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9919|回复: 99

[江城资讯] 2021年3月11日(周四)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1 08: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21-3-11 10:10 编辑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3月11日(周四)

当日总计划出港:   273 班

当日总计划进港:   273 班

合计进出港航班:   546 班


——————————————————————————————————————————————————————


地铁微博数据3月10日(周三),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288.05万乘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08: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性突破!
武汉一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42家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图为无尘车间里工程技术人员为芯片做“焊接”。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长江日报讯(记者陈洁 通讯员胡寅)3月10日下午,誓做半导体良率管理专家的高新技术企业——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会议一个接着一个。企业发展部经理方萍说:“大家在讨论今年的订单和上下游企业的各种协调工作。”

    “科技投入就是要抢占制高点。今年,我们还会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引入新工具、提升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今年新晋高新技术企业的武汉六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梁赫西称。

    据悉,武汉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逐年上升,2018年为709家,2019年为881家,2020年为1842家,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2020年底,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6259家。

    科技创新是“牛鼻子”。2020年,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武汉地区生产总值重回全国城市前十,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正因为经济复苏的“武汉速度”,武汉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净增数量实现翻一番。

    2019年11月7日,武汉市科技局组织召开了2020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启动会,比上一年提前近8个月。疫情防控期间,“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我市提前拨付市级奖励补贴资金2.5735亿元,涉及1798家企业,做到“应补贴、尽补贴”。

    为了不断优化激励政策,2020年9月,市ZF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将现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激励政策延长至2025年。

    武汉市科技局介绍,对于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区合计给予每家不少于40万元奖励;对于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市、区合计给予每家不少于10万元奖励。对于有效期内整体搬迁至武汉市的外地高新技术企业,经过认定的,市、区合计给予每家补贴100万元。

    为了助推科技型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武汉市科技局表示,将加大对企业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培育一批掌握本领域先进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型龙头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

    今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同一天召开的武汉市委市ZF会议指出“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有基础、有决心,也必须在国家创新战略中肩负起更大的使命。”武汉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武汉的创新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决定城市未来的关键时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08: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夯基础、赋智慧、添动能:
超大城市治理的武汉实践


    3月8日,游客在武汉大学赏花。  

    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摄

    130万名大学生安然返校,总投资3305.4亿元的21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首批“武汉造”新冠疫苗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3月的武汉樱花盛开,人流如织,处处繁忙。

    “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牢记一年前习总书记对武汉的殷殷嘱托,在“三个一定能够”的指引下,武汉交上新答卷,这座超大城市迸发出新生机。

    ■ 强基补短夯实城市基础

    “随时电话咨询,休息时间还上门。”武汉市百步亭社区怡和苑南区居民袁超英老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健康顾问”——住在同社区的医护工作者陈丹。

    在下辖4个小区共计1.2万余名居民的百步亭社区三居委会(康和居委会),居民需求多元,社区干部长期分身乏术。去年以来,按照武汉市党员下沉社区的整体部署,700多名在职党员到该社区报到,陈丹是其中之一。“半年内,医疗、宣传等5支社区专业志愿服务队先后成立。”百步亭社区康和党总支书记龚汉华说。

    疫情大考中,武汉4.45万名党员干部紧急支援社区抗疫。常态化防控下,14.9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下沉党员与社区自管党员、居民志愿者等“结对组团”,参与基层治理。

    一方面下足基层治理“绣花功夫”,一方面要打好公共卫生“安全补丁”。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打开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实时防疫信息一览无余。信息背后是全市913家医疗机构、23家市直单位及委办局、5000余家药店、2565所学校、13类重点场所医疗和涉疫数据的深度整合。

    “我们设置了13类风险预警指标,系统每日自动、实时比对各类数据500余万条。”武汉市卫生健康委信息化专班负责人杨国良说。

    ■ 数字治理赋予城市智慧

    早上8时35分,武汉市光谷左岭智苑七栋一单元2802室,75岁市民闻秀萍的手机第三次响起,她终于听到铃声并接通,电话另一头提醒说:“闻奶奶,该吃降压药了,早上吃一颗。”

    每天早上,小区146位独居老人会接到这样的电话。“分局AI咨询机器人与智慧小区平台对接,机器人定时给老人打电话,3次没人接,就转为呼叫管家上门查看。”东湖高新公安分局民警王维说。

    武汉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如何管细、管好,体现治理“内功”。

    “一座超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要善于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电子政务推进处负责人胡俊说。

    点开“武汉战疫”小程序,手机便接入城市服务移动端“门户”,一个健康码连通56项公共服务事项和16类基础电子证照,方便市民办理挂号就诊、违章缴费、预约停车等事项。这个注册用户2300多万的小程序,正是武汉探索“数字惠民”,从“经验治理”迈向“科学治理”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民呼我应”信息化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市3248个社区(村);企业贷款用“屏对屏”替换“面对面”,最快3分钟申贷、一秒钟放款(或授信);“数字派出所”把治安要素数字化、模型化,每天向民警提示辖区内风险、应对措施。

    “目前全市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事项比例分别达到76.2%、99.2%、90%、99.9%。”胡俊说,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民生服务“一码互联”、政府办公“一网协同”,从生活到生产,从服务到治理,更多服务更快触达“指尖”,智慧武汉已现雏形。

    ■ 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注入新动力

    2月底,40余辆搭载北斗定位系统、可自动驾驶的出租车在“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成功“上路”,标志着在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领域,武汉先行一步。

