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8-11 0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3、对悬挂式有轨电车抱谨慎态度
周文生(香港奥雅纳工程顾问交通规划董事):
有轨电车有多种形式,你在过程中有没有论证过不同的形式?为什么直接建议采用悬挂式的有轨电车?
陈一新: 对有轨电车的高架,我一开始就抱有一种谨慎态度。高架的有轨电车,下面有很多很多柱子,你没有告诉我间隔应该多少,你就算算五六公里内有多少柱子,这个对我们的空间、视觉是一个分割,这个造成景观的负面作用有多少,如果我们要解决区内交通的循环和穿梭,如果方便的话我们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解决?
陈志军(东莞市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
现在东莞市在研究整个市区的轨道布局问题。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次先提出试点,再提供给全市有轨电车的规划研究。但有可能这个规划的线路不是最终的线路,包括形式也不一定是悬挂式的,具体怎么操作下一步还会详细研究。
4、方案放哪都行,东莞特色在哪里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我希望这个区将来搞起来不是浦东,也不是广州珠江新城,也不是深圳,而是有它特定的地域特色。还有街区的组织,小街坊的组织特色能不能找一两个典型的研究一下,我们的特色就是东莞的,岭南的。可以研究,将来的商务区能不能搞成花园式的,花园式办公。现在结构、思路、体系都很清晰,但是很可能搞起来跟广州和深圳都差不多,我建议对岭南和东莞方面的特色好好地研究一下,做出一些定型的做法,提供下一步具体做的参考。
陈一新:我星期一刚参加了一个全省的会议,对于岭南特色、规划特色建筑,省里面很重视。这个片区的规划,如果放到深圳、上海,区别在哪里?我们的岭南特色在规划上首先体现在哪里?我希望目前在规划上能够对岭南的气候条件、文化研究方面在规划上有所体现。
欧阳南江:东莞特色可以考虑引入骑楼,我们不仅强调C B D是城市形象的展示场所,更是居住生活享受的地方,所以在专家评审最后一点,强调要加强微观尺度的研究,要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的舒适和空间,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如何营造一个场所感。那肯定要打上一个烙印,我觉得我们要创造东莞的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