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3991|回复: 72

[江城资讯] 2021年4月24(本周单休)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4 09: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10:34 编辑

武汉机场楚天情
27分钟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航班动态# 2021年4月24日09:00分,今日全天进港航班297班,出港航班297班,合计594班。武汉今日天气15-17℃,小雨。




武汉地铁运营
今天 07:00 来自 微博 weibo.com
【昨日客流】4月23日(周五),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342.86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 2号线汉口火车站、2号线江汉路站、4号线楚河汉街站、2号线街道口站、2号线中南路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09:33 编辑

新时代民营企业家走进武汉大会召开,王忠林程用文与嘉宾代表座谈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1-04-24 06:59【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大中小  】




根据中*央统战部部署安排,4月23日,新时代民营企业家走进武汉大会召开。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与出席大会的嘉宾代表座谈;程用文在大会上致辞推介武汉。中*央统战部有关领导出席活动。

2018年以来,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联合组织实施了“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培养计划”,此次走进武汉活动吸引了200余名项目学员、民营企业家来汉洽谈交流、招商推介。



座谈会上,王忠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出席活动的嘉宾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说,去年一年对武汉来说极不平凡、极其艰难,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在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下,我们用三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封一座城、护一国人。武汉的抗疫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体现了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共同应对大战大考的磅礴意志力。在总书记亲自关心下,在中*央一揽子政策支持下,在各位嘉宾的真诚帮助下,武汉疫后重振成效明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省*委要求武汉发挥“一主引领”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加快武汉都市圈建设,武汉责任在肩、使命重大。希望各位企业家多来武汉走走看看,对武汉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持续加大在汉创新创业、投资兴业。我们将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程用文在致辞中说,经过疫情淬炼,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正迎来新生,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伴随着武汉大城崛起,全市民营经济规模加快壮大,民营经济品牌加快崛起,民营经济资本加快集聚。面向“十四五”,我们紧扣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诚挚邀请各位民营企业家打卡武汉、深耕武汉,共享机遇。我们将当好“金牌店小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与各位企业家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活动现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蛟龙港管理委员会主任黄玉蛟等企业家作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表示,武汉疫后重振、活力涌动的新气象令人惊叹。希望积极对接武汉“十四五”发展规划,找准合作方向,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尽心尽力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市领导王永辉、杨军等参加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09:36 编辑

王忠林程用文与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文亚座谈

2021-04-23 21:42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4月23日讯(记者黄琪) 4月23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与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文亚座谈。

 
 

  郭良朔 摄


  王忠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一行来汉表示欢迎,感谢中科院在抗疫期间对武汉的大力支持。他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去年武汉虽遭受疫情重创,但通过科学技术这一“最有力的武器”,第一时间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信息,第一时间筛选特定细胞抗体、开发诊断产品,第一时间研制新冠灭活疫苗,助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疫后复苏的武汉,科教资源这一最大优势日益凸显。希望深化与中科院合作,加快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真正把科教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引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助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郭良朔 摄


  文亚表示,武汉科教资源丰富、科创基础雄厚、创新人才聚集,具备建设国家科技创新高地的良好条件。我们将积极落实与湖北省合作协议内容,加强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做出特色、做出优势。

  市领导汪祥旺、龙良文、王永辉等参加座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09:47 编辑

【荆山楚水铭记深情嘱托①】把总*书*记的长江嘱托变成现实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4日07:17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戴辉 通讯员 张洪

编者按

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我省宜昌、荆州、武汉等地考察湖北长江经济带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问诊、定向领航。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推进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重大项目,取得重大成效。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循着当年总*书*记的足迹回访干部群众,听他们讲述难忘的记忆,看沿途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宜昌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沿江绿化带郁郁葱葱,成为众多游人打卡地;

在三峡大坝,三峡船闸工业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试验全面提速;

在“坝头库首第一村”许家冲村,游客和研学团队纷至沓来,刺绣特色产业愈发兴旺,移民村跻身全国旅游名村……

这3年,宜昌市广大干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矢志把总*书*记的长江嘱托变成现实。



4月19日10时30分,大型汽运船“安吉207”号缓缓驶入升船机的上游引航道,将通过升船机翻越三峡大坝,船上满载着数百台新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化工园成游客打卡地

4月19日9时,宜昌猇亭区长江沿岸,放眼望去,一江碧水绿两岸,近旁约1公里长的沿江景观带,已融入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

作为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兴发集团园区看不到烟囱林立、罐塔遍布、管道纵横,更没有气味刺鼻、污水横流,取而代之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如诗般的场景。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湖北考察的首站就是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总*书*记对企业员工说,要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兴发人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厂区变化翻天覆地。

据介绍,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累计关停、搬迁和拆除沿江装置32套,资产价值达13.58亿元,并升级改造环保装置,关闭沿江4个企业排口,确保污水不入江。

企业还投资10.7亿元,对退让出的900余米岸线复绿,将工业岸线转变为生态岸线。每年,到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参观的师生、研学团队达5000多批次。

生产园区变小了,企业产值不降反升,“发展守规矩”让兴发集团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加稳健。

陈晓清表示,3年来,兴发集团用行动兑现承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累计投资51.5亿元,开发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并联合中科院研发黑磷底层技术,产业结构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以前,兴发的化工产品按吨出售,现在论公斤卖,再过不久,或许将会论克卖。

“兴发集团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步子不会停。”陈晓清指着一张五颜六色的厂区规划图说,橙色的传统化工区将逐步被蓝色的新材料区取代,兴发集团会为宜昌守好这道长江边的绿色屏障。