    地区生产总值从去年一季度同比下降40.5%恢复到全年下降4.7%,疫后重振的武汉经济走出V形反转曲线,2020年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56万亿元。

    疫后重振的武汉瞄准高质量发展,继续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迭代体系,跑出令人瞩目的“武汉速度”。

    在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光电子生产线一派繁忙。全国五分之一的建成5G基站,都装有这条生产线生产的光模块。公司党委书记金正旺说,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原本在深圳、上海等地的配套企业开始落户武汉。

    产业结构“优二进三”,数字经济占武汉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40%;全市累计建成2.5万个5G基站,实现三环内、远城区核心区域5G网络覆盖。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勃发,为这座超大城市的运转增添新动能。

    “每一次重大危机都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说,疫情之后的武汉无论是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还是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线上化等方面都取得更大的进步,日臻完善的“全周期管理”将助推武汉向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08: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独门技术”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拥抱数字经济,做半导体良率管理专家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4月,2011年首次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获得复批。2016年,该公司在创业板上市。

    该公司企业发展部经理方萍介绍,公司抢先布局显示检测设备领域,自主开发电讯号检测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开创性提出多模式接口超高分辨率自适应测试技术和亚像素级图像评估校准技术,专利先后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电子等,已涵盖国内外各主要面板、模组厂商。

    该公司一边追逐泛半导体产业高科技浪潮,一边打通上下游为客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精测电子’拥抱数字经济,发力智慧工厂管理,做半导体良率管理专家。”

    方萍说,超越检测、主动良率管理是公司的使命。公司将持续深化全球布局,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破解国产化产业落地应用难题,推进行业客户国产化转型升级。公司未来将与武汉其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做大做强,实现“泛半导体国产化替代”。

    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为武汉建设智慧城市贡献“智慧大脑”

    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是由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国内知名科技投资公司等共同组建的高科技企业,多次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救援、青藏铁路、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活动或项目中,该公司的技术产品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公司公共关系部总经理许青青说,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可以通过传感器数据来获得,所有传感器都需要被测量、定位、感知、控制、管理。凭借在地理信息获取与生产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城市信息化领域多年的数据服务经验,公司致力于向各级ZF提供城市公共大数据的整合服务,为武汉建设智慧城市贡献“智慧大脑”。公司提供的大数据服务包括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及运营中心的咨询、设计、工程实施及商业运营等。公司为中国200多个城市的信息化部门提供了定制化的“交钥匙”数据服务,帮助ZF实现政务大数据的整合、共享、开放和社会化应用。

    该公司已拥有数十项专利及百余项著作权,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各种部级奖励20余项,主导并参与了移动测量、实景地图、时空信息云平台等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

    武汉创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

    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我们公司马上可以享受两个惠企政策,研发费用75%加计扣除、减免10%的企业所得税。”因为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武汉大学教师及硕博团队构成的设计企业——武汉创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俊高兴地说。

    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1月。虽然是初创企业,但该公司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突出,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激光甲烷探测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等,近3年完成近20项科技成果设计转化,取得11项软件著作权。2020年,该公司获得国际最高设计奖项——德国IF设计奖。

    邓俊说:“今后,我们公司将进一步瞄准科研机构和企业,如武昌区的小洪山科学城、东湖高新区相关技术型企业,通过设计赋能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做好产学研结合,为高校学生及创业团队提供设计支持,为设计类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助力‘三创’事业。”

    武汉六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投入就是要抢占制高点

    由毕业于武汉大学的6位博士在2017年创建的武汉六博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技术和研发人员来源于武汉大学激光通信实验室。

    2016年12月,该公司研制的天宫二号激光通信载荷成功地与新疆南山光学地面站进行了1.6Gbps速率的高速激光通信试验,创我国卫星通信速率最高纪录。

    该公司专业生产抗电磁干扰的各型无线光通信设备,在移动激光通信技术方面位居国内前列。公司执行董事艾勇教授长期从事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研究,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空间激光通信方面取得多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

    该公司负责人梁赫西介绍,近年来,公司研发团队不懈努力,取得了多个技术核心突破并持续进行科技创新。因为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享受到了ZF项目申报的资助、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等。

    梁赫西说:“科技投入就是要抢占制高点。我们公司要不断创新、研发新产品,加强内部管理,积极稳妥地开拓业务市场,走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08: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省地方国资监管企业资产突破4万亿元 明年力争培育10家资产超千亿元企业集团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1日07:15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天纵、通讯员梅萌)3月10日,省ZF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北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有关情况。全省地方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去年底突破4万亿元大关,明年力争达到5万亿元,并培育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10家资产规模超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去年,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挑战,全省国资国企千方百计加快经济重振。截至去年底,全省373户地方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4.06万亿元,同比增长9.64%,所有者权益总额1.37万亿元,增长4.74%,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全省国资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727.81亿元,增长0.27%,好于预期。

为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去年省ZF国资委研究制定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到明年实现全省地方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万亿元,打造一批股权多元、机制灵活、治理现代、具有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抓好“双百行动”等国企改革专项工程、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8项重点任务。

省ZF国资委表示,今年要完成方案中70%以上的改革任务,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将加强指导督促,各市州和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将纳入我省巡视巡察范围和对各级ZF及国企的考核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08: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税收过亿高端楼宇超过20栋

江汉区打造全省最大金融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通讯员 朱素芳 陈雪


编者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恰逢建党100周年。

开局关系全局,江汉区将以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引领,勇当武汉“五个中心”建设排头兵,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目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江汉区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今起,湖北日报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江汉巡礼”专栏,在这里,感受江汉力量。

