鞭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从空中俯瞰下的武汉华星光电厂房。


    武汉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建言献策。他们建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要厚植科技创新土壤,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领域,对标国际国内顶尖水平,找准突破口;打造创新发展核心承载区,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推进“城校共生”,创造多领域“武汉学派”;让更多科技创新惠及民生,让新动能在这座城市更加激越澎湃。

    ■ 激活 把武汉变成创新沃土
    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发力


    市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
    形成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氛围


    “回顾‘十三五’,武汉市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展望‘十四五’,《纲要》谋划长远,为我们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特别是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篇部署。”市人大代表、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说。

    就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黄立建议,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在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上发力。攻克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成为“十四五”时期需要重点实现的目标。

    他认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离不开未雨绸缪的战略部署,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基础研究,更离不开久久为功的埋头攻关。建议通过多样性的财政、税收、科研项目等手段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激发市场创新活力。厚植科技创新土壤,壮大科研队伍,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形成关键核心技术科学攻坚体制机制。引导企业科技自立自强,掌握属于自己的关键技术,心无旁骛攻主业。

    黄立还建议,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软环境,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创新型人才,调动社会各界科技创新热情,推动形成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同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创意、尊重人才的氛围,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

    市人大代表、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詹建辉:
    对标国际国内顶尖水平找准创新突破口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使创新真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对此,市人大代表、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詹建辉非常赞成。他认为,武汉有着深厚的科研创新底蕴,能够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詹建辉同时指出,目前武汉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和实体企业较少;高端、原创性成果较少;科技成果转化成相关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品也不多等。

    詹建辉建议,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把武汉变成科技创新的沃土;创新平台建设应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要对标国际国内顶尖水平,找准研究的突破口,针对一些“卡脖子”的技术,开展科技攻关;要加强成果转化,形成高科技产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科技创新的实际效益。

    ■ 提升 建立联合创新中心
    全面激活武汉创新源


    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晓玲:
    推动“城校共生”引领创新


    “大学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武汉应发挥高校资源集聚的优势,推动‘城校共生’,建好‘大学城’,不断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市政协委员、武汉市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晓玲说。

    什么是“城校共生”?胡晓玲认为,在大学层面,要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为己任,发挥国际合作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同时,紧密联系城市,抓住城市发展带来的巨量科学研究需求和产业创新发展先机,依托城市深厚肥沃的创新土壤,创造多领域的“武汉学派”,前瞻性引领城市发展。

    在城市层面,要以更绿色、更国际化、更有特色的标准高标准建设宜居城市,以更开放、更文明、更有担当的城市文化为创新提供制度创新支撑和服务托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打造思想和知识应用的市场,以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和包容大气、多元文化吸引优秀人才,为大学发挥引领科技创新作用提供更多用武之地。

    为此,胡晓玲建议成立创新联盟,可结合院士专家领衔创新的各项政策举措,建立由“大学(科研院所)+城市+产业界+权益人”组成的若干联合创新中心,如新兴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生态环境联合创新中心、历史文化联合创新中心、宜居城市建设联合创新中心、改革发展联合创新中心等,“这些创新中心要成为连接大学和城市的纽带,联系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的桥梁”。

    市人大代表、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李立新:
    让创新离企业离市场更近一些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提高创新策源能力,使创新真正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这一提法切中要害,非常准确。”1月29日,市人大代表、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李立新表示,武汉市的科教优势突出,在桥梁、船舶、材料、空间应用、光电子等领域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强的科技创新优势,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武汉和湖北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更需要广大科技人员的勤奋投入。

    李立新长期从事材料加工领域的研究工作,与武钢等本土企业开展了较多合作。对于如何高效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他认为,“企业最贴近市场,最了解市场需求,因此企业提出问题,科研人员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使用的最便捷途径。此外,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科学制定科研人员的考评体系等,也是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必需的基础工作”。

    ■ 特色 形成差异化发展
    打造创新发展核心承载区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康玲:
    加快“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规划建设


    “依托龙头,突出优势,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见成效、有特色。”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康玲建议,充分发挥“一主引领”作用,加快“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规划建设,以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研发机构为依托,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高端人才、创新要素、高端产业汇聚的创新发展核心承载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康玲提出,坚持特色、差异化发展,统筹规划建设武汉未来科技城、武汉长江科技城、武汉临空科技城、汉阳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城,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

    同时,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研发优势,通过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更多“从0到1”的突破性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创新动力。

    市人大代表、武汉创客数字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洋:
    为创新连接市场为市场连接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高端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这让市人大代表、武汉创客数字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洋印象深刻。

    宋洋建议武汉从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以及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深入调研熟悉创新产业的发展,结合武汉各区的产城优势,制定创新发展计划。还要了解产业上下游的创新驱动因素,为创新连接市场、为市场连接创新;不断吸引产业资本支持创新行为,这其中要真正发挥全市各创新引导基金的作用,学习深圳的引导基金管理经验,大胆为创新输送血液;对基础技术创新要耐心培育、对应用技术创新要加速推进。

    宋洋认为,创新的土壤离不开悉心呵护,要对创新企业、人才引进来、扶下去,不断跟踪服务企业和人才,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的同时,为创新保驾护航。

    ■ 突破 率先尝试车位数字化
    用科技创新让城市更智慧更宜居


    市政协常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潘涛:
    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首购首用”


    去年9月,武汉市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政协常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潘涛建议,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培育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要进一步加大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及服务“首购首用”,扶持企业拓展市场资源。

    推进人工智能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系列核心技术;积极争取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支持武汉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汉布局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出台武汉市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尽快实现公共数据的规范采集、共享使用、有序开放。

    市政协常委、武汉力龙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余龙:
    变停车位为数字化资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截至2020年6月,已经达到3.6亿辆左右。相对而言,我国现有的停车位只有1.19亿个左右,且不光是停车位数量问题,空置率居高不下也是停车位一位难求重要原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市政协常委、武汉力龙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余龙建议,武汉可以在车位数字资产化上实现创新与突破,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启动车位数字化资产交易。“车位只是一个例子,一旦将车位变成数字化资产进行运作,摊位、小区公摊等都可以参照推行数字化资产运作。”