自主创新铸造大国重器

4月19日,记者登上三峡升船机时,恰遇5层楼高的“安吉207”号汽运船缓缓驶入升船机的上游引航道,船上满载着数百台新车。

三峡船闸和升船机在长江航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船舶电梯”之称的三峡升船机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升船机。当天,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差约97米,通过升船机,“安吉207”只用了约6分钟,就完成约25层楼高度的垂直下降,而从上游“开”到下游,总耗时仅40余分钟,令人不禁感叹国之重器的魅力。

“3年前,总*书*记就嘱咐我们,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4月19日10时30分,在总*书*记曾驻足的三峡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处,30岁的年轻工程师吴凡回想起总*书*记考察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坝顶,极目远眺长江上下游,实地调研了通航船闸、升船机和左岸电站,详细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发电、水利、通航、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在左岸电站,总*书*记和三峡工程技术人员亲切握手。他勉励工程技术人员,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复兴,必须靠我们自己砥砺奋进、不懈奋斗。总书记还对吴凡等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期望,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来自三峡集团的数据显示:2020年,三峡电站全年累计生产清洁电能1118亿千瓦时,打破了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惠及半个中国,成为中国水电引领世界的重要标志。三峡河段年货运量超过1亿吨,比蓄水前提高6倍,运输成本下降近四成,长江航道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吴凡说,三峡工程技术人员牢记总*书*记嘱托,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三峡升船机为例,小到设备零部件和工装设施,大到升船机控制系统,三峡集团都在全力开展创新研发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目前,三峡船闸工业控制系统仿真模拟平台搭建完成。

移民新村变身旅游名村

三峡大坝左岸约3公里处,就是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所在地。这个三峡移民新村,人称“坝头库首第一村”。2018年4月24日,总*书*记曾来到这里,了解这个移民村的变迁和特色产业发展等情况。

4月19日14时,记者走进许家冲村,村里宽阔的双向硬化车道、规划一致的民宿小洋楼、极具峡江风情的外墙壁画,都让人眼前一亮。

村里一处古色古香的长廊,挂着“百家宴”招牌,53岁的刘正清身着西服裙、化着淡妆,送走最后几桌客人,便快步回到自家民宿,她拿起待洗的床品和洗衣槌,赶往村委会前的便民洗衣池。“当时,总*书*记看见我们在洗衣服,就主动来与我们‘拉家常’,还俯身用洗衣槌捶了几下衣服,夸我们这样洗衣服绿色环保。”虽然时隔3年,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刘正清仍激动不已。

总*书*记一直挂念着移民们的生活,他关切地询问大家日子过得好不好,是否适应新的环境。“听我们说过上了小康生活,总*书*记真心为我们高兴,还祝福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刘正清说。

每到傍晚,村支*书望作战总爱到村广场跟村民们拉家常。“沾总*书*记的光,这两年游客源源不断,村里的特色旅游产业格外红火。”他说,目前全村主题民宿达38家,去年村里项目建设投资完成1000多万元,包括公路硬化、标准停车位、休闲石桌椅等。

“三峡·艾”是许家冲村第一家民宿,艾叶鸡蛋、艾叶粑粑等特色菜肴很受游客追捧。老板娘谢蓉还有一个身份——宜昌沁邑民俗文化公司总经理,以“手绣+艾草”发展特色文化手工旅游产品。

“当时,在村里的电商服务站,我拿着自己设计的中华鲟布艺挂饰,向总*书*记介绍‘三峡·艾’刺绣产品,他拿在手上闻了闻,马上就说‘艾草有驱寒祛湿的功效’,那一刻的我别提有多激动!”

谢蓉说,3年前的沁邑还是一个手工作坊,总*书*记对艾草产业的关注,让她增强了发展信心。后来,上海一家公司慕名寻求合作,双方共同推出“阿卡手工”品牌在电商平台销售,年销售额过千万元。

在许家冲村便民服务室,总*书*记还饶有兴趣地聆听村干部们齐声高唱用渔鼓调填词的《村党*员公约》,夸奖内容写得好,朗朗上口,喜闻乐见。

如今,许家冲村在党*员公约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成立了“五彩”志愿服务队和新时代文明服务站,从理论宣讲、生态环保、技能培训等5个方面开展村文明实践系列活动。

吃好“旅游饭”的同时,许家冲人不忘总*书*记嘱托,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现在,村里建起了民宿协会,实现垃圾日清日结、分类处理。2020年,许家冲村荣膺“全国旅游名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09:49 编辑

武汉26人入围,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

2021-04-24 09:11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中国工程院4月23日发布消息,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确定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77位,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现予公布。来自茅台集团的总工程师王莉并未在列。

  经梳理,武汉有以下26人入围——



  链接>>>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名单整理:记者符樱 贺方程 邓腊秀 制图:统筹|陈昌 制图|张莉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中国工程院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10:01 编辑

武汉市发布首部产业布局地图 涉及100个重点产业门类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4日07:23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孙婷婷 通讯员陈雅岚)4月23日下午,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公布了武汉市首部产业地图。这部产业地图聚焦9个支柱产业、6个新兴产业、5个未来产业,涉及100个重点产业门类,并对武汉市14个区的重点产业进行了标注。目前已绘制地图39张,涵盖了2392家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功能平台、协会联盟共367家创新资源。

极目新闻记者在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图上看到,武汉市产业布局中支柱产业涉及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基础材料、智能建造、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绿色环保、文化旅游等9个产业。新兴产业包括网络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氢能等6大产业,未来产业有电磁能、量子科技、超级计算、脑科学和类脑科学及深地深海深空等5大产业。