以新华路——建设大道“金十字”为核心的武汉金融街,涌动着连接城市发展血脉的金融资本。在这里,20多栋税收过亿的高端楼宇,200多家金融及其衍生、配套服务机构,正在形成武汉市乃至湖北省规模最大的资本集聚地。

疫情防控期间,江汉区金融业依然呈现出较强韧性。2020年,该区完成金融业增加值339.18亿元,实现金融业税收74.46亿元,居全市第一。

“强力推进武汉金融街建设,增强金融业板块辐射作用,加快构建华中地区现代金融服务和资本高地,勇当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排头兵。”新年伊始,武汉市发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动员令,江汉区委主要负责人立下军令状。

“定制楼宇”释放金融集聚优势

“位于CBD转角处,夺目显眼;400个停车位,办公、商谈业务更加便利。”3月9日,乔迁了一个多月后,招商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谈起新大楼,仍赞不绝口。

这是江汉区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定制楼宇”之一。自金融机构选址落户,大到楼宇规划设计、产权证办理,小到门牌号码申请、天然气管道购置,江汉区多部门联动,事无巨细帮办代办。“十三五”期间,江汉区成功开建6家金融机构“定制楼宇”。

筑巢引凤,是江汉区抢占金融业制高点的先手棋。1997年,江汉区在武汉市率先提出建设现代商贸金融区。20多年来,建设大道两旁写字楼陆续拔地而起,“武汉华尔街”实至名归,激活创富热土。

截至目前,江汉区共有65家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占武汉市比重超过38.01%。辖区内的“武汉金融街”,是全省唯一的“省级金融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平均每10米就有一家总部金融机构。

靠硬件吸引企业,靠服务留住企业。江汉区发扬“店小二”精神,除跑腿办事外,主动“嘘寒问暖”“输灌活水”。例如,对金融总部机构给予落户奖励,为重点金融机构解决停车难、职工购房、子女就学等实际诉求。

厚植集聚优势,让疫情之下的江汉区金融业生态逆势上扬。去年,江汉区金融业税收占该区重点企业税收的比重46.18%,占全市金融业税收32%。金融利润和财税收入等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金融市场主体规模和金融财政密度位居湖北省、武汉市最高水平。

开源补链,让金融服务“后顾无忧”

3月初,位于江汉区云飞路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湖北资本市场培育基地传来消息,由该公司参与发起的华中区域首支、总规模100亿元的湖北新旧动能转换ETF基金有望今年获批。

去年,湖北新旧动能转换ETF指数顺利获批,系全国唯一一家以省份简称命名的指数。作为推进湖北疫后经济重振的重要抓手,湖北新旧动能ETF基金可引入大量中长期资金投资我省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和质量。

近30年,资本市场像一块磁铁,让资本力量在上海金融高地陆家嘴迅速积蓄并扩大。“十四五”开局之年,江汉区对标先进提出,优化企业上市培育机制,发力区域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产业链,全年筛选不少于4家“金种子”“银种子”上市后备企业。

为鼓励辖区内优质企业上市,江汉区发布境内上市400万元、境外上市300万的奖励政策,标准领先全市。该区还将依托深交所湖北基地开展“上市一对一”等上市专项辅导、投融资对接、金融产品创新等优质服务;创新投融资审批流程,争取更多创投机构、天使基金落户。

金融是血脉,经济是肌体,两者共生共荣。去年以来,江汉区打通“政银企”沟通障碍,有序推进“汉融通”等中小企业服务合作平台对接,缓解流动资金压力。据“汉融通”平台统计,江汉区已有3180家企业入驻,成功对接融资总金额67.12亿元,总金额排名为武汉市中心城区第2名。

营造“热带雨林式”金融生态环境,离不开“最强大脑”。江汉区创新推出引才用才留才“政策包”。每年,该区ZF投入资金为辖区金融企业高管、创业就业大学生购买综合人才保障保险。去年,相关政策惠及全区3800名金融高管、6.8万名新进大学生就业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1 08: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谌赞雄会见中国信科集团党委SJ、董事长鲁国庆一行


3月9日下午,武汉金控集团党委SJ、董事长谌赞雄,总经理梅林会见中国信科集团党委SJ、董事长鲁国庆一行,双方就推动深入合作进行交流。



谌赞雄董事长代表集团对鲁国庆董事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谌董事长简要介绍了集团去年改革创新、经营业绩、重大项目等方面的情况,并表示集团将继续支持中国信科和烽火科技的发展,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找准合作切入点,拓展合作领域,共同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鲁国庆董事长感谢谌董事长的热情接待,感谢集团长期以来对中国信科和烽火科技的大力支持。鲁董事长介绍中国信科和烽火科技去年的经营业绩,今年的发展规划、业务布局、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情况,表示希望与集团继续携手同行,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何书平、董事会秘书陈建华,总经理办公室、投资管理部负责人陪同;武汉金控集团副总经济师胡文学,董事会办公室、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参加会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08: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聚绿盆”将成“聚宝盆”

位于武汉市中北路青鱼嘴的碳汇大厦正在加紧建设。未来,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大数据汇集等工作将在这里进行。(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近来,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的日程上,排满了全球各国的气候和碳交易视频研讨会议。

业内普遍认为,虽然中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仅纳入了电力行业,但无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额将超8000亿元。

在齐绍洲眼中,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犹如“聚绿盆”,不仅能推动湖北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更有望促进绿色低碳类的项目、技术、人才、资金流向湖北。

碳金融:

