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小嗯

杭州高等教育及科研学术发展实况【禁争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1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4-3-28 17:58
西湖大学成立之初就明确国际引人为核心,国内引人有限补充,这就是国 家支持浙江发展西湖大学模式高校的 ...

南京大学连兵带将从武汉大学挖走 5 名学者,高端人才流动背后的高校学科角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gmgNi7q051nr4nc8yW5

上述人才流动过程中,你说的国家反对的意见在哪呢?什么程序需要国家审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 13: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4-4-1 12:46
南京大学连兵带将从武汉大学挖走 5 名学者,高端人才流动背后的高校学科角力
https://mp.weixin.qq.com/ ...

西湖大学模式高校本就是国 家特许浙江探索建设的新机制新型大学,对全国其他地方来说哪来的所谓“自you”。说了中国必然是大区域均衡体系,绝不可能是西方体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 10: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大学首届本科生赴美交流、近百家企业涌进杭高院抢人才——杭州科教人才一体攀登,双向奔赴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4-04-01 09:04


3月21日,西湖大学发布一份学生海外交流名单,首届本科生将于今秋分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开启为期一学期的交流学习。

3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下文简称“杭高院”)一年一度的“国科in杭”招聘会上,近百家企业带着400多个岗位需求涌进校园,上演“抢人”大战。

一边是学生从杭州走向世界,一边是毕业生与城市“牵手”留杭就业创业。这一“出”一“进”,是杭州推进“三名”工程、实施“科教人才一体攀登行动”的生动写照。以西湖大学、杭高院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突破性的先行探索,为“科教人才一体攀登行动”寻找更优注解。

“引”“育”的同向发力:

天下英才聚此间

在西湖大学,记者看到一份招聘统计数据:过去6年学校一共收到了3万多份简历,其中95%以上来自海外。

早在学校成立之初,校长施一公就表示,在引才上西湖大学将努力为国家人才库做“增量”。迄今为止,西湖大学已面向海外全职引进了220余位科学家,他们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向外招才,向内聚才。

杭高院云艺院区7号楼,一排院士像尤为醒目:王建宇、赵国屏、吴岳良、江桂斌、李林、谭蔚泓、唐勇等14位两院院士的照片整齐排列,被师生们称为“镇楼之宝”。自2020年招收首届研究生以来,杭高院就充分借力中国科学院强大的资源优势,“联姻”院士、全力“造血”,短短几年就组建起一支教育科研王牌之师。

无论西湖大学的海外招引,还是杭高院的强势集聚,都彰显着杭州求贤若渴,让天下英才会聚的宏大格局,以及在人才战略上的深谋远虑。记者注意到,在今年杭州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余次提及“人才”二字,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保障、改善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对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作出部署。

在多渠道引才聚才的同时,杭州努力写好多维育才文章。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杭高院、西湖大学,以不同路径的寓教于研先行先试。


中国科学院院士、杭高院院长王建宇带领团队攻关科研项目

“在杭高院,学生能深度参与国家最前沿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杭高院院长王建宇介绍,作为国家科技“火车头”、科研“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承担了约三分之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了近三分之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承办杭高院二级学院的12家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其科研平台同样也是杭高院研究生的实践平台,走进实验室、进入课题组,学生在这种浸润式培养的环境和氛围里,在导师指导下“真刀真枪”地参与“国字号”科研。

在西湖大学学生眼中,学校就是一个“富矿”:200多位博导对应153位本科生,学生们可以获得多对一的深度培养。在这里,所有本科生前两年不分专业,可以选择一位博导作为自己的学术导师,同时学校还会配备学业导师、社会导师,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科研轨道。同样,这里的博士生也可以选择跨学科的双导师,通过大师引领、科研锤炼,成为国家急需的基础学科研究后备力量。


杭州日报记者团采访西湖大学干细胞与癌症实验室

“破”“立”的深层逻辑:

除旧布新为人先

“放在以前,这是很难想象的。”在接受采访时,梁新栋几次提到这句话。他很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跟他先前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比,在这里他有更多机会带学生,“学校设立公平竞争制度,给不同资历的研究员同等招生支持。”