    吴余龙介绍,目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一套编码方式,每个车位都可以拥有自己唯一的编码。一车位对应一个编码之后,武汉所有的车位可以变成数字资产进入市场流通,私家车位可以开放出来共享使用,通过数字化运营,车位经济可以盘活。当车位变得能够产生收益之后,就有更多人愿意去投资车位。这样一来,空置的车位可以得到更好的运用,更多的资金也愿意投入到车位建设中来。届时,武汉的车位可以实现“一位一码”,全市的车位将有一张共享地图。

    (长江日报记者吴曈 史强 汪甦 汪文汉 张珺 黄征 通讯员陈雨 胡桂林 韩蓄 胡桂林 韩蓄 统筹:夏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09: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联九州、外通全球” 接续“货到汉口活”盛景
激活优势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2020年5月31日,汉口北客运中心正式运营。有专门通道与武汉地铁1号线出站口对接。
    长江日报记者刘斌 摄

    众多市民和游客搭乘6号线来到汉正街消费购物。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夜幕降临后,汉街人气更旺。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武汉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连日来,代表、委员对此展开热议,建言献策。他们说,武汉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聚力扩大开放,激发“得中独厚”区位优势,强化交通枢纽、内需市场、开放平台、营商环境支撑。

    他们强调,要按照全市部署,紧紧抓住“双循环”这个关键,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电子商务、跨境贸易深度融合,加速推动武汉由“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

    ■ 瞄准 世界一流国际贸易区域
    接续“货到汉口活”盛景


    市人大代表、汉正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亚非:
    汉正街蜕变后将再现“买全球卖全球”盛景


    汉正街在武汉人心目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市人大代表、汉正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胡亚非透露,去年发布的《武汉市两江四岸规划》中,汉正街中央服务区与汉口滨江商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并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汉正街正在实现深度蜕变。

    胡亚非表示,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武汉有义务、有责任、有需求、有经验。“货到汉口活”并不是一个逝去的传说,我们每个身在武汉的人,都要珍视这个商脉传统,为这个口碑传统的复归出力。

    他介绍,“十四五”时期,汉正街还将继续提档升级,打造高水平的商业体,集高水准商务与生活于一体,“依托科技手段,培育时尚品牌,我们汉正街将在新的水平线上再现‘买全球、卖全球’盛景”。

    目前汉正街已被列入省级步行街试点名单,有望媲美江汉路成为城市形象新名片。去年启动了6个老旧小区改造,今年还要改造15个,补齐消防通道、水电气设施。

    “我们的发展当然离不开上级政府部门支持,我们在呼吁和引入更多地铁线、隧道和步行桥项目进来,进一步改善市政面貌,筑更好的巢引更多的凤。”

    市人大代表、雪球资本董事长王丹莉:
    汉口北已建成600万平方米超大型商贸物流基地


    “在‘双循环’大背景下,通过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增进民生福祉。建立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物流网络,帮助企业抓机遇,帮助他们更好发展。”1月29日,市人大代表、雪球资本董事长王丹莉结合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发展历程表示,这个市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这里头有很多好的经济发展经验。”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汉口北已建成600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商贸物流基地,形成鞋业皮具、品牌服装、酒店用品、小商品、床上用品、汽车二手车等30个市场,去年这样的特殊年份都实现出口额25亿美元。此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汉口北建设武汉国际贸易城。

    “汉口北与汉正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它们双双在寻求升级发展。武汉需要这样的商贸盛景、百舸争流。我认为,从规划编制、土地供应、平台对接、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管理者、建设者、从业者还有很多补齐短板的工作要做。”王丹莉希望,武汉高标准打造出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贸易区域。

    ■ 建设 国际航空货运“中国芯”
    实现各类交通“无缝接驳”


    市人大代表、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波:
    打造世界级航空客运货运双枢纽


    市人大代表、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志波表示,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后5年要着力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交通建设是复杂而有序的体系,我们要坚持高规格、高品质”。以打造世界级航空客货双枢纽为例,他指出,我们首先要做好双枢纽功能顶层设计。

    “要注重差异化定位——武汉天河机场大力发展国际客运航线,以客为主,兼顾货运,打造国际门户客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聚焦国际、国内干线货运,兼顾支线客运,打造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成为国际航空货运‘中国芯’。”

    他说,要推动武汉和鄂州之间城际轨道快线、快速路建设,实现旅客、货物快速中转、无缝衔接;推动双枢纽与各大港口、列车站衔接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设;建设统一的运管平台、数据中心、应用系统,打通数据链、管理链、服务链,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他建言,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武汉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视野要宽、目光要远”。

    市政协常委、致公党武汉市委会副主委钱忠东:
    引进物流头部企业来汉设区域总部


    “十三五”以来,武汉物流业呈快速发展态势,产业总体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六位、中部地区首位。围绕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物流发展规划,在1月30日的相关大会发言上,市政协常委、致公党武汉市委会副主委钱忠东建议,启动修编物流空间专项规划。

    他提出,要进一步提高铁、水、公、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性,实现各类交通方式“无缝化”对接,降低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推动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引进菜鸟、京东、DHL等头部企业在汉设立区域总部,引导武汉港发集团、武汉商贸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与其联盟合作,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一批支撑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交通设施、境外仓储中心等,并提升口岸功能和服务水平。

    ■ 构筑 国际化交通枢纽之城
    畅通商贸物流“大动脉”


    市政协委员、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芳:
    鼓励在汉高校增设国际专业让更多留学生留汉


    “我们要依托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促进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加强城市间的交流互补、协同发展,着力做好市场对接、要素互通、产业交融等工作。”对于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市政协委员、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芳这样表示。

    她认为,打造高标准、法制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企业活力;完善流通设施建设管理,畅通流通“大动脉”,创新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有效需求;加快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大力在全球招商引资,以高质量招商引资为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积聚培育强大新动能。

    叶芳建议,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光芯屏端网等国际领先优势,积极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项目;鼓励在汉高校增设国际专业,开展留学生合作项目,把武汉建设成为留学生目的城市,提升武汉开放度和国际认知度;强化内外循环合作节点,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和武汉新港的作用,构建陆海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建设航空、航运、铁路、道路综合交通枢纽,推进“内联九州、外通全球”的国际化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为武汉打造双循环新格局重要枢纽、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交通支撑。

    市政协委员、尚格会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珺:
    会展经济要去“一带一路”吆喝