武汉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产业地图可帮助政*府优化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加强招商引资服务、推动区域特色发展,协调全市产业布局、引导区域有序发展。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园区、创新平台等各类信息资源,在产业链中明确定位、找准市场,加快推动产业项目投资见效。

另外,这部产业地图将在三个方面展开应用。一是强化在各区的应用,建立“一区一表”,分区制定区级产业地图,明确推动各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谱一策三清单”。二是强化在行业领域上的应用,实施产业链链长负责制。三是强化在部门之间应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项目与规划、土地、资金等精准快速匹配。

相关报道>>

武汉首部产业地图发布 推动“965”产业体系落实落地




4月2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965”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聚焦武汉市编制首部产业地图。

市发改委解读武汉首部产业地图编制情况,市经信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江汉区、黄陂区结合各自职能分别回答相关问题。









为什么要发布产业地图?

推动“965”产业体系落实落地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余功豹表示,为更好推动“965”产业体系落实落地,进一步提高产业显示度和集中度,市发改委联合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充分衔接,立足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聚焦企业、创新要素、重点发展区域3种资源,开展了全市产业地图研究编制和可视化平台系统建设工作。

余功豹介绍,产业地图按照“965”产业体系,细分了100个需要聚力发展的关键产业链环节和细分领域,形成了“965+100”框架。目前已绘制地图39张,涵盖了2392家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功能平台、协会联盟共367家创新资源。

产业地图有什么内容?

全市五大板块产业和各区主导产业


余功豹介绍,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图1张,围绕“主城做优、四副做强”总体要求,明确了全市五大板块的产业发展定位。

各区重点产业布局图1张,以中心城区不超过3个、新城区不超过4个、功能区不超过6个主导产业为原则,在各区填报的基础上,并进行充分对接、反复沟通,提出了区域主导产业。

产业热力图15张,选取“965”中的15个产业门类,根据企业分布点位密度,以企业规模为权重,生成的体现产业内企业空间分布密度的示意图。

产业规划图22张,按照“965”中的20个产业门类,立足产业空间分布现状特征,结合“十四五”规划纲要、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设想,提出产业未来空间布局趋势。

产业地图有什么用?

政*府的“指挥图”企业的“引导图”


余功豹说,要强化产业地图运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挥“两个作用”。

一方面,政*府层面要发挥产业地图的指挥图作用。发挥产业地图在优化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加强招商引资服务、推动区域特色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协调全市产业布局、引导区域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层面要发挥产业地图的引导图作用。充分利用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园区、创新平台等各类信息资源,深入了解“965”产业空间特征和政策导向,在产业链中明确定位、找准市场,加快推动产业项目投资见效。

产业地图怎么用?

建立“一区一表”“一链一表”


余功豹说,推动产业地图“三项应用”。

强化在各区的应用,建立“一区一表”。各区要对照全市产业地图,分区制定区级产业地图,明确推动各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谱一策三清单”,即制定产业发展图谱,出台促进产业发展政策,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3张清单,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责任主体,推动各项工作抓实抓细,将规划蓝图变为施工图、实景图。

强化在行业领域上的应用,建立“一链一表”。聚焦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基础材料、智能建造、商贸物流、绿色环保、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网络安全、数字创意等11条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链长负责制,大力“建链、固链、补链、稳链、强链、跨链、延链”,推进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园”,协力推进推动产业有机更新、迭代升级,加快打造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核心品牌,形成一批万亿级、五千亿级、千亿级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强化在部门之间应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产业地图为基础,加快整合过去分散在各个部门、不同平台的零碎产业信息,统筹招商地图、创新地图、人才地图等各类相关系统,推进信息共享,确保项目与规划、土地、资金等精准快速匹配。(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观察】武汉首部产业地图是一份投资宝典

4月23日,武汉市编制的首部产业地图公布,引起专家学者、投资人、企业家的关注。他们认为,首部产业地图凸显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和决心。

“从产业地图,我看到了武汉蓬勃的高质量发展势头,‘965’产业体系勾勒出武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群发展的蓝图。”武汉依瑞德&资联虹康企业管理集团总裁蔡胜安说,从产业地图可以看到武汉“光芯屏端网”实力强劲,也看到武汉在脑科学等未来科学上蓄力发展。

蔡胜安说,公司刚牵头成立了东湖科学城脑科学创新实践基地,或将拉动产业上下游投入500万元的横向科研基金,围绕前沿产品进行产业化,产业地图坚定了公司在脑科学与类脑科学上的布局。

从产业地图,投资人看到了“武汉机遇”。武汉光谷咖啡创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李儒雄说,武汉发布的“产业地图”,对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份“投资宝典”,“我尤其关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氢能、人工智能、数字创意和网络安全这六大新兴产业,这代表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

“产业地图非常详细,操作性强,为武汉市产业发展描绘了蓝图。武汉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将真正实现‘挂图作战’,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抓手。”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秦尊文表示,武汉市产业地图发布后,对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容易形成块状经济,产生更大的聚集效应,比如“光芯屏端网”产业等。

秦尊文认为,产业集聚后,对内可以降低成本、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对外将更有利于武汉市开展引企招商工作,外地相关企业可以清晰认知武汉的产业分类,对企业的吸引力更大,将为区域块状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秦尊文说,对区域经济而言,产业地图对武汉都市圈经济发展同样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产业地图中明确的九大支柱产业,在武汉都市圈中都需要配套,将更好让武汉发挥“一主引领”的“主引擎”作用。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则是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龙头的武汉未来要重点发力的,将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武汉将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吴曈)

