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9212|回复: 18

[规划建设] 回顾白鹅潭地区城市设计竞赛六个方案,你最喜欢那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4 0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市白鹅潭地区城市设计竞赛“上海同济+设计所”(联合体方案5)成果简介作者:  |  发表于:2011年06月13日

  1项目概况
   为配合广州市城市总体城市发展"中调"、"西联"和"优化与提升"战略,为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地建设白鹅潭地区,广州市政府决定举办白鹅潭地区城市设计竞赛。从2007年12月开始,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组织了白云新城地区、琶洲—员村地区、白鹅潭周边地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等四个重点地区的规划研究和城市设计竞赛,通过梳理功能、盘活土地、优化结构、升级产业、提升品质,率先发展四大重点地区,以作为带动中心城区乃至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增长极,为下一步发展提供空间上的支持。
  白鹅潭地区是“广佛都市圈”中心区,广州“西联”的辐射带动区,城市西部新的标志性地区以及新的商务中心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物流和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商贸和历史文化风貌旅游业,并考虑一定的居住功能。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分整体城市设计、核心区城市设计二部分。其中整体城市设计范围北至大坦沙尾,南至环翠路与环城高速公路,东到工业大道中、南,西至芳村大道北、花地河,总面积35.14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范围北至珠江大桥西桥(大坦沙),南至丫髻沙大桥、环城高速公路一线,西至花地河、芳村大道北一线,东至黄沙大道、工业大道一线,面积约为24.7平方公里。
  本次竞赛于2008年3月展开,通过二轮资格审查选出国内外6家设计单位正式参赛,竞赛设计时间为2008年4月12日—6月27日。我所与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及其他5家单位参与了此次竞赛。以下为“上海同济+设计所”联合体的竞赛成果简介。
  2总体功能定位
  2.1总体功能定位
  规划整合白鹅潭地区的禀赋要素,融入创新要素,通过对城市发展的整体研判,提出本项目的功能定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佛都市圈中央智力区。该功能定位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l 广佛联动参与国际竞合的区域性中心;
  l 辐射珠三角的开放性生产力服务中心;
  l 富有岭南特色的生态型滨水宜居新城。
  
  图1功能定位分析
  
  图2 白鹅潭周边功能组团
  2.2规划目标分解
  生态中央智城具体为以下四项子目标:1.智慧创新之城——财智要素汇集,自主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2.产业集聚之城——现代服务集群,功能多元复合的活力之都;3.文化交流之城——岭南文化提萃,多元文化交融的开放之城;4.生态宜居之城——水绿交融共生,人文多元和谐的宜居之地。
  3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在发展战略构想的基础上,立足于基地特征,采取地缘设计手法,引入“有机聚合”的规划理念,形成白鹅潭地区如下总体布局结构,归纳为以下四点。
  (1)一江贯连,四心拥江发展;规划确立珠江为白鹅潭地区的空间发展带,沿江地区发展创新型现代服务业形成四个功能核心,强化核心集聚效应,引动两岸协同发展。
  
  图3 总体布局结构示意图一
  (2)多脉通达,广佛联动协同;规划通过轨道交通和主干交通线建构多条广佛区域间的交通联系走廊,强化白鹅潭地区广佛之间的中心地位和交通联系纽带作用。
  
  图4 总体布局结构示意图二
  (3)有机渗透,生态网络建构;通过生态环境的营造,展现白鹅潭地区水秀花香的地域景观特征,提升地区形象与环境品质,吸引高素质人才导入。
  
  图5 总体布局结构示意图三
  (4)片区聚合,公交引动集聚:在生态网络的基础上,以高密度组团的集中模式实现用地集约性与环境生态性之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形成六大功能片区,分别为中央商务与公共活动片、总部经济与创意研发片、生物医药与信息媒体片、滨水宜居与文化休闲片、物流商贸与科技研发片、生态休闲与教育培训片。
  
  图6 总体布局结构示意图四
  4城市设计策略
  本次城市设计策略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1)水韵花都——曲水连城,蓝绿交织,凸显地域景观特征
  以水为脉,建构生态网络,发挥生态绿地的景观和游憩功能,强化珠江、花地河、大冲口冲等景观河道的绿化设计,并与沿线建筑群落交融共生。
  
  图7 城市设计策略一
  (2)盈彩江岸——塑造多样水岸风貌,创造生动滨水场所
  临江建筑在竖向形态设计上采用梯度处理,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建筑景观界面。
  