    武汉有着悠久的商业沿革,更是当今时代商贸重镇。市政协委员、尚格会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珺表示,武汉打造新时代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前景比历史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

    张珺表示,会展经济要眼睛向外,要想办法去“一带一路”等国际舞台吆喝。建议市委市政府继续支持发展会展经济,以国际会展经济吸引八方宾朋和资金,带来更多投资发展机会,促进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形成更多高质量增长点。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张珺说,只要遵循经济规律,发挥政府对产业会展的宏观引导和培育作用,运用市场力量促进生产力要素合理流动,就能优化配置经济资源,不断提升武汉产业会展的专业化水平和质量。

    ■ 发力 “夜间经济” 把“白天”扩展到“24小时”
    发力“夜经济”挖掘“年轻消费”


    市政协委员、楚商联合会副秘书长、楚商智库负责人王涛
    组织夜秀夜游夜购夜食夜读夜娱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夜间经济,策划“江城八点半”等主题活动,适时组织夜秀、夜游、夜购、夜食、夜读、夜娱等活动。

    市政*协委员、楚商联合会副秘书长、楚商智库负责人王涛说,夜间卫星图片显示,越是发达繁荣地区,夜间灯光强度就越大。此次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夜间经济,“这是件很受群众欢迎、也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很有好处的事情”。

    武汉跻身2020年夜经济十强,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和产业裂变的可能。夜经济不仅可以延展城市物理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内涵,还可以创造就业和税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更是繁荣、现代的代名词之一。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提升武汉市夜间经济水平,是促进内循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支撑,更是吸引年轻人,尤其是年轻高科技工作者的利器。

    王涛建议,将城市规划从“白天规划”扩展到“24小时规划”,做好各方协调工作;打造一些能俯瞰全城的夜间地标性建筑,让外地人一来到武汉就想去打卡;多打造夜经济聚集区,像江汉路、汉街和光谷世界城都是代表;增加一些适合年轻人消费的项目,带动夜间的衍生消费。大数据显示年轻人晚上8时后出来的比例非常高,把夜色打造得更美丽多元,也可以增加武汉的魅力,增强更多大学生来汉留汉的意愿。

市政协委员、原武汉恒基达鑫国际化工仓储联合创始人黄腾:
    培育本地物流板块上市公司


    “通过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汇集信息流、人才流、商务流、资金流,让武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使武汉经济实力迈上新高度。”谈及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市政协委员、原武汉恒基达鑫国际化工仓储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黄腾充满憧憬。

    黄腾在化工仓储行业打拼多年,深知物流业对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他建议,通过整合全省物流企业资源,培育本地物流板块上市公司,建立一个具有市场话语权、号召力的物流集团,通过带动作用、虹吸作用,让武汉汇聚信息流、人才流、商务流、资金流,使武汉的区位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大放异彩。

    “中欧班列、天河机场、阳逻港,武汉齐聚水、陆、空、铁运输渠道,在整合物流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彻底打通各种物流运输渠道,建立多式联运。”黄腾说,让长江水运、中欧班列、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无缝衔接,在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上,让武汉加快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物流新枢纽,使武汉经济实力迈上新高度。   

    (长江日报记者王谦 杨荣峰 吴曈 汪甦 万凌 通讯员胡桂林 韩蓄 李放军 詹鸥 朱玲萍 统筹:刘功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09: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唱响“好声音” 拓展“朋友圈”
“与世界对话”建设国际交往中心



    武汉琴台美术馆,这座极具未来感的现代建筑,如同一件艺术品伫立于月湖之畔。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在华外国人游武汉”活动中,外国朋友在湖北省博物馆内参观。
    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与世界对话”建设国际交往中心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唱响“好声音”,拓展“朋友圈”。武汉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充分发挥武汉科技、经济、文化、旅游、交通等领域优势,释放城市魅力,加强国际交流。通过举办各种国际性会议,开展交流、互访等各种活动,增进国际社会对武汉的了解,扩大对外交往。

    ■ 打造 国际交往中心
    让武汉成为了解中国的“入门景点”


    市人大代表、汉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邹俊煜:
    让“引爆点”激活城市深厚文化底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开放水平,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对此,市人大代表、汉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邹俊煜表示,武汉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走向世界有坚实的基础。

    邹俊煜表示,历史上,武汉有着“东方芝加哥”美誉,国际交流水平在当时的中国也首屈一指。目前,武汉的国际交往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比照国际一流大都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这个定位和目标非常符合武汉的实际,也反映了武汉人民长期以来复兴大武汉的期盼。

    邹俊煜表示,要复兴大武汉、建设国际交往中心,要找到“引爆点”,从而带动三镇。在他看来,汉阳非常符合这个要求,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他建议加快龟北片区规划建设,着力提升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文化功能,整合国博中心、汉阳江滩等资源,进而带动三镇国际交往水平高质量提升。

    市政协委员、湖北侨联副主*席、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红:
    武汉“细分优势”在国际文化交往得天独厚


    市政协委员、湖北侨联副主*席、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红从海外回国创业,从事激光行业,深深体会到武汉光电子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全球先进水平,是国际光电子行业交往中心。陈义红说,通过武汉的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优势,加上交通、文化、旅游的独特细分优势,武汉必将建成国际交往中心。

    陈义红建议国际交往中心从经济、文化、旅游、交通四个方面打造:武汉不具备沿海的海运优势,但可以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中心,特别是国外进入内地的门户,再以武汉九省通衢的优势输送到全国,这就是国际交往中心的基础。武汉具有科教优势,以科教优势建立国际教育、学术交流、科技创新、人才培训、会议展览等平台,建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着力打造湖北旅游,利用独特的楚文化、青山秀水,让武汉成为了解中国的入门景点,变成国际旅游交往中心。

    ■ 建设 国际人才社区
    吸引全球人才来汉安居乐业


    市人大代表、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行副行长梁燕:
    强化武汉“天然禀赋”让跨国企业和人才纷至沓来


    市人大代表、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武汉分行副行长梁燕认为,武汉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她说,在历史上,中国城市中与大上海齐名的,只有大武汉,武汉从古至今,开放的码头文化,也一直有着外向、包容的内在精神,武汉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有着天然禀赋。

