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firefly1130

[江城资讯] 2021年2月1日(周一)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 10: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中国家网安基地资源聚集优势 产业园未建成已有多家企业签约


东西湖金北一路与临空港大道交会处,正在建设中的迪马数智天地产业园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其项目展示中心已于近日建成并开放。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尽管该产业园尚未建成交付,但已吸引多家行业龙头、独角兽企业签约入驻,产业链优势已让企业还未入驻就拿到了订单。



项目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车穿梭往来,建筑工人有序分布在5个建设标段,紧张作业。去年5月,该项目顺利开工并按下建设快进键,如今,其中外形似一艘“航空母舰”的项目展示中心已对外开放。

项目工程经理卢涛介绍,除展示中心外,产业园一期还包括一栋16层大数据中心楼、两栋17层双子塔楼和一栋6层教育配套建筑,将于2021年12月整体交付使用;此外,二期工程预计今年5月开工建设。

2019年6月,上市公司迪马股份选址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约51亿元,打造智能科技产业园。迪马数智天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旨在打造以网络安全、大数据、新能源与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以数据智能、人才培育、技术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目前,项目已吸引了北京百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祝融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签约入驻,一条大数据“存储—传输—处理—应用—终端”的产业链在园区初步形成。“招商情况很理想,许多企业都是在我们项目刚落户时就与我们签约,因为看中了国家网安基地的资源聚集优势。”

已经签约产业园的北京祝融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于去年9月和产业园签约,目前在位于金银湖财富大厦内的临时地点过渡办公,但已经拿下了企业扎根武汉市场的第一单。“迪马数智天地展示中心就是我们在武汉的首个项目,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做数字化场景展示的,为大型企业和院校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展示场景和仿真实训场景,产业聚集的效应让我们彼此成为合作方。”

迪马数智天地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将带动2万余人就业,园区正式运营3至5年后年均产值约50亿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务部组织对江汉路步行街提升改造项目检查验收


商务部组织专家组对江汉路步行街提升改造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采用远程视频直播方式开展。省商务厅、市商务局、江汉区、江岸区有关领导参加了验收。





江汉区人民ZF赫敏副区长、江汉区建设局黄万能局长沿江汉路步行街从M+广场到武汉关,分别从商业环境提升、硬件设施建设、历史文化传承、智慧街区管理等方面向专家组介绍了项目建设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画圆”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大随至汉十段(又称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孝感北段)孝昌西收费站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醒目位置张贴的收费标准、监督电话等。“收费审批机关、收费单位、收费标准、收费起止年限和监督电话等内容都要公示出来,接受社会监督。”工作人员笑着说。

  经省交通运输厅批准,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孝感北段2月1日0时起开通试运营,实施全国联网收费。1月31日,沿线的两个收费站、一个服务区及监控分中心、养护工区等处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忙碌地做着通车的最后准备。

  随着孝感北段的通车,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同步实现全线通车。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是《湖北省省道网规划纲要(2011-2030年)》中“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中的一环,全长560公里,串起了黄石、黄冈、咸宁、嘉鱼、洪湖、仙桃、天门、汉川、孝感、广水、麻城、红安等20多个城市。

  其中,孝感北段全长46.42公里,起于广水市杨寨镇,通过杨寨东枢纽互通与麻竹高速大随段相交,经孝昌县王店镇、安陆市陈店乡和李店镇、云梦县倒店乡,止于安陆市南城街道,对接武汉城市圈高速公路孝感南段。工程由湖北省交投集团投资建设,2018年5月正式开工,2020年8月18日通过交工验工。

  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全线通车后,将武汉1+8城市圈“联”在一起。今后,圈内所有城市均可在15分钟内上高速,环线任何两个相邻城市均可在30分钟内抵达。交通路网的织密和完善,将大大方便沿线群众往来,还能有效分流京港澳、福银等高速公路的车流,缓解交通压力。

  据孝感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往从安陆去大悟驾车需要1个多小时,孝感北段通车后,走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只需要50分钟左右就能达到。从孝昌西、太平两地开车去武汉,也只需1个半小时,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孝感北段的通车对孝感进一步融入武汉1+8城市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武汉市运用PPP模式 引入社会资本396亿元


