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7982|回复: 92

[江城资讯] 2021年3月17日(周三)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7 09: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21-3-17 09:56 编辑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3月17日(周三)

当日总计划出港:  275  班

当日总计划进港:  276  班

合计进出港航班:  551  班


——————————————————————————————————————————————————————


地铁微博数据3月16日(周二),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288.21万乘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09: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城建交通投资3800余亿元
3条地铁线今年开通试运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武汉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3月16日,长江日报记者从全市城建交通暨防汛备汛工作会上获悉,我市今年共安排城建交通项目2313项,年度投资需求3806.37亿元,同比增长10.32%。

    这3800余亿元“硬菜”中,市级项目将重点投向综合交通、轨道交通、过江交通、环射路网、重点水环境、防汛排涝、园林绿化和城市垃圾处理、综合管廊等,年度建设需求1769.27亿元,占总投资需求的46.48%。

    区级项目重点关注民生工程,比如城市微循环路网、亮点区块、一流电网建设、城市更新与修复、“擦亮小城镇”行动等,年度建设需求2037.1亿元,占53.52%。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空间发展新格局,今年城建交通项目安排突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定位推进,强功能、补短板、提品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地铁建设从“骨架”到“网络” 今年开通3条地铁线

    今年,我市将优化主城基础设施功能品质,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突破性推动轨道交通由“地铁骨架时代”转向“地铁网络时代”。

    据悉,地铁6号线二期、5号线、汉南线今年将开通试运营。其中,地铁6号线二期从金银湖站到富民南路站,全长7公里,设车站5座;地铁5号线从武汉火车站到南三环站,全长33.57公里,设车站26座;地铁汉南线从国博中心站到周家河站,全长32.3公里,设车站12座。

    今年还将新开工建设地铁5号线二期、21号线二期、16号线二期,续建地铁11号线东段二期、11号线三期首开段、12号线、19号线、前川线。

    汉江湾桥“五一”前通车 一批过江通道“在路上”

    我市今年将进一步加密过江通道,完善快速交通体系,构建与“五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城市路网体系。

    据介绍,位于长江二桥与二七长江大桥之间、连接汉口二七片与武昌杨园片的二七路至铁机路过江通道已开工建设,采取单洞上下双层公路形式过江,将是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过江隧道。

    此外,今年新开工的项目中,一批过江通道项目也十分亮眼。今年内将开工建设白沙洲公铁大桥武昌岸接线工程、汉阳岸接线工程,将形成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两岸还将新建7座慢行天桥。

    汉江上的大桥也“不甘示弱”。目前正在建设的汉江湾桥将于今年“五一”前通车,连起解放大道与汉阳大道。

    此外,连接汉口解放大道与汉阳琴台大道的江汉九桥工程将于年内开工,连接东西湖大道与汉阳大道的江汉八桥及两岸接线段工程也将在今年开工,为武汉西站配套。

    目前,武汉已建成道路、轨道、道路+轨道复合过长江通道16座。汉江湾桥通车后,武汉将建成10座跨汉江通道。

    今年,友谊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武车路—宏茂巷)等一批城市快速路将完工。

    市城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打造“韧性城市”。临江可观江景的大型滨水公共空间——月亮湾城市阳台一期基本完工。黄孝河综合管廊及相关道路排水工程、江南中心绿道武九铁路北环线综合管廊将完工。

    实施蓝绿织网工程 让生态环境更优美

    今年,武汉将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水环境治理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排渍防涝能力。推进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实施蓝绿织网工程,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武汉良好营商环境的底色。

    今年,我市重点打造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启动江滩智慧长廊项目建设,完成长江主题文化园前期工作,实施“三河三湖”流域治理、千子山及长山口循环产业园、“湿地花城”建设等重点项目。

    为重点功能区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今年,我市将以国家级产业基地、科创中心等核心功能承载区为重点,实施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配套建设。

    我市将重点开展东湖科学城、武汉经开智慧生态城、天河航空城、长江新区等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路网建设、智慧交通、电力能源设施、环境综合治理等,为这些重点功能区补齐短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09: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至布拉格铁路拼箱线路开通
可快速辐射欧洲所有地区