梁新栋现为杭高院引力波宇宙太极实验室(杭州)特聘副研究员,“90后”的他已拥有一支20多人的硕博科研团队,也是清一色的“90后”。这帮“90后”非常争气,多次参与研发“国之重器”,其中“空间窄线宽激光器和空间飞秒光梳”随“梦天实验舱”一同升空。去年团队争取到了1000多万元科研经费。

创新已刻进基因的杭州,把准改革深层逻辑,破立并举,为推进科教人才一体化释放有效新空间。


杭高院蔡车国科研团队

杭高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副院长蔡车国教授谈到新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时说:“我们将要录取约120个研究生,其中约30人是跟华大集团的华大教育中心联合培养的。”在面试会上,与学校教授不一样,企业面试官的提问更偏向实际应用,“这也给我们培养学生提了个醒,除了理论研究,还要注重转化应用以及市场需求,这样才能加速让科研成果从‘书架’上‘货架’。”

杭高院的育人模式探索,获得了办学母体国科大的重点支持。杭高院每年拿出15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对成功立项的学生团队给予10万元至20万元双创资金。在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杭高院团队斩获国际赛道金奖,该奖得奖率仅为6‰;2022年,国科大组织104个单位参加双创大赛,35个项目进入决赛,杭高院就占了8个。

除旧布新,同时发生在西湖大学。

“我想做简单而纯粹的科学,这里能圆我的梦。”每当有人问蔡尚“为什么选择回国,来到西湖大学?”他总是这样回答。2017年年底,蔡尚离开斯坦福大学,正式加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前身),与团队一起从零开始搭建实验室。


西湖大学蔡尚科研团队

为了让科学家们安心圆梦,西湖大学的破旧制、立新规一直在路上:坚持破“六唯”——破除唯论文篇数、唯引用率、唯获奖情况、唯影响因子、唯人才头衔、唯专利数量;立“一核”——注重研究成果的不可替代、不可或缺这个核心要素;实行6—7年的长周期考核——学校为学术人才提供相对稳定的科研支持,其间不做年度绩效考核,到期进行一次性考核,让人才能够长期专注地深耕基础研究领域重大科学问题。

“如果在传统高校,我可能已经被淘汰了。”作为这些制度的受益者,蔡尚很感慨。加入西湖大学后的4年,他团队的科研产出一直是“空白”。其实,这几年他带领团队一直深耕乳腺癌研究,直到第5年终于憋出了“大招”——首次证实乳腺癌组织中存在的多种独特“胞内菌”在肿瘤转移定植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这个重大突破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上,为深入理解肿瘤转移及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全新思路。

几年来,在“静待花开”中,西湖大学产出了30余项世界领先的原创理论和核心技术成果,面向国家需求承担国家级项目百余项,在多个学术方向上走在世界前沿。

“融”“合”的全新气象:

产教深融优生态

“你想听什么故事呀?”在一块大屏上,语音交互机器人“汤姆猫”正在和小孩子亲切互动。这是记者走进西湖大学工学楼深度学习实验室看到的一幕。


蓝振忠与团队在讨论项目进展

这只“汤姆猫”有记忆、有情感,能主动与人交互,是实验室研发的AI机器人。依托实验室成立的西湖心辰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38岁的实验室负责人蓝振忠,4年前从谷歌离职加盟西湖大学。团队已将大模型技术服务应用于美年大健康、亲清在线、造梦日记等多个业务场景中。

像蔡尚团队那样“从0到1”的原始创新来之不易,蓝振忠团队这样“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应用,则更好地助推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西湖大学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赛道,“落子”契合杭州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格局。西湖大学党委书记董清源告诉记者,学校已培育和孵化46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8家达到准“独角兽”规模;获得融资超过25亿元,总估值超过140亿元。


西湖大学党委书记董清源

为了推进科技成果在杭转化,杭高院分别与3家上市公司成立院企技术创新平台,打造HIAS科创园,为师生及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在杭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落地服务。

放眼全市,2023年杭州市属高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60多个,总金额达14318.25万元。杭州正以新一轮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服务城市。产教深度融合,不仅助力杭州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也让越来越多人才把杭州作为工作和生活的首选地。

