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2015612dhuhi

[中江新闻] 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三区”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线”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优化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的空间发展布局,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第一节  夯实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加强底线管控。统筹落实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灾害风险控制范围,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各类空间布局。

       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将已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纳入市、县、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按照规定开展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工作,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少于8115.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7143.56万亩,重点分布在皖北平原、沿江平原和江淮丘陵等区域。优先保护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严格实施耕地用途管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一经划定,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


       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定1.96万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重点分布在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沿江平原等区域。将风景名胜区中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积极推进已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以河流、山川等自然边界和地物边界核定生态保护红线实体边界,设立界桩,竖立标识牌,将信息登记入库,确保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地。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避让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结合人口变化趋势和存量建设用地状况,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按照不超过2020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控制。其中城镇集中建设区重点用于保障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空间需求。城镇弹性发展区重点用于应对城镇发展不确定性。城镇开发边界内保留一定的农业和生态空间作为特别用途区,发挥城市周边重要生态功能空间和连片优质耕地对城市“摊大饼”式扩张的阻隔作用,促进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布局。


        统筹落实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严格保护和管控历史文化遗存本底及其相关的环境,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的保护范围和管控要求。将文化和自然资源富集、空间分布集中的地域,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依存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空间,纳入历史文化区域,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


        强化灾害风险控制范围划定。对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皖北地区采煤沉陷区,铜陵、淮南等市岩溶沉陷区,阜阳、亳州等市地下水超采区开展地质灾害评估,明确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划定地质灾害极高、高风险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将保障防洪排涝系统完整通达的雨洪水蓄滞、行泄自然空间、重大调蓄设施用地范围以及行蓄洪区、河滩地等划入洪涝风险控制线。针对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存储空间,按照国1家规定要求的防护距离,科学划定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和缓冲区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0 11: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了省会城市肥肥可以无限扩张,其它城市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


          调整优化主体功能分区。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以县区为基本单元,优化完善国1家级及省级主体功能区,确定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化地区。形成皖北平原、江淮丘陵和沿江平原地区以农产品主产区为主,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各市辖区以城市化地区为主的主体功能区格局。

         细化主体功能传导落实机制。在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城市化地区三类主体功能区基础上,衔接相关规划,立足资源环境禀赋特点,叠加确定能源资源富集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等其他功能区域,形成“3+N”的主体功能区体系;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根据实际需要,细化乡镇主体功能定位,合理划定规划分区,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

         形成功能互补的主体功能综合布局。基于自然地理格局、人口经济分布和城镇化阶段等特征,统筹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依托都市圈、城市圈、中心城市,整体考虑区域的人口、资源、产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要素配置,形成承载多种功能、优势互补、区域协同的主体功能综合布局。系统解决农业、生态、城镇功能空间之间的矛盾冲突,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确定区域性的差异化综合措施,提升国土空间承载能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构建“一圈两屏三带五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以化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突出问题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一圈两屏三带五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一陵两原两山”农业空间格局。落实国·家关于构建长江流域、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和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要求,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形成“一陵亘两原、两山润良田”的“一陵两原两山”农业空间格局,促进农业高效发展,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空间格局。落实国·家关于构建“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以自然地理格局为基础,以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为重点,结合全省生态保护现状,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为全省提供安全稳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城镇空间格局。落实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以现有城镇发展格局为基础,适应人口总量、结构变化、流动趋势,结合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构建“两圈两带两区”的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城镇空间格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15612dhuhi 于 2024-4-20 11:30 编辑

专栏2 一圈两屏三带五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圈:为合肥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是长三角区域都市圈之一,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枢纽。

两屏:为皖西生态安全屏障、皖南生态安全屏障,包括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地丘陵地区,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三带:为长江、淮河和引江济淮复合廊带,包括长江、淮河和引江济淮水域及沿线地区,是以长江绿色发展复合廊带为引领,兼具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的复合廊带。