    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王遥遥)3月13日,编组50辆、满载560余吨湖北武汉企业生产的电子产品、汽车零配件、防疫物资等的75011次列车,从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安全开出,驶往波兰马拉舍维奇、德国汉堡、捷克布拉格等地。本次班列上有5个拼箱大柜的目的地为布拉格,装载的货物为防疫物资、汽车零配件等。班列的顺利开出标志着汉欧公司开发的武汉至布拉格铁路拼箱线路正式开通。

    布拉格位于欧洲的地理中心。拼箱货物运抵布拉格后,不仅可以直接辐射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周边国家,还能以多式联运的方式快速运往欧洲所有地区。武汉至布拉格铁路拼箱线路的开通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将更好地服务小微型进出口企业。

    根据客户发运量的需求,中欧班列(武汉)的线路产品分为公共班列、定制专列、拼箱业务。公共班列,主要针对单次发运量不足41个大柜的中小型企业或大型企业,是定时、定点、定车次、定线路、定价格的班列;定制专列,主要针对单次发运量介于41个大柜与50个大柜之间的大型企业,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发运计划,目前服务的客户有富士康、冠捷、东风、福汉木业、迪卡侬、信科等企业;拼箱业务,则满足小微企业的零散物流需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09: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武宜段、沿江高铁合武段传来最新消息
武汉年内有望开建3条高铁


    3月13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16日,铁四院线站院副总工程师周天杰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武宜段、沿江高铁合武段等三条高速铁路,可望年内开工。此外,京九高铁阜黄段、武贵高铁仙监段、武咸城际铁路南延线也将争取“十四五”启动。

    当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纷纷为武汉加快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支招献策。

    ■ 立体交通

    衔接汉欧班列与铁水联运,形成陆海丝绸之路大通道

    纲要提出: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发展货物多式联运,提升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

    国家级、路网性、战略性综合交通枢纽。周天杰这样定义武汉的交通地位。

    周天杰认为,武汉位居国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四极”的核心位置,京广发展轴与长江经济带在此“十字”交会,在1200公里半径、高铁3~5小时的最佳运营时段可高效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和重要中心城市,对支撑国家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晋“极”举足轻重。

    “当前武汉在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那还需要从国家战略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度,完善武汉新时代的铁路建设及发展规划。”周天杰说,武汉东西向要补强沿江高铁(包括武杭高铁),南北向将京九高铁引入武汉,充分利用路网资源整合补充,构建武西、武深、武贵、武青等高铁通道,可最终形成衔接“两纵(京广高铁、京九高铁西通道)两横(沪汉蓉铁路、沪渝蓉高铁)两斜(兰福高铁、胶桂高铁)”12方向“超米字型”高速铁路的网络构架,根本消除衔接路网的结构短板。

    届时,武汉城市圈0.5~1.0小时通达,武汉至省内城市和江淮、中原、长株潭、环鄱阳湖等邻近城市群2小时通达,武汉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关中、海西、山东半岛、云贵、北部湾等经济区3~5小时高铁通达。

    武汉港发展货物多式联运,一直受困于“最后一公里”问题。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水运分院院长刘瑛琦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他认为,可以从规划层面明确企业、物流园、港口配套铁路专用线的建设,铁水协同,可以消除武汉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水运与铁路运输无缝对接。

    武汉于2016年启动码头整治工作,以顺应城市化快速推进需要。目前码头整治工作已接近尾声,但与之相应的,武汉港长江沿线宜港岸线大幅度压缩,港口发展空间受限。

    刘瑛琦介绍,汉江是长江在武汉境内最大的支流,也是航道等级最高的支流,但汉江航道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武汉东西湖、蔡甸沿汉江沿线区域发展比较充分,物流比较发达,可以成为武汉港发展新的增长极。汉江武汉段上游航道的扩能升级,将进一步提升汉江中上游城市到武汉港的水水中转量,提高武汉港对沿线腹地的辐射能力。