    梁燕认为,历史上武汉曾拥有数量较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而近些年,也不断有外资银行落户武汉,展现了武汉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的潜能。她表示,外资银行在开展跨国业务时,目前仍有着一定程度优势,这也提升了武汉对外交往能力,能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人群来到武汉。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梁燕对武汉打造国际交往中心,也有着更大的期待。她认为,武汉自身特色显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底蕴,应该更有效地放大自身优势,营造吸引青年人群的城市特色,打造具有鲜明传播度的城市形象,在对外交往中,发出更响亮的武汉声音。

    市政协委员、武汉鸿迅立体停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淑琴:
    创设激励机制让全球人才来汉安居乐业


    市政协委员、武汉鸿迅立体停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淑琴说,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把引进海外顶尖人才、国内高端人才等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曾淑琴建议武汉也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曾淑琴建议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支持海外科技人才、国内高端人才到武汉创业发展,对高端人才创办企业提供贷款利息和费用补贴,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并且为国际顶尖人才定制实验室,依托在汉高校、工研院、大型企业及跨国公司,共同打造世界顶级创新平台,鼓励顶尖人才带核心团队来武汉。

    曾淑琴说,可以借鉴江浙沪、京津冀、成渝等共同引才经验,发挥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龙头城市作用,联合长沙、合肥、郑州、南昌等城市打造中部人才信息系统,积极推进人才共引、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共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持续发展。

    曾淑琴建议武汉实施国际化环境建设工程。引进高端教育机构,建设多语国际学校或教学班,设立外籍人才子女学校,改善海外人才子女受教育环境。继续加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为国际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进而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

    ■ 创作 特色艺术作品
    武汉与世界对话有底气


    市人大代表、武汉琴台大剧院总经理王文平:
    创作武汉特色艺术作品与世界文化“对话”


    市人大代*表、武汉琴台大剧院总经理王文平表示,文化是最为有效连接国际交往的渠道。他说,这几年,武汉市一直在做琴台音乐节等固定品牌文化交流活动,通过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持续努力,已经将国际上非常好的文化元素请了进来。除了将优秀内容引进之外,王文平建议,武汉要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产品上,不断拿出影响世界的原创精品。

    “武汉有8家艺术院团,有这么多文化群体,有这么好的文化传承。” 王文平说,在国际文化交往中,武汉未来需要不断产出具有武汉特色、影响世界的精品。除了引进来,还要增加走出去。”

    同时,王文平建议,武汉要多与国际知名的传播机构、艺术院团、艺术团体,进行广泛交流合作。比如,武汉琴台音乐节与其他国际知名音乐节联姻合作,双城联动,加强与世界文化机构的对话与交流。他说,目前,琴台美术馆已基本建成,建议这个美术馆未来从世界学术的角度来做一些国际艺术大展的交流。

    市政协委员、武汉铁盾民防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星:
    打造武汉特色美食地图


    “武汉正在着力打造国际交往中心,这既需要在交通、住宿等硬件上下功夫,还需要在标识系统、服务水平、政策保障等领域排除障碍。”市政协委员、武汉铁盾民防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星说。

    魏星表示,在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中,重点还是公共服务的国际化,软件服务的跟进。要有一个很好的国际语言环境来欢迎国际友人,为他们提供一个消费或者刷卡的无障碍环境,提供高标准的国际办公服务、高品质的宜居生活服务、高价值的休闲娱乐服务。

    对此,魏星建议武汉提升城市服务和景区服务的国际化程度,如倡导出租车司机学习日常英语沟通;开发国际游客手机支付功能为其消费提供便利;在公共场所实现多语图文标识或语音服务覆盖。

    魏星说,美食是国际交往中“无声的语言”,武汉的美食,特别是早餐非常具有特色,建议武汉做一些国际化的美食体验,比如打造武汉特色美食地图,通过文化旅游网站、手机地图等媒介对武汉特色美食地图进行宣传和标注,形成完整的武汉美食攻略指南,扩大其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 举办 国际高端论坛
    让大武汉更具“国际范”


    市人大代表、中法文化艺术交流(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省陕西商会会长李万军:
    提升国际性会议活动水平 更多举办国际性高端论坛


    市人大代表、中法文化艺术交流(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省陕西商会会长李万军说,中法可持续发展论坛先后在武汉举办了七届,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建设,汇聚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搭建了武汉乃至湖北省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的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李万军说,从国际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上来看,武汉举办的国际性会议和活动层次还有提升空间。他建议武汉承办更多国际性活动,并鼓励国际机构在武汉举办高端论坛,打造智库。举办国际性高端论坛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热点话题讨论,另一方面也可让国际社会更加了解武汉。武汉还可举办国际人才合作论坛,助力我国参与国际人才流动治理,吸引更多国际人才来到中国,来到武汉。

    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冯洁菡:
    以全球卫生治理为切入口 建设内陆对外开放高地


    “打造一个能够彰显武汉特色的重要国际性会议品牌,并永久落户;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国际旅游。”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冯洁菡建议武汉加快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面向全球的内陆对外开放高地。

    作为一名长期深耕国际法学领域的教授,冯洁菡注意到现在不少全球性会议落户中国,例如浙江乌镇每年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和联合国地理信息知识和创新中心永久落户浙江德清。她说,武汉应该学习这种模式,首先打造一个能够彰显武汉特色的重要国际性会议品牌,并永久落户武汉。

    “可以以全球卫生治理为切入口,结合连续两年举办的世界大健康产业博览会,考虑在武汉打造年度全球卫生治理论坛。”冯洁菡说,“这不仅可起到全球营销效果,还可以带动生命健康产业进一步集群化发展。”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汪文汉  张珺 李慧紫 汪峥 雷衎 占思柳 通讯员陈雨 统筹:马振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09: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敢于先行先试改革创新 聚力打造金融核心聚集区
乘势而上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汉口建设大道金融一条街高楼林立,这里是武汉市的金融中心。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光谷金融中心大厦。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武汉两会期间,“深入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武汉的金融优势是什么?如何打造这个中心?代表、委员们建议,武汉要创新金融业态,深化金融改革,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功能,做大做强金融能级,紧抓机遇,乘势而上,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 打造 国内高端化产业金融聚集区
    进一步提升武汉金融聚集度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财经委副主委,武汉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谌赞雄:
    聚焦建设大道与新华路交会“金十字”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仅江汉区就聚集了各类金融机构300余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活动的枢纽,武汉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人大代表、市人大财经委副主委,武汉金融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谌赞雄表示,武汉要以江汉区等主城区为空间载体,聚力打造金融总部核心聚集区、新型金融核心承载区、金融科技核心实验区、金融生态核心示范区。

