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BU_David

[文物保护] 保定市重点保护民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01: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0# basher


    回头去西南古城,顺道去 胜利街18号院 淮军公所 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01: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basher


    今天还拍了组西大街 明天上图。。今天传图传麻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0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basher


    刚才记得你说 两个北门石桥 有一个错了,另一个是什么来着。。找不到哪个帖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1 01: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4# HBU_David


    另一个是西门石桥。早点休息吧,已经到第二天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01: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5# basher


    嗯嗯 弄得有点乱 回头我还得整理一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1 09: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basher


    那几个字是 王字街 副 27 号吧,来源就是王占元? 我运气好,有人开门进去转了一圈 ...
HBU_David 发表于 2013-8-11 00:37



    你真辛苦啊!还差点有生命危险。。。不过就能看出这里的住户有多受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09: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 basher


    我进去的南大街那户就拿老宅当个仓库,不住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1 10: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深入的了解一下保定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1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古城有一条胡同名为“秀水”。这条十字形胡同有过传说佳话、名人宅院,历经岁月变迁、沧桑过往。
如今,秀水胡同仅存的古建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保定作家群纪念馆所在地。人们来到这里领略作家风采,重温那些光辉灿烂的红色记忆和经典篇章。
秀水胡同今与昔 多少记忆在其中
□记者 李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1 10: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 HBU_David


    你不是没从后边进?难道前院也不住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10: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建筑 深掩在小区之中

  去年11月3日,保定作家群纪念馆正式开馆。

  纪念馆设立在永华园小区内,是曾经位于秀水胡同的市文联旧址。2000年,经过城建规划改造,原来的秀水胡同片区拆建起永华园小区,并留下了一条东西向街区,改称秀水街。市文联的这处旧址因是古建筑被保留,继续作为办公场所,2008年以来为市文联书画院所在地。

  一些附近老居民都知道,这处古建是当年秀水胡同里很有名的“宋氏祠堂”。据《保定地名文化》一书介绍,20世纪20年代初期,秀水胡同北口稍南东侧建起了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宋焕章的宋氏祠堂。宋焕章是清苑樊庄人,字岂臣。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了协约国,宋焕章奉命率部队出境作战,以寡敌众,获得胜利,受到了几个国家元首赠予的宝星徽章。1920年率部归国,授陆军中将衔。这座祠堂该是这年10月修建的。

  如今,从市府前街上的永华园小区大门进入,一眼就能看到这处静立于城市楼群之中的古建筑,自成优雅景致。沿着小径转至正门,“保定作家群纪念馆”和“保定市文联书画院”的牌子分设大门两侧,抬头细看,大门正上方还可见“宋氏宗祠”字样,提醒着人们这里历史的悠久。

  推门而入,立刻走进一片质朴清静的宅院天地。院内的房屋都是青砖灰瓦,传统细致的雕饰图案端庄大气。整个建筑在苍劲老树的映衬下,更显得古色古香。整洁的小院静谧幽雅,置身其中令人忘却城市的喧嚣,北屋正厅外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题写的“保定作家群纪念馆”馆名格外醒目。厅内收集展出了市文联精心整理挖掘的保定作家群24位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手稿、各种版本的图书。西屋也展出了众多保定作家的资料介绍。

  “开馆两个多月以来,陆续有市民、文学爱好者和作家亲属来参观,领略保定作家群的风采,重温那些辉煌的文学创作成就和红色记忆。”在这处院落工作了10多年的市文联书画院理事长邢龙涛介绍说。“这些年里,我们还接待了一些专门来看这古建筑的人,有文物古建专家、大学建筑系师生等,大家对这样的历史建筑都非常珍惜。”

  院前院后地走着,邢龙涛对这里很熟悉。“现在保留下的这套四合院据说是宋氏祠堂的最后一进院,是整个建筑最北边的部分。这里是市政府在1993年2月1日发布公告公布的第二批文物保护和重点保护民居之一,也是整个永华园小区开发过程中经市政府批准保留的唯一一栋古建筑。这里还曾被用做《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等著名影视剧的取景地。”

  尽管如今的人们只能看到宋氏祠堂所剩的一部分院落,但通过城建老专家李松欣的介绍,也能大致了解当年整个建筑的独特风貌。“宋氏祠堂建筑很有特色,既能看到传统四合院的垂花门、主房、厢房等,又有精美的希腊式柱子等西式建筑特点,是中西合璧的祠堂建筑中的经典,不失为保定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艺术巧妙结合的代表作之一。”

  专家认为,宋氏祠堂表现了四大建筑特点:一是改变了传统的一条轴线穿若干院落的做法,由两条或三条轴线组成;二是用多种建筑手法组成了不同院落,前院、中院、后院分别为传统四合院风格、西式建筑风格和中西合璧风格;三是祠堂的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基本框架看不到木头;四是整个建筑融合了一个比例关系,各院落彼此间过渡自然,而且共同特点是“天圆地方”的理念随处可见。

  清雅美名 曾有个邻里佳话

  如今,一看到这处宋氏祠堂,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保定人都会想起这处古建从前所在的秀水胡同。