    他建议,对内打通“上海-武汉-川渝”“上海—武汉—陕西、新疆”双向物流大通道;对外向西通过吴家山集装箱中心站入欧,向东依托近洋航线入海,汉欧班列与铁水联运有效衔接,形成连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闭环。在南北方向上,形成对郑州、长沙的在铁、水运输上的比较优势,助力武汉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从中部突围。

    ■ “数据型”国家物流枢纽

    把物流枢纽便利转化为制造业的推动力

    纲要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

    “货到汉口活”。承接东西,贯通南北,地处长江经济带的武汉有着天然的优势。

    一百多年前,“大武汉”能够雄立华夏,正是因为居中国之中,而又有长江与沿海连接。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集散中心。省政协常委、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叶青说,武汉的区位优势,至今无法改变。

    叶青认为,由于拥有最佳的运输半径,武汉是最完整的多式联运枢纽。水运、铁路、高铁快运、航空、快递航空、公路、管道等可以在武汉实现对接。随着大运河集装箱、日韩—欧洲集装箱的引入,武汉多式联运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关键在于怎么做好服务工作,增加吸引力。

    “把物流枢纽的便利要转化为制造业的推动力。”叶青建议,武汉的临港经济要着眼于围绕空港、陆港、江港发展制造业。他举例,精细制造业适合在空港经济区落地,大件的制造业则在陆港、江港附近落地,“商贸物流不能总是去运别人的货物为己任”。

    “加快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关键在物流。”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说,武汉要发展水运、高铁快运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提升国际海运竞争力。

    阎志认为,作为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重要连接点,在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上,武汉可以成为高效能消费大市场的集散中心;在产业持续升级的角度,武汉将成为现代供应链管理枢纽;在带动中西部区域均衡发展的角度,武汉将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政策、资金、人才密集度最高的中心城市;从扩大开放的维度,武汉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核心节点城市。

    阎志认为,要以纲要为抓手,把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打造为世界级航空客运货运双枢纽,推动双枢纽与各大港口、火车站衔接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设。

    “武汉在统筹推进国家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等物流枢纽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不妨同步建设‘数据型’物流枢纽!”湖北安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建波,提出这一概念。

    冉建波说:“如果从物流大数据共享、开放网络货运城配试点等‘软件’方面来寻求突破,让武汉成为一个‘线上物流数据枢纽’,这也许是武汉另一个重要机遇。”

    冉建波认为,建设“数据型”物流枢纽,武汉拥有很好的发力点!

    目前,湖北已有十多家物流企业,获准从事网络货运经营服务。这些企业把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积极开发应用在物流领域,大多拥有自己的智能化物流平台。这些物流平台的数据,与交通、公安、税务、电信等部门开放共享。

    “武汉拥有一大批物流人才梯队,以及网络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冉建波说,从人才与技术来看,武汉同样优势明显。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补短板提升“武汉消费”和“武汉服务”

    纲要提出:全面促进消费,要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

    去年12月,位于汉口航空路的武汉“K11”与市民见面,武汉成为内地首座拥有两座“K11”的城市。

    这座新开张的“K11”中,全国、华中地区、城市级别“首店”落地数量30余家。

    对于武汉近年的商业市场,“K11”高级副总裁褚梅灵感受到了很大的变化,“武汉市出台多项举措将大学生留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海归’人才也选择在汉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经济水平提升的明显信号”。

    在褚梅灵看来,国际品牌、商业体频频涌入,武汉在地理位置与高校资源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褚梅灵的说法在202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指数”全国榜单上得以印证:武汉位列第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从一般消费城市发展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国际消费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黄漫宇认为,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武汉凭借发达的消费市场、多样的消费服务、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贸易环境,已基本具备从区域消费城市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跃升的基础。

    2018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44亿元,居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五位,增幅居全国第一;2019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6亿元,位居全国第六。

    黄漫宇解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体现了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等,是衡量一个城市能否达到国际消费中心水平的重要指标。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有利于武汉吸引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成为吸引我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的国际消费场所,也将成为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市场的通道,为我国参与全球消费市场竞争、抢占全球消费市场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黄漫宇建议,在实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过程中,武汉还需补足多个短板。例如,武汉还需进一步完善城市消费功能,聚焦高端商贸资源,打造综合体验型购物天堂,大力提升“武汉消费”和“武汉服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关于汉口北商贸物流区,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的下一步打算,是将其建成“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国际商贸城。

