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1527|回复: 92

[江城资讯] 2021年3月1日(周一)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 11: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3月1日(周一)

当日总计划出港: 264班

当日总计划进港: 267班

合计进出港航班: 521 班


——————————————————————————————————————————————————————


地铁微博数据2月28日(周日),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232.52万乘次,其中前五名依次为:2号线汉口火车站、4号线武汉火车站、2号线珞雄路站、2号线街道口站、4号线王家湾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1: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技力量抗击病魔 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新地标
首批“武汉造”新冠疫苗上市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揭牌



    长江日报讯(记者华智超)2月28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正式上市,这也是国内第三个获批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同日在汉揭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副省*长张文兵,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出席相关活动。

    目前,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已建成新冠灭活疫苗生物安全车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查和认证后,已投入规模化生产。首批疫苗28日下线发出。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落户江夏区,目标打造以疫苗生产为核心的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

    王忠林在致辞中说,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是中国抗疫斗争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以科技力量抗击病魔的又一重大进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药集团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坚持科技抗疫,发挥“国家队”“主力军”作用,以生命赴使命、以大爱护众生,第一时间向湖北武汉伸出援手,第一时间展开应急科研攻关,走在全球疫苗研制的前列,充分展现了人民至上的社会责任,充分体现了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充分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王忠林介绍,武汉科教资源密集、医疗资源丰富,是医学创新高地、医疗服务重地、医疗产业宝地,正在省委、省ZF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打造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揭牌,必将促进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推动武汉疫后重振、浴火重生。我们期待与国药集团继续强强联合,共同建设高水平产业基地,携手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新地标。我们将全力当好“店小二”,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支持国药集团在汉进一步做大做强,为建设健康中国、守护全民健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张文兵致辞表示,“武汉造”疫苗附条件上市,为中国乃至世界战胜疫情增加了有力武器,也为全球最终战胜疫情注入了信心和力量。希望配合单位继续做好保障服务,守牢疫苗安全的“生命线”。

    刘敬桢在致辞中说,这是央地携手抗疫的又一重大成果,是英雄城市武汉支援全球抗疫斗争的又一重大行动。国药集团将继续深化与武汉的合作,加快建设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助力武汉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 11: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fly1130 发表于 2021-3-1 11:05
以科技力量抗击病魔 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新地标
首批“武汉造”新冠疫苗上市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 ...


年产1亿支,江夏区ZF说今年要做到300亿的销售值,这么算出厂价应该是300元一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1: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工!发展蓝图成为清晰施工图


    2月27日,2021年一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谋定而动,谋定而快动。

    在“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集结号吹响后第一周,国家和湖北两项重大规划发布,给武汉“划了重点”;同时,武汉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一大批项目进入实战——发展蓝图正在成为清晰明朗的施工图。

   ■ 两项重磅规划“点名”:惟实干以担使命

    加快打造“五个中心”,从城市层面看,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志向抱负,从更高层面看,也是一座超大城市在国家和区域发展格局中自觉担起的使命责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作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词,这份关乎“畅通”的规划特别引人关注,这份《纲要》也被称为“一张来自2035年的中国交通地图”。

    在这份“未来地图”上,武汉被划上“着重号”。交会两条国家综合交通主轴,建设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入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港站……《纲要》给予武汉在全国立体交通网中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武汉“水陆空”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速度。

    在新发展格局中,得“中”独厚的武汉,必当担起“联通南北,畅通东西”的使命。更大幅度地提高物理上的“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产业链的更大联通。

    就在这两天,湖北省人*民政*府官网还发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武汉在区域发展中被寄予厚望。

    得创新者得未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是湖北省“十四五”重点项目,也是撬动武汉、湖北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以创新为核心支撑,武汉将以充分发挥“一主引领”的龙头作用,领唱领舞区域发展,带动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壮大,同时也在区域发展中获得自身更大突破。

    战略使命,是武汉责任,也是武汉机遇,既要通过重大项目为载体落地,也要通过实干来落实。随着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展开,战略和使命就这样从规划中逐渐走下来,动起来,实起来。

    ■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以实战开动主引擎


    年初集中开工,在武汉有过先例,在全国各大城市也是惯例。然而,2月27日,武汉市2021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还是广受瞩目。

    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达215个,总投资3305.4亿元。开工重大项目数量之多、投资之大,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处于前列。

    非常之举,源于非常之势。

    2021年,武汉要不断冲高,要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非强有力的动力源不可,非后劲足的主引擎不可。

    一年之计在于春,出年开工,就得开足马力,牛气冲天,确保开局漂亮、全年精彩,并为今后更长时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是又大又强的武汉。我们不但要在城市能级上不断做大,也要在核心竞争力上不断增强。长身体,强骨架,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是抓手,也是动力源和主引擎。