多个产品全国首尝鲜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常务副总张杲介绍,基于二氧化碳这一标的物,湖北已尝鲜多个金融产品,如碳质押贷款、碳基金、碳众筹、碳托管业务、现货远期等,品种和规模都在全国领先。

2014年9月,全国首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项目在武汉签约。宜化集团将自有400万吨碳排放配额中的一部分作为质押担保,获得兴业银行4000万元贷款。

通过金融的聚集,带动产业的发展,中碳登的魅力将迅速释放。张杲介绍,中碳登运行前夕,已吸引不少国内外知名银行、大金融机构前来洽谈。“借由中碳登这个天然的集聚中心,我们有希望打造以碳金融为特色的绿色金融中心。”张杲认为,这才是湖北能和其他城市“掰手腕”的资本。

有业内人士建议,随着节能减排产业红海、环保红利期将至,湖北应尽快成立配套战略引导基金,并制定相应政策,以做强做大全省环保产业。

碳减排:

七成控排企业做到了

打开“中国碳市”APP,查看每天碳价,已成了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质量环保管理部高级主管夏枫多年的习惯。

作为2014年首批进入湖北碳市场交易的企业,第一年葛洲坝水泥公司花了3000多万元购买配额。

碳排放配额,直接决定碳市场的运行。齐绍洲介绍,湖北碳市场坚持排放总量适度从紧的原则,企业获得的免费排放配额逐年递减。“也就是说,如果不主动减排,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花钱买碳配额。”

“肉痛”过后,葛洲坝水泥公司同步规划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方针。从淘汰落后产能、稀土永磁电机改造,到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大数据监控平台,大规模利用工业废渣作为原材料等,公司减排成效明显:到2020年,其同等熟料产量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比2015年减少约120万吨;生产1吨熟料,煤耗下降了12%,电耗下降了7%。

如今,葛洲坝水泥公司每年约花数百万元购买碳配额。和一开始被动购买不同,他们已摸索了一套适合水泥行业的完善碳资产交易流程。公司还每年出具专业市场报告,对当年碳市场交易进行预判和评估,并安排交易计划。什么价格适合买进、什么时候适合卖出,夏枫所在部门已操作得游刃有余。2020年,葛洲坝水泥公司购买碳配额的单价,比碳市场均价低了9.6%。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杨光星介绍,湖北碳市场70%控排企业,有专职人员或者专业部门管理碳资产;70%控排企业实现了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下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08: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碳市场6月底上线交易
落户湖北的“中碳登”,正为首批2225家电企办理开户手续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弦、通讯员张熙)降碳,成为“十四五”开局的热词。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消息显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阶段,6月底前将启动上线交易。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历时3年筹备,落户湖北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目前正在为2225家履约企业办理开户手续。

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始于1997年《京都议定书》,碳交易成为全球推动减排的市场化手段。2011年,湖北和北京、上海等七地,获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湖北碳市场交易启动。2017年12月,在严格评审后,国家决定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

注册登记系统,好比碳资产的“银行”和“仓库”,承担了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是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中碳登落户,成为落地湖北的首个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国性功能平台。

“中碳登落户,体现了湖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董事长曾庆祝介绍,10年前的7个试点中,湖北既不是经济最发达的,也不是碳排放量最高的,能争取到中碳登,意味国家对湖北碳市场试点成绩的肯定。

据介绍,碳交易试点至今,湖北碳市场纳入373家控排企业,全部为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6个行业,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70%。

“我们纳入的企业,既是创造价值的大户,也是产生排放的大户。”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介绍,经测算,70%纳入碳市场的企业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实现了下降,同期我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在节能降碳的同时,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2月初,湖北碳市场配额累计交易总量35560.69万吨,交易总额83.45亿元,交易规模、引进社会资金量、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居全国首位。曾庆祝认为,经过7年探索,湖北证明了碳市场是ZF推动节能减排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政策工具之一。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1年1月1日,中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启动,首个周期截至12月31日,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目前正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做好全国碳市场模拟运行准备工作,力争将武汉打造为全国碳金融中心,实现“发展更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1 09: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临空港经开区跻身国家级开发区50强


日前,商务部发布《2020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通知书》。218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综合排名第41位,综合发展水平突出,特别是在产业集聚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首次迈入国家级开发区50强,综合排名全省第三——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食药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机械电子产业集群渐成规模,A级以上物流企业全市占比较高,传统支柱产业在迭代更新中焕发活力;京东方、康宁为代表的高端显示屏产业发展迅猛,网安产业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东西湖区奋力作为,围绕“五个中心”的打造,坚持经济发展量质齐升,综合实力迈上历史新台阶。



加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企业远超“平均数”

国家网络安全与人才创新基地内,中南高科东西湖科创中心项目正火热建设中。目前,一期项目15栋办公楼主体结构已封顶,今年12月即可整体竣工交付使用。

  集总部办公、科技研发、高端制造于一体,以培育科创板上市企业为目标,该项目围绕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材料、生命科学三大产业,正打造科创示范基地。建成后预计引入产学研平台3家,入驻企业150家。管园区目前尚未建成,但已有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抢先签约入驻。

科创中心入驻企业千麦医学武汉公司总经理李志强,对公司在东西湖区的未来发展表现出极大憧憬。“综合考虑公司未来的发展与东西湖区优质的营商环境等因素,千麦医学最终选址落户东西湖。入驻后将大幅提升企业实验室的软硬件服务水平,提高医学检测的数字化、信息化服务能力,为片区的经济、就业起到良好带动作用。”