    谌赞雄建议,武汉要高水平制定金融总部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政策,加快聚集一批稀缺金融持牌机构、法人金融机构以及境外金融机构中国区总部或华中总部,进一步提升城市金融聚集度,增强经济发展能级。要做精做优武汉金融街等特色金融街区,聚焦建设大道与新华路交会“金十字”,打造国内高端化产业金融聚集区和城市名片。

    同时,要加快引进一批融资担保、小贷、融资租赁、资产管理、商业保理等地方类金融机构,形成服务实体的有益补充;吸引支付结算、消费信贷、消费租赁、移动支付等消费金融机构聚集,通过做大消费金融助推消费升级;发展智能支付、智慧网点、智能投顾、数字化融资等,提升数字金融服务能力。

    市政协委员、湖北云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骥:
    支持法人金融机构落户武汉


    “银、证、期、保、信、基”等各类金融机构齐全,省级金融机构100余家,省级以上金融机构占到全市总量一半以上,金融业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比重达1/4。市政协委员、湖北云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骥表示,武汉要聚焦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目标,持续扩大武昌区核心金融聚集区的辐射效应,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之城”。

    在武昌区,区域总部及法人金融机构(企业)360余家。彭骥提出,将武汉作为开展中央及湖北省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区域,将其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可优先考虑将武昌区作为金融创新承载试点区,带动全省金融产业创新发展。

    彭骥建议,培育优质金融市场新主体,支持法人金融机构落户武汉,扩大金融机构聚集效应;探索出台金融中高端人才政策,促进国内外优秀金融人才聚集。

    为此,武汉要集中优势打造中部特色金融聚集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高端商务楼宇,承载高端金融服务业,为金融机构入驻和金融人才聚集提供优质的宜商、宜居、宜业环境。

    ■ 扶持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企业
    补齐新一轮信息技术短板


    市人大代表、湖北佐尔美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志琦:
    发展金融科技培育新增长点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市人大代表、湖北佐尔美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志琦认为,在传统金融业增长日益乏力的背景下,提升金融发展潜能成为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加速向金融领域渗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他看来,江汉区、江岸区、武昌区等主城区拥有传统金融集聚发展形成的金融市场,在金融科技人才和资本集聚、应用场景开发、传统金融与金融科技融合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可以通过发展金融科技,培育新的金融增长点。

    他建议,在规划与布局上,武汉要聚焦建设大道金融产业带、华中金融城等金融集聚区,重点在金融资源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在重点领域的突破、重大项目的创新实践上加大统筹扶持力度,助力武汉建设中部金融中心,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全面支撑作用,推动武汉打造“五个中心”。

    市政协委员、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皮亚斌:
    加大力度扶持民营企业上市


    武汉上市公司数量离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对此,市政协委员、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皮亚斌表示,武汉要引进全国优质的券商服务机构,加快民营企业上市步伐,加大力度扶持民营企业上市。

    他建议,加强对民营企业上市工作的统筹协调,立足国内资本市场,加大扶持企业上市力度,除主板上市外,鼓励更多中小微企业在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解决民营企业上市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对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需(补)办的各种手续,开辟“绿色通道”,集中办、一次办、灵活办;做好后备企业的挖掘和培育,重点关注高科技含量或在国(省)内行业的龙头企业,扶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

    此外,要发挥资本的纽带作用,鼓励上市公司通过购并、重组、制度创新做大做强;推动上市公司充分利用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渠道实现再融资;鼓励上市公司实施实质性资产重组,注入优质资产,提升上市公司业绩。

    ■ 创新 吸引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
    推动金融与优势产业融合


    市人大代表、中国太保产险湖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厚钬:
    创设金融“汉口论坛”提供对话平台


    “打造金融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恰逢其时。”市人大代表、中国太保产险湖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厚钬表示,中国保险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体,在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创设金融保险示范区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江岸区金融业法人及区域总部机构超90家,其中保险业总部机构40家,占全市保险业比例超过三分之一,集聚发展效应凸显。周厚钬建议,支持江岸区打造金融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创设“汉口论坛”,将其打造成为“武汉系”全国知名论坛,为ZF、保险企业及专家学者等提供一个高层次对话平台,鼓励保险创新先行先试,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同时,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设立区域性、专业性保险公司,引进和培育保险资产管理、创新研发、人才培训、后援服务等功能性总部机构。还可引入保险资本建设湖北,携手保险企业设立创新课题项目,打造“小保险服务大民生”的社会治理样板区域,用创新引领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吸引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汇集武汉。

    市政协委员、武汉康力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梅佑轩:
    积极申报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


    市政协委员、武汉康力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梅佑轩表示,武汉要科学谋划区域金融中心功能定位,实现金融与优势产业的有效融合。

    梅佑轩认为,武汉要构建多元化、多功能金融机构组织,持续改善金融营商环境,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争取政策支持,在武汉设立金融资产交易所、商品交易所、股权托管中心等,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

    他建议,武汉要加大引进私募、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吸引外资或区域性金融机构落户,重点引进金融机构总部,鼓励支持武汉新设保险机构,完善金融体系;将高端金融人才纳入武汉人才政策,引进和留住金融人才;出台武汉首创的金融政策,鼓励武汉地区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做大金融增量;加快政务大数据应用,率先为金融机构开放中小微企业征信数据,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大力支持湖北区域性金融机构上市融资,做强做优区域金融机构;积极申报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

    ■ 优化 金融业发展环境
    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党*委委*员、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占再清:
    武汉多个重要指标处全国第一方阵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党*委委*员、营业管理部党*委书*记、主任占再清表示,武汉要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支持其他“四个中心”建设,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

    “武汉历史上就是中国内陆十分重要的金融集聚地。”占再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年来,武汉市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生态环境等多项重要指标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他建议,武汉要进一步丰富、完善、壮大现有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新业态,做强“硬实力”;支持现有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深化科技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碳金融,支持金融改革创新,提升“软实力”;ZF投资支持有潜力服务金融机构的数据库公司,打造武汉市征信数据系统,打造金融服务中心,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提升“吸引力”;出台金融创投人员的扶持政策,推进社会信用信息数据挖掘和使用,推动司法快审,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推动抵质押资产高效处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建立完善各类风险补偿机制,增强“支持力”。

