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9441|回复: 24

全周期管理视角下的街道更新实践后评估——以武汉市沿江大道卓越段为例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5 18: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个市规划院发的帖子,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很值得思考
——————————————————————————————————————————————

沿江大道卓越段建成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街道品质的提升也改善了市民的出行体验,标志着武汉市城市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进一步推广沿江大道卓越段样本工程经验,同时进一步完善街道更新管理流程和监督管理制度,从全周期管理视角对沿江大道卓越段街道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各阶段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重点分析规划理念在各阶段的传导、落实情况,为下一阶段优化城市街道建设监管机制、推动地方标准出台等工作提供充足依据。

1 沿江大道卓越段街道更新方案

1、街道更新方案概述

沿江大道卓越段是武汉市左岸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武汉市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全要素街道更新示范路段,已于2019年6月底完成改造并通车。道路北至长江二桥,南至江汉路,全长约4.0公里。道路沿线与黄浦大街、芦沟桥路、三阳路、车站路、洞庭小路、黎黄陂路等22条城市道路相交,紧邻丰富的历史人文和滨江景观资源(图1)。


图1 沿江大道卓越段区位图

沿江大道卓越段通过打造从功能恢复转向功能与品质双提升的样板工程,实现了“重建交通轴线、重造功能轴线、重塑景观轴线”三大建设成效,提升了沿江大道顺江方向的交通畅达能力,并注重“人本化”思维,对慢行空间进行拓宽改造。同时,结合街区功能对沿江大道绿化设施、沿线建筑立面景观、街道家具等进行了升级,构建了三大景观特色区段,打造了10处特色鲜明的节点景观体系,形成了6处口袋公园和六处院墙后退,促进了街道空间与街区功能品质的融合发展。

2、总体建设情况

为全面了解沿江大道卓越段建设情况,以《导则》为评估依据,对慢行空间、车行空间、交叉口空间、活动空间、绿化空间、街道设施空间6大类45小类街道空间要素建设情况进行摸底分析。经初步分析,沿江大道卓越段街道更新总体实施效果较好(图2)。

(1)慢行空间:路段内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基本落实规划最小通行宽度(2.5米)的要求,但部分路段地块出入口未落实无障碍要求、停车占用通行空间。

(2)车行空间:全线已形成双向6车道断面,车行空间路面平整、标线清晰,道路交通总体运行平稳。

(3)交叉口空间:全线已落实小转弯半径、非机动车道过街带等要求,但无障碍要求尚未实施到位,非机动车道与路缘石存在明显高差,慢行舒适度差;全线交叉口仅划线设置宽度约1米的过街安全岛,行人过街等待空间狭窄,存在安全隐患。

(4)活动空间:全线多处结合建筑退距设置休憩、餐饮等商业活动,街道生活逐渐复兴,但局部铺砌未实现一体化设计。

(5)绿化空间:绿化景观总体形象良好,但树池篦子普遍不平整,个别树池存在缺株且补种不及时的情况。

(6)街道设施:各类设施齐全,但部分市政设施箱柜未采取隐藏、美化、集并等措施,影响街道景观,局部低端存在阻车柱损坏、检查井盖不平整等现象,影响了通行安全与街道风貌。


a.慢行空间被停车占用
b.车行空间运行有序
c.交叉口空间未落实无障碍要求


d.活动空间活力充足
e.绿化空间形象良好
f.街道设施检查井盖与周边不平齐
图2 沿江大道卓越段建设情况示意

通过比对《导则》提出的45类规划设计要素的要求,已按要求落实的街道要素有23个,有待加强的街道要素有13个,项目不涉及的街道要素9个。经初步分析,在现有监管制度的综合管理下,沿江大道卓越段大部分的街道要素可满足规划要求,其中车行空间、活动空间、绿化空间实施情况较好,但仍存在13个(约36%)有待加强的要素,该类要素普遍与慢行、街道设施相关(表1)。