  “现在的秀水街是改造后重新规划建设的,东西走向。其实,以前的秀水胡同是条十字形胡同,南北为主,南到西大街,北通市府前街,西到永华北路。胡同较宽,差不多能容纳两辆小汽车对开。”一位老保定回忆说。

  而说到这胡同的宽窄,我市民间文艺家刘正祥讲了一个有趣的传说,而这传说还与秀水胡同名字的来历有关。

  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这条胡同只住着两户人家,胡同东边的一户姓丁,胡同西边的一户姓贾,当时,人们就叫它丁贾胡同。丁家大少爷在北京城里做官,手中有权有势;贾家大公子在北京城里开一座钱庄,家中富丽堂皇。两户人家都是有名的朱门富户,一东一西,隔街相望,彼此互不来往。

  那时候,这条胡同只有三尺来宽,行人不能并排走,车马不能对面行。当时还没有下水道,两家的脏水污物全部泼洒在胡同里,整个胡同又脏又臭,所以,人们又叫它臭水胡同。

  有一年,丁家翻盖房子,把房基偷偷地向西展出了一墙,使本来就窄小的胡同显得更加狭窄。贾家知道后,火冒三丈,厉声质问。丁家依仗自己的权势,毫不示弱。两家互不相让,最后打起了官司。官司打到清苑县,县官一看状纸,心想:丁贾两家可都是有钱有势、财大气粗的主儿,谁也得罪不得。第二天,他就卷铺盖卷儿躲起来了。

  丁家见县官不敢过问,就连夜把状纸寄给了在北京做官的儿子,要他给丁家撑腰。丁家大少爷接到家中寄来的状纸后,觉得乡邻之间为一道墙伤了和气,太不值得,就挥笔在状纸上题了一首诗:“两家相争为堵墙,让他五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是当年秦始皇?”题完诗,就把状纸原封不动地寄回了家。

  丁家接到回信满心欢喜,打开书信一看,先是一愣,经过反复琢磨,觉得是这个理儿,满肚子怒火顿时烟消云散。第二天,就把墙基向里挪进五尺,并主动向贾家表示歉意。这么一来,贾家很受感动。当天后晌,贾家也把房屋拆毁,将墙基向里挪进六尺。

  这样,这条胡同就由原来的三尺来宽,一下子展成了一丈多宽,车马行人也可以畅通无阻了。从那以后,丁、贾两家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由原来的冤家对头变成了睦邻好友。这个邻里之间相互礼让的传说也一直流传至今。

  至于“臭水胡同”一说是如何改变的,据资料记载,胡同东侧曾修过一条排泄生活污水的明沟,但天气一热,蚊蝇滋生,臭味四溢。清同治十年(1871年)修了下水道,将明沟改成暗沟,且改名秀水胡同。

  关于“秀水”来历的说法,也有人说,这条胡同离西大街很近,西大街又距刺绣业发达的金线胡同很近,当年这一带长期有刺绣作坊,而秀水胡同的刺绣作坊里排出来的水,也可称为“秀水”。一个个有关“秀水”的说法,让这条胡同在人们心里变得更加生动。

  知名胡同 “秀水”的往事悠悠  

  为了印证秀水胡同悠久的历史,我市地名文化专家郝毅生拿出了一张光绪年间所制的《保定府城图》。

  在这张图上,秀水胡同的名称和位置清晰可见。“秀水胡同有史记载就是从光绪初年开始的,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2000年。在老保定众多胡同之中,秀水胡同是很有名的一条。”为什么有名?专家说这其中有几方面的原因。

  民国年间至20世纪50年代初,保定邮政局就设立在秀水胡同北口西侧,老保定俗称为“信局子”。“虽是卧砖到顶的一色平房门面,但有白帆布遮阳的洋式门窗,在当时仍是够气派的。”

  “秀水胡同名气大还因为胡同中多大宅院,其中有两处最著名的大院,一处就是民国初期北洋政府陆军中将宋焕章的宋氏祠堂,还有一处是明末清初宰相洪承畴府宅。”

  洪承畴是清定鼎中原的重臣,居官显赫,地方官府为其广建府宅。在保定建的洪府有府邸、宅院和客房院三套,每套各开街门又互相连通。宅院在秀水胡同十字街口南路西,临街高台阶小门楼,二进院。一院东房五间,街门北斜向是精雕细饰的月亮二门,院中北房是中式上下各三间的小楼,南房是卷棚顶前廊后厦三间宽室大屋。西侧二间普通房,旁开贴墙门通客房院。客房院在十字街口西路南,临街五级高台阶,居中建中式大门楼。院为二进,前院是五上六厢、倒座四间的宽大四合院。院东带一长条小跨院,建房二间。二院是花园,花园东南角各有一门通另二院。