    此次开工的200多个重点项目中,有的块头大,有的含“新”量高,有的是未来产业,有的直接服务民生。抓项目就是抓机遇、稳增长、谋未来,这一次集中开工,不但开工了项目,也开出了火热的发展局面,开出了热腾腾的干劲,开出了满满的信心。

    ■ 吹响作风建设冲锋号:用实效交出成绩单


    这一周,与国家区域重大规划发布、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同时推进的,还有“全市深入整治六项治理”。

    六项治理,指向庸、懒、散、慢、乱、浮六种作风症状。六种症状来自前期摸排调研,深入整治中伴随制度改革跟踪推进,是名副其实的“靶向治疗”。

    大仗硬仗,作风先上。武汉一路闯关过坎,无不伴随着锤炼作风,苦练内功。

    2020年5月,打开城门的第一个全市大会,即以“作风”为主题,向作风要战斗力。武汉拼搏、冲刺、决战,二季度单季打平,三季度强势转正,四季度决战决胜。一仗接着一仗打,靠的就是非凡意志,过硬作风。

    2020年11月,武汉市举行冬季“项目大拉练”,各区比学赶帮超,再次展现了武汉的拼劲干劲冲劲。也是在那次拉练中,光谷、车谷、网谷、星谷等未来产业惊艳亮相。项目中见状态,状态中促项目,2020年武汉经济重回全国前十。

    2021年1月,武汉市发布《关于集中治理庸懒散慢乱浮现象 促进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为新年新开局提供优良作风保障。

    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篙松劲退千寻。面向未来,武汉任务更加艰巨,城市要争先进位,能级要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要迅速加强,国家战略要坚决完成。加快打造“五个中心”是一场不容松劲的大战,必须保持那么一股闯劲、狠劲、冲劲、韧劲、实劲,说了算,定了干,不胜不休,把每个项目、每个工作件件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奔向现代化大武汉。

    长江日报记者鲁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在汉揭牌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洁)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当日同步揭牌。段凯博士说,疫苗生产研发将成为该基地三大内容之一,“该产业基地距离该现厂址1公里,交通便利。这个基地主要是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项目落地为核心,整体上是三个方向,第一个是疫苗,第二个是血液制剂,第三个是治疗性生物药。我们将把这个基地打造成现代化生物药产业化基地,计划有7—10个新产品研发,并且实现这些产品的产业化。”

    据了解,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武汉市委、市ZF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集研发、生物医药、高端人才配套于一体,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为核心,集国药血制、毓晋生物、国药动保、国药基金等板块联合建设一流生物产业基地,为打造武汉市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园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 11: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 武汉谋变“大而强”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07:02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朝阳 严运涛 成熔兴

编者按

2月18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武汉市委市ZF召开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扛起“一主引领”重大责任,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五个中心”,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的新蓝图、新谋划、新举措。敬请关注。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

2月27日上午,武汉市2021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15个项目、3305.4亿元投资额,吹响了牛年项目建设的“冲锋号”。

重大项目建设,是武汉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稳增长、保发展的“压舱石”。

从光谷东湖科学城起步区一期建设现场,到东西湖益海嘉里水稻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工地……处处可见升腾的气场、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武汉市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的序幕,由此拉开。

经济扩能:

瞄准2.4万亿 跑赢“耐力赛”

刚刚过去的2020年,武汉打赢了气吞山河的抗疫大战,抵御了历年罕见的洪水大汛,经受了艰苦卓绝的疫后大考。

封控时间长、重启时间晚、疫情影响大……在2020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断崖式下跌40.5%的情况下,武汉搏杀二季度,单季基本打平;冲刺三季度,强势转正;决战四季度,全年好于预期。202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城市前十。

武汉有信心——经历疫情淬炼,城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累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武汉有压力——2020年,苏州GDP冲上2万亿元规模,成为全国继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之后,第6个过2万亿元的城市。而成都、杭州、武汉、南京紧随其后,经济规模依次相差均在千亿元左右,竞争态势胶着。

武汉有责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武汉之于湖北,相当于上海之于长三角,旗帜鲜明支持武汉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要落实省委“一主引领”要求,武汉必须全力解决“大而不强”问题,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加快推动“大武汉”向“强武汉”迈进。

武汉之强,首先要强在经济总量上。

为打造全国经济中心,武汉市在《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实施意见(2021—2025)》(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要实现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在全国城市中争先进位。

《意见》提出,到2021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7600亿元,增长12%;2022年19100亿元,增长7%左右;2023年20700亿元,增长7%左右;2024年22300亿元,增长6.5%左右;2025年24000亿元,增长6.5%左右。

产业提质:新旧动能加快“接力跑”

武汉之强,要强在产业质量上。

武汉产业体系完备、工业实力雄厚,有“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生命健康等9大支柱产业“顶天立地”;有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峥嵘初现”;还有电磁能、量子信息、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等5大未来产业着眼未来。