  图8 城市设计策略二
  (3)四心拥江——强化滨江城市意向,塑造标志性核心空间
  强化总体用地布局确定的四个核心功能区的城市设计,充分发挥江、岸、面、嘴、岛、湾、港等滨水岸线特征,通过地标、界面等城市设计要素的处理,形成东西两岸辉映,多元特色鲜明的四个景观核心区域,即CBD——左岸智岛,CAD——活力蓝湾,CMD——未来之港,CLD——文化水岸。
  
  图9 城市设计策略三
  (4)八景洞天——提萃滨江景观特色,打造珠江新八景
  依托珠江景观,由北至南形成八处标志景观,分别为“坦尾文化岛”、“车站遗址园”、“三水汇流区”、“花地仓文化区”、“太古仓码头区”、“创智文化湾”、“未来科技港”、“丫髻沙生态岛”。
  
  
  图10 城市设计策略四
  5核心区城市设计
  
  图11 城市设计总平面
  
  图12 整体城市设计鸟瞰
  5.1 CBD中央商务区——左岸智岛
  规划塑造强烈的中心区意向,以高度集聚的核心形象增强白鹅潭地区认知,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成为整个白鹅潭地区强大的核心磁场。它不仅对本地区的原有公共服务功能进行补充和完善,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现代服务,成为白鹅潭地区新的公共活动中心。
  这一片区由花地大道、浣花路和珠江所围合,同时轨道交通1号线、10号线和20号线三条轨道交通在此交汇,为高强度复合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对基地原有水系加以整理和连接,形成以水为主题的大型开放空间——花湾公园,和广州新的标志性商务岛——左岸智岛。
  
  图13 CBD鸟瞰
  
  图14 CBD实物模型
  5.2 CLD中央生活区——文化栖岸
  中央生活区包括石围塘生活休闲区、南站生活休闲区和坦尾生活文化区三大片区。规划以十围堰滨江绿地、南站滨江绿地和坦尾滨江绿地为核心开放空间,各片区隔江相望,形成多条视线通廊和连接地标的空间轴线,形成清晰的空间序列和丰富的滨江界面。沿江地区保留部分站场建筑,改造为富有文化内涵的滨水休闲场所。
  
  图15 CLD鸟瞰
  5.3CAD中央活力区——活力蓝湾
  利用广钢广船等搬迁后的发展空间,以开放的空间姿态,汇集财智要素,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广佛都市圈的开放性生产力中心,形成自主创新的活力智慧之源。
  规划以沿江空间为核心,东西两翼轴向展开。东侧在广纸置换用地上安排创意研发功能区,形成广佛都市圈的自主品牌创意研发基地;西侧利用广钢置换用地规划企业总部基地,集聚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大型企业总部,形成国际性的经营管理与服务中心。
  
  图16 CAD总平面
  
  图17 CAD鸟瞰
  5.4CMD医药信息港——未来之港
  在基地南部的珠江沿岸打造以生物医药产业和信息媒体产业为核心的医药信息港。
  生物医药港将依托现有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和人才资源,发展成为广州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中心和医药物流中心,以中药产业为重点,与广州生物岛协同互动。规划以港区为核心空间,轴向展开布局,通过若干景观轴线和视线通廊,建立完善的园区空间体系。
  信息媒体港则着力发展处于文化创意产业高端的新媒体产业,打造广州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产业、传媒产业的复合型中心。通过线性空间的围合形成了内向的港湾和广场,营造了富有浪漫气息的空间特质。
  
  图18 CMD总平面
  
  图19 CMD鸟瞰
  
  图20 CMD实物模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00: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六
白鹅潭地区功能定位是:广佛·商旅创意文化滨水区。以实现“商旺文兴跨越「老」广州,水秀花香宜居「新」都市”的整体发展目标。

白鹅潭地区整体城市设计,吸收国内外滨水地区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地区空间资源与人文环境要素,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两心十字轴,双廊多节点”:(建议在土地利用图上展示)
「双心」商务旅游中心,创意文化中心;「十字轴」芳村绿色公共轴,地铁TOD发展轴
「两廊」滨江公共服务廊 花地居住休闲廊
「多节点」居住文娱岛节点 创意文化港节点 媒体创意城节点
在功能布局中形成了八大功能区:“智慧/资讯廊、文化休闲港、商旅风情湾、文娱生活岛、芳村生活区、花地居住片、花卉湿地园、创意产业城”。
在规划区内,通过梳理现状河涌水系和开敞空间的结构,形成“双廊多园网络式”的绿化景观体系。多园指规划的公园体系。自北向南分别为:南站文化公园、坦尾滨江公园、榄江公园、商务休闲公园、花地公园、聚龙公园、太古公园、湿地公园、华南重工业史迹博览公园、海珠湾公园等。