据东西湖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318家,高企数量为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间值的3倍,平均值近2倍。全区全年净增高新企业119家,净增高企数量居全市第三,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进一步壮大。

与此同时,东西湖区针对全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核心技术,加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2020年,东西湖区年度专利授权量远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的中间值、平均数,区域内形成良好创新风气。在此基础上,该区省级以上名牌、驰名商标数量亦走在全国前列,良品铺子、周黑鸭等本土龙头企业进入202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

“知识产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创新驱动的刚需、国际贸易的标配。”东西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全区专利申请量6316件,同比增长22.14%,总量居全省第四;发明专利申请量1787件,同比增长13.39%。

  去年9月底,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东西湖区E智造)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该区正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新路径,切实打通全链条、贯通各类别,形成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新模式。



  一手抓支柱产业 一手抓新兴产业

东西湖区重点项目经济拉动作用显著


老人小孩怕冷,年轻人怕热,空调的两个出风口,可分别吹出不同温度、风力的冷(热)风,解决同一空间的不同用机需求。在TCL空调武汉基地厂区入口,几款看似不起眼的空调样机,让企业在过去一年的用工规模、产品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科研刺激产销是产生新高“战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区级智库、技改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内部配套的项目奖项、培训交流机会,均相应提高研发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新品不断涌现。

不久前,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水稻二期精深加工项目开工。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运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把米糠和稻壳作为原料进行综合再利用,形成水稻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建成后,益海嘉里武汉工厂将成为中部地区水稻加工产业链最长、产品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型粮油加工企业。

  “这些都是区域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对总产值贡献较大。”东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在不断做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还要把更大的空间、更多的精力用于提升发展质效。

张柏路口,全球最大“中国屏”厂房——武汉京东方10.5代线液晶显示器项目厂房产能不断爬坡。去年进入下半年后,武汉京东方项目产品供不应求,仅就业岗位就释放了千余个,并带动配套企业康宁进入产能爬坡期。

作为一家从事飞机附件研制、开发、生产、维修、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武汉航达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径河的产业园投用后,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航空附件维修厂,一站式维修能力超过北京、广州相关领域企业。同时,持续投入的研发费用,让其实现真正的“智造”转型。

“这些企业对进出口拉动作用显著,经济效能显著,是此次排名跃升的主要原因。”东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区域不断做大经济总量,着力构建以网络安全和大数据等数字产业为核心,以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临空产业、现代农业等多种产业支撑的“1+3+N”产业体系,打造互容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兴产业生态,努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五个中心”的建设作出东西湖贡献。



筑牢生态底线 守护绿水青山

有害气体减少后企业成本也降低了


“这套RTO设备投用后,厂房内的挥发性气体基本都能被过滤掉。”走进位于东西湖金山大道的武汉虹之彩包装印刷公司(下称虹之彩),一眼就能看到数条架设在空中的管道,让生产车间厂房与RTO设备相连。这套于2018年投入使用的挥发性气体尾气处理设备,将车间内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挥发性气体,通过抽风设备抽出传输到这套设备中,待废气进入炉堂后直接进行集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再被排出。

这是一家集绿色环保精品包装的创意策划、开发设计、标准制定、工艺及材料研发、大批量柔性化定制生产为一体的国有大中型包装印刷企业。由于印刷产品所使用的油墨具有挥发性,因此印刷厂房内难免有味道,但是RTO挥发性气体治理系统投用后,这样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我们严格落实国家绿色发展要求,将绿色环保综合治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虹之彩安保后勤部、设备工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立足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规划、使用、维护保养等全过程标准规范,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其中设备操作人员每小时都会对该套设备进行一次点巡检,对过程运行数据进行如实记录,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解决,同时借以设备的日保、周保、月保对设备进行全面规范性的生产维护,良好的设备运行促使气体排放达到国家环境保护的排放标准。

“这套设备投用后,企业每年所缴纳的环保税费,降低到现在每年千元左右,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在经济发展同时,也牢牢把握生态底线。据东西湖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东西湖完成7家挥发性气体减排项目、4家燃气锅炉低氮改造项目、2家工业企业关闭项目,全面完成了改善空气质量等各项指标任务,改善空气质量工作年度考核在全市15个区中排名第4,且生态环保指标远低于国家级开发区中间值。

在生态保护面前,再紧要的工程也可以放慢脚步;在绿色空间拓展时,最金贵的地段也不用于开发。

在环金银湖绿道建设中,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不仅注重绿道与原有湖汊、湖湾的生态融合,并且在生态脆弱敏感地区,还专门对工程建造工艺进行了改良。“多拆少建、只拆不建,尽量扩大居民的绿色活动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旧城改造中,坚持绿色引领,最大程度让绿于民。

  “目前,武汉深能环保新沟垃圾发电有限公司、武汉汉西污水处理厂等均通过VR全景参观平台实现了云开放。”东西湖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期望营造生态环境共享共治氛围,牢固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切实改善辖区环境质量。



做好营商环境“加减法”

吸引“老朋友”再携手建“亚洲第一”


从报装到工厂通水,只需要5天;发现工厂选址遇供电难题,第二天区级负责人冒暴雨上门协调……

去年,蒙牛集团在东西湖区再建设新厂,涵盖低温酸奶、鲜奶、高端奶酪三大品类,其中,低温酸奶、奶酪工厂的设计产能规模位居亚洲第一。建设期间,东西湖区“店小二”的服务给企业相关负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企业服务,一天都不能耽误。”