【落实】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中心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祝方东说,武汉市产业地图明确了我市“965”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为我市未来产业发展勾勒出一幅远景图案。面对“十四五”,我们按照“主城做优、四副做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奋斗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策源地、数字经济先行区、转型升级样板地。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全力以赴加强产业集群建设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李首文说,东湖高新区将充分利用好产业地图的指挥图和引导图作用,聚力建设东湖科学城,奋力打造“三个光谷”升级版,勇敢担当省市创新发展、产业发展的“领舞者”,吹响加快迈向“世界光谷”的集结号。全力以赴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江汉区:

重点聚焦金融商务、商贸流通、通信信息产业发展


江汉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曹建说,在武汉市产业地图中,江汉区重点聚焦金融商务、商贸流通、通信信息产业发展,同时,在全市重点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大道金融集聚区、江汉路商圈、环“同济-协和”医疗服务业区、汉口历史风貌街区等重点区域发展,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江汉区围绕“做优主城”和争当全市“五个中心”建设排头兵指明了方向。

黄陂区:

重点谋划发展好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集群


中*共黄陂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区*委统战部部长何文娟说,黄陂区提出的高水平推进武汉天河航空城、武汉国际贸易城、前川产居新城及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建设的“三城一区”产业和空间发展战略,与全市产业地图对黄陂的产业定位一致,也与武汉“五个中心”建设一致。下一步,黄陂区将按照全市产业地图明确黄陂产业发展定位,从项目、企业、园区等三个维度,重点谋划发展好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集群,为全市“五个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产业支撑。(长江日报记者马振华)

产业地图就是“作战图”

武汉市编制的首部产业地图正式发布。产业地图明确武汉未来各区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推动重大项目与产业布局精准匹配,将是武汉产业规划发展的布局图、指引图、作战图。

地图是为人们指路的。从属性上说,产业地图是一种引导产业布局和发展的基础性工具,给政府、区域,更为市场主体指示方向,有助于资源有效配置,有助于产业布局和集聚发展。

武汉正在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确定了重点发展9个支柱产业、6个新兴产业和5个未来产业的产业集群。产业地图告诉了我们重点产业集群分布,以及100多个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细分领域。对照这份地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项目与产业如何匹配,该聚焦哪些重点区域,推动各区域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协同发展。

编制发布产业地图,是运用产业发展内在规律。产业要素往往在一定空间范围不断汇聚,产业集聚与集群是当今产业发展的普遍趋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产业发展要畅通全链条循环。产业地图聚焦产业集群、产业热力、产业链条,提供全面的产业分析研究“地图数据”,让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掌握产业发展规律。

手中有图,才能心中有数。有了这张“布局图”“作战图”,可以“挂图作战”,在招商引资、布局产业、集链成群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局。产业地图也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地图可能是城市的一张“脸”、一副牌,用它能更好地服务企业,不仅是方便企业投资决策,也能由此提升优化服务,从产业、消费、生活等全方位塑造一座城市的“热力值”。

有了产业地图,关键要用起来。产业地图是整合过去分散在各个部门、不同平台的产业信息编制出来的,体现的是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担当作为。使产业地图的功用充分发挥,同样要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我们要用好这个新工具,导航指引和助推武汉高质量发展。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于泽

怎样看武汉首部产业地图?可登录http://fgw.wuhan.gov.cn/cydt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10:04 编辑

十四五”期间,湖北稳中蓄力,加快掘金太空步伐
——千亿级航天全产业链集群“点火起飞”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4日07:34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杨泽新

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问”奔向火星……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4月24日是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扬帆起航、逐梦九天”。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当前,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事业行稳致远,航天梦想实现的脚步越来越近。“十四五”期间,我省航天产业将稳中蓄力,倾力打造千亿级航天全产业链集群。

做大做强

航天全产业链集群


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完成9次发射,行云卫星β阶段建设稳步推进,卫星智能制造线可“年产百颗、产值百亿”……

“十三五”以来,我省航天产业特色化、融合化、集聚化发展成效明显,拥有一批航天核心技术和产品。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三大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之一,在商业航天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快舟火箭产业园内,一期综合厂房内干净整洁,数字化生产线设备已安装完成。

“将来能同时进行3到4发火箭的总装测试,火箭从生产到发射更高效,可形成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总装测试能力。”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总装总调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初,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公司研制的我国首条批产卫星智能生产线,转入现场试运行阶段,可实现卫星批量定制化生产,设计产能目标为年产240颗小卫星。

首条卫星智能生产线,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的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通过采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可实现生产过程精准感知、关键工序质量实时控制、制造全过程数据采集与控制等功能。

“争取早日形成卫星规模化智能生产,全面提高卫星生产线的智能制造能力,助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为‘新基建’发展持续赋能。”空间工程公司总经理邹广宝说。

航天技术便捷百姓生活

观“风云”、知天象,用“北斗”、不迷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航天高科技悄然幻化成“身边的科技”,便捷百姓生活,让全民共享航天发展最新成果。

飞在万米高空,打开手机可随时下载想看的电影;置身荒漠海域,可与千里之外传递音讯……2025年,这一切都有望成为现实。

2020年5月12日,“行云工程”首发星“行云二号”01星、02星成功入轨,“湖北造”全国首个天基物联网正式启动组网计划。

“行云工程可有效解决地面通信盲区难题,目前α阶段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正进行β阶段12颗卫星的研制,将在年内择时分批发射,可提高星座重访能力,提升传输频率及质量。”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萧磊说。