    市政协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过文俊:
    拓宽中小科技企业直接投资渠道


    市政协常*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过文俊长期关注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武汉的科技产业相对比较发达、众多科研院所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这是武汉的显性优势。”他认为,武汉要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更好发挥“一主引领”带动湖北发展的“主引擎”作用。

    过文俊建议,助推高成长性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并善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也是打造“国家一流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抓手。为此,武汉应进一步改善股权投资发展的环境,吸引更多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利用更多的股权投资拓宽中小科技企业直接投资渠道,并在投后管理过程中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赋能,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长江日报记者谭德磊 陈俞 汪文汉 张珺 史强 吴曈 通讯员朱素芳 彭少辉 高继林 况昕昀 统筹:谭德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1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两会时间”迈向现代化大武汉
   
    上周,武汉进入“两会时间”。

    每年的两会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中的大事。2021年武汉两会,在经历了大战大考之后召开,在迈向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更显得不同寻常。

   ■ 2020年成绩单是“继续加油干”的信心和底气

    “英雄的人民继续加油干!”国内不少媒体在报道武汉两会时用了这样的标题。

    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武汉2020年成绩单受到高度关注。

    1月29日,ZF工作报告中有如下数据:“2020年,武汉经济总量达到15616.1亿元;开工过亿元项目57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328.6亿元,增长6.7%……”武汉稳住了经济基本盘,经济总量重回全国前十。同时,武汉以83亿次点赞量成为全国关注度最高的城市。

    2021年ZF工作报告用“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为难忘”12个字回顾刚刚过去的2020年;用“打赢了气吞山河的抗疫大战”“抵御了世纪罕见的洪水大汛”“经受了艰苦卓绝的疫后大考”来形容这一年来城市艰苦奋战的历程。不少网友在报告内容的新闻推送后留言:“这样的报告,看得有流泪的冲动。”

    这份答卷是人民书写的。一个个数据,一句句总结中,有英雄人民不惧生死、绝地反击、持续作战,有全国人民舍生忘死、守望相助、全力支持。我们向历史交出一份2020年的经济答卷,也交上了一份波澜壮阔的战斗长卷,交上了一份英雄城市的精神答卷。

    将时间拉长,“十三五”期间也正是武汉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武汉的综合实力、创新引领、民生事业各方面在这5年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现代化大都市风貌开始显现。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斗罢艰险再出发,英雄的城市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 蓝图绘就努力打造现代化大武汉

    武汉两会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不仅因为这里是中国抗疫斗争的主战场、疫后重振的风向标,也因为在新发展阶段,武汉的发展有着重要地位。

    展望未来,武汉面临重大机遇,也肩负重大责任。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发展,对武汉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新发展格局中,武汉得“中”独厚,市场腹地广阔,是名副其实的“新沿海”;在湖北经济发展中,武汉作为“主引擎”,担当“一主引领”重任;在科技自力自强的攻坚中,武汉要发挥科教大市的优势;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武汉要勇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探索中,武汉要走出一条新路子;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中,要在武汉叫响长江。

    迈向新征程,要迈准、迈稳、迈出新气象、迈出新成效。在两会上热议的“武汉蓝图”十分清晰,概括为“1+5+8”工作体系

    “1”是指目标定位:坚定不移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5”是指聚力方向:坚定不移加快国家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五个中心”建设。

    “8”是指战略推进:坚定不移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双循环发展、产业振兴、生态文明、交通支撑、高效能治理、和谐稳定“八大战略”。

    最终,要努力打造现代化大武汉。蓝图绘就,谋定而动。这座英雄的城市,在经历了大战大考之后,必定能迎来更大发展、更好未来。

   ■ 从“创新”迈步迈出武汉新气象

    今年走进两会会场的代表委员们感觉到明显的新意。

    代表委员们手上拿到的多份大会报告是完整版,而在大会上听到的报告则是精简版,报告时间大幅缩短,报告内容更加精炼。政*府工作报告用时约48分钟,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用时约27分钟,法院和检察院工作报告分别用时约20分钟。

    “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成为今年两会的特点。大会各类文件和资料在印发部分纸质版的同时,也在线上推送。代表委员们在线下参政议政之外,可以从线上通道了解大会动态、报告内容、“一府两院”工作情况,还可递交和查询建议及办理情况等。

    这样的安排,考虑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考虑了突出重点,议深议透,让意见和建议充分表达交流,凝聚共识;考虑了利用新技术让会议更高效。

    主动适应特殊情况,在新条件下快速形成工作和发展的新自觉,本身就是一种观念上的创新。

    2020年,全市上下为了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而努力奋战。解除离汉通道管制后,我们意识到这不是“重启键”,而是“升级键”,“危局”不是简单渡过,而是要努力育先机、开新局。比如说,统筹发展与安全,武汉上下“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位列2021年重点工作之首。创新首先是思维上的革命,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勇于探索,自觉争先。从“创新”迈步,武汉定能迈出新气象。

    新征程已经开启。面向未来,武汉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我们的城市从2020年的坚韧、无畏、大爱和担当中走来,也必将在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

    长江日报记者鲁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久设立中国网谷论坛
打造人才技术产业高地



    ZF工作报告提出,务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行动,依托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五大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等新兴产业……

    去年9月,网安学院在国家网安基地一期核心区顺利开学,迎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批约1400名师生入驻;全年多项精彩赛事活动不断,通过把握网络安全发展风向标,让国家网安基地热度不减、聚焦不散。

     国家网安基地下一步如何打造,受到多位人大代表、ZX委员的高度关注与广泛热议。有代表建议,在国家网安基地永久设立中国网谷论坛,擦亮中国网谷名片。


    永久设立中国网谷论坛,实现产业聚集

    “我们布局在国家网安基地的长江中游量子保密通信运营网,正在开展量子通信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将保障武汉地区政务、金融、国防等领域信息的无条件传输安全,实现数据保密传输安全的自主可控。”30日,市人大代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sj、董事长郭勇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时介绍,包括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智能运筹与信息安全研究院项目等在内的多个航天领域项目,已经签约入驻国家网安基地。