截至目前,蒙牛低温乳品厂调试投产,奶酪工厂、鲜奶工厂等项目建设也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这个2006年就来到临空港的“老朋友”蒙牛集团表示:将一如既往看好、支持、加快项目落地。

审批方式做减法,服务企业做加法。近年来,东西湖区做好“加减法”,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不少“老朋友”再度携手,也切实降低了“新朋友”办事门槛。

武汉和众楚为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毛女士也享受到了“加减法”带来的便利。去年12月,她前往区行政审批局,准备在其原核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上补加仓库地址。

由于仓库地址不在东西湖,该区行政审批局主动为其“做减法”,让企业按要求提供了三段仓库视频和多角度仓库实景照片,远程完成现勘步骤。不到两小时,毛女士就拿到了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我们还将进一步推进审批服务便捷化、智能化,让企业和市民办事更方便。”该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依托科技水平,探索创新工作办法。

服务形式多元化、服务渠道便利化、群众办事透明化,东西湖区营商环境“加减法”,把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努力缩短成“零距离”。2020年底,该区市场主体增量16266户,企业新增10096户,企业增幅全市排名第二,全区市场主体总量已达132242户,排全市第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1 09: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门红!东风本田2021年前2月产销大幅增长


2021年1-2月,东风本田销量135106辆,是2020年同期的174.6%,CR-V月销量超过1万辆。




2021年春节期间,东风本田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9成人员留汉过年,出勤人数达近万人次。

春节期间,完成设备保养工事440多项,重点工事34项,确保一季度生产计划高质量达成。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停产严重冲击,东风本田上下团结一心,围绕“挑战1+”中期事业计划,紧盯2020年度经营目标,着力在商品力、销售力、品牌力、动力总成、制造、经营管理、环境等七大领域实现升级突破,全年实现销售整车85万辆,同比增长6%。



2021年是东风本田迈入电动化转型的元年,面对挑战,东风本田将从生产体制、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方面,持续打造高效、智能、环保的制造体系。据悉,今年将有4款新产品投放市场,为客户带来一系列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1 09: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硚口贡献助,力打造“五个中心”,全面开启新征程



汉江湾·生态活力新城打造城市创新主轴



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快动、笃行以致远。

3月5日下午,硚口区召开全区绩效总结暨“五个中心”建设动员会。会议重点研究部署了硚口区助力武汉打造“五个中心”的相关工作。

会议指出,武汉市委市ZF面向“十四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擘画“五个中心”建设美好蓝图,为硚口“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创造了更好外部环境。

硚口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建设以转型发展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区、三生融合样板区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位功能、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形成三大千亿产业集群,推动经济跨上四个千亿量级。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硚口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D100周年!

是机遇也是挑战。

作为主城主中心的硚口区,在全市“五个中心”建设任务部署中,承担了3项牵头任务、48项责任事项。

勇当尖兵、敢打头阵。硚口区要求全区各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围绕“五个中心”建设找准位置、明确抓手、细化措施,积极主动参与到“五个中心”建设中来,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的格局。

2020年,硚口区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汛排渍和城市建设攻坚战、经济发展保卫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收官战“四场硬仗”。2021年,硚口区上下将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应对挑战、更加振奋的精神抢抓机遇、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发展,全力保持目前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全面开启硚口复兴新征程。



助力打造全国经济中心:

坚持“项目为王”“产业立区”,加速完成硬指标


为助力武汉市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实现硚口区全面复兴,硚口区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产业立区”的理念和方向,以拼搏赶超的速度完成硬指标。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围绕“五大中心”建设,硚口区谋划一批城市地标、核心功能、高端载体,与载体结合谋划一批引领性的产业项目,推动优质项目串珠成线、拓线到面。“一棋动而全盘活”,1135片是硚口区项目建设的“压舱石”,更是硚口区在“五个中心”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走在全市前列的“聚合器”和“助推器”。汉江湾科创总部基地的定位,不仅能够迅速地拉升区域城市价值,推进功能设施的建设,而且能够聚合“五个中心”建设中的相关目标方向,推进硚口的快速复兴。



汇聚众多500强企业的硚口第一高楼——越秀财富中心。

坚持“产业立区”方向不动摇。在产业培育上,聚焦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在产业引进上,放眼国内国际,聚焦标杆、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大力引进一批龙头型、支柱性项目,加大补链、强链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力度,打造中心城区产业集聚高地。



助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在科技创新上,硚口区一直突出创新核心地位,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实现发展能级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服务业是硚口区的三大产业之一,区内三大功能区建设,城市创新主轴、同济健康城、汉江湾科创总部城都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作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硚口区有中心城区数量靠前的小微园区。硚口区将率先起步,打造中心城区科技创新的高地。



环同济大健康科技产业园

优化布局创新平台。硚口区将完善服务体系、政策体系,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材保所、桥科院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院士工作站建设迈上新台阶,积极引进和培育“四不像”科研机构,支持创智园、江城壹号、汉正商学院等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做大做强做优。

大力引进科技创新企业。依托江城壹号文创科技、D+M工业设计小镇、博济·武汉智汇园、环同济大健康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深化武汉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点活动,加快集聚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型企业,力争实现四年翻一番目标,通过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的跨越。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发挥中技所医疗技术交易中心作用,围绕科技创新链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服务,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服务链发展与完善,打造“ZF主导、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抓紧启动引爆项目。1135片将是全市中心城区的科创总部基地,对于增加科创企业数量、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等都将发挥重要载体作用,是打造中心城区科技创新高地的引爆项目。