在交通方面:
1、构建“双环之间,五横、四纵一链”的城市干道骨架。
2、长途车站与西塱地铁站和广佛线换乘站相结合,构建广佛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
3、鼓励公共交通,保留现有铁路线,将其改造成慢速有轨电车,结合沿江的观光轻轨线,营造城市环状滨水慢行交通。

核心区城市设计,本着回归自然人文、重构生态格局、紧凑复合发展、高品质滨水环境的设计理念,打造核心区宜居环境。
在总体布局中,提出“生态景观膜”的概念。“生态景观膜”由河道和公园绿地组成,每个单元控制在500米半径范围内,居民可以便捷到达这些“膜”式的休闲空间。整体岸线的建筑群布局,纵向进行退台设置,避免“高层墙”的败笔,横向高低起伏,形成节奏和韵律。对工业遗产、特色村落、宗教场所等元素,结合开敞空间和步行系统,使之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沿珠江两岸,在白鹅潭、太古仓、广船地区,利用现状的码头开辟渡江巴士,通过公园、商业文化中心、创意中心等功能,打造公共功能的缝合节点,
通过对三江口的河道空间和岸线视线分析,设立标志性建筑,形成以白天鹅宾馆为基础的三楼鼎立格局。
核心区的布局利用绿带成楔形进入组团,滨水边的“一叶绿舟”,为这片开放空间注入活力。总体城市意象从历史印记中产生,回望水运时代的中心地位,建筑群整体造型以“百舸争流”为立意,喻示广州人扬帆破浪的风发豪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0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四:
原点复兴, 城市再生
本方案所提出的“原点复兴”空间计划,是一项依托历史,创新未来的 “历史性的计划”。使广州的区域性中心地位除了在功能上强大外, 更能具备历史的深度的视野。白鹅潭地区的再开发将推进广佛融合,促进双城互动,充分发挥广州辐射华南、带动全省的核心城市作用。传统中轴线以西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还未形成相应的次级中心。把白鹅潭地区建设成广州西部的次中心,能填补有效的优化城市结构。

一、本地区的发展定位是:广州西部的重要城市节点,广州西联的的桥头堡,以总部经济、创意产业、休闲娱乐、商贸物流和居住为主导功能的滨水城区。
策略1——完善设施,重整交通:要复兴白鹅潭地区的,需要大力加强与老城区、广州新兴功能区的联系,理顺白鹅潭地区与佛山的联系。策略2——整备资源 引导新功能注入。选择核心地段,引导总部经济等新功能的注入。使本区承担起西联桥头堡的作用。策略3——拓展公共空间,反转形象。通过以下策略逆转本区的低端形象。(1)改造原有工业厂房、设施,打造广州滨水娱乐新焦点。(2)结合轨道交通的发展,利用TOD模式,改造站点附近的城中村。(3)选取和布局恰当的“触媒”项目,吸引城市的关注,改变本区的边缘区形象。策略4——引入“触媒”,启动复兴:以“城市舞台”作为白鹅潭地区复兴的触媒:构建由临水舞台和滨水电影院组成的滨水公共活动中心,吸引公共活动在此展开,打造白鹅潭地区注入时尚、新潮的形象。

