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3-12 04: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是新建筑,只是照顾一下周边风貌,装修带有一些所谓的英伦风格罢了。格子窗也好,真瓦也好,都是当时技术水平决定的,现在的技术进步多了,没必要刻舟求剑,除非真是复建的古建筑。就是现在英国人自己盖房子,也不会完全用一百年前的材料,按一百年前的样式来盖。五大院是商业项目,不是乡间民居,也不能照搬绿化方案。这样的绿地放在商业项目里,用不了几天就踩秃了。以后摆放些花盆、种点爬墙植物还是可以的。
租界的老建筑要保护,风貌要保留,但也没必要以所谓英伦风格为荣,毕竟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老租界建筑的欧式风格,原则上应继承,但不应发扬。把租界的现存建筑当成是一段不能遗忘的历史接受下来、不要继续破坏、周边风貌不弄太大反差就可以了,也用不着到了二十一世纪还要再新建一个“租界”出来。
租界里的新建筑,在符合周边风貌的前提下,要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和中国人当家作主的自信。对于外国建筑的某些特点,觉得好的就拿过来,觉得不好的就改掉,而不是说连每一处细节都非要和外国一模一样不可。这一点,我觉得真正租界时期的老建筑反而做得比现在新建的仿租界建筑强。那时许多建筑的业主都是中国人,不管图纸是找中国人设计还是找外国人设计的,都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也没有说丝丝入扣地去刻意模仿什么风格。那时天津的租界建筑,能创造出飞机式、巡洋舰式、望远镜式等新造型,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联,同时也反映出主人富国强民的雄心,这决不是照搬经典西方建筑或正宗英伦风格的结果。而这些内涵与创新精神,在现在租界内外泛滥的”欧式建筑“中,却是很难见到的。现在的新建筑,感觉都是在抄不同时期的西方建筑而已。
二十年前就看到有建筑界的前辈写文章说天津的租界建筑不“正宗”,被主人随心所欲修改的细节太多,甚至有中国古建筑的特征在里面,不是百分之百的、原汁原味的欧式。在这位“言必称希腊”的建筑师眼里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我倒觉得这才真正体现出天津租界建筑的特点和优点。虽然称不上是正宗的“英伦风格”,却是正宗的“天津风格”。如果当时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说不定还会出现个“天津学派”。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