表1 街道更新总体建设情况分析


2 全周期视角下的街道更新后评估

为深入剖析沿江大道卓越段13个街道要素未达标的内在原因,从全周期管理视角出发,对沿江大道卓越段街道更新的项目流程和监管体系两方面进行深入剖析评估。

1、街道更新的项目流程后评估

街道更新中各街道要素均需动态经历“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四个连续且独立的项目阶段,每个阶段的偏差均会对后续阶段产生影响,同时不同阶段对街道要素的关注重点也不同。以人行道为例,规划阶段应重点关注人行道与周边建筑、公交站点、地铁出入口、立体过街的相互关系,保障人行道的通行宽度和通行连续性;设计阶段应落实规划阶段要求,重点关注人行道在地块出入口、交叉口的无障碍设计,保障通行的便利性;建设阶段应落实规划和设计阶段的要求,重点关注与建筑前区空间、检查井盖的相互关系,并通过精细化施工保障通行的舒适性;维护阶段应强化监管协调,重点关注商业外摆、座椅、垃圾箱、违规停车对人行空间的占用,保障人行空间的正常使用。因此,为提升人行出行体验,需对各阶段对要素进行系统把控,从而保障人行道的连续性、便利性、舒适性(图3)。


a.规划图纸
b.初设图纸


c.施工图纸
d.景观提升图纸
e.现状航拍图
图3 沿江大道卓越段各阶段图纸示意

为核查规划理念在各阶段的传导情况,通过搜集沿江大道卓越段的规划、设计、建设各阶段图纸,对比分析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初步设计图纸、景观提升图纸、施工图纸及现场实施情况,将未落实上一阶段要求的街道要素统计数据如下表2:

表2 街道要素未达标原因分析


总体上看,沿江大道卓越段街道更新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各阶段均存在规划要素未落实规划理念的情况。其中,建设阶段的精细化程度不足是街道要素不能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1)规划阶段:局部路段因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的规划要求不明晰,使得后续建设缺乏上位指导。如:汇理银行节点对侵入道路红线的院墙未明确拆除改造的要求,使建设阶段慢行空间连续性受影响(图4)。


a.院墙侵入人行空间,但规划图未标明是否应拆除
b.建设阶段未拆除侵入道路红线院墙,导致人行空间不足
图4 规划要求不明晰示意

(2)设计阶段:设计图纸中部分要素对规划方案要求落实不到位,影响后续建设方案。如,武汉科技馆周边非机动车道未按规划要求后绕公交站点设置,影响非机动车道连续性和安全性;全线共17处交叉口在设计阶段未按规划要求设置实体安全岛,仅在建设阶段通过地面划线设置约1米宽二次过街等待区域,慢行安全性难以保证(图5)。


a.规划阶段设置1.5米实体安全岛
b.设计阶段未设置安全岛
c.建设阶段仅划线设置1米宽等待区域
图5 设计不落实规划理念示意

(3)建设阶段:建设阶段精细化程度不足,对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理念及方案落实不到位,导致施工建设中存在原有的慢行空间连续性、无障碍设计等细节处理不够、道路红线内外未一体化设计等情况。如全线共13处交叉口、11处地块出入口无障碍要求未落实,严重影响慢行交通舒适性(图6)。


a.规划要求地块出入口保障慢行连续
b.设计按要求落实无障碍设计
c.建设阶段施工粗糙,慢行不连续
图6 建设精细化不足示意

(4)维护阶段:部分街道要素按规划要求建成后,因维护管理不及时,未能及时修复出现的破损,导则相关街道要素评估未达标。如全线共19处阻车柱建成后破损严重,不能有效阻挡机动车进入慢行空间停车,且影响街道品质(图7)。


a.阻车柱破损严重,未及时修复
b.树池存在缺株现象,未及时补种
图7 维护管理不及时示意

2、街道更新的监管体系后评估

为保障全周期管理规划理念在街道更新实践中的传导,武汉市在“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各阶段均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一是规划理念上,编制了具有武汉特色的《导则》,作为街道全要素规划设计的指引;二是项目流程上,武汉市在设计、施工步骤前,增设街道修建性详细规划,对项目沿线建筑边至建筑边范围内各主要规划要素的位置、标高、尺寸等特性进行标注说明;三是监管流程上,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街道修建性详细规划出具审查意见,作为下步设计施工的依据,同时项目竣工阶段进行建设情况审查,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图8)。