  秀水胡同还见证了当年老保定的一段经济变迁,这是它出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它全长不到500米,胡同东侧,宋氏祠堂北边,便是梁斌等名家笔下写过的源生当,带钉的铁门,一人多高的砖柜台,典当人均得跷脚扬手递当物的场面,至今老人们还历历在目。那会儿,祠堂成了天昌银号,对面是义恒昌银号,西胡同路南还有家蚨兴银号,足见其在保定金融界的地位。胡同南口到中间,成衣局、裁缝铺大小有三家,西边有洗衣坊,东边有洗皮货的铺子,各种衣着连做带洗,一应俱全。东胡同口外的两家纸店,从窗户纸到书写纸应有尽有,大都是富昌一带农村抄纸作坊的产品。

  “日本侵略军侵占保定后,极力推行毒化政策,开设烟馆,大肆推销毒品,在保定各处共开了23处大烟馆,其中,秀水胡同和马号的最大,摧毁着人民的健康,腐蚀着人民的心灵,多少人在那里吞云吐雾,弄得倾家荡产。”说到这里,郝毅生很痛心:“这些回忆既苦涩又辛酸,但这是历史,是这条胡同确曾有过的事。”

  专家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保定邮政局迁至西大街,与电话局合并称为邮电局。从1949年至上世纪90年代,宋氏祠堂先后驻有市财政局、民主党派、文联等单位。

  邮政记忆 老保定的“信局子”

  现在提到多年前位于秀水胡同的邮政局,一些老人还有很深的印象。

  76岁的马天迪是位“老邮政”,见证了保定邮政近半个世纪的变迁。1951年,就在邮政局从秀水胡同搬到西大街的第二年,15岁的马天迪成为了西大街邮政支局一名普通的营业员,开始了他长达几十年的邮政工作。可如今回忆从前,他却说:“我对保定邮政最早的记忆在秀水胡同。”

  马天迪清楚地记得,自己小的时候,秀水胡同里的邮政局门口长年有代写书信的桌摊。不识字的人们就花几分钱或一、两毛钱请人代笔写信。帮人代写书信的都是老人,纯属自谋职业,有的就是私塾的老先生,生活清苦,用这种方式增加些收入,贴补家用。他们用毛笔在信纸上竖着写,工工整整的,字很好看。在那个年代,这些邮局门口代写书信的桌摊可以说是老保定一道独特的景观。

  “邮政局营业厅里的柜台很高,到成年人的胸口位置,小孩子根本够不着。柜台上边还有铜栏杆,分隔出一个个业务窗口,比如汇兑、信函、包裹、销售邮票等等。后边还有院落房屋,是办公室和生产车间。”马天迪说,1913年到1950年,保定邮政局一直都在秀水胡同,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一等邮局之一,前期经办营业、投递、分发、转运、管理等全部邮政业务。日本侵占时期,分拣、分发、转运等工作才转至车站邮局。“虽说秀水胡同的邮政局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那时的记忆一直深藏在我的脑海中,也为许多老保定人所难忘。”

  城建专家李松欣说:“秀水胡同的邮政营业厅在当时是全省规模最大的。1918年9月28日,大音乐家贺绿汀之兄、毛泽东学友贺果,在保定育德中学就读时,曾来邮局购信片,并当场资助‘尘世间痛苦者……’”

  为什么当年秀水胡同里会有这样一家规模很大的邮政局?据专家分析,那时,保定是省城,交通又方便,邮政事业相当发达。特别是西大街繁荣热闹,而秀水胡同恰恰位于西大街中部往北不远,建起较大规模的邮政局,一是商业繁荣的需要,第二也是周围会馆多的需要,两江会馆、浙绍会馆、山东会馆等都在这一带。另外,附近还有贡院,从清末民初到建国初期,这里都有重要的行政机构,因此出现一个相当规模的邮政局就不足为怪了。

  如今,十字形的老秀水胡同已经远去,从繁华的永华南大街进入秀水街,两侧一家家特色商业门店讲述着这里现在的时尚风貌。年轻人喜欢来淘宝购物,中老年人在这里追忆从前。人们逛“秀水”,忆胡同,目光已从记忆中的街巷延伸得更远,那是对“秀水”未来和传承的深深关注与满心期待。

  相关链接

  保定作家群是河北乃至全国的一个重要的作家群体,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保定作家群孕育于抗战时期以保定为中心的冀中根据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逐步形成。主要包括梁斌、孙犁、徐光耀、李英儒、刘流、邢野、李克、袁静、孔厥等。他们的作品表现出雄峻悲壮、清新隽永、感人至深的特点,成为“燕赵慷慨悲歌”的最佳演绎。这些不朽的红色经典作品,曾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事业中英勇奋进,百折不挠。

  竖立在秀水街东口的牌楼。(张润 摄)

  曾经的宋氏祠堂,如今的保定作家群纪念馆。

  (张润 摄)

  位于永华园小区内的宋氏祠堂大门。(张润 摄)

  组图说明:大规模城市改造前的秀水胡同风貌。

  (林长庚 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1 10: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9# 噜啊噜


    感兴趣的话可以搜搜介绍,会了解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10: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bdall.com/epaper/bdw ... /content_227455.htm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10: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11 1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3 12:39 , Processed in 0.08220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