    阎志建议,武汉应深入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外综服三大新业态融合发展,建设保税仓、免税店,引进一批具有加工制造能力的出口企业和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打造交易、结算、金融服务、国际交往等平台,构筑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全国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中部地区名优产品出口平台,构筑内贸外贸深度融合的国际商品交易核心枢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09: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前2个月经济数据发布:工业生产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2021-03-16 19:09:17 

今天(3月16日),湖北省统计局发布了1到2月份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湖北省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大幅增长,其中工业生产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投资、消费分别恢复近八成和九成,全省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恢复性增长的态势。

今年1至2月,湖北省工业生产全面恢复,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2%,比2019年1至2月增长7.2%。41个大类行业全部保持正增长,其中31个行业增速超过100%。其中,先进制造业引领作用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4%,增速快于全部规上工业67.2个百分点。

得益于中央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今年1到2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5.8%,完成投资总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8.2%;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6个;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2019年同期增长11.7%,占全省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26.2%,比2019年同期提高9.7个百分点。

湖北持续推进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今年1到2月,全省卫生投资同比增长5.9%,比2019年同期增长139.1%;教育投资增长339.8%,比2019年同期增长9.4%。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今年1到2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6.12亿元,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8.4%。全省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商品零售额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49.8%、17.3%、新能源汽车比2019年同期增长68.4%。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速。今年1到2月,全省限额以上企业通过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比2019年同期增长11.1%,比2019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体稳定,今年1到2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由去年同期上涨6.0%转为下降1.5%。整体市场价格平稳。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冯志强 责任编辑 晓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09: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可以上,电脑上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0: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找过来真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0: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年磨剑“芯”突破
——高德红外累获国家专利三百多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实习生 吕梦媛 通讯员 余小小

编者按

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我省不少企业纷纷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使之成为企业创新的“强磁场”、市场竞争的“撒手锏”和企业效益的“聚宝盆”。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高德红外、格林美、良品铺子等多家企业,探寻企业实验室以市场为导向全力研发、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故事。敬请关注。

“十年磨一剑,我们不仅将红外芯片造出来了,而且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最近,全球领先的红外热像仪专业研制厂商——高德红外可谓“双喜临门”:2月18日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其高性能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周后,该公司百万像素中中波双色制冷红外探测器项目成果,被省技术交易所组织的评价专家组一致认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年回眸,高德红外探测器中心研发团队一步一个脚印,矢志不移往前冲,终于实现了我国在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使得中国跻身全球少数几个能独立研制大面阵制冷双色红外探测器及其应用产品的国家行列。

向“卡脖子”技术持续冲击

去年抗疫中,红外热像仪成为筛查新冠肺炎患者的利器。而其核心器件探测器芯片,过去长期被美国等国垄断。

早从2008年起,高德红外就持续投入巨资、技术精英研制红外探测器芯片。曾就职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的高德红外探测器中心副总经理周文洪博士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历经近十年攻关,该公司于2017年自主研发出了高性能制冷单色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芯片,力推企业当年营收跃升至10亿级。

彼时,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已掌握百万像素双色红外探测器芯片技术,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我国在大面阵、双色探测器领域与之差距明显。

“双色芯片最大的好处,是有更强的目标识别能力。”周文洪解释,红外芯片能探测很弱小的目标,但目标识别能力较弱,若加入另外一个波段,可根据目标在两个波段的光谱特征信息,区分识别目标是什么、属何种类型。

在周文洪看来,红外芯片从单色到双色“非常难”,首先是芯片所用的材料体系不一样,双色芯片需用到碲镉汞、超晶格等特殊材料,仅材料改进攻关就花了3年。

其次,红外芯片要通过“读出电路”,将光转化成电子,采集起来后放大,最后以视频格式输出。这就需要将读出电路与红外芯片“互联”。

双色芯片像素高达130多万,是单色芯片的16倍,每个像素都有一个焊点,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空间内如此巨量的焊点、精密的结构,如何保证与读出电路无缝互联呢?