图8 武汉市现行街道更新监管体系分析

结合上述未达标要素及项目流程的剖析,对现有监管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并组织参与本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图审等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和研讨,从全周期管理的视角剖析武汉市现行街道更新监管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全周期监管措施。目前,规划对项目的阶段主要集中于项目的前期,缺乏全周期监管机制保障规划理念的落实,仅个别重大街道更新项目试行“规划师下沉”制度,但仍为形成系统性监管流程,且各部门独立分管,缺乏统筹协调机制,项目管理和协调难度大。

(2)缺乏强制性地方标准。目前,武汉市已发布的《导则》仅为街道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指引,但仍缺乏地方技术标准额要求强制后续设计落实相关要求。

(3)建设人员对全要素理念理解不到位。全要素管理理念作为近几年新提出的规划理念,大量建设人员(施工人员为主)对其理念理解不到位,使得建设人员对街道建设的理解还停留在原有粗放式施工阶段,影响街道建设品质。

(4)竣工报告标准与全要素深度不一致。竣工测量成果的技术标准仍停留于“车本位”阶段,缺乏无障碍设计、小转弯半径等全要素理念相关的评估要点,使得建设阶段对全要素理念的落实重视度不高。

(5)多个部门多头管理,职能界定模糊。项目工程竣工建成后,其运营维护管理涉及环卫、园林、交管、城管等诸多监管部门,由于相关部门职能界定不清晰、街道维护管理体系不健全,对街道缺少定期的维护管理,导致路面破损、随意占道等现象频繁出现,影响街道品质的提升。

3 街道更新监管制度优化调整建议

通过对上述全周期管理视角下的街道更新项目流程和监管体系后评估,参照学习其他城市的探索经验,对武汉市街道更新各阶段的监管制度提出如下优化调整建议:

(1)项目全阶段:加快建立由规划部门综合统筹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全周期管理。

为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城市、高效率治理的有关要求,建议由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综合统筹,组建服务全周期管理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项目建设和管理,提升街道建设的品质。

(2)规划阶段:加快推进全要素地方标准制定,从“理念引导”落实到“标准要求”。

2019年武汉市发布了《导则》,对44类规划设计要素提出了设置标准、推荐布局及设计指引。为进一步落实《导则》在城建工程中的应用,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应加快推进《导则》转化为地方标准,以便更好在后续阶段强化落实全要素理念。

(3)设计阶段:继续加强全要素理念宣传,强化慢行空间各要素在各阶段的审查力度。

近年来,随着三阳路、新华路、沿江大道等道路的标杆效应,全要素理念在武汉市逐步得到认可,规划、设计、交管、图审等相关部门对小转弯半径、慢行连续性、多杆合一、箱柜集并等要求基本形成共识。建议继续加强全要素理念宣传,与相关部门强化的沟通协作,推进街道到边到角设计、自行车过街带、二次过街安全岛等规划要求落地。

(4)建设阶段:推行责任规划师之都,多种监管方式并举,强化精细化施工要求。

一是推行“规划师下沉”制度,鼓励规划师定期到施工现场沟通指导,参与监理机构项目巡查工作,在慢行空间建设或重要节点建设阶段加强现场对接,明确样板路段的建设形式和施工工艺,保障建成效果和规划理念有效落实;二是加强建设人员培训,加强全要素理念宣传和施工技能培训,提升监理和施工水平;三是细化竣工测量报告内容,细化竣工验收规划条件核准,加强规划条件核实流程管理,促使建设阶段重视精细化施工。