经过多年培育,“965”产业梯队发展思路十分清晰:支柱产业今天“挑大梁”,新兴产业明天见成效,未来产业谋划“先手棋”,三者有机更新、迭代升级、依次发力,才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武汉产业结构同样存在产业链不够长、附加值不够高等突出问题。《意见》提出,建设全国经济中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能级、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在支柱产业上,武汉将做大做强9大支柱产业集群,实施三大产业工程: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工程化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推行“链长制”,构建“一链一网”,制定“一链一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完整性;实施技改提能工程,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在新兴产业上,武汉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长江存储器基地、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突破性发展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等6大新兴产业。到2025年,五大产业基地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

在未来产业上,武汉将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聚焦电磁能、量子信息、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深地深海深空等5大未来产业,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有机更新、迭代升级。到2025年,在未来产业领域培育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武汉市还将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建设高速智能信息网络、存算一体数据中心、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5大数字“新基建”,发展“光芯屏端网云智”7大数字新产业,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服务业数字化提升、农业数字化转型3大数字“新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武汉立志,用3年时间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2025年成为全球数字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的重要节点。

辐射拓圈:“城圈群带”绘出“同心圆”

武汉之强,还要强在辐射带动上。

煌煌武汉,两江交汇。如果以江汉交汇形成的南岸嘴为中心、以经济辐射为半径画圆,就可以清晰看到武汉经济发展的成长年轮。

在市内,“一城”协同发展:以“两江四岸”为核心的武汉主城区,正在抓紧建设亮点区域,完善核心功能,提升经济密度,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光谷、车谷、网谷和长江新区为代表的“四副”,则在加快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提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网络安全、临空经济、航天航运、未来产业等核心功能,成为武汉产业发展的主引擎;以新洲、黄陂、江夏、蔡甸为代表的新城区,一边加快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一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品牌农业、智慧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在市际,“一圈”合唱共舞。《意见》提出,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加快武汉城市圈交通轴、产业轴、服务轴、生态轴的互联互通。

看交通联通,将提速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和武汉至周边城市射线高速公路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1小时通勤圈;看产业协作,将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武汉新港建设为抓手,完善联合招商、飞地经济、园区共建、平台共享、人才共用、利益共享等机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看服务共享,将推动教育、医疗、社保、文化、旅游等同城化发展;看生态环保,将推动建立长江、汉江、梁子湖等跨区域河湖生态协同治理机制。

在省际,“一群”加速一体化。《意见》提出,将完善长江中游省会城市会商机制,加强与长沙、合肥、南昌等城市的协作互动,合力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在全国,“一带”加强联动发展。《意见》提出,将强化武汉的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地位,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全流域联动发展,共同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国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 11: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5艘江海直达集装箱船全部投入运营 武汉新港千箱级船队正式成形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07:02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通讯员 黎云

2月28日,“汉海5号”——我省建造的全国内河最先进、装载量最大的集装箱船首航。

从2017年开始建造载箱量超过1100标准箱的1140船舶,到“汉海1号”“汉海2号”“汉海3号”“汉海7号”,以及此次“汉海5号”陆续投用,武汉5艘“汉海”系列江海直达集装箱船全部投入运营,宣告武汉新港千箱级船队正式成形。

这也意味着推动长江内河航运新变革的进程中,武汉新港再迈坚实一步。

推动航运降本增效

“对于运输行业而言,装载量的提升,意味着成本的下降。”武汉新港委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说。

选择航运,说明货主对运输成本相对敏感。承运方提供优质低价的服务,是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武汉港装载的集装箱船型从280标准箱逐步提升至600标准箱,再到1140标准箱,单一航次可用舱位显著提升。在满舱满载的前提下,单箱成本大幅度下降。

“汉海1号”船东、安徽大禹航运有限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经济账:相比600船型,1140船型每个航次净利润增收7万元,以每14天一个航次计算,每年可增收168万元。

降本增效还体现在燃油经济性上,数据显示,相比600船型,1140船型从武汉阳逻港航行至上海洋山港,单箱日均油耗比目前航线上的船舶降低23%以上,既经济、又环保。

用足码头装载效率

不同于280船型和600船型,1140船型横向可以码放8排集装箱。

船型提档升级,配套的服务也要跟上。

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满足1140船型的“胃口”,码头必须提高单位装载效率。

事实上,阳逻港一期码头在2004年投用时就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吊装设备:1号岸桥可同时吊装8排集装箱。

武汉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在当时属于超前设计,曾长时间内处于冗余状态。如今服务1140船型,可谓相得益彰。

统计显示,阳逻港一期码头装载效率为每小时28只至30只自然箱,而针对1140船型则达到每小时31.4只自然箱。

改变长江运输模式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把“武汉新港建设”作为突出武汉“一主引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提出“建设高水平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目标。

