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44|回复: 3

乌鲁木齐西大桥:凭栏望沧桑 变迁250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3 21:10:55 | |阅读模式
西大桥,这座城市中最古老的桥,在200多年的时光里,几经沧桑与变迁。史籍中记载,1763年红山嘴南侧乌鲁木齐河上架起“虹桥”,两年后有了迪化城(乌鲁木齐旧称),至后来的1906年,在“虹桥”的旧址上,修建了“巩宁桥”,再到后来几毁几建,直至1959年钢筋水泥桥落成,这座桥的基本规模方才形成。

  自古因桥在城西,“西大桥”这个俗名一直叫到了今天。250年的岁月流转中,变化的,只是这座桥的形态;不变的,除了其大致方位,还有沟通“河”东西两岸的功能。西大桥,比乌鲁木齐这座城更古老,在世居的人们心中,它就是家园与故土。(□文/记者王素芬 □老照片/由王素芬翻拍)

  历史悠久

  桥龄竟早于迪化城

  居住在公园北街的谢伯钧老人,年届九旬。1941年,他进入新疆印刷厂(现新华印刷厂前身)工作至离休。至今,他已在西大桥边居住了70多年。说起这座桥,他像是在絮叨自己的老邻居,种种的细节,皆是日常相伴的温暖。

  “打一百多年前,我祖上来到迪化时就有西大桥。西河坝(乌鲁木齐河旧称,今河滩公路)将城市劈成两半,西大桥成了连接东西的要道。春夏水大时,河西老百姓进城都要经此桥。”

  原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教师冯中平、方构夫妇认为,西大桥所处位置,的确是一个很理想的架桥位置,河谷被对峙的雅玛里克山和红山约束变窄,河槽比较稳定。以此推测,古时那一带便是人畜涉水而过的渡口。

  关于西大桥的变迁史,在夫妇二人合著的《话说乌鲁木齐》中有所考证,1763年,清朝廷派驻乌鲁木齐的地方政府,在那儿建了第一座桥,命名“虹桥”。两年后修筑新城“迪化”。虹桥架成不几年,便被洪水冲毁。其后多次架设的木桥,都不能抵御凶猛的洪峰。1906年,又修了一座较大的桥,取名“巩宁桥”,也只使用了8年,1918年重建巩宁桥,到1940年再次被冲毁。同年,在旧桥南侧重新建成一座以石墩为基础的木桥。1953年7月26日,特大洪水几乎冲垮了乌鲁木齐河上所有桥梁,西大桥也未能幸免。直到1959年,修建起现在这座钢筋水泥大桥。

  那时,汛期的乌鲁木齐河是桀骜不驯的,也因此,导致了历史上西大桥的几经毁建。发源于天格尔山北坡一号冰川的乌鲁木齐河,往时,其流出山口后,流经宽阔的戈壁地带,河水大量渗漏散失,枯水期几乎断流;每到汛期,又洪水暴涨,沿岸成灾。

  令许多老乌鲁木齐人记忆犹新的是,1953年7月26日那次洪灾。刘荫楠在《20世纪新疆图片纪实 往事回眸》一书中记述,“当日,洪峰冲毁了三桥、中桥,西大桥也摇摇欲坠,只得暂时中断交通。当天的《新疆日报》,是用民航飞机运送到河对岸的飞机场(今幸福路)后,才发行到读者手中的。”
发表于 2013-10-24 00:40:31 |
西大桥,我每日上下班必经的地方!多少沧桑往事,尽在其中。
发表于 2015-5-13 11:58:05 |
很有意境啊 !!要是河滩有水就好了
发表于 2015-5-13 17:21:24 |
还是迪化这名字好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3 12:17 , Processed in 0.06726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