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634|回复: 9

[文物保护] 刘守真祠 | 广养城 | 柏陵城 | 灵雨寺 | 龙王庙 | 龙潭寺 | 显公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5 14: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4: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4: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保定市城区内最早的军衙是哪座?是由哪个朝代由谁所建?到目前为止,我们从书证和物证方面能够说个大概的,当推战国时期由燕国燕昭王所建的广养城,这是一处军衙,距今已有2300余年了。

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保定市区的东南部大清河以北、东高庄以东一带,曾存在过几段南北走向的残存的古城基遗址。1990年,穆强在主编《保定文物志》时,曾对这里进行过实地考察。他发现该“城基总长约1000米,土质,有夯迹,夯土层间约0.3米厚。在此发现有少量的灰绳纹布纹瓦、灰陶残片及明清时期瓷片。西面城基已平。据东、西两面城基相距推断,该城范围约100万平方米。”

穆强先生认为此处遗址就是战国时燕国所建的广养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4: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搞清楚这座“广养城”的来龙去脉,笔者在自建的“电脑古籍图书馆”中,对逐朝代的史志进行了检索,结果发现明朝以前的史书或志书,对此一无所记。直到检索明朝的典籍时,才突然有了显露。

明朝弘治年间,涞水县教谕张才和唐县教谕徐珪,曾编辑了保定第一部地方志《重修保定郡志》,在此志中第一次提到了这处位于保定东南部的遗址。原话是:

“广养城去郡治东六里许,周围五里,南邻河水,古老相传燕昭王牧马于此,故曰广养。”

假设这座城池是由燕国所建,那么从战国到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张才和徐珪编《保定郡志》时,期间已经相距近1800年。这1800年中历朝历代史书都毫无记载,那么张才和徐珪的依据是什么?对此他们明确说明其依据的不是文字记载,而是“古老相传”,即是历代保定人的传说。

张才和徐珪在《保定郡志》中的观点,被之后的明朝万历《保定府志》、明朝嘉靖《清苑县志》、清朝《大清一统志》、清朝《畿辅通志》、民国《清苑县志》等志书的作者们原封不动的采用了。好在大家都承认这是传说,都写明了“相传”“故老相传”等字眼。

历史信息的载体有三种:一是文字资料,也叫书证;二是遗址实物;三是传说。当然,纯粹的传说不能代替历史,但它是历史的补充,是历史过程其来有自的一种表现。比如这里曾经发现的灰绳纹布纹瓦、灰陶残片这些实物,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在建筑和器物制造方面的一种常用技艺,说明这传说并非凭空产生。

另外从史实上来看,公元前314年,鲜虞中山国曾向处于今保定北部的燕国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扩疆战争,将疆域扩大到今山西东南部、河北蔚县、北京南部、天津西部的“数百里”面积和“数十”座城垣(含保北全部)。至公元前295年鲜虞中山国即被赵国所灭,燕昭王乘机收回了被鲜虞中山国占领的今保北土地,之后燕国迅速进入上升通道。

收复保北失地11年后,即至公元前284年,燕国进入鼎盛时期,这一年燕国竟然联合秦、赵、韩、魏四国进攻齐国,几乎占领了齐国全境。攻破齐国后又过了5年,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就去世了,其子燕惠王即了王位。

如果传说准确的话,保定这座广养城,当在燕昭王进攻齐国之前所建,这期间正是燕国国力上升阶段,经济上有这个能力。同时建这样一座用于养军马的城池,也是向齐国发起进攻前的必要准备。

广养城是一座军城,除去军府设置外,城内大部应是军马的圈养之所。而平时大批军马的放牧必定是到城外,可以想见,那时广养城之外的今保定地面,可能没有其他建筑,一定是一片非常适合放牧的广阔的原野牧场。养战马还必须有水源,正好这里又“南邻河水”,可见这里称“广养”名副其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4: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高庄村南临的大清河,应是广养城南临的河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4: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条什么河?亦史无记载。查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战国两汉时期曾有一条经过保定市区名卢水的河流,其走向大体与今一亩泉河——府河——大清河相合。估计这广养城南临的河水,即是今路过保定城内的府河下梢连接的大清河的起始段。

至于广养城内军府的布局规制,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了。张才和徐珪在《重修保定郡志》中只告诉我们“周围五里”,应该比较可靠。因为这个长度是当时存在的遗址的长度,想必他俩去看过,或者是当地耆老告知于他们的。而且之后的府志、通志、县志都采纳了这个周长。在战国时代,周长五里这已经是一座不小的城池了。