截至目前,行云公司已与38家企业签订测试协议,在集装箱、地灾及气象行业,共形成10余款联合开发终端产品。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锂电池安全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位于襄阳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2所依托航天固体动力技术,研发出锂电池火灾抑制器。

“要将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应用,造福于民。利用航天固体动力技术,能研制性能更好的消防新产品,淘汰旧产能,助力消防改革和产业升级。”该项目负责人鲁锐华说。

“十四五”湖北航天产业

迈向千亿级


2月21日,航天科工商业航天动力产业园在宜昌市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0亿元,将建设固体动力研发、生产制造及总装测试等,并引进相关航天动力关联企业,打造产业集群。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服务于全球商业航天市场,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

“该项目不仅推动宜昌精细化工产业升级,更让我省航天产业链更完备,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省*委军*民融合办有关负责人说,“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做大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航天产业位列其中。

该负责人介绍,近日,我省印发《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2021-2023年)》,把航空航天产业链作为全省16个重点产业链之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服务保障,《湖北省航空航天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也即将发布。

“进一步支持提升航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努力打造百亿级龙头企业。”该负责人说,预计到2025年,全省航天产业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基本完备、拥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生态,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行业产值规模达到千亿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10:06 编辑

“大武汉之夜”上亿网友关注 感受到英雄城市已踏上了新的征程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1-04-24 06:36【 打印 】 【 扫一扫 】 【 字体:大中小  】




4月22日,“大武汉之夜”《如梦之梦》公益演出在琴台大剧院开演,观众在入场前合影。长江日报记者贾代腾飞 摄


“致敬每一个你。感谢每一个你。”22日午夜,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参与联合主办的“大武汉之夜”《如梦之梦》公益演出在琴台大剧院落下帷幕。8小时的“入梦”之旅,在31位演员的致敬寄语中,在观众阵阵掌声中,终于“圆梦”。

“大武汉之夜”《如梦之梦》公益演出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新浪公益、微博戏剧、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市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武汉琴台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

演出结束后,剧组献上了特别为武汉设计的谢幕致敬环节。“我的祖籍是湖北武汉。”演员冯宪珍的这句话后,所有演员一一道出自己对武汉的寄语。肖战说道:“感谢每个武汉人,感谢每个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是你们的坚持让武汉的春天如约而至,谢谢。”几位演员说:“感谢武汉人民为我们带来了治愈的力量,你们才是真正的明星。”“是你们的付出,让我今天此时此刻可以站在这个舞台上,站在武汉。”“感恩你们,让我看到这个民族的坚韧和勇敢。”“很荣幸此刻能成为武汉的一部分,和你们在一起,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末了,许晴娓娓道来:“致敬武汉,祝福明天。我代表央华版《如梦之梦》全剧组以及保利剧院致敬英雄城市。”

剧院里,听到演员们温暖的话语,观众们静静聆听、掌声如雷。而通过网络直播,网友们将“致敬英雄城市”的弹幕刷满了屏幕,“如梦之梦直播”登上微博热搜。网友凉莫晗说:“看到演员们发自内心的感言,致敬英雄城市。”网友酱酱说:“整场话剧很流畅很自然。”

这是一场最感动的演出。本次公益专场以“致敬英雄城市,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大武汉”客户端的线上活动,来自武汉地区的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科技工作者以及为武汉发展作出贡献的一线工作者走进武汉琴台大剧院观看该剧。

这是一场最梦幻的演出。“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这部剧首创环绕形式的剧场,长达8小时的演出时长,舞台包含8个方位、3个楼层,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戏剧结构……无一不带着大胆的突破与创新。

这是一场最特别的演出。一年前,因为琴台大剧院与央华戏剧负责人在一通电话中的武汉之约,《如梦之梦》武汉之旅准备启程。一年的时间里,赖声川多次通过电话与剧组沟通。耗时数天,琴台大剧院在舞台上“挖”出莲花池,还将耗时数天进行恢复。演出开始前,琴台大剧院已做好周全准备,仅入场环节就经过三重验票,确保观演秩序及观众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10:11 编辑

武汉“五一”文旅活动发布,十大板块内容看这里

2021-04-23 21:33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4月23日讯(记者黄丽娟 实习生徐敬智) 2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市“五一”文旅活动及假期服务保障工作新闻发布会。

  长江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为丰富市民游客假日生活,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繁荣,打造武汉特色文化和旅游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助推武汉“五个中心”建设,2021年“五一”假期,武汉将推出以“英雄之城 大美武汉”为主题的十大板块活动。目前,十大板块60项140多场活动已准备就绪。

  


  木兰花乡花开似锦。


  一是“赏·浪漫花海”板块。以全市各大赏花点的赏花游活动为主打,包括东湖磨山景区万株杜鹃花展、木兰玫瑰花园第五届玫瑰花节、花博汇春日赏花、木兰花乡花漾奇妙夜、紫薇都市田园景区“五一”赏花游、梁子湖薰衣草牧场、单洞门“五一”鲜花展等活动。

  二是“览·长江夜色”板块。以长江夜游新体验为主打,包括推出“致敬最美劳动者”长江灯光秀五一特别版,打造两江游船“楚风汉韵·戏水长流”——长江剧场,在游船上表演楚剧、汉剧等文艺演出,同时推出自助餐饮、汉味晚茶等项目,打造长江最美夜游品牌。

  三是“看·绚烂烟花”板块。以乡村休闲游景区大型烟花表演活动为主打,推出“烟花+”特色乡村休闲游产品,包括焰遇花博汇、木兰草原梦幻音乐烟花秀、野村谷国际烟花节全球巡演、凤娃古寨烟花夜影秀、梁湖农庄首届烟花节等,呈现活力四射的武汉乡村夜游场景,在清新郊野里感受别样武汉。