五区:为江淮丘陵、皖北平原、沿江平原、皖西山地、皖南山地农业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栏3 一陵两原两山农业空间格局
一陵:为江淮丘陵农业区。包括合肥、滁州2市以及淮南南部、六安东部和北部等平原和丘陵地区,是全国长江中下游农产品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用地水旱并重,以水田为主,并有部分园地和林地,农产品生产以优质粮、油、蔬菜等为主,兼具水产品、经济果品、畜禽养殖以及观光农业,重点服务城市需求。

两原:为皖北平原农业区和沿江平原农业区。皖北平原农业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5市以及淮南北部等平原地区,是全国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小麦、玉米以及肉、蛋、奶、菜等稳定生产的基地。农用地以旱地为主,农产品生产以粮、油为主,兼具蔬菜、水果、中药材种植及畜禽养殖。沿江平原农业区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以及宣城北部、池州北部、安庆东部和南部等平原和低丘地区,是全国长江中下游农产品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稻、玉米、油料和薯类的生产基地。农用地以水田为主,积极发展油、棉、水产品和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现代化猪、禽生产。

两山:为皖西山地农业区和皖南山地农业区。皖西山地农业区包括六安西部和南部、安庆西部等山区。农用地以林地和园地为主,该区在发展粮、油、畜禽养殖的同时,重点种植茶叶、蔬菜、林果和中药材等。皖南山地农业区包括黄山全市及宣城南部、池州南部等山区。农用地以林地和园地为主,该区在发展粮、油、畜禽养殖的同时,重点种植茶叶、林果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栏4  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空间格局
一心:为巢湖生态绿心,包括巢湖水域及环巢湖地区,是国1家长江中下游生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强化水环境和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和环巢湖湿地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区域。

两屏:为皖西生态安全屏障和皖南生态安全屏障,包括位于六安、安庆2市的大别山区和位于宣城、池州和黄山3市的山地丘陵地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点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四廊:为长江干流及沿江湿地生态廊道、淮河干流及沿淮湿地生态廊道、引江济淮生态廊道和新安江干流及沿江生态廊道,包括长江、淮河流经安徽的水域及沿岸地区,引江济淮和新安江水域及沿岸地区,是全省生态主动脉。重点加强重要水源地、自然岸线、滨岸带保护和水土保持,增强洪水调蓄和生物多样性维护。

多点:为自然保护地,包括黄山(牯牛降)国1家公园,升金湖、太平湖、天柱山、九华山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重要湿地和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是全省生态空间核心区域。重点加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专栏5  两圈两带两区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
两圈:为合肥都市圈、阜阳城市圈。合肥都市圈以合肥为中心,由联系紧密的周边县(市、区)共同组成。推动与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其他都市圈高效联动,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都市圈。阜阳城市圈包括阜阳市全域及周边市县,是引领皖北发展的核心区域,打造成为皖北城镇协调发展示范区和皖北新兴增长极。

两带:为沿江城市带、淮蚌合芜宣城市带。沿江城市带包括芜湖、马鞍山、安庆、池州、铜陵、宣城、滁州7市,形成东西向城市带,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淮蚌合芜宣城市带包括淮北、宿州、蚌埠、淮南、合肥、芜湖、宣城7市,依托商合杭通道、京福通道和G60科创走廊,形成南北向城市带,对内联动皖北片区,对外连接苏浙鲁豫地区。

两区:为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和皖南文化绿色城镇联动区。皖北新型城镇集聚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6市,以阜阳城市圈为引领,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承接高质量产业转移,支持“四化同步”发展。皖南文化绿色城镇联动区包括宣城、池州、黄山3市,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和魅力彰显,强化中心城市、县城、特色城镇联动,助推“大黄山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形成富有文化生态魅力的城镇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0 11:32: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612dhuhi 发表于 2024-4-20 11:13
注:带*的为累计值。

收回废弃宅基地,保守估计可以挤出500万亩耕地。城市绿化带拿来耕作,可以挤出200万亩耕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构筑高质量农业空间,严格耕地保护