当前,长江航道整治“645工程”如火如荼,长江武汉段至安庆段水深提升至6米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投用后将打通长江干线通过能力的“肠梗阻”,万吨级货轮从上海可直达武汉,将大幅提升我省航运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如果说6米航道是一条水上高铁线,1140船型就是承运货物的“复兴号”。武汉新港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林说,用好6米深航道,关键是要不断推进主力船型的更新换代,淘汰耗能高、载重小的老旧船舶,推广环保节能、经济高效的大型船舶,推动深水航道发挥应有的效能。

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伟表示,武汉至上海航线1140船队的成形将大大改变长江运输模式,一定程度缓解长江航运长期以来存在的散、弱、小、高耗低能等问题,形成武汉与上游的重庆及下游的上海协调呼应的良好局面,缓解三峡过闸和上海洋山港拥堵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1: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水质连续2年优于国家考核目标
《长江保护法》今日实施,专家称武汉成贯彻实施重要支撑点



    我国首部流域保护法律《长江保护法》于3月1日施行。专家学者认为,依江发展、因江而兴的武汉,将肩负起长江大保护的担当,成为《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的重要城市和支撑点。

    近日,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举行《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座谈会,专家学者对法律作了解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公安部长江航运公安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等多家单位介绍贯彻措施,探讨如何合力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

    违法侵占长江岸线最高罚500万元

    “《长江保护法》为长江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介绍,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涉及19个省区市,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和黄金水道,千百年来哺育了中华民族,滋养中华文明。

    一段时间以来,长江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实施《长江保护法》,守护一江碧水,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子孙后代、对民族未来必须肩负起的历史责任。”

    《长江保护法》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更是在深刻理解流域立法特点和长江流域特色基础上,由国家统领,跨行政区域与职能部门参与研究、制定而成。“不仅国内没有先例,与国外相关立法也有所不同,立法难度较大,成果来之不易。”

    杨合庆介绍了《长江保护法》针对长江禁渔、岸线保护、非法采砂等重点问题,在现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补充和细化有关规定,并大幅提高罚款额度,增加处罚方式,加大处罚力度。

    例如,对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等违法行为,长江保护法最高处以500万元罚款。“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让敢于挑战法律权威,敢于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另一方面,加强政府监管责任,对政府有关部门监督查处违法行为不力,也规定了从警告、记过甚至到引咎辞职的严格行政责任,由内而外建立起严格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机制。

    长江流域发展进入3.0时代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柯坚参与了法律的编写工作,会议现场,他将《长江保护法》的出台实施称作长江流域发展进入了3.0时代。

    “早先我们强调长江‘以水资源为中心,以水环境为载体’的开发模式。当时经济发展规模、人口数量相对比较小,对长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量迅速的增长,长江流域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变得突出。此时,政府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理念,进入长江流域发展2.0时代。

    他认为,《长江保护法》开启了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长江保护法》基本的框架结构是“3+1”,“3”代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三个领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

    “最后还有一个‘1’,必不可少,就是强调绿色发展。”他解释道,强调保护优先的同时,更要狠抓绿色、高质量发展,这给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机构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杨合庆指出,《长江保护法》不仅在总则中明确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流域经济发展基本原则,而且设专章对长江流域如何绿色发展予以明确。

    《长江保护法》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实施《长江保护法》,就是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和绿色发展示范带。

    长江大保护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武汉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开启了武汉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全新篇章。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局长徐翀介绍,本次座谈会搭建了各部门、单位合作平台,推动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大家可以发挥各自专长,强化统一、协同监管,逐步构建、完善流域齐抓共管大格局。”

    据了解,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公安部长江航运公安局、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等多个流域核心部门都设立在武汉。同时,众多武汉的法律人士参与《长江保护法》的研究、起草工作,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代表参加座谈会,积极为立法建言献策。

    “武汉将肩负起长江大保护的担当,成为《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的重要城市和支撑点。”会议现场,专家学者和各单位负责人纷纷表示。

    近年来,武汉以145公里的长江岸线为主战场,立足“大江大湖”特色,扎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认真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

    其中,完成建成区65个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健全常态化管理,水体水质、岸坡环境持续向好,达到了“水变清、岸变绿、景变美”的攻坚目标;清理整顿长江、汉江沿线港口岸线资源,提升优化长江主轴核心区两江四岸合法码头,整合、集并迁移码头103个,恢复自然岸线30余公里,实施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两江四岸造林2.14万亩,武汉露出最美水岸线。

    “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年来长江水质达到最优,连续2年保持在II类,优于国家III类考核目标。长江生态向好,江豚再现。”该负责人介绍,武汉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形成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格局。

    “长江大保护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有了法律武器保驾护航,母亲河必将永葆生机活力,长江经济带必将更加绿意盎然。”目前,武汉正脚踏实地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中,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长江日报记者戴红兵 雷衎 通讯员李欣欣 胡喜珍 于海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1: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江被纳入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怡人)我国首部流域保护法律——《长江保护法》3月1日实施。该法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条款,成为长江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制度。