(5)维护阶段:创新模式试行“网格化+街长制”,重视街道建设的后期维护管理。

打造品质化、精细化街道,对街道的升级改造仅仅只是开始,可靠的维护管理是保证街道高品质长期维持的关键。结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尝试建立“网格化+街长制”,对街道开展定期巡查,负责督查街道的设施设备、环境卫生、停车秩序和店面的经营规范等,对破损设施、缺损植株等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确保及时修复。

03 思考与展望

街道更新犹如人体的新陈代谢,从城市的层面上说,城市街道更新从未止步。未来,武汉市将继续对街道更新的理念、制度、方法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如针对全周期评估中发现的各阶段信息割裂、规划理念难于传导等问题,除上述优化建议外,还可借助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智慧城市基础信息(CIM)平台,大力推进多部门协同的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建设,贯彻“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流程智慧化,加强各部门间的信息传导和数据互通,为街道更新建设提供更全面、可靠的监管机制,强化如增强箱柜、管线等市政设施与街道其他设施的衔接,全面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助推精致城市建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5 18:29: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维修真的太重要了,江汉关门口都是乱停车,完全没人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5 18:5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行道地板砖,都是车停上去,压坏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5 18: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更新,重在细节。既要便民,也要精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5 19:0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建设轻管理。年年有人大提意见。年年还是轻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5 19:06: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还是城市管理和居民素质的问题,沿江大道那么好的条景观路、门面路,某些素质较低的人总喜欢把人行道隔离桩拆了方便自己停车,结果就是地砖很多都被压烂,城市管理者交管、城管总是应付了事,我在城市留言板上看到了很多投诉沿江大道人行道违停的投诉,交警部门回复采取了贴条劝离的措施,压根压根治标不治本,人行道地砖和隔离桩的修复也不及时,现如今沿江大道地砖隔离桩破损还是一大片,只能说管理还是个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5 19:33: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乱停车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车挡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5 20:11: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压坏怎么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5 20: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压根就没管理,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真的是看着头疼,这个事情有这么难吗?城管、交警联合执法,稍微提升点管理手段就能解决的事情,就不想搞好。年年花重金修,管不了1年全坏,都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5 20: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是管理顽疾,建议市人大立法报送省人大立法,出台《武汉市道路及沿街立面管理条例》。赋予交警有权对停在人行道及主要干道沿线(包括门人行道,非机动道,园林,草地绿化用地及城市硬化地面的)机动车处罚权,赋予城市管理局有权处理随便侵占交通用地,城市绿化用地,草地化地的处罚权。让千元罚单高风飘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5 21: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橙色_风暴 发表于 2022-8-25 19:06
主要还是城市管理和居民素质的问题,沿江大道那么好的条景观路、门面路,某些素质较低的人总喜欢把人行道隔 ...

应该借鉴深圳经验,违规停车重罚!罚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6 08: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liuioio 发表于 2022-8-25 18:29
维修真的太重要了,江汉关门口都是乱停车,完全没人管

乱停车的问题感觉无解,这个图拍的照片里乱停的就是公务用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6 08: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橙色_风暴 发表于 2022-8-25 19:06
主要还是城市管理和居民素质的问题,沿江大道那么好的条景观路、门面路,某些素质较低的人总喜欢把人行道隔 ...

我觉得这个就真的不要怪市民不自觉了

一方面是沿江确实缺少停车场,各个单位拆桩子停车的现象相当普遍
另一方面是市里在这块的管理确实更偏向于“便民”,忽视了城市面貌

中国这方面搞的好的地方都是管出来罚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6 08: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拉倒吧,一个**,武汉的城市管理从军运会开始倒退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6 10:0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靠摄像头,光靠交警贴罚单的话天天跟你打游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 10:36 , Processed in 0.08118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