  四是“品·汉绣芳华”板块。以2021首届汉绣嘉年华系列活动为主打,包括汉绣嘉年华集中展示、汉绣旗袍秀、汉绣文创产品集市、“行走中的汉绣”打卡体验、汉绣技能大赛、汉绣新品发布、汉绣大咖谈等活动。

  五是“逛·潮玩市集”板块。以特色街区、景区举办的各类潮玩市集、节庆活动为主打,包括江汉路步行街的武汉“汉风国潮”文旅市集,昙华林的古风市集、东湖磨山景区的东湖野餐节,马鞍山森林公园的森林生活节、园博园的草莓音乐节、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的海洋潮玩节等。

  六是“寻·红色印记”板块。以武汉各大红色场馆举办的党史讲座、专题党课、红色图片展、公益诵读活动为主打,包括“不忘初心,重温红色记忆”展览、建党100周年主题展,以及“红色记忆”系列巡展进景区、《方寸之间述党史——邮票上的党史百年》主题展进公园等系列活动。

  七是“观·多彩演出”板块。以各类旅游演艺、文化演出为主打,包括《知音号》《汉秀》《夜上黄鹤楼》《花木兰·云中战歌》等旅游演艺,以及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推出的“五月的鲜花”——琴台之春戏剧演出季,上演陈佩斯的话剧《戏台》、杂技剧《青春ing》、旅德钢琴家叶子豪独奏音乐会、俞峰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等演出;在汉口江滩、武汉天地、吉庆街、极地海洋公园、木兰草原等特色街区、景区推出各类主题表演和武汉文化展演进景区(街区)活动。

  八是“尝·汉味美食”板块。以江城“花young龙虾宴”为主打,联合美团平台和巴厘、一棠等武汉头部小龙虾连锁店推出系列活动,与热门美食街雪松路、吉庆街、户部巷、粮道街和各大星级酒店等形成联动,打造以小龙虾为引领春夏季汉味美食IP,联手擦亮武汉美食之城的城市名片。

  九是“读·书香武汉”板块。以“江城读书节·红色阅读季”为主题,开展系列阅读活动;全市新华书店开展“百家出版社红色经典图书展销”活动;武汉图书馆举办“百年华章——庆祝建党100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德芭与彩虹书店举办“武汉老建筑摄影+主题图书展”。各大实体书店将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

  十是“惠·文旅消费”板块。五一期间,我市计划针对上述活动投入1000万财政补贴资金,通过“武汉文惠通”平台,同步开展集中消费宣传和促销,按照文化和旅游消费额30%优惠给予消费者补贴,带动文旅消费。市民游客通过“武汉文惠通”平台登记注册,获取积分,并可以在平台内近100个商家和300余家商户各种优惠促销活动基础上,按照积分抵扣方式享受7折优惠,用于购买文创产品、旅游商品或书籍,到景区旅游,还可以看电影、看文艺演出等,每人累计消费最高补贴300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10:20 编辑

武汉地铁12号线江北段两车站动工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4日07:2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车站正式动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陈建)昨日,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港口村站、罗家村站主体结构正式开工。这标志着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江北段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

作为武汉市第一条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地铁线路,12号线是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网络中的唯一环线,是远景轨道交通线网“环+放射”骨架结构中的重要一环,连通武汉三镇,串联了硚口、江汉、江岸、青山、洪山、武昌及汉阳7个行政区域。线路全长约59.9千米,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长的环线(本人注:世界第一长环线为莫斯科地铁大环线)。

开工的两个站分别由中铁七局、中铁隧道局实施,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总承包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中国中铁所辖范围内的地铁建设。

据介绍,自项目中标以来,在各级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中铁开投指挥部克服了诸多困难,顺利实现了“第一个完成车站范围内的征地拆迁”“第一个完成车站范围内的交通疏解”“第一个完成车站范围内的绿化迁移”“第一个完成车站范围内的管线改迁”“第一个实现车站范围内的合规打围”,为实现江北段“第一个主体结构实质性开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相关人员介绍,港口村站为12号线江北段第8座车站,位于汉阳区芳草路与汉城路交叉口以北,沿芳草路南北向敷设。车站为地下二层双/三跨箱型框架结构,共设置5个出入口,2组风亭,1个安全出入口,与远期24号线换乘。

罗家村站位于白沙洲大道和白沙三路交叉口,设计为地下两层岛式车站,共设6个出入口,2组风亭,1个P+R停车场。车站有效站台宽度为14米,车站外包总长228.6米,标准段宽度为23.1米。标准段最深18.62米;车站位于长江一级阶地,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车站整体沿白沙三路东西向敷设。



武汉地铁12号线工程线路图。


地铁12号线全为地下线,区间2次穿越长江、1次穿汉江、2次穿湖,线路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全国少有,设站37座,与线网中其他18条线路实现换乘,建成后将有效提升环线客流吸引力,缓解中心区客流压力,对加快城市重点发展地区建设、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1-4-24 10:30 编辑

坐着高铁看中国:“追寻红色足迹”来到鄂豫皖革命老区

2021-04-23 18:29:41 来源: 新华网





  采访团来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新华网武汉4月23日电(余凌云)由中*央网信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牵头举办,中国铁路武汉局组织的“发现最美铁路、走进鄂豫皖再看映山红暨坐着高铁看中国之追寻红色足迹”活动23日正式启动,由媒体记者和网络大V组成的采访团乘坐动车,一路沿铁路追寻鄂豫皖革*命老区红色印记。

  活动首站来到湖北省红安县。采访团在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峥嵘岁月。在七里坪长胜街,寻访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等革*命遗址遗迹。在当地特色村落,感受革*命老区崭新面貌、今昔巨变。

  在为期三天的活动中,采访团还将深入湖北麻城、河南新县等革*命老区,探寻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史足迹,缅怀峥嵘岁月,见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探寻铁路助力老区振兴的“密码”。



  采访团走进湖北红安七里坪镇长胜街。新华网发


————————————————————————————————
强烈建议新的京九高铁即京港高铁阜黄段走新县——红安——武汉长江新城——团风——黄冈东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4 10: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情愿,但事实上本周是单休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10: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xsw5555 发表于 2021-4-24 10:24
虽然不情愿,但事实上本周是单休哦...