笔者曾亲自去东高庄东部、大清河北部一带进行过考察,可惜随着保定城市建设的飞快进行,那里早已是高楼林立、厂房遍布的城区,除去“南邻”的大清河还有一脉涓涓细流外,原有的遗址已毫无踪影。问及当地村民,他们也大都不知道这里曾有过什么遗址了。

虽然如此,从保定城建和衙署的历史角度看,在遥远古代建在这块地面上的广养城,是保定城区地面上第一次出现的城池,是保定城建和衙署文明的源头和起点,因此我们保定人应该知道它。

文章来源于《老保定丛书》(第一辑)——《老保定的衙门》,作者李占才,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4: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武帝元朔五年 ( 公元前 124 年〉 , 封赵敬肃王子为柏陵侯。于今城区之东建柏陵城〈清同治版《清苑县志》) , 历 40 年 , 至始元三年〈公元前 84 年〉废柏陵城〈一作柏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4: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BU_David 于 2023-2-15 14:33 编辑

保定西下关灵雨寺 , 是保定八景之一的“西刹秋涛”。

城内有座庙宇 ,叫泰山行宫。尽管一在城内 , 一在城外 , 却都建在 一条平行线上。提起这两座庙来 , 还有段趣闻呢。 

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 , 有个年轻的游僧 , 来到北京沿街化缘 乞讨 , 正值酷暑伏天 , 乞讨的化子们到处被人驱赶 , 他只好躲藏 在僻静处 , 单等天黑 , 再去化缘 .

可这时己家家关门闭户、燃灯点烛 , 别说讨饭 , 就连行人都少见了。

饿得游僧饥困交加 , 万般 无奈 , 猛抬头一看 , 墙上陪着一张贴儿 , 写着 " 当朝公主 , 身患重病 , 能治愈者 , 诏封官职 , 年轻者招聘为马。 " 而这与僧人有何干连呢 ?

再说出家人 ,一不求官禄 , 二不娶妾室 , 三他不懂医术。可世上的事就是这么怪 , 越是不沾边的事儿却偏偏要连起来,再说饥不择食嘛 , 游僧心想管他三七二十一呢 , 先混碗饱饭再说。

就顺子揭下了帖儿 , 看守皇榜的差役赶忙上前把他抓住: " 看你这个德性还会治病 ?" 按说出家人不该撒谎 , 说瞎话是犯戒规的 , 可他既然撕了皇榜 , 事到临头也就急不择路了。

厚着脸皮说:"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治病 ?" 一句话问得差役张口结舌。

差役反过来一想: 人家说得也是理儿 , 万一他能治呢 ? 岂不耽误了大事 ? 皇帝怪罪下来这还了得;可要带这么个污头垢面、破衣烂衫、混身长虱子的叫化子去见公主 , 还不把人吓死 ? 脑瓜子又一转:咳 , 他要是真能治好病 , 我也许趁机飞黄腾达呢。

先领他到下处沐浴更衣 , 美餐一顿 , 再作安排。次日清晨 , 带游僧进宫诊病。 常言说 " 玩艺儿是假 , 力气是真的 , 手里没有金钢钻 ,干嘛要揽这大磁盆呢 ?"

进 了宫门 , 游僧心里就敲起了小鼓: 要说念经化缘 , 还能信口开河 , 对这看病的事儿 , 却象擀面杖吹火一, 一窍不通啊。唉 , 既来之 , 则安之 , 害怕顶个屁事儿 , 不怕胡说 , 就怕没的说 , 车到山前必有路 , 到哪儿说哪儿呗。

他对守护公主的官 员 说:" 公主本金枝玉叶儿 , 再说出家人也有清规戒律, ‘男女授受不亲 , 万万不能用手诊脉 ." 御医反问 :" 那怎么诊脉呢 ? ”

游僧说:" 取条红线 , 拴在公主手腕上 , 将线拉出门外 , 这红线走脉,御医也觉得神乎其神 , 估摸着这僧人必有独到之处 , 没几出好戏敢闯宫门 , 赶紧为他拴好红线 , 恭恭敬敬在一边侍侯。

僧人哪儿干过这事儿 , 象不象三分样啊。嘴里吐字不清还装腔作势地磨磨叨叨 , 好像振振有诵 , 倒是象那么个派头儿。其实他想的和磨叨的根本与病情无关 , 念叨的却是咋能离开这块是非之地呀 ? 可别人还以为他是在嘟嚷病情呢。

愣了有抽三袋烟的工夫 , 御医急切地问 :" 究竟公主得的是什么病 ?" 游僧吞吞吐吐地说:" 中焦阻塞 , 阴阳不调 , 上下不通 , 饮食才不进。” 御医一听就吓毛 了 , 因为这是个普通常见病 , 如果连个常见病 , 都不能治 , 一旦皇帝知晓 , 饭碗不就砸了吗 ?