    作为首部流域保护的法律,《长江保护法》覆盖的地理范围包括了长江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多个省、市、自治区。

    其正式施行,有利于将 “九龙治水”变为“一龙管江”,促进长江流域协调发展。

    对于污染物排放,《长江保护法》要求更严。该法明文禁止在长江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对生态系统有严重影响的产业,禁止重污染企业和项目向长江中上游转移。国家要对长江流域河湖岸线实施特殊管制,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该法还在我国法律中首次建立了生态流量保障制度。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生态流量管控除了要明确主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重要断面保障措施、建立监测体系,还要将生态水量纳入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同时建立监管平台,开展保障鱼类产卵期等敏感生态用水保障研究等。

    目前,长江流域已编制完成了20条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武汉地区被纳入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的有汉江。

    这位负责人表示,实施好长江保护法,就是要以法律手段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 11: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在汉揭牌
湖北日报讯 (记者谢慧敏、王成龙)2月28日,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病毒所共同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正式上市,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同日在汉揭牌。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副省长张文兵,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桢出席活动。

王忠林在致辞中说,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是中国抗疫斗争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以科技力量抗击病魔的又一重大进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药集团和中科院病毒所发挥“国家队”“主力军”作用,第一时间向湖北武汉伸出援手,第一时间展开应急科研攻关,走在全球疫苗研制的前列。当前,武汉正加快打造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揭牌,必将促进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推动武汉疫后重振、浴火重生。我们期待与国药集团继续强强联合,共同建设高水平产业基地,打造全国大健康产业新地标。我们将全力当好“店小二”,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支持国药集团在汉进一步做大做强。

张文兵致辞表示,“武汉产”疫苗附条件上市,为中国乃至世界战胜疫情增加了安全有效的科学武器,也为全球最终战胜疫情注入了信心和力量。希望配合单位继续做好保障服务,全力支持疫苗规模化生产。

刘敬桢表示,国药集团将继续深化与武汉的合作,加快建设中国生物中部产业基地,助力武汉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1: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政企合作推动楼宇经济健康发展
老牌写字楼竞争力再爆发



    电子水牌上,上百家入驻企业及机构名称按楼层和房号整齐排列。
    长江日报记者乔驰 摄

    2月24日,江汉区建设大道车流如织,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身着正装的白领们来来往往,步伐轻快。在宽阔静谧的西北湖正对面,新世界国贸大厦已在此伫立16年,作为武汉市首批5A甲级写字楼之一,它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及多国ZF机构进驻,成为建设大道上的标志性建筑。

    走进新世界国贸大厦,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几乎占满整面墙的电子水牌上,上百家入驻企业及机构名称按楼层和房号整齐排列。其中,戴德梁行、德勤、天职国际等知名企业,以及美国、法国驻汉总领事馆、韩国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武汉代表处、香港特别行政区ZF驻武汉经济贸易办事处等机构的名称十分醒目。

    “这面公司水牌墙是楼宇招商时的一大亮点,当客户走进大厅时,都会被上面的内容所吸引。”新世界国贸大厦招商负责人说,企业在选址时,除了楼宇条件、周边环境配套、交通出行等基础因素外,还在意自己未来的邻居是谁、周边是否具备潜在优质客户等方面。

    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入驻新世界国贸大厦的高端优质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如磁石一般不断吸引优质客户入驻。但作为一栋老牌高端商务楼宇,如何与硬件条件更好的“年轻”楼宇竞争,成为新世界国贸大厦面临的新课题。

    在39楼,新世界国贸大厦与江汉区合作的商务示范空间正在建设中。据了解,商务示范空间建成后,将起到楼宇展示、办公体验、政策宣传、政务自助服务等作用,让客户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大楼情况,“就像商业住宅的售楼部,商务楼宇也需要一个集中展示的空间”。不仅如此,针对楼宇房源老化情况,大厦还将为新入驻企业,定制工业风和极简风两种房源交付标准,同时大厦将翻新立体车位、南广场,修缮周边道路,进一步提升办公环境。

    “江汉区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品牌,发挥核心优势,重点建设中央商务区、武汉金融街、武商高端消费区、汉口历史风貌区、江汉创谷五大功能集聚区,突出商务服务、金融、高端消费、文商旅融合和科创文创产业特色。”江汉区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区将在五个功能集聚区内,重点抓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工作。

    据了解,为了让商务楼宇健康发展,江汉区出台了一系列安商稳商政策,并联合楼宇物业和业主,开展引商招商活动。同时,重点楼宇周边环境及配套设施的打造,也在持续进行中,“比如新世界国贸大厦的后街,我们将借助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一步提升周边的配套功能和环境”。

    (长江日报记者乔驰 通讯员朱素芳 潘宇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 11: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一批重点企业马力全开

中国车谷“牛劲十足”开新局


美的家用中央空调项目。 (效果图)


神龙一厂一期城市更新项目。 (效果图)