哦,忘记了,本周单休,25日班,谢谢!已修改标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10: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有哪些亮点?

2021年04月24日 07:46:50 来源:凤凰网湖北



原标题:202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长江日报























2020年,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为难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嘱托、拼搏进取,抗疫保卫战、防汛保卫战、疫后复苏保卫战“三战并举”,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守牢了社会稳定底线,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综合

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1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7%。第一产业增加值402.18亿元,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5557.47亿元,下降7.3%;第三产业增加值9656.41亿元,下降3.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2.3︰36.9︰60.8调整为2.6︰35.6︰61.8。

全市单位GDP能耗继续保持下降态势,年初确定下降2.5%的目标顺利完成。

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81万人,比上年下降5.9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4%。

全市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为25.31万元/人,比上年下降3.8%。

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从分类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四涨四跌”,其中食品烟酒、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医疗保健分别上涨8.7%、5.3%、1.5%和1.2%,交通和通信、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分别下跌2.8%、1.5%、0.3%和0.1%。12月份,武汉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4.5%。

市场主体:年末全市市场主体141.32万户,比上年增长8.6%,其中,企业61.01万户,增长9.5%;个体工商户79.80万户,增长7.9%。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8.65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9.46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15万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423.94亿元,比上年下降3.7%。主要农产品中,粮食产量89.60万吨,增长1.1%;禽蛋产量10.47万吨,增长12.3%;牛奶产量1.39万吨,增长32.9%;蔬菜产量777.52万吨,下降0.3%;水产品产量42.67万吨,下降3.4%;生猪出栏113.94万头,下降32.4%。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921家,增长8.1%。涉农电商交易额2019.8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工业增加值4085.48亿元,比上年下降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6.9%。其中,烟草制品业增长6.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医药制造业增长1.4%;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4.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4.7%和0.8%,增速分别高规上工业增加值11.6和7.7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8192.23亿元,增长10.3%;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81.77元,较上年下降0.26元。(表一)

建筑业: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83.4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591.59亿元,继续保持万亿以上,增长2.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1.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5.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0.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0.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6.7%。民间投资下降18.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6.4%。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0.3%,办公楼投资增长19.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1.3%。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5565.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3668.79万平方米,增长6.9%。全年房屋竣工面积777.86万平方米,增长11.5%。

全年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分别完成0.97万户、1.73万户。保障性住房投资115.87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2.21万套,筹集租赁房6.93万套。

五、市场消费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9.84亿元,比上年下降20.9%。按商品形态分,商品零售额5891.12亿元,下降15.9%;餐饮收入258.73亿元,下降66.3%。按销售类值分,限额以上单位21大类商品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中西药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3.4%、8.6%、8.0%。全年限上企业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长7.6%,占限上社零总额的26.0%,占比较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

六、对外开放

对外经济:全年武汉地区进出口总额270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进口1282.60亿元,增长19.0%;出口1421.70亿元,增长4.3%。一般贸易进出口1826.40亿元,增长3.5%;加工贸易进出口386.30亿元,下降7.6%。全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1469.10亿元,增长7.3%。跨境电商交易额3.31亿美元,增长77.0%。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4.27亿美元,增长0.8%。

引进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1.65亿美元,下降9.3%。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跨国公司产业研发机构23家。历年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06家。

对外交流:全市共有外国驻汉领事馆4个;国际友好城市29个,比上年新增1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84个;境外驻汉代表机构21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392.77亿元,比上年下降17.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0.29亿元,下降21.3%。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41.06亿元,下降2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07.00亿元,增长7.5%。

金融: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31005.8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10349.54亿元,增长15.1%;非金融企业存款13607.64亿元,增长10.6%。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6885.97亿元,增长14.8%。其中,消费贷款9110.75亿元,增长10.5%。中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12283.79亿元,增长16.6%。

年末总部设在武汉的金融机构31家。在汉设立或筹建后台服务中心的金融机构33家。上市公司83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0家,境内上市公司63家。

保险:全年实现保险保费收入8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2.41亿元,下降8.0%;人身险保费收入653.25亿元,增长14.8%。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221.86亿元,增长7.2%。其中,财产险赔付114.46亿元,增长9.3%;人身险赔付107.40亿元,增长5.1%。

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全年社会物流总额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年完成货运量63643.84万吨,下降5.8%;货物周转量4050.54亿吨公里,增长3.9%。全市民用航空航线124条,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16条;国内航线108条。中欧(武汉)国际班列到达国家12个,比上年增加1个;到达城市21个,比上年增加2个。

全年旅客运输量10656.08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582.94亿人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65.55万辆,比上年增加28.42万辆。

年末轨道交通线路长410公里,比上年增长5.7%。地铁运营总里程360公里,增长6.2%。轨道交通客运量62160.1万人次,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52.0%。