急忙暗中赔了游僧二十两白银 , 还嘱咐他别向皇帝实言 , 并请求游僧开一诊断良方。药方怎么开 ? 鬼才晓得。游僧只好敷衍地说:" 我带有成药 , 不必开方子啦。 "

他回到住处 , 眼珠一转 , 有了 , 见到床上扔的破袜子 , 赶紧把袜底的臭泥抠了出来 , 捏成药丸 , 然后送到宫内交给御医:" 此物是宝 , 吃了就好 , 上吐下泻 , 挺着裤子往茅房里跑。 "

御医信以为真 , 拿回去就让公主吃了。这下可砸锅了 , 先是恶心大吐 ,. 随后象吃了黄米粘糕似的往厕所里跑。待到不吐不拉时 , 肚里才感到饿得慌了 , 很想吃东西。御医赶紧禀报了皇帝 , 三宫六院皆大欢喜。 

再说游僧回到住处 , 越想越不是滋味儿:让公主吃臭脚丫子泥巴丸 , 一旦皇帝知晓 , 性命难保 , 本来不会看病 , 竟敢揭皇 榜 , 闯宫殿 , 实乃欺君之罪。眉头一皱 , 计上心来 , 三十六计 , 走为上策 , 背起银子 , 连夜溜之乎也。 

两天之后 , 公主的病完全好了 , 皇帝宣僧人上殿 , 封官招驸马。大臣禀报:" 此人已走了两天 , 不知去向" 公主一听就急 了 , 哭着说:" 他是我的恩人呐 , 走遍天崖海角也要把人找回 来 !" 宫人领了圣旨 , 分四路人马寻找。

据说游僧出了京城 , 顺大道向西南方向跑去 , 当听说后面有人追赶 , 可吓坏了 , 心说:" 一定是皇帝发现了骗术。 " 因此越加拼命地跑 , 当到了保定西下关 , 有条大河挡住去路 , 一无桥 , 二无船 , 再无办法可想 , 只得吊死在河边柳树上了。

宫人赶到 , 早已气绝身亡。公主闻讯 , 哭得死去活来 , 非要亲眼看看尸体不可。宫人禀告:" 天气炎热 , 尸体腐烂 , 无法运团。 " 公主执意地说:" 既然尸烂不能取回 , 把人头带来我也要会他一面。 "

宫人遵命取僧头返京 , 公主咬破手指 , 将鲜血滴在僧头上 , 又抱在怀里嚎啕大哭一场。因僧尸腐烂 , 路途遥远 , 无法带回 , 只好化成灰 , 装入玉瓶 , 运回保定。

将尸骨埋葬后 , 在坟上雕了一白玉石塔 , 把玉瓶封入塔内 , 称和尚坟。为表达公主对僧人的怀念 , 乾隆登基后 , 为他建了座灵隐寺 , 以示僧人幽灵隐此 , 永不消逝。 

时隔不久 , 公主思念僧人成疾 , 去泰山降香 ,求神治疗护 佑 , 返京途中 , 路过保定 , 因思念恩人 , 不再返京 , 在保定削发为尼。兄长乾隆在城东南隅为她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泰山行宫。
 
注①灵雨寺一原名灵隐寺 , 误传年代已久 , 仍用其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5 14: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有两处景致都是与府河相关的。古时的府河上游既叫一亩泉河,也叫鸡距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流到灵雨寺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经大闸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便是“西刹秋涛”。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就是“鸡水环清”。

灵雨寺位于古城保定西关西南,一亩泉河东端北侧。原为明朝太子太保、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经略七省、总镇三边郑洛的别墅。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改建为寺院。

天启年间,阉臣魏忠贤当权,命天下为其建生祠。保定知府方一藻和乡绅陈士章力持不可。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被革职拿问,畏罪自杀。方一藻用建祠专款在该寺建月潭院,俗称十方院。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月潭院扩建为灵雨寺。