助力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

突出商贸功能,加快建设城市商脉主轴


在助力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方面,硚口区除了完成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的相关建设和改造等3项牵头事项、15项责任事项,还将紧紧依靠武汉恒隆广场、新世界K11购物艺术中心等高端商业综合体,打造地标性商圈,继续全力引进更多首店落户硚口,并争当先锋将硚口打造成为全市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区。




新地标性商圈——武汉恒隆广场即将开业

作为商贸大区,硚口区将突出商贸功能,加快建设城市商脉主轴,成为武汉建设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核心支撑。

在消费方式上突破。强化消费基础性作用,从最高端和大众化两头发力,既支持重点商圈发展高端消费、首店经济、个性消费,又鼓励发展商贸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虚拟消费、夜经济等各种新模式新业态。

在优质消费资源上突破。加快城市商脉主轴建设,打造新型消费载体,充分运用节会展览等活动带动消费,推动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在消费群体上突破。把握消费升级趋势,聚焦不同消费内容的核心消费群体,因群施策,建成消费首选地。

在消费环境上突破。要加快精致硚口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舒适的消费硬环境,要主动对标,加大消费者权益维护、提供人性化服务,创造一流的消费软环境。




助力打造国际交往中心:

做好“引”“合”文章,向“出”和“进”发力

提升跨境电商发展水平,进出口总额位居中部城市前列,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城市,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是硚口区助力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5个责任事项。

提升跨境电商水平,做好“引”和“合”。“引”:引进知名跨境电商主体,做大电商主体总量;引导更多企业加快“触网上线”,提升企业总量和业务总量;引爆更多经济数据,在纳统销售额上、税收上都必须要有量的大突破。“合”:注重形成线上经济线下经济、国内电商跨境电商全面发展的“大合唱”局面;注重形成以我为主、带动全市全省甚至华中跨境电商发展的“大融合”局面;注重形成市场、ZF、高校、园区“大合作”的局面。



汇集众多潮牌首店的K11购物艺术中心成网红地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出”和“进”发力。“出”:大力支持葛洲坝、远大医药等区内有实力、有意愿的重点企业、单位参与国际活动、开展国际竞争合作。“进”:大力推进精准招商,加快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总部落地,依托中技所、妙健康、猪八戒网等平台企业,吸引更多关联企业落户硚口,打造投资目的地、外资承载地;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人才,打造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新高地。

积极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城市、深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开展城市营销,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打造更多硚口品牌,吸引更多国际资源落户硚口;积极搭建国际交往平台,持续举办汉正街论坛,扩大武汉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博览会、中国汉正街服装服饰博览会等品牌活动的国内外影响力、吸引力,主动参与重大国际活动;积极建设“类海外”环境,加快破题、谋划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国际人才公寓,为在硚口国际人士便利生活、安心工作提供友好环境。



助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加快金融业全业态引进,发挥引领作用


助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硚口区将推动每年报会或报证券交易所审核企业不低于1家。



武汉BFC复星外滩中心(效果图)

金融是产业活水,如果不能破题,现代服务业就无法支撑,服务业水平的高端化、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就无法实现。硚口区将咬定青山不放松,加快金融业全业态的引进,发挥金融业的强大引领作用,以金融业的突破发展助力产业能级的跨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1 09: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做大国际交往“朋友圈”


码头文化赋予的外向与包容,让武汉做大国际交往“朋友圈”的步伐,从未停止。

截至2020年底,武汉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突破7200家,在汉世界500强企业数超过300家,居中部首位;在境外投资设立企业超过360家,“走出去”网络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武汉)覆盖欧亚大陆34个国家、76个城市,重箱率位居全国首位。

武汉提出加快打造国际交往中心,这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量,更是着眼于未来的战略部署。大武汉,正朝着国际化加速前行。



引进培育新型重量级贸易企业


做大经贸规模,加快壮大主体,引进培育新型重量级贸易企业,是武汉市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的重点。

“去年,公司销售额近6亿元,出口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2月26日,武汉联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公司产品已远销北美、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客户超过200家。

联特科技创立于2011年,主要研发生产光模块,这是一种光通信的基础部件,被广泛运用于5G基站和数据中心建设。

作为一家本土新型外贸企业,联特科技2011年开始出口产品,2015年起,每年出口量翻番,2018年后,出口量年均增长30%。企业负责人说,外贸业务量的稳定增长,离不开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相关ZF部门的倾力帮扶——企业出国参展,可享受市、区两级ZF补贴,在贷款贴息等方面也享受多重优惠。

打造国际交往中心,需要千千万万个“联特科技”做强做大。

东湖高新区(武汉自贸片区),聚集了武汉三分之一以上的进出口企业。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进出口额,从这里创造。

为促进对外贸易的集群发展,武汉自贸片区从去年9月起,运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对有意愿开展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提供从交易、洽谈到通关、物流等全链条的服务。

去年11月,武汉自贸片区出台《关于促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从鼓励扩大外贸规模、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外贸金融服务、建设外贸服务平台、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提升综保区功能等方面提出12条具体支持措施,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外贸经营主体,优化外贸发展结构,增强外贸发展动能。



打造比肩世界标杆的会展超级综合体

“会展中心一期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建设已全面启动。二期工程也将尽快启动。”2月25日,天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施工负责人杨金金介绍,预计2022年12月底可试运行,2023年中旬即可承办大型会展。

会展是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武汉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重要支撑。