    “希望大数据相关联产业,进一步聚集在国家网安基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郭勇说,今年的ZF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强武汉龙头地位,围绕科技创新、网络安全等领域持续用力,要依托国家网安基地,加快发展网络安全这样的新兴产业,因此要加紧布局各类高端要素,吸引国内一流水平的网络安全企业快速聚集。

    精准招商,聚集相关产业。市人大代表、武汉博大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潘新成认为,可以永久设立中国网谷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对引进哪些企业、如何布局进行探讨。“就像一个智囊团,对国家网安基地进行精准定位,打造产业集群,布局下一个经济周期。”潘新成认为,网安产业未来将是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后也将促进一批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鼓励企业拿出商业用地开发人才公寓

    要聚产业,先要引人才、聚人才。市人大代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sj、董事长郭勇认为,尤其在高端人才的引进上,ZF要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把人才留住。

    “近几年,武汉商业用地供应过剩与人才公寓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明显,我建议推动盘活存量,试点推进商业用地开发人才公寓。”市人大代表、武汉博大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潘新成认为,围绕城市发展和人才之需,在严格遵循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可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能否允许商业用地开发建设人才公寓,同时研究税收优惠和企业补贴等方面的政策创新,鼓励信誉高、实力强的民营企业参与人才公寓的开发与建设,增加人才公寓供应量。

    潘新成建议,开发商应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和租赁,降低大学毕业生的生活成本。“从事网络安全的大多是年轻人,要让他们留下来,就要想办法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在深圳,这种模式很普遍,对企业而言,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了人才聚集,对企业也有利。”

    此外,代表们还关注到国家网安基地落户企业的外地户口购房手续复杂等问题,希望能简化购房审批流程,同时统筹全市教育资源向国家网安基地倾斜,保障国家网安基地入驻高校和企业人才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增加人才吸引力。


    创立全国网安行业测试标准

    “我们既然已经起了个早床,也要赶个早集。”市ZX委员、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党组SJ、主任周刚做客长江日报两会直播间时介绍,国家网安基地建设4年来,东西湖区以突破性举措,建设一期4平方公里的产教融合核心功能区,建成了网安学院、培训中心、展示中心,未来的发展更要谋篇布局。

    周刚认为,在国家网安基地,产业要聚集,人才是核心,创新是根本。他介绍,今年,国家网安基地将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工作,全力保障网安学院办学,师生规模扩大15%以上;全面启动实施“网络安全万人培训资助计划”,力争授牌“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培训基地”。

    此外,为积蓄国家网安基地发展驱动力,将加快推动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湖北分中心、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分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落户,创立全国网安行业测试标准。积极谋划首届中国网络安全大会,高水平举办“黄鹤杯”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峰会等高端活动,树立全国网安赛事论坛品牌。积极争取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创新中心落地,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培育科技型“隐形冠军”企业,探索网安企业成长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石泉到航天三江四部开展专题调研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SJ刘石泉到航天三江四部调研。集团公司相关部门领导,航天三江领导及四部有关人员等参加调研。

刘石泉听取了四部关于2020年工作进展情况、2021年主要工作策划及“十四五”规划、智慧总体部建设情况等专项汇报,详细了解了四部创新和发展相关成果及后续工作安排。集团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就相关重点工作提出了建议。



刘石泉对四部相关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四部“十三五”期间,勤奋努力,刻苦攻关,取得非常可喜的成绩,可以概括为: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创新思维非常活跃,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发展势头锐不可挡,干事创业氛围浓厚,敢打必胜作风顽强。他强调,面对“十四五”发展,四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忧患意识,要增强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严肃认真完成后续各项工作任务。



针对后续工作,刘石泉提出四方面要求:

一是认真学习XJP思想、ZSJ系列重要讲话和19届5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开拓创新,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保持创新发展活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二是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内部优势资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着力提升生产制造能力。

三是科学高效地组织科研生产,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智慧总体部建设。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专业体系、技术体系,紧前布局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全力推进国家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论证,着力打造“独门绝技”,形成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升在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的战略地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计6艘!武船集团签署2艘游船建造合同点火开


1月29日,武汉两江游览轮船旅游有限公司游船建造项目签约仪式在武船集团双柳总部顺利进行,当天,两型游览船在武昌造船厂点火开工建造。



武汉旅游体育集团副总经理胡志军;武汉旅游体育集团金建投公司副总经理金烨;武汉利记轮渡集团董事长张四九、监事会ZX于强、党委副SJ田勇、副总经理黄建平、副总经理柯亚红;武汉两江游览轮船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建国;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SJ徐伟;武船集团副总经理田军等出席出席了开工点火仪式。

武汉两江游览轮船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建国和武船集团高级专务、邮轮项目部部长王晓波代表双方在建造合同上签字。



此次签订的游船建造项目是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为武汉利记轮渡集团设计的“新建六艘旅游客船项目设计”的首批启动工程,此次建造的包括观光型游船1艘、宴会型游船1艘,拟于2022年初建成投入运营。武汉两型新型游览船外形设计新颖,每型均可载客600-800客位,主要用于武汉长江、汉江水域游览观光,功能分别以游览参观和婚宴为主,同时兼顾商务、会议服务,具有良好的观光和服务功能。





观光型

观光型总长60米,型宽22米,型深4米。本船主要用于长江水域游览观光,具有良好的观光效果和服务功能,可载乘客800人。




宴会型

宴会型总长61米,型宽22米,型深4米。本船主要用于婚礼、宴会包船,兼顾长江水域游览观光,具有良好的观光效果和服务功能,可载乘客800人。

船东武汉旅游体育集团是武汉市整合旅游、体育资源最大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涉及业务范围涵盖旅游、体育、文化、新型城镇建设等多个板块。重组后的旅游体育集团正以最快速度、最大限度释放出聚合效用,发挥整合后的资源优势,增强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该项目是继新型文化体验船后武船集团与武汉旅游体育集团的再次合作,田军副总经理表示,武船集团在融入“民船军造”管理理念的同时,将全面总结提升策划、设计、组织、过程控制及服务,以高质量目标、精细化建造、创精品工程的整体性建造思路,指导建造工程策划和各项建造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质量、确保施工安全、确保建造进度,做到守合同、重信用,以实际行动打造精品工程。