这个十方院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据传说是乾隆皇帝在此为纪念给他妹妹治好了病的一个僧人建了座灵隐寺。以示僧人幽灵隐此,永不消逝。原名灵隐寺,误传为现名至今,后敕建为行宫,乾隆皇帝多次路过保定,驻跸于此。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秋,直隶总督王文韶为推动直隶教育维新,上奏清廷,准于省会保定创建畿辅大学堂。第二年春,清苑知县劳乃宣于西关外灵雨寺行宫筹办开学。这是保定第一所新式大学堂,开直隶高等新式教育之先河,也是中国首批创建的高等学府之一,与京师大学堂同年创办。如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就是从畿辅大学堂走出的。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国最早的地方大学——保定畿辅大学堂开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法德意英四国联军侵入保定,焚毁了灵雨寺,已有一定规模和办学经验的畿辅大学堂损毁大半。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原畿辅大学堂的基础上建立直隶高等学堂,亦称保定大学堂。1902年4月,直隶高等学堂正式开学。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受袁世凯委任担当直隶高等学堂总教习,并将该学堂建为天津的北洋大学堂预备学堂。

直隶高等学堂校址在保定城外西南隅,校舍建筑巍峨壮观,濒临河曲,远隔闹市。亭台楼榭,散布其间,河水支流绕穿校内曲折而出。环境清幽,人迹罕至,诚为育才讲学胜地。该校监督为王景禧,翰林出身。下设斋务、学监,及其他职员多人。中文教务长为清末科状元刘春霖;西文教务长为新自英伦归国之吴烓灵,外有总教习丁家立,往来于津、保北洋大学及本校之间,不时在校小住。”中文课程为国文、伦理、经学、论理各科,由中国教员任教;西文课程为英文、数学、史地、理化等科,由外国教员分担,课本购自国外之英文原版。

同年,在保定大学堂西北边的(今建华路一道桥一亩泉河北侧土产公司及保运嘉园)霍家大院经清朝慈禧太后准许,并批40亩地建直隶农务学堂(河北农大前身);1913年,直隶高等学堂被撤销。同年,大学堂原校址改为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现河北医科大学)。1921年,直隶农务学堂、医务学堂,还有法律、法政、高等师范等学堂,共同在农、医学堂地址组成直隶省第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河北大学。河大是直隶省最高学府,首任校长由曹锟之弟直隶省长曹锐兼任。1921年至1931年河北大学驻保办学10年,给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留下了诸多记忆。

1958年保定市第八中学在灵雨寺原保定畿辅大学堂旧址上建校(此前,是解放军0979部队驻防),现如今是保定二中分校。现在二中分校大门的河北岸就是原保定畿辅大学堂的校门旧址。

灵雨寺名气比寺大。据58年保定第八中学建校时的元老王继良,常永明二位老师回忆;建校之初,在校园西边,大礼堂东侧有四排相同,独立成院,院门朝东,一字排开的古建筑。学校依次将靠北三排院内坐北朝南的殿房做为总务处、仓库、大伙房使用。60年前后,学校要将教工和学生们分开用餐,筹办小伙房,便把总务处南边, 背靠一亩泉河,独自坐南朝北,比较陈旧的殿房打开,这时人们赫然发现,这座最不起眼的古屋殿房门楣上方镶嵌镌刻着三个蓝底白字【灵雨寺】。并将此寺做为教工使用的小伙房,房间约有一个教室大小,厨师在屋子东侧做饭,教工在西边几张桌上用餐。

59年八中在寺东边建教学楼。70年前后,文革中期。住校军代表罗光耀做主,学校将大礼堂东侧的建筑(包含灵雨寺和学生宿舍)拆除,改建成了操场。

【勑建灵雨寺】5个大字从右至左横书,“敕”为异体字“勑”下书乾隆御笔几个小字的青灰色石碑, 碑长约一米多,宽有半米多。在六十年代后期被遗弃在校操场上,也曾经做过篮球架子的压架石,后不知踪迹。87年前后,学校扩建运动场地时,此碑第二次被挖掘出来了。可惜, 石碑已经断为两截。被语文组陈士英老师移到办公楼保存过几年,后被市文物部门收走。

如今在校院内,只有两棵生长了几百年,树围两米多的古柏,依然在注视着这片土地,目睹它几百年来的兴旺与平凡。睹树思忆,它却已然没有了我心目中印象里的雄姿。

保定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古城,希望在这片热土地上所经历过的人和事被大家知道和记忆,也算是一个对古城文化的传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2-15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04:07 , Processed in 0.08014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