2020年,为加快推动我市疫后经济重振、扩大有效投资及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在市委市ZF的坚强领导下,市财政局主动作为,按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大力策划运用PPP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建设,重点推进轨道交通12号线、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等8个市级PPP项目实施,总投资额572.5亿元,引入社会资本投资396亿元。

轨道交通12号线项目作为世界第二、国内最长的城市地铁环线,对于武汉市轨道交通成环成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市财政局积极谋划,将该项目采取PPP模式予以实施,会同相关部门梳理项目沿线可用资源,研究制定项目筹融资方案,报市ZF审批;积极履行职能,配合项目实施机构市城建局研究PPP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招标文件及项目合作合同等。2020年11月30日,该项目全线开工建设,目前正在稳步实施中。

截至目前,我市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项目共计70个,总投资3140亿元。其中,市本级入库项目29个,投资规模988亿元;区级入库项目41个,投资规模2152亿元。我市PPP项目总投资额和入库项目数均位居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前列。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武汉市财政将围绕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总体要求,切实发挥PPP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市政公用领域、轨道交通、河湖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采取PPP模式实施,更好地服务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调研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情况


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冷军红、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任宪友带领相关处室负责人一行到武汉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调研园区项目推进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董事杜平参加调研。



在调研座谈中,调研组全面了解了产业园中14个项目的资金筹措及推进情况,对武汉生态投集团大力推进园区建设进行了肯定。

冷军红同志指出,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的建设,对扩大城镇垃圾收运体系覆盖范围、加快推进各类垃圾集约化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已建成的医废应急处置项目在武汉打好防疫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强调,要进一步加快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完善项目投融资模式,支持园区建设。

一是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监管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城管委作为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的监管部门,要审核提出项目资金渠道,负责项目建设进度,组织开展项目竣工决算和运营情况跟踪,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是要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为抢抓2020年专项债申报“窗口期”,武汉市通过争取省财政厅支持,前期对部分项目发债进行了容缺,武汉生态投集团要及时补充建设手续,并妥善处理项目土地增支、应急项目拆除处置等问题。

三是要完善项目投融资模式。进一步甄别各子项目属性,确保满足ZF债券关于ZF投资公益性资本支出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统筹用好上级可兼容的支持性政策,同时探索运用PPP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进项目建设。

调研组还现场查看了园区中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和危险废物处置项目建设进展,询问了项目设备的性能、建成后处理能力和预计收益情况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攻坚克难促发展 优化支出惠民生 ——2020年全市财政收支实现平稳运行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ZF坚强领导下,全市财税部门坚持以XJP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力支持打好疫情阻击战、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全市财政收支保持平稳运行。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完成2393亿元,比2019年下降17.8%,剔除新增减税降费不可比因素,同口径下降10.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30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2.5%,下降21.3%,同口径下降12.9%。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0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9%,增长7.6%;其中,民生支出增长13.4%,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5.8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财政收入企稳回升,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市“六稳”“六保”措施强有力实施,复工复产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财政收入稳定恢复。从6月起我市财政收入企稳回升,当月实现正增长,6月至10月连续5个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月均实现收入规模在100亿元以上,高于上年正常月均水平。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降幅逐季收窄,全年累计降幅(-21.3%)较上半年(-37.8%)、前三季度(-23.4%),分别收窄16.5个、2.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不断提高,在严格落实留抵退税和减税降费基础上,全市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4.6%,占比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大主体税种,占地方税收收入比重为62.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是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力,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

按照中央、省、市部署,财税部门迅速行动,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积极优化纳税缴费服务,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把该减的减到位,该降的降到位,全市新增减税降费513.7亿元。坚持普惠性和结构性减税并举,落实部分行业减免增值税、所得税税前扣除、小规模纳税人普惠性税收优惠等政策,新增减税202.2亿元;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和职工医保单位缴费等,减少企业社保缴费296亿元;严格涉企收费“一张清单”制度,免征车辆通行费、中小微企业污水处理费等,减免企业租金,降低成本15.5亿元。通过释放大规模减税降费红利,对支持疫情防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我市经济恢复性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8.65万户。