二、总体城市设计思路从三方面展开:开发策略点,水平分区生态梯度以及垂直系统要素规划。
首先以开发策略点——“新原点” “ 滨水琴键区”,广船广纸娱乐区,交错地景带,中心生活区带动本区发展,形成城市再生的启动机制。垂直系统要素规划主要包括生态公共体系和交通体系。
滨水琴键区将被划分为小规模发展区,由北向南,分为5大主题,同时沿垂直岸线方向划分为三个区域,由不同的城市设计导则控制。沿珠江区域将加入四大地标,共同构成错落有致的滨水天际线。
琴键滨水区的焦点位于三江交汇处的新原点,包括沙面,新原点以及洲头咀。
新原点位于原点地区的西南部,是重塑白鹅潭地区的形象的城市发展开发策略点,包括浮动电影城,创意产业区,总部经济发展区
洲头咀与新原点隔江相对,以旧城更新为发展策略,塑造广州的“新天地”。
原点区以南的滨水西岸琴键区以电影创意产业区为重点,
整个滨水琴键区以广船广纸的工业更新改造作为高潮收尾。
交错地景带既是整个区域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也是白鹅潭外围与中央生活区之间的生态缓冲带。主要由:水系再生,生境再造,滨河绿脉动态城市景观四个系统共同组成。
中心生活发展区以iTOD为改造策略结合城中村的梯度改造,分三阶段,随地铁线路的建设而展开。
城市设计的实施策略是渐进式而非跃进式,整个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以原点和滨水区启动整个区域的发展。第二阶段通过建设生态基础设施,推动区域发展。第三阶段完成工业搬迁,产业置换和城中村改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00: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三
水逸白鹅潭,花地创意居!
在新背景下,白鹅潭地区具有六大发展优势:一、广州“西联”轴线起点,城市“中调”战略承载地的区位优势;二、存有大量可供盘整的土地资源优势;三、正在逐步完善的区域交通优势;四、一江三岸,花地河蜿蜒,得天独厚的地理景观优势五、底蕴深厚的文化优势六、房地产、花卉、茶叶等特色产业优势。
功能定位:白鹅潭地区的定位应从广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区域大城市的竞合关系、广佛都市圈的要求以及广州市中调战略要求四个层面来确定,概括为:国际性都市休闲区,岭南文化家园的创新基地,广州西部城市副中心,生态和谐的安居宜业新区!
根据这一定位,确定白鹅潭地区产业发展策略为:以商贸休闲、高端服务、创新创意产业和房地产为核心产业,适当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和会展业,逐步退出重工业。

一、整体城市设计层面,规划提出“联城。。。依水。。。、融绿。。。、宜居。。。”的设计构思。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江、一环、三廊”,功能结构为“三带、双核、八片区”。
一江,以珠江为景观核心,一环,以都市绿环为生态背景,三廊,通过沿现状河涌(读chong,冲)的三条绿廊将珠江与绿环相连,形成规划区的结构框架。三带,即一江三岸都市休闲带。双核,即为北部游憩商贸区,南部创意产业园区两个核心区。八片区,即七个商住混合区和一个物流园区。

二、功能结构:白鹅潭地区规划人口约35万,总建筑量逾 3000万平方米。落实到空间布局上,分为10大功能区,其中:游憩商贸区(RBD),规划面积220公顷,建筑量480万平方米。规划采取高强度、紧凑型开发模式,积极关注滨水休闲空间的设计。其他功能区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
整合规划沿珠江三岸都市休闲带,自北向南,设置广铁南站休闲街区、长堤内港风情区、太谷仓文化休闲区、南泰涌(读chong,冲)内港休闲区、广船滨江码头休闲区等十六个节点,提供丰富的游憩体验。利用白鹅潭珠江三岸地区的文化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将沿江地区整体打造为创意产业走廊和创意产业园,形成面向珠三角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创意产业富集带。
规划花地宜居社区、芳村都市社区、海珠商住区三大居住功能区,分别针对城中村改造、社区活力塑造、海珠区空间疏解等问题展开设计。另外,在坦尾沙规划商住综合功能区,在南部规划物流园区。

三、实施层面,规划倡导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同时,合理确定规划区开发强度,对公共资源实施严格控制。在项目选择上采取“触媒”思路,优先选取带动力强的项目,滚动发展。在开发时序上,滨江地区控制开发节奏,其他地区择机启动,商贸区与居住社区同步推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4 00: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00: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案二:
一、发展战略:1 发展目标:从“西联”和“中调”战略出发,广州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要求白鹅潭地区瞄准现代化、国际性、创新型的广佛都市圈核心区的目标,发挥广佛联动发展的核心功能及枢纽商务港的作用。2、 功能定位:(1)价值重估,打造增长极。(2)推动多中心中央商务区(MCBD)的发展。(3)增长极功能配置:白鹅潭地区要与广州另外三大重点地区错位发展,就需要立足广佛,合理配置功能:建立总部办公、突出文化创意、塑造宜居住区、培养生态休闲。3 产业定位: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及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休闲旅游业。