        以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为基础,立足资源禀赋,形成各具特色的“一陵两原两山”农业空间格局,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布局,稳定农业种植生产空间,拓展农产品多样化生产空间。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推动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第一节  优化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布局


       优化区域农业空间布局。江淮丘陵农业区严格保护优质耕地,严防土壤污染,严格管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重点发展都市农业,保障周边大城市各类生鲜农产品的供应;规范设施农用地使用,保障合理需求。皖北平原农业区完善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引江济淮等水利工程,提高水土资源适配程度;完善节水配套设施,发展节水农业。沿江平原农业区优先保障粮油生产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产品生产,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合理的农业设施用地,助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皖西、皖南山地农业区因地制宜推进零星耕地整合,适当扩大单块耕地面积,巩固生态退耕成果,保持林地、园地稳定。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划定禁止开垦区,禁止在生态保护红线、林地管理、湿地、河道湖区等范围开垦耕地;禁止在严重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等区域开垦耕地;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重要水源地15度以上坡地开垦耕地。

       调整农业空间结构。妥善处理皖北地区耕地保护与矿产开发的关系,尽量少占耕地。因采煤造成耕地沉陷的,应优先复垦为耕地,尽最大努力使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对于无法复垦的耕地,因地制宜转为养殖用地、生态用地和平原水库。在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逐步调整不符合自然地理条件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法履行相关用地许可手续,引导在陡坡山地上种植苗木、林木、草坪,将平原耕地种植苗木、林木、草坪的,逐步恢复为耕地,用山上换山下,实现区域置换。科学利用滩涂等发展设施农业,引导设施农业产能向非耕地区域转移。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耕地生态管护,以城镇周边、生态保护红线内耕地为重点,发展生态种养模式,科学开展养殖分区管理。以耕地为重点,控施化肥农药,严格农业空间污染防治。在皖北平原和江淮丘陵等地,强化防护林建设,以路、沟、渠为骨架,将农田林网、农林间作为重点,完善林网、农田水利,促进河、沟、渠等水道贯通,不断改善耕地生态环境。预防皖北地区农地沙化和皖西皖南水土流失,防止农用地尤其是耕地表土损毁和过度利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稳定农业种植生产空间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带位置落实国·家下达我省的耕地保护任务,稳定全省耕地布局,着力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完善耕地保护激励和约束机制,实事求是、稳妥有序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统筹不稳定耕地、“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土地,在不破坏生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编制耕地恢复专项规划,按照国·家核定的耕地保护责任缺口,合理确定恢复耕地计划安排,尽快补足补实补优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账实相符、长期稳定。落实国·家有关耕地保护奖惩政策,耕地恢复之后与2020年保护目标相比仍有缺口的,要进行考核问责,并缴纳经济费用。对耕地保护目标高于2020年保护目标的地区,结合国·家安排和我省实际,予以奖励激励。严格永久基本农田管控,经依法批准确需占用的,应先补后占。实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制度,土地整治和新建高标准农田增加的优质耕地应当纳入储备区,优先补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严格耕地用途管制。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除国·家安排的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难以复耕、河湖水面自然扩大造成耕地永久淹没外,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长期稳定利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坚持以补定占,以县域自行平衡为主、市域内平衡为补充、省域内调剂为辅,对新增建设用地确需占用现状稳定耕地的,按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的要求实现占补平衡,保证稳定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农田就是农田”,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得超标准在铁路、公路等用地红线外,以及河渠两侧、水库周边占用耕地建设绿化带。皖北和沿江地区铁路、公路两侧已建成的超标准绿化带,按照规定有序退出。禁止以河流、湿地、湖泊治理为名,擅自占用耕地挖田造湖、挖湖造景,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应当用于粮食生产。严禁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开展日常巡查和核查,对耕地种植用途改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推进优质耕地保护和建设。将经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1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的耕地,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以及其他可稳定利用的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耕地质量。因地制宜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减少水土流失,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有序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因地制宜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土壤肥力保护提升。