三是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认真落实ZF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格实行“四个一律”的压减政策,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的支出,全市统筹盘活财政资金167.1亿元,集中用于保障疫情防控、民生等重点支出,全市民生支出1828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6%,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与疫情防控保障直接相关的卫生健康支出、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分别增长182.6%、135.9%,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分别增长12.8%、20.2%、115.2%。我市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特困群体救助等保障标准持续提高,教育公用经费、城乡低保等保障标准在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

四是纾困惠企持续加力,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

贯彻落实市委、市ZF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设立1000亿元贷款额度纾困贴息资金、20亿元ZF担保基金、20亿元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纾困贷款1018亿元。落实ZF采购支持小微企业政策,中小微企业占市级ZF采购规模达88.4%。投放消费券5亿元,支持开展“武汉购”、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制定汽车和家电消费扶持政策,对2.38万台乘用车和18.7万套家电产品给予补贴。支持开展“惠游湖北•打卡大武汉”十大活动,免门票开放全市30家收费景区,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升级。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00户、“小进规”829户、“小进限”315户。

五是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严格将中央支持湖北武汉一揽子财政政策资金及其他惠企利民资金纳入直达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全市直达资金执行进度达97.2%,高于全省进度6.1个百分点。积极推进ZF与社会资本合作,组织实施轨道交通12号线、武昌生态文化长廊等8个PPP项目,总投资572.5亿元,引入社会资本396亿元。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实行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积极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制定事前评估、转移支付等绩效管理办法,开展农业、科技等领域42个专项资金重点评价,涉及资金280亿元。稳步推进预决算等财政信息公开工作,2020年我市ZF财政透明度在清华大学测评排名中,位列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第8,居中西部城市第一。

面向“十四五”,市委提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宏伟目标。我们将在市委、市ZF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满怀激情撸起袖子加油干,精准有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方针,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各类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对民生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的保障力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努力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ZG成立100周年献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1-2-1 10:10
刘石泉到航天三江四部开展专题调研

这位是湖北老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财政“十三五”奋斗历程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武汉财政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奋斗历程。五年来,全市财税部门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市委、市ZF工作部署,主动作为,克难攻坚,财税改革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充分彰显。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实力持续增强

五年来,全市财税部门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培育壮大财源,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累计实现1330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52.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48亿元,增长46%;上缴中央财政6258亿元,增长60.3%。财政收入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全市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4.6%,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位居前列,质量优先、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得到了较好体现。2020年,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财税部门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全力推动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随着经济重振恢复势头良好和税收收入的增长,财政收入持续回稳向好,财政保持平稳运行。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五年来,全市财政部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奋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638亿元,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实现惠企利民,激发市场活力。围绕全市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规划,改革资金分配模式,加强各级各类ZF出资产业基金统筹,支持加快存储器等五大产业新基地建设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统筹整合资金,支持传统产业技改、服务业升级计划、双招双引、“卡脖子”科技攻关工程实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落实财政贴息政策,支持设立1000亿元纾困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纾困贷款1018亿元,帮助企业活下来、留下来、强起来、多起来。



三、贯彻DZ机关过“紧日子”要求,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压减和收回存量资金全部统筹用于保障民生及重点项目。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财政支出着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水平逐年提升,2020年全市民生支出达到1828.3亿元,是2015年的1.93倍,年均增长13.4%;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到2020年已达到76%。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6年提标,教育公用经费、城乡低保等保障标准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加快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幼儿园、中小学、高中、中职和高校建设步履坚实;文旅精品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型体育赛事多元化开展,文体事业繁荣兴旺;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四、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改革纵深推进

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ZF预算体系,将ZF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初步构建,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市区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税源属地管理进一步强化,市内企业跨区迁移规范运行。加强土地储备成本控制,提高土地出让收益。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建立财政财务一体化应用大平台,完善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加强对扶贫、防疫、ZF债券、惠民等资金的专项监督检查。债务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和市本级债务余额均控制在省核定的ZF债务限额以内。我市ZF采购、财政信息公开等工作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位居前列。


