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billy_2009

温州 --大罗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5 22: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罗山以目前的现状与思路,是落入一般套路的庸俗做法,是毫无希望的。温州需要领导有大智慧、大思路、大气魄与前瞻性。

将大罗山全域原始森林化是温州走向高度发展不二选择,是吸引游客与温商回归的最大卖点。

一、将大罗山范围内所有的民房搬迁,所有民宿拆掉,将所有电线埋地或拆掉。

二、找一偏远的、不易看到的、大家都不去的山进行规划,将所有坟迁到哪里。

三、进行精密设计大量引入各种树木,让大罗山成为东南亚综合性植物园,并在其中引入大量猴子、松鼠等各种小型动物。

四、精密设计,充分利用好其中的水库

五、整个大罗山只能有步道,最多一条绕行车道。千万不要是水泥路,要用柏油路,要黑化,水泥路大呆板、没有半点浪漫特色,修路要简单而浪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5 22: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要培育茂密的森林与各种花卉。

七、要围绕山脚建步行绿道、步行街与科技教育类风情街。

八、要通过步行绿道将市区内各公园一体化,特别是那垃圾不能再垃圾的三样湿地的那么多桔子树全部挖掉,重新栽上种种名贵树种与花卉。那个三样湿地设计是世界最大的恶心,而且最拖拉。

九、温州南站是世界一流的恶心。

十、茶山是世界最好的环境,但是搞成了世界最垃圾的街道,完全没有规划,就在那里见缝插针的乱建房,政/府为了见缝插针的搞点钱,完全是灰掉温州的未来。

      大家来看看那个茶山镇,世界上最典型的一边是非洲,一边是欧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25 2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搞大交通,不搞回归自然化,大交通没人来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与大城市拼地铁、拼建房、拼工业、拼修路,温州如此下去,如果不能反其道而行之,要成为世界垃圾城市第一名。

人解决了吃饭问题,并且随着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最大的追求是回归自然的环境,温州只有进行回归自然的建设,才能在若干年后出其不意的成功,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城市,

否则这样与其它大城市死拼,国家不重视,永远也拼不过武汉、成都甚至是宜昌、孝感、咸宁与柳州等。

温州的唯一出路是大交通与回归自然化并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9 08: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大罗山打造为佛教和道教、基*教的圣地才对,在大罗山顶端气象站附近建立 老子雕塑,高度至少100米,在天柱寺,龙岗寺,双岙等地分别建设道教各大神仙道场。

如:八仙设置在龙岗寺,玉皇大帝设置在天柱寺,五老设置在双岙。

每个道场都设置至少50米高雕塑。瓯海端香山寺设置释迦摩尼像,周边分别设置 四大菩萨,四大天王,108罗汉等

仙岩山顶设置100米高耶稣像,可以仿照巴西的那个,周边设置十二门徒。让这里成为世界基*教的圣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15 08: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州的后花园大罗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3: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齐放 温州“创新雨林”繁茂生长

商行天下的温州人,每每从空中俯瞰温州大地,总会被耸立在飞云江和瓯江之间的那一大片连绵葱茏的山峦吸引。

这里就是大罗山,千百年来温州自然地理版图的城市绿芯。

“草木百年新雨露”,在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宏大蓝图中,围绕大罗山有了全新的定义——环大罗山科创走廊。

这里正强力汇聚高端创新要素,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撑性产业项目、高层次人才团队……

各方跃动的创新因子,厚植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这片创业沃土上,构筑起一片拔节向上生长的“创新雨林”,犹如色彩斑斓的“马赛克”展现出温州创新发展的绚丽图景。

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作为“两区”建设的龙头,正成为温州“5+5”产业版图的“创芯”,引领温州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重塑民营经济新标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3: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沃土涵养:政策环境引领

打造“创新雨林”,温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创新始终是温州的核心内涵和时代标签。

