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abgs 于 2015-11-18 18:32 编辑
http://www.csxdq.gov.cn/XXLB/YW/ ... 84c08987bace6d.html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在湘江新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工建设
2015年11月17日 浏览次数:46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 扩大新区竞争优势
巨型文化产业航母 正式起航
11月17日,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在湘江新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工建设。
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项目位于湘江新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湘江欢乐城内,包括华谊电影小镇、电影实景秀等具有浓厚电影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实景娱乐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30亿元,将于2017年与湘江欢乐城其他项目同步建成、同步运营,成为长沙乃至全省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在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布局建设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我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又一精品力作。该项目作为华谊兄弟在长沙的重要布局,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湘江欢乐城产业规划及主题定位高度契合。项目将融合华谊兄弟电影中的元素,使电影中的经典场景在现实生活中重塑,让每个来湘江欢乐城游玩的人都感觉自己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地方。首期将以近期上映的《命中注定》为背景打造传统意大利风情电影街区;二期将通过深入挖掘长沙当地有故事性的文化元素,通过湘楚文化与影视娱乐的融合,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
该项目整合了华谊兄弟传媒、湖南弘愿文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湖南湘江新区投资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优势资源,依托华谊兄弟丰富的影视IP储备,融合欧洲意大利托斯卡纳浪漫庄园情调与湖湘本土浓郁市井文化,呈现集意大利山城、威尼斯哥特式建筑风格、世界著名星光大道与老长沙民国风情街区、老公馆、湖湘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元化场景,致力打造集优质“电影拍摄+旅游+文化+教育+商业”于一体的电影实景互动文化业态,将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历史、电影体验感,吸引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的游客纷至沓来。
借由实景娱乐完成从光影到现实的转化,实现IP流转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是华谊兄弟大IP布局的重要一环。华谊兄弟(长沙)电影文化城打造华中地区最大规模的电影实景娱乐产品,并为长沙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注入新活力,颠覆人们的想象!
三条发展经验 促成新区产业迈入全面收获季
近年来,湘江新区坚持把推进产城融合作为推进城乡统筹、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规划,以强有力的产业集聚为推进新区快速起步注入强劲动力。今年1-9月,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亿元,同比增长1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今年来,中国通号、中粮可口可乐、中兴通讯等高端制造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引进华谊兄弟电影文化城、高铁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联通云计算基地、腾讯众创空间、微软企业创业平台、长沙银行总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湖南总部等高端服务业项目近30个,中科院天仪空间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智能装备与制造先进技术研究院、华曙3D打印技术研究院、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等研究院所即将落地,国际医疗建康城居里研究所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同引资400余亿元。湘江欢乐城、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美丽中国·长沙文化产业示范园、湘江欢乐城、长沙晚报麓谷文化产业园、省美术馆、省歌舞剧院、湘军文化园、文正书院、步步高·梅溪新天地、宜家等一批重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近1000亿元。随着这些重大产业项目3年内建成运营,湘江新区将实现现代服务业的爆发式增长。新区的产业发展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介。
确立差异化、链条化的产业布局。按照错位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和长沙市《工业园区转型提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编制了《湖南湘江新区发展规划》,统筹优化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着力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的产业格局和平台,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长沙高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移动互联网、新能源等产业,宁乡经开区重点发展食品、家电、新材料等产业,望城经开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宁乡高新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岳麓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公共检测等产业,滨江金融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证券、商业商务等产业,梅溪湖国际新城重点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文化创意等产业,洋湖生态新城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大王山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
打造便捷化、低成本的发展环境。一是完善承载平台。充分发挥新区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园区的科技资源优势,从基础设施、用地指标、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等方面,积极支持现有工业园区发展壮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从2008年的86.8平方公里拓展到331平方公里,建成区从47平方公里增加到85平方公里。坚持以高水平的城市功能配套,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梅溪湖国际服务区(医疗健康城)、洋湖总部经济区、滨江金融商务区、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等4大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从根本上扭转了湘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并与各工业园区形成产业互补,促进了工业园区发展。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行“大部门、小政府”体制,持续深入推进了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市直部门“2号公章”方式行使市级行政审批权,取消、合并、精简了17 项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审批时限从平均220日缩减到42日,大幅提升了办事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全面推进“三证合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了企业申办程序,降低了企业商务成本,2015年新增企业5000多家。三是创新商务模式。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加强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搭建国际科技商务合作平台,打造了湖南首家外贸综合体服务平台,积极为省内中小外贸企业提供物流、通关等一站式外贸专业服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今年以来,长沙高新区已引进德国、韩国等国家的6家商贸协会入驻,园区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10多亿美元。
实施集群化、特色化的产业模式。一是打造产业集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等3个国家级园区和宁乡高新区、岳麓工业集中区等2个省级园区,通过强化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信息化改造等手段,培育形成了新材料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食品轻工产业集群,工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二是培育特色园区。通过整合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先布局项目等措施,在现有园区中引导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重点培育和打造了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长沙大学科技城产业园,宁乡经开区家电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等产业集中度高、竞争力强的省级特色产业园区,有效促进工业从“一枝独秀”向“多点支撑”转变。三是拓展众创空间。突出创新、创业、创意、创客“四创”协同,着力培育新主体、新业态和商业新模式,制定并实施了《长沙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搭建了麓谷、九合等众创空间,开设了创业苗圃和创业咖啡,长沙高新区获批湖南省首批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通过做实统贷统还平台,扩大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范围,今年上半年新增互联网企业400多家,50家移动互联网企业实现集中挂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