“我非常开心在这里扎根成长。”老家山东的杭高院首届博士研究生侯增告诉记者,去年毕业后他选择留杭加入余杭区良渚新城管委会,运用专业所长助力良渚生命科技小镇生物医药大健康类平台发展,“目前生命科技小镇已累计注册生命健康类企业300余家,这是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舞台,杭州就是我理想的生活城市。”


杭高院党委书记邵雪荣

采访中,杭高院党委书记邵雪荣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去年杭高院毕业的首届200个研究生,虽然浙江籍学生只占5.22%,但毕业总留杭率超过了50%。

“这些创‘财’、育‘才’,都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成果,是深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杭州实践’。”杭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钮俊表示,杭州教育将以平台建设聚“势”、以校地合作借“力”、以生态建设谋“远”,大力推动“科教人才一体攀登行动”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


杭州日报记者团采访杭高院太极实验室




短评

筑梦杭州 成愿未来

作者 李军




“我们从没看到过一个地方政府,像杭州这样,对于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有如此高的渴求、决心和诚意。”谈到杭高院的诞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副校长吴岳良院士曾这样描述。

“在杭州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开启自己的梦想,创造人生的奇迹。在这里,天有多高,你的潜力就应该发挥到多大!”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在《梦想开始的地方——写给心怀梦想的天下英才》一文里曾这样描述。

这是城与校的“双向奔赴”。

也是校与人的“双向奔赴”。

更是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高校,一流高校培养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城市。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加快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是杭州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 10: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杭高院招本科生至少还要4年,校区建设就要3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 14:32: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浙大这项研究或将改写教科书!张国捷教授Nature发文揭秘鸟类演化复杂性

海鸥与丹顶鹤、老鹰与猫头鹰,这几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鸟类,不久前刚认上亲。

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张国捷教授联合国内外学者,正在组织收集世界上现生一万多种鸟类的基因组及形态信息,旨在构建起鸟类物种的“生命之树”。

张国捷团队和与合作者以基因间区比对序列数据集为基础,将6000多万年前的鸟类大爆发后“辐射性演化”产生的新鸟小纲划分为四大分类。分别是以火烈鸟为代表的奇迹鸟类,包含了鸽子与杜鹃的鸽鸨类,囊括了麻雀、鹦鹉、鹰等的陆鸟类,以及元素鸟类

张国捷说:“新的分类系统获得了大部分基因组信息的支持,更客观的反映了一亿多年来鸟类的分化历程。这一新的鸟类生命之树,为进一步对现生所有鸟类开展分类提供了更为可信的框架体系,揭示了整个鸟纲的类群演变历史,为鸟类起源和演化规律的研究开启新征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 16: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报道,这次2024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极弱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出了很大风头,关注的领导很多,成果很受认可

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医学装备展览会是我国医学装备领域政府部门、相关专家、头部企业深度参与的综合性展会,历经多年已经成为我国医学装备领域“政、产、学、研、用”结合最紧密、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3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极弱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和总设计师房建成出席2024中国医学装备大会开幕式,并作大会主旨报告

房建成院士基于极弱磁测量技术为人体功能信息检测带来的最新成果,分享了急性心肌缺血心磁成像快速诊断在临床探索中取得的重大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加快推进医工融合、有组织地开展零磁医疗装备临床验证与创新的未来展望。他在汇报中提到,团队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中心联合验证,以最高效率推进临床科研数据采集,开展诊断方法与机理研究,构建心血管病极弱磁成像功能数据库,并持续优化迭代零磁医疗装备,推进零磁医疗产业发展。

展会首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于学军,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高东升,重庆市副市长江敦涛莅临研究院展台参观,听取了研究院在大设施项目建设和零磁医疗装备工程化技术进展等方面的介绍,并与房建成院士探讨了未来医工融合趋势、零磁医疗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合作机会。相关领导对研究院在零磁医学研究和高端医疗装备创新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期待研究院不断发挥联合攻坚优势,集聚创新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高端医疗装备产业的发展突破之路。

展会期间,众多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前来交流咨询,并表达合作意向。此次大会不仅展示了研究院的创新前沿技术,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行业影响力,也为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合作窗口。

https://mp.weixin.qq.com/s/x154ET3uhhvVONWN-y-pi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 17: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4-4-2 10:44
可惜杭高院招本科生至少还要4年,校区建设就要3年。