二、整体城市设计
1、十大设计策略:策略一:双核联动发展,辐射周边;策略二:服务功能复合,培养创新;策略三:重塑功能要素,产业升级;策略四:打造现代标志,树立形象;策略五:水陆枢纽汇集,凝聚人气;策略六:提供开放空间,丰富活动;策略七:缝合两岸空间,注重生态;策略八:充分利用空间,集约开发;策略九:延续历史文脉,凸现文化;策略十:完善社区配套,塑造宜居
2、设计方案:功能结构:形成“一带、一轴、二核、十片”的结构:土地使用和建设规模规划居住人口35万人,就业人口55万人,地区总体开发强度1.12。
3、交通策略:规划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交通策略,系统的解决交通问题。
策略一:加强区域通达性,新增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形成一环三线轨道交通网。策略二:“分离过境、分离客货、分离快慢”,形成多层次分离的有序交通体系,设置多层交通保护环。策略三:规划芳村核心集散枢纽和滘口、西塱两翼换乘枢纽。并通过次干路,预留联系武广客运专线规划车站的道路通道,实现地区枢纽与高速铁路的短驳衔接。策略四:实现轨道、道路、水上交通多式“缝合”。策略五:解决为 “集散结合、总量控制、梯度供给”,适应商务中心区停车需求。
此外,规划在空间集约利用上,对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和交通枢纽上盖空间进行了一体化建设规划。在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上,体现了对文物及历史建筑的保留保护,并积极提出吸取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经验,适时置换改造广船、广钢、广纸地块。

三、核心区城市设计
核心区分为中心片区和滨江片区。
在中心片区,规划提出双“T”形空间形态“缝合”两岸的空间架构,让两岸呼应、滨水公共(Talk & Touch);通过绿心打造,塑造一片流光溢彩的广佛新天地景观来集聚总部办公;通过花地河绿环建设形成水秀花香的氛围。其中,在商务中心区,规划总结了上海陆家嘴存在的问题和国外实践经验,提出形成“一轴、一带、四组团”的功能结构,商务中心区由两翼的总部办公区、滨江的文化休闲区和围合的中央公园构成。交通方面通过芳村大道过境快速路设于地下,以及建立核心保护环路,来解决机动车流线组织问题,疏解老城交通。
在滨江片区的沙面岛节点,规划提出借鉴上海外滩和新天地,分类保护、功能置换和合理改造、维护尺度的策略。在太古仓节点,规划按照创库互动区、港口历史展示区、体验式商业街区和特色宾馆区四个功能区设计方案。在洲头嘴节点和铁路南站节点,规划提出了综合酒店、商办和休闲娱乐功能,利用历史遗产的的现代城市滨水区改造方案。
在中央公园及周边地块和交通枢纽区重点城市设计上,规划进一步描绘白鹅潭灿烂的前景。方案从分层平面设计、交通流线组织、剖面设计、步行系统、建筑生态,以及重点项目设置如标志性建筑天歌大厦、星光大道、珠江之星摩天轮以及焰火表演等方面,全面论证了建设一片精彩广佛新天地——中央公园的可能性。
在交通枢纽区设计上,规划认为这是一处具有空间集约利用价值的土地,而且应该先期开发,带动人气。规划也做了深入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00: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方案特点介绍
方案一:
一、地区发展定位: 白鹅潭地区的定位是广佛之心-首善之区的策略节点,分为三个层次: 基本定位是水秀花香的“宜居半岛”,应打造一体化的过江交通,消除珠江在交通和心理上造成的阻隔,有效疏解旧城区的人口和产业。 扩展定位是构筑广州城市“中环”,将本地区打造为广州的城市副中心之一;建立一体化的广佛道路系统,打造广佛制造业的服务基地——“广佛之心”。 创新定位是广州“首善之区”的一个策略性节点,打造面向泛珠三角的区域性交通枢纽,支持广东作为南中国经济中心的“大西联”战略,强化广州的国际性城市功能。
 本次城市设计以扩展定位为设计目标,按创新定位配置地区功能和土地使用。在某些创新职能不具备实施条件时,建议储备相应土地,以确保土地资源的战略价值。
 广佛之心的打造,必将成为首善之区的重要策略节点,并成为白鹅潭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综合交通的整合与优化
建议设置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快速铁路或珠三角城际铁路与广州和佛山的城市轨道的换乘。
广佛区域交通:打造一体化的广佛交通。在现有城际高快速路的基础上,尽可能联通两城市的主次干道,形成无缝对接的生活性道路系统。2、广州城市交通结构:构筑广州城市“中环”。连通如意坊大桥、芳村大道、花地大道、环翠北路和丫髻沙过江隧道,构筑城区西部快速路系统。“环路+放射线”的快速路系统协调了本地区各方向的区域可达性和通过性,同时减少了穿越式交通对本地区交通的干扰。3、珠江过江交通: 实现两岸交通一体化。本次规划建议在珠江隧道与如意坊大桥之间增设生活性隧道,连通现状东漖北路;在洲头咀隧道和鹤洞大桥之间增设生活性隧道,连通浣花路和宝业路、江南西,使两岸之间基本实现主干道跨江,桥隧间距约1公里。
公交系统规划:根据白鹅潭地区的地理位置,发展与其相适应的线网。线路运能配备最大限度满足高峰小时最高断面客运量需要,逐步提高服务水准,根据运量增加提高运能供给。三条以上公交线路共用的首末站或与其它交通方式换乘的首末站设置西朗公交枢纽站,规划用地3000~6000平方米;综合车场规划用地面积建议为200平方米/标准车,每处用地面积30000平方米。公交客运站场结合公交走廊在各功能区中心区域进行布点,设1处;首末站设置在大型居住商务组团附近或作为居住区配套设施进行建设。
步行系统规划:本次规划滨水节点的环境优化和功能提升将极大地拓展现有的珠江水路观光旅游线路。和花地河的滨水地区控制休闲步行路径。此外沿几大滨水节点和景观水系设置渗透至腹地的步行路径,力求形成连贯完整的地区步行系统。在主要的交通干道应考虑设置人行天桥或过街隧道,并做适当的景观化处理,减少车行交通对步行的阻隔。