武汉之要,九州通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武汉财政人将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市委、市ZF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ZX的监督支持下,深化改革促发展,依法理财抓规范,精细管理提效益,防范风险保稳定,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财政新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参与申报并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2020年度立项项目通知,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参与申报的“基于城市高强度出行的道路空间组织关键技术项目”成功获批立项,近日已正式启动实施工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该计划自实施以来,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提出了整体的解决方案。

本项目着重面向城市高聚集功能区交通缓堵和风险防控的迫切需求,以提升路网通行效能和可靠性为目标,围绕城市高强度出行和资源约束条件下道路空间高效组织的技术难题,构建与城市功能及出行行为特征相匹配的道路空间组织技术体系,为提高我国大城市路网运行监管能力、推进交通设施一体化设计和协同运行、强化道路空间多维安全风险联动防控、推动城市交通治理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项目整体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以及GA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青岛海信等9家单位共同参与。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依托在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交通大数据、交通模型与仿真、智慧交通等多领域的研发优势,以及跨学科人才、技术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重点承担交通拥堵瓶颈点段识别及溯源等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研究。

为了加快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国家重点专项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项目选取武汉、青岛作为典型示范应用城市。下一步,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将结合武汉市“十四五”规划和全市重点功能区、开发区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示范项目、示范区域的甄选工作,以此为契机整体推进我市在高强度出行区域道路空间组织方面的规划研究和运行管理水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1: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题研究】江汉路步行街交通整治提升规划


2018年底江汉路步行街被商务部列入首批“打造高品位步行街”名单之列,连续2年被列入市ZF重点工作,2020年10月江汉路步行街以崭新的面貌正式开街重启。江汉路步行街交通整治提升规划,实现从商业街道向慢行街区空间转型,助力武汉市商圈商街提档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整治前交通特征

随着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和中山大道升级改造,江汉路步行街整体交通出行结构得以优化,区域道路运行情况明显好转。

1、“轨道+常规公交”设施覆盖率达96%,轨道交通为区域到发性交通的主要载体。

2、步行街公共交通出行时效性较高,晚高峰公共交通效率相比私人机动车具有明显优势。

3、区域路网密度高,但通达性不足,道路交通压力集中于少数贯通性道路。

4、可用停车设施分布相对集中,加剧了局部道路交通拥堵。

5、慢行交通分布相对集中,步行街主街长度超过1公里,与支巷的横向关联不强。

市民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江汉路步行街共建,主要市民意见包括:整治占道经营、优化穿越步行街机动化交通、加强非机动车管理、打通断头路。






二、交通组织优化

总体思路是,坚持步行街的步行属性,强化“公交+慢行”交通衔接,拓展步行街区范围,提升慢行交通安全和品质,通过多种交通组织和管理方式平衡步行与机动车交通需求。

1、扩大步行街主街范围,衔接轨道站点

将江汉路(京汉大道-江汉四路)设置为步行街,与现状江汉路(江汉四路-沿江大道)步行街联通。

2、减少高峰期穿越步行街主街交通

与步行街相交路口整体抬高,降低机动车通行速度;步行街人流集中时段(19:00-22:00)江汉四路、江汉二路与江汉路交叉口优化信号控制,周边前进五路及保成路机动车通行实行限流。

3、拓展辅街范围,以线带面形成步行街区

以江汉路步行街为主街,拓展两侧辅街纳入步行街范围,形成由全天候步行街、高峰时段步行街、共享街道构成的步行街区。

4、增开特色夜行公交服务

增强夜行公交服务,将公交末班到达时间延长至23:00-24:00。

5、设置限速标牌,建设宁静步行区

采取相对严格的限速措施保障慢行通行安全,除江汉四路、江汉二路、民生路、南京路等主要联通通道外,其余道路限速20km/h,穿越步行街路段通过物理措施限速10km/h。

6、优化整合地库停车,支撑步行区域拓展

打通2号线地下车库和新佳丽、悦荟、宝丽金、和记黄埔地库,形成拥有4700个停车位的大型停车场;结合步行街区方案,优化街区停车场出入口和交通流线。

7、建立智慧交通组织系统,形成外围多级停车诱导分流系统。

8、完善多级道路集散体系

增设临近地块内部公共通道,结合轨道交通建设打通局部断头道路,提升区域交通可达性。




三、街道整治改善

基本思路是,基于现状道路设施和交通需求分布情况,通过设施和空间优化,做到基本不拆迁以减少投资,利用建筑-建筑U型可用空间,通过路权重新分配优化道路空间,保障行人通行舒适性与安全性;通过设置多种减速措施,降低片区内机动车车速,保障慢行交通安全。