       强化补充耕地资源储备。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划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和战略储备区域,将水土条件具备的地区内空闲村庄、废弃坑塘、废弃矿山纳入储备区,强化耕地资源战略储备。因地制宜实施“小田变大田”,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提升耕地有效种植面积。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制度,剥离土壤用于新增耕地后期客土改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拓展农产品生产空间


        发掘多样化的食物生产空间。树立大食物观,向森林、江河、湖泊和设施农业要食物。皖北平原农业区适度扩大大豆种植规模,保障肉、瓜果等稳定生产,支持合理发展药材种植。沿江平原区优化种植结构,重点建设优质水稻、油菜、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和优质水产品、畜禽产品养殖基地。皖西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重点生产具有本地优势的粮食、林果等特色农产品,依法科学适度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在避免破坏林地或影响森林生态功能发挥前提下,推动空间复合利用,扩展森林立体生产空间。在江淮丘陵地区建立都市农业保障区,优先保护大城市郊区及周边农村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扩大核心城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规模,保障城市生鲜农产品基本生产面积。支持长江十年禁渔,沿江、沿淮、环巢湖及江淮丘陵以池塘、稻田、湖库为基础发展渔业生产,优化渔业生产空间。发展现代设施种养业,拓展现代设施农业空间。加强名特优产地的独特气候环境、土壤和地质条件等珍贵农业资源和生长空间的保护,强化黄山毛峰、霍山石斛、砀山酥梨、天柱山瓜蒌籽等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

        规范管理设施农用地。结合农业产业布局,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中直接用于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的生产、辅助设施用地,保障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化畜牧养殖场、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场等用地需求,促进农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对于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建设对耕地耕作层造成破坏的,在实行耕地年度“进出平衡”基础上,可不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推进农业用地整治


         全面开展农田整治。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以皖北、江淮和沿江地区为重点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实现农田“必须是良田”的目标。以江淮和沿淮等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大的地区为重点,稳步推进耕地“旱改水”工程,促进地力与产能提升。通过修建植物隔离带或人工湿地缓冲带,建设田间生态沟渠、道路和污水净化池塘等生态工程设施,改善农田自净能力。保护圩田、稻鱼共生、农林牧复合等特色传统生产方式和优秀农耕文化空间。有序实施农田林网、绿心绿带提质改造工程,增强防风固尘、水源涵养、物种安全、环境净化等功能。

         开展园地林地整理。开展中低产园地、林地改造,因地制宜采取客土改良、节水灌溉等措施,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益。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在符合林地数量、质量要求,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引导园地向山地转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栏6  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
合肥市:巢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
淮北市:相山、杜集、烈山、濉溪
亳州市:谯城、蒙城、涡阳、利辛
宿州市:埇桥、砀山、萧县、灵璧、泗县
蚌埠市: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怀远、五河、固镇
阜阳市:颍州、颍泉、颍东、颍上、界首、临泉、阜南、太和
淮南市:大通、田家庵、谢家集、八公山、潘集、寿县、凤台
滁州市:南谯、天长、明光、全椒、来安、凤阳、定远
六安市:金安、裕安、叶集、霍邱、金寨、霍山、舒城
马鞍山市:博望、含山、和县、当涂
芜湖市:湾沚、繁昌、无为、南陵
宣城市:宣州、郎溪、广德、宁国、泾县
铜陵市:义安、枞阳
池州市:贵池、东至、青阳       
安庆市:桐城、怀宁、潜山、岳西、太湖、望江、宿松
黄山市:歙县、休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11: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栏7  农业空间综合整治重点工程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到2025年,推广实施100个左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规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旱改水”耕地产能提升工程:以垦造潜力大且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垦造积极性高的地区为重点,按照以占定补、以补定垦的原则,科学制定垦造水田任务计划,到2035年,全省垦造水田4万公顷(60万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5 15:26 , Processed in 0.07976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