高端智能排水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 (效果图)

2月27日,武汉经开区以一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吹响了奋力夺取牛年“开门红”的号角。

当天开工的1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6个,总投资40.6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2个,总投资150亿元;其他类项目2个,总投资20.3亿元。

投资8亿元的美的家用中央空调项目,开工即冲刺投产。近百名工人春节放弃休假,与时间赛跑抢工期。项目采取边施工边投产模式,一期预计3月底开始小规模投产,二期随即跟进启动,年底便可建成投产。

总投资120亿元的神龙一厂一期更新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启动开工,用时仅2个多月。项目承建方招商蛇口表示,将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助力武汉经开区产城融合、转型发展。

与此同时,一批重点企业马力全开、满负荷生产。在东风本田,平均每50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一季度产值有望达3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倍。神龙汽车1月份销量同比增长90.2%,连续2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康明斯燃油系统(武汉)有限公司春节期间全员在岗,加快冲刺年产25万套汽车零部件新目标。

起步即冲刺,开局即争先。武汉经开区负责人表示,将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力推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3+N”现代产业体系,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向立体空间要“车位”

武汉首个高端智能

立体停车库项目落户车谷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孙亚云 张隽

2月27日,投资10亿元的湖北泊都智能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生产线项目启动建设,为破解城市停车难提供解决方案。

项目建设方、湖北泊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浩介绍,随着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停车难已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难点痛点。尤其是在中心城区和繁华路段,由于道路资源紧张、停车泊位有限,停车难问题愈来愈突出。

在武汉,据交管部门介绍,截至2020年12月,武汉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81万辆,预计今年将超过400万辆。据测算,武汉市停车位缺口超过100万个。

着力发展全自动智能车库,向立体空间要“车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胡浩介绍,智能车库能够实现对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增加停车位供应,“它占地非常小,一个占地约50平方米的停车场,可以建设成停放50辆车的智能车库,利用率是普通平面车位的15倍,非常适用于商业区、酒店、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

此外,无需人工值守的全自动智能立体车库还具有操作简便、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车主使用车库时,只需将车辆停放到宽敞舒适的专用车厅;完成刷卡或者手机扫码确认后,便可由停车机器人完成智能化停放,单程存取车时间约1.5分钟。

瞄准智能立体车库商机,去年,湖北泊都公司在武汉经开区启动智能立体停车设备生产线项目。据悉,这是武汉第一家专注于生产高端全自动智能停车设备的大型制造企业。

根据规划,该项目将重点建设智能生产车间、仓库、研发技术中心、产品样机展示中心及相应配套生产检测设备等,并提供城市停车综合解决方案。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年产智能车位约5万个,实现年产值约9亿元。

“目前,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正着手启动综合研发楼和工业厂房建设。”胡浩说,围绕智能车库建设,湖北泊都已申请了25项核心专利,部分专利国际领先。今年的目标是完成厂区建设,加快相关项目建设,让武汉市民尽快感受到智能立体车库的方便与快捷。

土地摘牌到项目开工仅2个月

神龙一厂城市更新项目

开启“车谷速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孙亚云 吕作璐

“从去年12月15日成功摘牌,到今年1月城市更新方案获得通过,再到2月底正式开工,仅2个多月,整个进程非常顺利、高效,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2月27日,在武汉经开区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现场,招商蛇口武汉公司经开事业部总经理孙正川为车谷效率点赞。

当天,总投资120亿元的神龙一厂一期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开工。武汉经开区神龙大道165号,昔日的神龙一厂旧址,由此告别“神龙”时代,开始全新蜕变。

神龙一厂是武汉汽车产业的发源地。1992年,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在此落户,拉开了武汉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序幕。2019年7月,神龙公司启动F99项目——通过优化产能布局,将武汉工厂一厂、二厂产能向三厂(武汉工厂制造三部)集中,提升产能利用率和工厂整体运行效率,推动神龙事业健康发展。随后,神龙一厂旧址被武汉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并调整为商业用地。

去年12月15日,招商蛇口和武汉城建集团合力拍下该地块,并启动商业开发。目前,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批,正在进行厂区设备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

招商蛇口华中区域产业运营总监胡誉丹介绍,神龙一厂一期城市更新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将建成集高端住宅、现代商服、公园绿地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加上后面的二期、三期,预计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将达495亩,总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

为结合经开区现有产业规划,延续汽车工业文化,该项目将保留厂区内试车道等工业遗址,建设汽车文化主题商业街及绿地公园,引入“5G和智能汽车”无人移动应用技术,打造智慧化城市,形成功能复合多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城市综合体。同时,引入招商仁和保险区域总部等优质产业资源,规划构建汽车金融、科技研发、文化展示、数字产业、招商金融五大产业集群。

“过去28年,神龙一厂缔造了辉煌的企业历史,成为武汉经开区的经济引擎。”胡誉丹表示,希望借助城市更新项目,打造一座更新示范、生态宜居的文化产城,助力中国车谷产城融合、转型发展。