近期重点改造与江汉路主街路口相邻的街道,具体改善措施包括:

1、压缩车道数和宽度,规范停车,拓宽人行道,保障行人空间;

2、调整交通组织,部分路段设置为步行街;

3、规整设施带,各类设施应严格控制在设施带内布置,实行多杆合一,杆件入地。

4、抬升路面,采用人行铺装,设置为共享街道。

5、对沿线路段出入口进行抬高,与人行道平齐。

6、优化公交站点设置,减少与慢行交通矛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1: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题研究——汉口历史风貌区交通提升专项规划


汉口历史风貌区由黄浦大街-京汉大道-民意四路-沿江大道围合而成,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作为老汉口的核心区,见证了武汉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变迁与发展。汉口历史风貌区交通提升专项规划,对落实武汉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理念,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一、交通现状特征

1、人口聚集度高,区域人口密度达6万人/平方公里,老龄化程度高,用地效率较低。

2、内部出行率高,路网密度11km/km2,小街区窄路密网具有发展绿色交通的先天优势。

3、路网密度高,交通组织方式灵活,道路交通运行情况总体较好,但部分大型封闭区域切断了社区级慢行交通网络。

4、公交线网发达,公交线网密度6.1km/km2,站点300米覆盖率96%,7个轨道站点500米覆盖率57%。公交线路非直线系数高、重复系数高,对支路交通影响较大。

5、慢行交通需求旺盛,设施供需不匹配,机非混行严重、步行体验不佳。独立自行车道仅占30%,红线20米以内道路有自行车道占比约14%。自行车泊位实际施划占停车位需求不足10%。人行道通行净宽0-1米的路段约占35%。

6、停车设施供给先天不足,机动车违停降低通行能力,挤占慢行空间。




二、交通改善建议
1、实行外部机动化引导和内部机动化交通限制,全面减少机动车使用。提高路内停车泊位设置标准,实现“路内高于路外,白天高于晚上”的价格机制,结合信息化手段,提高停车利用效率和周转率。

2、开放特色里分、老旧小区内部通道,将历史建筑打造为开放型文化体验空间,进一步拓展慢行网络。

3、全面开展道路全要素改造,构建特色慢行路径系统。将未充分利用的交通空间转化为公共空间,优化慢行交通环境。限制非交通性道路的车道宽度和行驶车速。

4、优化区域公交网络,活化公交组织。重构城市公交线网,降低非直线系数、重复系数和转弯次数,保障公交线网“可达性”,同时减少道路资源占用。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形成分工互补、优化换乘体系、打造“高频公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1: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鄂州市住建局来我市调研学习


鄂州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补星带队来我市就房屋市政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学习。调研组一行实地参观了汉阳市政大厦建设项目、两湖隧道首开段项目以及襄阳大厦项目文明施工管理情况,在施工现场就现场施工围挡、车辆冲洗、裸土覆盖、智慧喷淋系统、扬尘在线监控以及视频监控系统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咨询。



座谈会上,市城乡建设局同鄂州市住建局调研组一行就房屋市政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进行了友好交流,就市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建设、职责分工、督查巡查、惩戒惩处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汉阳区建设局围绕“工地革命”介绍汉阳区在推动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创新,鄂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同志就鄂州市推进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1: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1-2-1 10:34
协和金银湖院区预计4月接诊 可提供600张床位 将打造5G“未来智慧医院”

为什么老爱修这种 假洋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1-2-1 10:34
协和金银湖院区预计4月接诊 可提供600张床位 将打造5G“未来智慧医院”

医院是否含小花园,便于患者康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1: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leoyu616 发表于 2021-2-1 11:16
医院是否含小花园,便于患者康复?

有疗养的,有质子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2 15:25 , Processed in 0.08845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