引创新之源泉者,必引昌盛之潮流。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

XJP ZSJ说:“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3: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阳光、土壤、水分、空气是构成自然生态的要素一样,一个有活力的“创新雨林”生态系统也离不开科技的阳光、众创的沃土、资本的活水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新鲜空气。

温州厚植创新文化沃土涵养“创新雨林”,以**层面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创新去推动市场和企业层面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温州系统营造全链条创新生态,聚焦“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系统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实施新时代“两个健康”温州先行“80条新政”和146条先行先试举措,设立温州民营企业家节;

加速建设国家自创区,实施“八大专项”攻坚行动;

发挥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优势,设立8家科技银行和20家科创子基金,形成了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全新模式;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有效激发更多人投身创新创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3: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撑和脊梁。

去年以来,市委市**对产业发展作多轮谋划,提升培育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510”向“5+5”嬗变,发布培育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

“过去十大新兴产业范围较广,资源投放无法有效聚焦,不能持续高强度地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温州市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十”变“五”,明确培育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五大战新产业,

源于温州加快新动能培育、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为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本固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3: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百花齐放:创新因子裂变

“创新雨林”的生长不仅要汲取资源创新打造更高效的发展环境,更要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实现集聚高速发展。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以组团模式“以点带面”推进区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启发。

今年初,培育建设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写进浙江省**工作报告中。

温州高新区、浙南产业集聚区、高教新区等一颗颗散落在大罗山周边的产业平台“串珠成廊”,加速聚合成为创新驱动“两区”建设的龙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3: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浙南科技城、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区块建设水平持续提升,活力“创新场”多点开花;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频频落户,跨入实质性运营新阶段;

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中国电子(温州)信息港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加速培育;阿里巴巴、唯品会等知名创新企业纷纷布局温州。

“温州有良好的创新文化,温州人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能够有力推动研发成果转化,遍布全球的温商网络更有利于把北斗导航系统向世界范围推广。”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空间事业部总经理李晶告诉记者,选择北斗产业基地的落户地时,比较了国内许多城市,“考虑再三,我们还是选择了温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3: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方跃动的创新因子加速聚合、碰撞、裂变,构建多元共生、协同发展、开放包容、活力四射的“创新雨林”,发展的潜力正在不断显现。

先进电气、时尚产业、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孕育成长,温州智造新优势正在不断彰显。

今年前三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23.2%、人工智能产业增长46.1%、智能装备产业增长30.3%。

温州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业绩大面积飘红,研发投入大幅增加。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浙江中德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温州眼视光国际创新中心等13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通过市自创办评定,

全市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增至20家,32家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多点开花,成为构筑“创新雨林”的平台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3: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茁壮成长:高新企业聚合

在打造“创新雨林”生态系统中,**当好“园丁”,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

近年来,温州锚定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创新开展瞪羚企业培育计划,梯度培育创新主体焕发活力,联动推进“百企上市、千企上规、万企上云”;

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居浙江省第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机构设置率均居浙江省第一,已有45000家企业上云发展。

今年1至8月,全市战新产业实现增加值130.46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五大战新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84.3亿元,占全市战新产业6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3: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前不久,温企朝隆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金石包装有限公司入列国家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朝隆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双组份热风生产线技术,让非织造布复合产品有了更多性能和功能拓展,打破进口依赖,实现国产替代。

在温州,像朝隆纺织这样抓牢关键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培育企业正呈井喷式增长。

目前,温州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全市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96家,较去年同期增幅156.69%,创新型企业加速破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3: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枝繁叶茂:领军人才会集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去年,全市新引进领军人才、博士、硕士、本科生均增长60%以上,省“万人计划”入选数居浙江省第二。

国科大温州研究院已引进“稀土镁合金产业”等中国科学院系统研发重点项目6项,引进中国科学院徐涛院士、周琪院士、张洪杰院士等创新领军人才。

徐涛院士说,来到温州后,深切感受到地方对科技、对人才的重视,更坚定了校地合作开花结果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23 01:34 , Processed in 0.09148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