邮电通信: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3.42亿元,比上年下降6.4%。邮政业完成快递业务量11.0亿件,下降2.7%;快递业务收入110.2亿元,下降4.1%。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322.71亿元,增长21.4%。电信业务收入152.15亿元,增长0.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57.37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40.5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479.5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3%。固定电话用户156.4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4.12部/百人。

旅游:年末A级旅游景区47个,比上年增加3个。旅游厕所673座,星级以上宾馆57家。全年旅游总人数25911.90万人,旅游总收入2906.29亿元。开展“惠游湖北 打卡大武汉”活动,30家收费A级景区实行免门票开放,活动期间入园游客1402.43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337.22万人次。

九、教育和科技

教育:全年在校研究生16.48万人,比上年增长10.3%;本专科在校生106.72万人,增长6.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8.04万人,增长0.9%;普通中学在校生36.34万人,增长5.7%;小学在校生65.45万人,增长5.0%;幼儿园在校生35.73万人。

科技:全年武汉地区科技研究机构10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1人。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3835项,比上年下降5.0%;技术合同成交额942.30亿元,增长12.0%。

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23.10亿元,比上年下降0.2%,占GDP比重25.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全年专利申请量93950件,授权量58923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1.9%和50.1%;发明专利申请量34635件,授权量14667件,增长4.3%和24.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1.87件。国际PCT专利申请量1389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共有市直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482.70万册,接待读者245万人次;线上开展活动1118场,线上接待读者1180万人次。市直博物馆10个,接待观众140.91万人次,线上接待观众1亿人次。市直群众艺术馆1个,演出92场次;艺术表演团体8个,新排上演剧目13台,获国家奖7个。

卫生:年末共有卫生事业机构6446个,床位9.3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1.52万人,增长0.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9万人,护师、护士5.73万人。年末共有三级医院66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1个,妇幼保健院所1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2个。公民无偿献血17.4万人。人均期望寿命80.57岁。

体育:年末共有体育场馆158个,体育场地面积2349.81万平方米,等级运动员发展人数348人,优秀运动员72人。全年共举办2020姚基金篮球慈善赛、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全国风筝邀请赛、武汉水上马拉松等9项国家级大型赛事活动。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23.94亿元。

十一、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62元,比上年下降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57元,下降2.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115元,比上年下降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254元,下降4.7%。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531.02万人、504.97万人、277.06万人、333.24万人和283.1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7%、5.0%、0.1%、7.2%和4.4%。社会保险新增扩面54.17万人。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99.3%。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上调167.34元。

全年拥有社会福利机构275个,床位48606张。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5万人,累计支出6.51亿元。全市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90万人,累计支出6.41亿元。全年新改扩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165家。

十二、资源、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

资源:全市国土面积8569.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85.11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452万亩。全年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1.32万吨,其中家庭用量3.16万吨;天然气供气总量24.94亿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7.97亿立方米。

全年用水总量为33.86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量13.0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1.89亿立方米。劣Ⅴ类湖泊数量由上年30个下降至6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8.1%。全市排水管道长度11422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5万吨/日。

全年用电量568.7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7.6%。其中,全行业用电453.33亿千瓦时,下降7.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15.46亿千瓦时,下降8.5%。

公用事业:全年完成海绵城市建设56.9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39.8%。全市拥有路灯298103盏,增长11.4%。新建成微循环道路102条。全年公众食品安全满意率85.1%,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药品抽样检测合格率99.7%。全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406人,下降18.3%。

城市环境: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8万吨,比上年下降2.7%;二氧化硫排放量5.48万吨,下降15.0%;氨氮排放量1.43万吨,下降2.9%;氮氧化物排放量8.74万吨,下降13.9%。全年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37微克/立方米,下降17.8%。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9天,比上年增加6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4.4%。全年水质优良(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90.9%。

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30162.45公顷,比上年增长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0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全年新增绿地762.25万平方米,新建绿道134.81公里,新建公园12个。公园总数101个,总游人量6000万人次。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核实数以当年《武汉统计年鉴》为准。

2、全员劳动生产率为预计数,计算时全社会从业人员数使用2018和2019年平均数替代。

3、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将于2021年发布,公报中不再单独发布人口相关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社保局;农业经营主体及涉农电商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市房管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武汉海关;实际使用外资、对外承包工程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广播电视等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集装箱吞吐量、快递业务、民用航线、国际班列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轨道交通线路长度、海绵城市建设、路灯、微循环道路等数据来自市城乡建设局;民用汽车数量来自市公安局;邮政业务量等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电信业务总量、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电话普及率等数据来自省通信管理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保险数据来自省银保监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机构、床位、人员等数据来自市卫健委;体育、体育彩票等数据来自市体育局;低保、社会服务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市科技局;市场主体、专利数据、食品满意率、药品抽检合格率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石油气、天然气数据来自市城管执法委;国土面积、建成区面积、耕地保有量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用水数据来自市水务局;用电量来自市供电公司;绿化数据来自市园林和林业局;生态环境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价格、粮食、畜禽、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11: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二七路过江通道江上勘探





4月23日,施工人员在武汉长江二桥下游附近江面打桩施工。武汉长江首条双层双向6车道过江隧道——武汉二七路过江通道江上勘探工程近日铺开。据悉,二七路过江通道位于武汉长江二桥和二七长江大桥之间,将采用单洞上下双层公路,西起江岸区二七路与工农兵路交会处,沿二七路向东,穿越长江,与武昌铁机路相连,止于铁机路与友谊大道路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3-19 15:06 , Processed in 0.10701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