开工即吹响投产“冲锋号”

美的武汉家用中央空调项目冲刺月底投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孙亚云

“去年11月5日签订协议,2月开工建设,3月底一期开始小规模投产,到年底二期也将建成投产。这个速度,在整个美的集团都是数一数二的。”

2月27日,投资8亿元的美的家用中央空调项目,在位于武汉经开区珠山湖大道的武汉美的工业园二期正式开工。说起项目进展速度,武汉美的工程部部长陈晓光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为扩大家用户式中央空调产能,去年11月5日,美的集团与武汉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协议,投资8亿元建设美的家用中央空调项目,首期承接整体搬迁到武汉的8条生产线,并进行智能化改造;二期则持续扩大产能,主要生产风管机、小多连等产品。

为抢占节后旺季市场份额,在武汉经开区各部门全力支持下,该项目开工即吹响投产的“冲锋号”。近百名工人春节放弃休假,奋战在施工一线,与时间赛跑抢工期。目前,2条总装厂线完成灯架铺设,预计3月即可完成线体安装和设备调试,满足新基地投产需求。

“我们采用边施工边投产模式,一期预计3月底开始小规模投产,4月下旬全部投产,二期随后迅速跟进,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陈晓光说,届时,武汉美的工业园的家用中央空调产能将达200万套,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0亿元。

据悉,家用中央空调项目投产后,美的武汉工厂还将启动工业互联网专项,围绕产品、订单、供应、制造、运营等方面,开展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改造,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工厂。“比如在仓储物流方面,我们将打造一个智慧物流体系,产品从下线到出厂,只需要12个小时,基本做到‘零库存’。”

自2004年建成投产以来,武汉美的工业园已成为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主要内销基地和新品试制试产基地。2019年,美的新品引入及扩产项目落户武汉工厂,当年新增产值超过20亿元,新增税收超过5000万元,全年实现产值128亿元,年上缴税收3.65亿元。此外,武汉工厂还是美的集团旗下数字化智能标杆工厂,拥有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柔性生产线,平均每15秒钟就有一台空调外机下线,工序自动化率达到70%。2016年,武汉工厂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继家用中央空调项目后,美的集团还将继续扩大在汉投资,启动建设空气能热水器项目。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表示,武汉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科技优势,美的集团将抓住武汉机遇,推动已有合作项目和新签项目落实落地,深度参与和支持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重点企业节后开工即进入满负荷生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孙亚云 胡深博

人勤春来早,牛年向前“犇”。

农历春节刚过,在武汉工业主阵地、主引擎的武汉经开区,处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些企业开工即启动满负荷生产,助力车谷夺取一季度“开门红”。

在东风本田武汉第一工厂,工作人员吴菲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整个春节期间,工厂都保持了满负荷生产状态,平均50秒钟就能下线一台新车。

牛年春节,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东风本田武汉3个工厂的员工出勤量达到近万人次。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东风本田需完成23万台的生产计划,但3个工厂春节期间满负荷生产,目前已完成了一半任务。此外,工厂还对生产设备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和保养,以确保一季度生产计划高质量达成。

去年面对疫情冲击,东风本田实现汽车销量85万辆,刷新成立17年以来的纪录。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表示,今年是东风本田迈入电动化转型的元年,将推出M-NV纯电动车,续航里程最高达480公里,为挑战更高产销目标打下良好基础。预计今年一季度,东风本田产值有望达到3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倍。

“这里是神龙工厂的生产车间。经过春节休整,今天我们正式恢复生产啦!”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一,神龙武汉工厂迎来全面复工。在神龙三厂装配车间,质量分析工程师正忙着直播该厂节后复工情况。

神龙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神龙汽车有限公司销量同比增长90.2%,连续2个月同比正增长;环比增长9.9%,连续5个月环比正增长。节后复工后,神龙公司将推出东风雪铁龙全球战略车型,以及东风标致全新4008、全新5008等多款车型,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2月15日,康明斯燃油系统(武汉)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仍然是一片忙碌,200多名工人熟练地将新下线的汽车零部件质检装箱,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套发动机燃油系统零部件生产下线。据悉,春节期间,该公司全员正常上班,实现49天生产3万余套汽车零部件的好成绩。

康明斯电子与燃油系统武汉工厂厂长过荆雷表示,面对疫情冲击,去年公司汽车零部件产量突破20万套,实现产值20亿元,逆势增长50%。今年以来,企业产销两旺,目前正大刀阔斧推进技改,上马智能化生产线,力争实现年产25万套汽车零部件的目标。

手握国内治水九成专利

圣禹加快打造排水智能装备领域隐形冠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孙亚云 蒋秋雨

“目前,我们正在参与汤逊湖、黄孝河等多个水体的水环境治理工程,预计今年合同可达10亿元左右,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2月27日,总投资8亿元的高端智能排水设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在武汉经开区启动建设。说起项目发展前景,项目负责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华军信心满满。