前些年YQ肯定会影响建设进度,整体上是全国性限制收紧甚至禁止高校地方校区扩张大环境。国科大签杭高院时期全国各地都签了一堆国科大地方学院和校区。其中很多有当地中科院分院和众多中科院所为依托,基础远好靠北上中科院机构建设的杭高院好的多。但除杭高院外全国那些规划稍有规模的国科大地方项目项目推进现全都停滞,只在临时校区阶段。

国科大杭高院8个二级学院+本科规划,基本就是按升级独立大学标准谋划,全国所有国科大项目里最大规模项目。按理没本地中科院分院却中科院所基础,规划标准又最高的杭高院在全国收紧大环境下应该是其中推进难度最高的项目。

有中科院分院的国科大地方项目,只本地中科院机构里招的研究生全部算就能基本达到一个研究生院规模,和没历史基础的杭高院完全两回事。而实际情况,杭高院进度虽受影响不如预期快,但相对全国其他国科大项目却成为几乎唯一最大成功的案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 18: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科技大学之前很火热。现在报道也不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 18: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share5k 发表于 2024-4-2 18:08
南方科技大学之前很火热。现在报道也不太多了

南方科技大学简单来说其实就是预期标准问题,作为当时我国高教探索承载的对南科大主流预期是期待其达到比肩头部985高校,下限上层985高度,因为香港有十几年内将重点新建高校发展到亚洲头部的案例。

本质南科大仍是我国公办高校,整体必然受制我国主流高校体系的双一流和学科评估体系。因此主流越来越意识到按双一流学科数和学科评估体系评价标准,南科大何时能到当初比肩上层985高校的高度。然而只要不按上限预期标准,南科大发展其实很好,以深圳经济财政实力也不可能发展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 19: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逸雪霁蓝 发表于 2024-4-2 18:32
南方科技大学简单来说其实就是预期标准问题,作为当时我国高教探索承载的对南科大主流预期是期待其达到比 ...

你说的香港这个例子太特殊了,其他地方很难效仿的。
一是香港当年只有港大港中文两所大学,其他一大片几十年的学校还叫学院,香港科大上来直接给了大学的名分,等于从官方层面定了香港top3的地位。
此外当年是香港回归前夕加中国改开蒸蒸日上,本身金融航运中心的富庶和一国两制的窗口,所以有大批海外华人顶尖学者回流支持在港另起炉灶新建大学。
现在新办的大学,缺少官方给的高层次定位名分,也没有当年的天时地利人和,难以复制这种例子的。
西湖大学前期和浙大复旦联合培养,然后小规模招高分学生的策略目前看上去还不错,至少现在在社会上算是把自己的逼格立住了,要看后面怎么获得官方认可的高层次大学名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 20: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kuailezzt 发表于 2024-4-2 19:48
你说的香港这个例子太特殊了,其他地方很难效仿的。
一是香港当年只有港大港中文两所大学,其他一大片几 ...

我是说当年成立南方科技大学大时,当时社会主流是基于香港在有限时间内新建崛起了几所港校,因有此案例所以期待南科大在可预期时间内理想目标发展到比肩头部985,下限目标到上层985。我是指出这是当时社会主流预期,而不是现在。更不是我的认识理解。

凡论恢复杭州大学,反复强调唯一正确最优解是西湖大学新机制新型高校模式。因为完全看死我国主流公办高教体系是中国整体顶层大区域均衡布局体系下最基础领域,所以是格局最固话领域,高教最基础。原985、211和现在的双一流体系实质一样,从底层规则上就确保了我国高教领域的固化格局绝不可能半点松动。

南科大既属公办,必受制绝对维护格局固化的双一流底层规则逻辑体系,这才是不可能达到成立时社会主流预期目标的实质。顶层制定规则,规则逻辑顶层最清楚,所以必须维持原高教分布大格局基础上开有限口子。支持浙江探索西湖大学新机制新型高校模式高校,既引入新路径与主流体系彼此“竞争”,而这点空间又半点不可能改变我国高教分布格局,也不允许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5 14: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湖大学又获得知名物理学家汤雷翰加盟。

3月19日,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西湖大学官网“教师团队”栏目近期更新信息显示,汤雷翰博士已于2024年加盟西湖大学理学院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实验室。