本项目的建造上线后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武汉市两江旅游承载量,提升游船品质,必将为武汉旅游市场疫后重振贡献力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港委组织召开2021年一季度全市港口航运物流企业座谈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建设中部地区枢纽港”的战略部署、扩大武汉港作业规模,早日实现5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武汉新港委组织召开了2021年一季度全市港口航运物流企业座谈会。武汉新港工委SJ、管委会主任张林,管委会副主任涂平晖等出席座谈会。



会上,新港委港航处通报了2020年集装箱运输情况;武汉港发集团、武汉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WIT)、武汉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等18家港航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2020年企业的运营状况、存在问题及2021年工作计划;武汉航交所有关负责人发言。

张林SJ总结了2020年工作,并全面部署2021年工作任务。

他表示

2020年是极其特别、极其不容易的一年,省委、省ZF高度重视,为武汉港发展定调,要将武汉新港打造成中部地区枢纽港,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并提出武汉港要尽快达到500万标箱的奋斗目标。为实现全年目标,我们召开了冲刺170万标箱、保障500万标箱目标首战告捷动员动员会,首次对各有关港航企业下达了目标任务书。2020年,武汉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3.3万标箱,同比增长14.4%,在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20年的成绩标志着武汉地区港航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标志着我们有机动能力,能接受党委ZF的新要求。


他强调

2021年,我们面临更大的调整,新的一年,要抓紧部署安排,一是要调整完善新一轮政策体系。稳定好的政策,取消效果不明显的政策,整体上扩大补贴规模,引入跟踪约谈警示机制,充分发挥杠杆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坚持创新发展道路。要继续推动国际直航、运河航线、沿海航线直接进入长江等,要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三是要探索深化多种发展模式。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区域竞争的环境之下,贯彻全中转模式,发展水铁联运,将武汉作为中部枢纽港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ZSJ提出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畅通国际国内大循环,全国一体化格局,新格局就是主场全球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每个企业要把创新发展作为工作内容之一,开辟市场、做表率、做排头兵,在新格局的建设发展中取得亮眼的成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拿下中国首证!众宇动力开启船用氢燃料电池商业化新航道


中国第一张船用燃料电池产品型式认可证书在汉颁出,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统称众宇动力)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TWZFCSZ系列燃料电池系统通过层层测试、拿下首证。




这意味着,氢燃料电池可以用于商用船舶,提供动力输出,同时也代表众宇在船用燃料电池商业化阶段走在了行业前列。

作为证书颁发单位的中国船级社(CCS),直属于国家交通运输部,是我国唯一从事船舶入级检验业务的专业机构,为船舶、海上设施及相关工业产品提供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入级检验、鉴证检验、公证检验和认证认可服务的权威认证机构。




提到这次颁发给众宇动力的中国第一张船用燃料电池证书,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总经理徐立表示:“武汉众宇动力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专家级企业,很早就开始进行船用燃料电池研发工作。

本次通过认证的众宇TWZFCSZ系列燃料电池系统,前后历时13个月,从设计、采购、生产、检验等全面满足我们严苛的认证标准,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作为掌握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专家,众宇动力很早就参与到由中国船级社、长航集团和长江航运科学研究所发起的船用燃料电池研究工作,并参与起草了国内第一个《船舶燃料电池系统应用指南》及《船用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型式试验大纲》,可以说,掌握了船用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



“众宇TWZFCSZ系列燃料电池系统是集公司十年技术沉淀之大成的一款产品,是众宇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的产品,具有低噪音、损耗小、发电效率高、零排放等优势,没有传统内燃机的碳烟、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产生,也不产生使环境变暖的CO2,对空气的污染为负。”众宇动力CTO李骁博士说。

据悉,船运业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CO2排放量大约占全球温室气体的3%。

船舶电动化是全球公认的趋势,氢燃料电池船舶除了具备船舶电动化的优势,其高能量密度和可快速补给能量的特性加上船舶本身特质,决定了其可以行驶得更远、更久。

众宇此次通过认证的船用燃料电池系统,拿到中国第一张船用燃料电池认证证书,对于开启船用氢燃料电池商业化航道,推动船舶行业进入零排放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fly1130 发表于 2021-2-1 09:39
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武汉中心的附图中还以为拍到远方的雪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协和金银湖院区预计4月接诊 可提供600张床位 将打造5G“未来智慧医院”


记者了解到,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一期工程已进入调试、验收阶段,预计今年4月初投入使用,可提供600张床位。




驱车来到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金银湖环湖七路,可见一期工程已建成。从效果图来看,协和金银湖院区总用地面积198亩,大楼总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设计呈E形,由长条状的门诊大厅与2栋住院楼、1栋儿科门急诊错落构成。

武汉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副院长郭科介绍,院区采用“医疗街”模式,用一条主街将各个单独的功能科室串联起来,沿着主街就能按照指示牌和线上导诊找到自己要去的地点。患者“足不出楼”就可享受全程医疗服务。

该院区与协和本部无缝连接,优质医疗资源与服务全线打通。心内科、骨科、妇产科、儿科、胃肠外科、甲乳外科、泌尿外科等国家重点学科悉数入驻。

未来这里将成为5G“智慧医院”,系统智能推荐专家供患者看诊;预约挂号、导诊、预约诊疗、支付在手机上就能搞定;在诊疗区就能完成挂号、看病、检查、抽血化验全流程,可体验一体化便捷服务。此外,新院区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先进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

目前,该院区一期工程已进入调试、验收阶段,预计今年4月初可试运行。届时,可提供600张床位、1400个停车位,日满足5000人次的就医需求。今年,医院还将启动二期工程建设,预计可提供1000张床位。

记者还了解到,作为武汉市四区两院重点项目之一,该院区配套的华南地区首家质子医学中心正在抓紧建设中,拟设3个治疗舱、实验室,配套相应设备设施。按规划,有望在3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质子治疗将使千万肿瘤患者受益。

新院区建成后,将承担国家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也是协和“一院四区”版图的最后一块拼图,除辐射杨汊湖、后湖、常青片区中心城区居民外,还可为东西湖区、黄陂区等地居民就诊带来便利。借助区位优势,大医院的医疗资源还将向孝感、黄冈地区的英山、红安和麻城等县市辐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1 15:40 , Processed in 0.09346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