成立于2014年的武汉圣禹排水,被誉为我国治水领域的“专利大王”,在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00余项,占行业的90%。其开创的水环境治理4.0清污分流方案,能够适应不同的降雨特点以及不同管网条件,为解决黑臭水体治理指明了技术方向。

“比如武汉经开区的汤湖,经过我们的系统综合治理,水质明显改善,获住建部高度评价。”李华军说,目前,圣禹排水已在全国成功实施了400余项水环境治理工程,是城市水环境治理技术领航企业。

而在制造领域,圣禹排水也同样发力。目前,已占据我国排水行业智能装备领域近五成的市场份额,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被省经信厅认定为第四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

据悉,此次新建的高端智能排水设备研发制造基地,主打智能化,将从事智能分流井、智能蓄水池、智慧排水系统等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并配套建设设计院、研究院、院士工作站、产品验证试验中心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水环境污染治理,各项技术将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李华军说,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下水,削减城市生活水污染,促进水环保产业,助力武汉经开区构建良好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系统,打造人水和谐的魅力车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1: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岸金融业总产值逆势上涨
年均引进6家金融保险总部落户



    2月26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江岸区获悉,2020年,该区金融业产值逆势上扬,总量达345.08亿元,较上年增加近一成。这已是连续第二年金融业稳居该区经济增长“第一梯队”,成为占GDP比重最高的产业。

    “我们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平均每年有6家金融机构总部落户江岸。”江岸区金融局介绍,从2018年至2020年,落户的金融总部机构近20家,增幅位于全市前列。总部聚集效益凸显,日渐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

    在建设大道香港路、澳门路交会处的十字黄金区域,“亿元写字楼”浙商大厦伫立于此。楼宇内,集聚了泰康在线财产保险、太平保险集团、太平洋财产保险、平安养老保险等一系列知名保险总部机构。

    2月2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36楼的泰康在线财产保险办公所在地。在一间百余平方米的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内,年轻的员工们正面对电脑屏幕,进行产品线上测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投保人只需网上答题,即可进行智能核保;赔付时,只需手机报案,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即可隔空赔付。”

    泰康在线于2015年成立,是世界500强企业泰康保险集团的子公司。该企业聚焦互联网保险,成立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围绕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三大领域,展开科研攻关,推出了业内领先的网上投保、手机报案、智能核保服务。泰康在线战略企划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企业累计服务用户超1亿。依托互联网保险线上化服务和理赔的优势,2020年,该企业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3.79亿元,同比上年上涨八成,增速居财险行业首位。

    近日,江岸区发布“三中心一基地”方案,提出打造中部金融保险中心。根据方案,将聚焦金融总量规模持续增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级提升、保险产业布局更加完善、保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金融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等目标。

    当前,江岸区共有91家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入驻。其中,保险业法人及区域性总部达41家,占武汉市保险业区域总部机构比例超30%。

    “我们将继续实施金融总部壮大工程,打造金融保险机构统一招商平台,提高金融保险机构的招商引资质量。”江岸区金融局介绍,同时还将做大做强金融保险市场主体,鼓励现有的金融保险法人机构在江岸设立专业子公司、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并不断发展壮大。有序发展新兴及配套金融机构,强化金融保障服务重大项目、民生和社会治理等功能。

    (长江日报记者陈俞 通讯员陈鑫 刘培 王晓璇 赵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 11: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和一季度“开门红”工作
确保开局漂亮全年精彩

    长江日报讯(记者王雪)2月26日,市长程用文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学习贯彻XXXX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及一季度“开门红”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XXXX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实化措施,确保今年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会议指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是贯彻落实XXXX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武汉实践,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满足全市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各级各部门要提高站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谋深谋实“五个中心”建设方案。

    会议强调,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突出务实扎实,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做好一季度“开门红”工作。要明确任务,落实到区到部门;要突出重点,紧盯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大活动、重点区域、重大民生,抓实各项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推进问题解决;要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强化考评考核,压实责任,做到调度精准到位,要素保障到位。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做好危化品、重点园区企业、交通、消防等方面安全工作,确保城市运行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 11: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城建局召开市级城建工作联席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市城建局副局长向晖在生态投资集团主持召开市级城建工作联席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会议对生态投资集团负责建设的额头湾立交改造、黄孝河综合管廊(一期、二期)、江汉十桥、南泥湾大道改造、工人村路改造等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建设方案、征地征收、管线迁改、招投标监管、资金筹集、施工许可等问题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要求相关单位夯实责任,限期办结。

江岸区、硚口区、青山区、东西湖区ZF,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水务局、GA交管局,武汉城建集团、地铁集团、市供电公司,以及局工程处、计划处、前期处、建管处、海管处、稽查站、海管站等单位参加会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2 04:27 , Processed in 0.09197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