去年9月,天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在黄陂区盘龙城动工,预计总投资500亿元,建筑规模120万平方米,包含90万平方米会展功能,30万平方米酒店、会议、商业、办公等会展配套功能。规划建设对标比肩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迪拜世界展览中心、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等世界会展标杆,是全球已披露室内净展面积最大的会展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前三的会展超级综合体,有望带动每年100万人次接待。

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将成为天河国际会展中心的合作方,汉诺威展览公司每年举办的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是世界规模第一的展览会。绿地汉诺威会展公司总裁安吉·汉森表示,将致力把武汉天河国际会展中心打造成无与伦比的国际商贸聚集场馆。

龟山北侧,两江交汇处,一片沉寂多年的千亩留白之地,也即将迎来新生。

规划建设中的武汉龟北片国际文化交往中心,选址于此。“龟北片有基础、有优势。”汉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龟北片区是武汉的城市原点,历史底蕴深厚。与之毗临的月湖古琴台片区,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年均演出各300场次,其中超三成为国外曲目演出;琴台美术馆已于2020年底落成,未来也将成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目前,汉阳区已成立龟北片国际文化交往中心领导小组,相关工作正逐步启动。



为外籍人士营造“类海外”环境


做强国际交往,人才交往是关键。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武汉未来可期,谋划国际化大都市正当其时。”武汉市委外办国际化推进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武汉市外籍常住人口有近万人,到2025年,外籍常住人口数预计将达2万人。

自2012年起,武汉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随后8年间,启动两轮武汉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目前,武汉已成为中部地区开通国际航线最多的城市,天河机场实现7×24小时常态化通关,在中部六省率先获批实施144小时旅客过境免签。成功引进8名诺奖得主和44名外籍院士,国际人才自由港加快打造。

自1979年与日本大分市结为第一对国际友城以来,武汉已先后与58个国家、113座城市结为国际友城或友好交流城市。法、美、韩、英四国先后在汉设立总领事馆,俄罗斯已确定在汉增设总领事馆,20多个境外机构在汉设立代表处。

“武汉市将在做强开放平台、做大经贸规模、做密国际交流、做优交往服务上下功夫。”武汉市表示,将谋划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医院和国际化学校,营造“类海外”生活环境,提升外籍人士在汉工作生活便利度。力争到202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5400亿元,在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达320家,国际及地区航线达60条,驻汉境外机构达30个,国际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数量达123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1 09: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财政部赴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调研


3月10日,国家财政部国际经济关系司副司长李红霞一行来到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实地调研。蔡甸区委SJ、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主任陈新垓,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肖建华,湖北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刘仁樵参加调研。

李红霞一行来到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展示区,了解中法城建设发展规划情况。随后组织召开了座谈会,蔡甸区汇报了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工作情况,与会人员就中法生态城相关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

据了解,近年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深入贯彻落实19大和19届2中、3中、4中、5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湖北省、武汉市决策部署,围绕做好中法合作、生态示范、产业发展三篇文章,破解征地拆迁、资金筹措、改革创新三大难题,推进完善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项工作,全面推进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380亿元。

下一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将全力推进开发建设,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快打造现代化大武汉的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2021年生态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同比増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14亿元,同比增长32.5%,力争达到150亿元,同比增长61%。

李红霞对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相关工作表示肯定。她表示,会将蔡甸区反映的难点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积极协调,全力助推中法生态城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1 09: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农业中国芯”!车谷助力武汉“中国种都”建设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种子相当于现代农业的“芯片”,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就需要大力发展民族种业。近日,记者了解到,全国“2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ZX委员就支持武汉开展“中国种都”试点提出建议。



武汉经开农发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已将生物育种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省、市现代种业提升规划及政策也相继出台。

武汉汉南“中国种谷”项目锚定种业这一核心标的,以基因科技为切口,以“院士领衔、科研支撑、平台推动、产业孵化”为基本发展路径,建设集研发创新、科技示范、展示交易、产业孵化、科普教育、体验观光为一体的国际种业产业创新高地,打造“农业中国芯”,助力武汉“中国种都”建设。



“亚非农业”是武汉经开区(汉南区)第一家引进到武汉种业小镇的种业企业。



公司副总经理刘传友介绍,这是省内一家龙头种子企业,成立于2006年,在甘蓝、西兰花、胡萝卜等细分领域有着重要地位。国内约6%种植面积的西兰花种子,均产自该公司。



据悉,在2017年以前,我国90%的西兰花种子依赖进口,进口种子价格高昂,“按粒卖”。亚非种业等一批国内企业规模起来以后,价格已经降到之前的一半,开始“按斤卖”,为农民增收降低了成本。目前,湖北西兰花的种植面积已从几万亩扩大到十万亩以上。

2019年,武汉经开区携手碧桂园农业、华大农业在汉南湘口街开工兴建“中国种谷”,其任务是测定高品质农产品的种子基因,保存优质种子,让寻常百姓吃到安全放心的高品质农产品。

“中国种谷”计划搭建种业公共研发中心,为广大种企提供资源材料评价、育种组配设计、田间筛选指导、育种信息管理等全过程服务,帮助企业更快地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计划“中国种谷”建成后每年将服务100多个种子类项目。

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三农”补短板项目库、武汉市2020年市级重大项目库,吸引楚为生物、武大天源等10余家品种好、竞争力强的单品头部企业落户见效。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正在编制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规划,研究制定农业种业项目扶持政策体系,通过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国内外优质种业企业和专业科研机构参与种都建设,力争到2023年,聚集种子企业不少于30家,建成以粮油、蔬菜育种为特色的万亩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带动产值30亿元以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18 21:31 , Processed in 0.08065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