汤雷翰


西湖大学官网介绍,汤雷翰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1年经李政道教授组织的CUSPEA项目赴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读研,1987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后期间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于利希研究中心固体物理所及科隆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工作。

汤雷翰1996年任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Blackett实验室讲师,1997年加入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历任副教授、教授。2020-2024年,他担任香港浸会大学计算和理论研究所主任。2010-2020年期间,他在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主管复杂系统研究部。2024年受聘于西湖大学,任理学院及交叉科学中心讲席教授。

2010年,汤雷翰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他曾在多个国际专业委员会任职,包括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C3统计物理委员会(2014-2021),亚太物理学会理事(2014-2016),亚洲生物物理学会执行委员会(2010年至今)以及ICAM-I2CAM指导委员会(2020年至今)。2014至2016年间,他担任香港物理学会理事会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18:3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德堡大学终身教授刘北东全职加盟浙江农林大学,任学术副校长

除了浙大西湖,其他学校也在人才引入上发力

公开资料显示,刘北东,曾任瑞典哥德堡大学终身教授,欧洲转化医学先进基础设施-高通量细胞筛选中心创始人、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全球衰老表型组领域的开创者之一,率先将高通量表型组研究手段与衰老研究结合,创建了细胞衰老显微成像表型组研究新方法,奠定了衰老表型组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获得瑞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瑞典癌症研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以及欧盟FP7居里夫人优秀访问学者项目等,自2012年起连续12年独立主持瑞典最重要的两大国家科学基金(Vetenskapsrdet和Cancerfonden)研究项目。在CN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Cell2篇、Science1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8 21: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还是应该打开思路,开放多元化引进办学。   再接再厉引进中外合作大学,尤其是象宁波诺丁汉一样原汁原味的中外合作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9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科大杭高院生命学院周斌团队最新成果登上Cell!

       4月4日23:00,国际最权威学术期刊之一Cell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课题组的最新成果“Tracing the origin of alveolar stem cells in lung repair and regeneration”。该研究开发一系列细胞示踪新技术,发现了成体肺脏中新生肺泡上皮干细胞的再生起源,为肺脏再生修复领域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为肺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重要研究基础。

       肺脏是人类重要的呼吸器官,肺泡上皮是它的重要功能区域。在很多肺脏疾病中,肺泡一旦受损,需要“新生”肺泡上皮干细胞才能修复。因此,在肺脏疾病中寻找新生肺泡上皮干细胞的再生来源,是科学家们致力解决的问题。

       杭高院生命学院首席教授周斌长期从事谱系示踪与细胞命运可塑性研究。针对学界关键性领域和争议性话题,周斌教授课题组进行系统性研究,组建了肺脏修复再生研究攻关团队,从最初通过系统严格的实验揭示领域内单同源重组谱系示踪工具的非特异性标记问题,到开发双同源重组谱系示踪新技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再到利用新技术最终解决科学争议并阐明分子调控机制。

       历经多年研究攻关,周斌教授研究团队提出三点创新性结论:创新性开发了一系列细胞示踪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对目标细胞标记的精准度。更准确地追踪AT1、AT2、BASCs和club细胞,为它们打上特异性的标记,犹如狙击枪装上了瞄准镜,帮助精确命中靶心。创新性发现肺泡上皮AT2细胞除了自我更新外,还会来源于BASCs和club细胞,而不会起源于AT1细胞,解决了领域内多年的科学争议。创新性发现club和BASCs在向AT2细胞转变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细胞分化路径,并受Notch信号通路调控。Notch信号通路被抑制后会减少club细胞向AT2细胞转分化,反之会促进BASCs细胞向AT2细胞转分化。

      这一系列创新性结论为肺脏损伤修复再生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为肺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基础。尤其是新开发的双基因标记介导的细胞示踪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器官发育和再生研究,为发育生物学、再生医学、遗传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杭高院生命学院周斌教授工作室副研究员刘扩、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生孟鑫凤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博士生刘子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周斌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杭高院为该工作的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动物平台和细胞平台及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细胞分析平台的大力支持。该工作获得中国科学院、基金委、科技部、上海市科委、杭高院、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等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6 01:57 , Processed in 0.08945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