可用倒装焊接机,但问题是,国内的倒装焊接机精度只有3微米左右,而双色红外芯片的设备精度要求在1微米以下,即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50,而要进口高精度的该设备,没门!

没办法,技术人员只好不停地试验、总结、修改方案,做了数百次试验,董事长黄立经常到项目组,和大家一起开会、讨论方案……

跨学科融合创新成攻坚“法宝”

“建议从工艺设计上做文章,降低对现有设备精度的要求。”关键时刻,黄立支招。

董事长的话,让众人眼前一亮。高德红外有一条MEMS(微机电系统)生产线,一直应用于非制冷单色探测器生产,能否借用过来呢?

MEMS研发经理马占锋与制冷芯片研发室主任刘斌各带着近30人的研发团队开起了“诸葛亮会”。

“要提高设备精度,可尝试在MEMS上加一些微结构。”在微结构微组装上颇有建树、拥有十多项专利的制冷芯片研发室工程师金迎春建议。联合攻关团队当即展开试验,结果证明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限位、自校准作用。

焊点互联对接中,还要防止红外芯片侧滑损伤。为此,MEMS研发经理马占锋带领研发人员想出了一个法子:在芯片外围筑一道方体“围墙”,通过交叉融合MEMS技术,把需焊接的小凸点围起来,然后应用光刻机、蚀刻机实施无损伤刻蚀,在芯片上挖一个长方体洞,再通过限位、自校难,成功将设备精度从3微米提升至1微米以下,使芯片与读出电路精准互联。

“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刘斌说,研发团队将先进的非制冷芯片MEMS技术和设备应用到制冷芯片研发,一举攻克了让130多万个像素点连通率达99.99%以上的微组装技术难题。

如今,高德红外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团队超过1200人,博士、硕士占比超六成,年研发投入占到企业支出的10%以上,累获国家专利300多项。

应用“蓝海”有望大拓展

“正是有了中国红外芯,红外热成像技术才大范围普及。”黄立认为,目前高德红外部分型号的红外芯片成本已降到几百元,随着红外核心芯片小型化、低成本、高可靠性、大批量生产的实现,红外技术在电力、工业、安保、智能驾驶、智慧家居、医疗检测等民用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

他表示,高德红外刚刚通过鉴定的百万像素中中波双色制冷红外探测器,是我国第一次研制成功的百万级像素大面阵、双色探测器,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

2021年2月25日,省技术交易所组织的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关键指标噪声控制在两个波段都小于20mK,双色探测器像素1280×1024,两项关键指标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多年来,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助推了高德红外各型号产品订单尤其是民品订单的快速增长。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高德红外营收超过32.7亿元,同比近乎翻番,利润增长4倍多。

业内人士表示,高德红外双色芯片最新成果的问世,将提升整个红外行业应用水平,促进红外上游材料及下游应用产业的协同健康发展,推动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资源勘探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

【记者手记】“领路者”的矢志不移

以全部积蓄30万元起家,仅用了十余年,高德红外创始人黄立就将一株民营科技企业的幼苗,培育成了全球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参天大树。

高德何以能?

创企之初,黄立就为公司取了英文名字“GUIDE”,意即向导、领路者,从一开始就树立了勇当行业“领路者”“发展民族红外事业”的雄心壮志。

从单色芯片到百万像素双色芯片,十年磨一剑,高德瞄准国际领先技术的脚步从未停歇。

从中科院等一流机构招揽精英、持续投入巨资研发、老板亲自上阵出谋划策……高德始终将研发和技术放在首位,一切资源都为之敞开大门,加之诱人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了研发团队奋力拼搏,多出领先成果。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矢志不移勇当“领路者”的企业家,势必引领行业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0: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经济运行快速回升
主要指标恢复到2019年水平