三、工业用地置换策略:对于广船、广纸、广钢等大型工业企业,具有较大的土地存量与策略开发的潜力,规划中将其进行策略改造,功能升级为总部社区、游艇码头等具有地区影响力的大型公共项目。
容积率的设定一方面遵循整体功能结构和空间形态的安排,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在交通区位和景观条件优越的地区,适当提高开发强度,充分发挥土地价值。在控制公共开敞空间,保证地区环境的同时,提高周边土地的开发强度,保证方案的实操性。
 对滨水一线建筑高度进行控制,在符合整体空间形态控制的原则下慎重安排高层建筑的分布。控制高层地标建筑的区位,作为各大滨水节点的空间标识,形成变化有致的天际轮廓线。

空间结构布局与空间组织
 城市设计通过道路系统和开敞空间整理形成了三个圈层。
 外圈层以居住功能为主,主要承担旧城区人口的疏解。内圈层容纳了“广佛之心”的核心服务功能,涵盖滨江的四处节点功能区和腹地的总部社区,功能包括商务、商业、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中圈层作为内外两圈层的过渡区,包含专业市场、居住和配套服务功能。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滨水地区开发与建设策略  以滨水节点的公共设施体现滨水空间的文化性、景观性、公共性;在滨水重要策略区注重滨水空间的开放性;布置文化、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整体提升本区的滨水标志性。本规划的原则同时尊重公共性与开发效率的平衡。在非公共节点区,布置优质的居住项目,实现宜居城市的整体定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4 00: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很多年前的概念设计了,到时候时机成熟了G方案肯定大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广佛中心,珠江为主轴串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4 14: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onet 于 2016-4-4 14:28 编辑

白鹅潭肯定不差,南海金融城和番禺南站是它的两翼,两翼一成熟...中间作为总部区域就简单了。这一带半岛位置最像浦东半岛。对面的浦西就像现在的沙面和沿江路。老外物色的地方都有相通之处。加上三江交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4 15: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走这里,天天都是这个鸟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4 15: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很好   什么时候开建就是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5 10: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当年观看竞赛成果展览,非常喜欢同济方案。不过,后来政府好像找来SOM重新设计,再后来优化后突出了金银铜三高楼。不知现在是否又做了更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5 2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好像都忘了这么一回事,遥遥无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1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交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14: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鹅潭改造已经是10年前的老事了,估计广州市政府早就完了当初的“豪言”。。估计换了一批领导,发展的重点在金融城和琶洲电商总部基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8 06:22 , Processed in 0.07465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