湖北日报讯 (记者严运涛)武汉经济迎来开门红。3月16日从武汉市**获悉,前2个月,武汉工业、投资、消费、财政、金融、外贸等全面恢复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1月至2月,武汉规上工业增加值表现亮眼,比2019年同期增长28.3%。12个重点工业行业,比2019年同期相比,有11个实现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烟草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个行业增速超过70%。作为武汉工业的主阵地,武汉3个开发区引擎作用增强,与2019年同期相比,都实现两位数增长。

武汉投资延续了去年加快恢复的态势,截至3月5日,武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7个,前2个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6.5%,恢复水平高于全省近1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最快,同比增长超过4.5倍。民间投资恢复好于全市,总量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占全市投资比重也提高0.9个百分点。

借力春节、赏花游的拉动,武汉消费快速复苏,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九成。春节期间,武汉接待游客超过692万人次,观看电影人次超过221万,均创历史新高。

前2个月,武汉外贸进出口均大幅增长,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六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0: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辉会见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客人

发布日期2021-03-12 19:34:05查看47
   本网讯 通讯员刘影、周文彬、张祥报道:3月11日上午,湖北机场集团董事长陈辉会见来访的埃塞俄比亚航空中国区总经理泰德一行。

陈辉对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埃航”)领导一行来访表示诚挚欢迎,并向来宾介绍了湖北武汉及武汉机场建设和发展情况。他指出,武汉作为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之一,枢纽布局、产业规模和地理区位具有突出优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十,是航空货运发展的坚实基础。武汉机场在省市**强有力的支持下,加速航空货运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口岸功能、积极推进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以来,武汉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逆势强劲增长,一季度跨境电商总量已超过去年完成总数,为武汉地区临空经济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会谈中,埃航简要介绍了航线相关情况,双方并就推动国际航空物流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埃航中国区总经理泰德提出,希望能与武汉机场共促国际航空事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航线布局,充分利用进港运力,满足本土企业进港物流需求,带动武汉进口跨境电商的发展;二是增加班次加大运力投入,同时引进“客改货”航班;三是疫情结束后计划开通连接中部到非洲和南美的客运航班。

陈辉表示,中非之间是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秉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为中非之间的贸易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目前,埃航在天河机场执飞的武汉-亚的斯亚贝巴全货机航线,自2020年9月30日正式开通,班期每周两班,机型B777,可载货95吨。截至3月11日,该航线已执行30余班,运送货物超过3000吨,出港航班装载率超过98%。下一步,物流公司将积极与埃航协商,预计从4月份开始尽快优化航线布局,充分利用第五航权,将进港航线改为经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回武汉,同时加密航班频次,有效满足本地企业的进口需求,为中非友谊和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场营销部、物流公司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座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0: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军昨天来了 没新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0: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21-3-17 10:26
武汉经济运行快速回升
主要指标恢复到2019年水平

武汉市前2月的经济恢复和增长好于全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0: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三月以来用电量大增 较2019年同期增长13%以上

昨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国网武汉供电公司了解到,3月份以来,武汉各行各业加速发展,城市用电量大幅增长,前半月用电量不仅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也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3%以上。

记者随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东西湖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城区的大中型企业走访发现,春节长假后,各个企业开足马力,用电量大增,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为武汉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据了解,随着武汉市经济秩序迅速全面恢复,全市用电负荷和用电量已经赶超了2019年同期。根据监测,3月1日开始,武汉市的用电负荷加速增长。其中,3月15日,武汉电网最大负荷达到770.4万千瓦,同比2020年增加75%,同比2019年增加了18%,接近两成。3月1日到15日,全市供电量同比2020年增加82%,同比2019年增加了13%。

更加可喜的是,在今年武汉各行各业恢复正常发展水平以后,用电量都有明显的大幅提升。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烟草、纺织服装、日用轻工、建材等六个重点产业的用电量同比2020年上升幅度均超过100%,实现了“用电倍增”,以信息技术制造产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用电量跨步提升,多个新增产线启动全部产能。武汉供电公司预计,该市今年的后期用电量还会持续增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0: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落飞 于 2021-3-17 10:57 编辑

湖北1-2月主要经济指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7 11: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又回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7 00:00 , Processed in 0.083069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