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2374|回复: 60

[历史文化] 邯郸古建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4 22: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uyu2012 于 2016-4-10 23:33 编辑

目录
1学步桥
2回车巷
3邯山书院
4大名府古城遗迹
5大名天主教堂
6月爱寺
7吕洞宾墓
8圣井岗龙神庙
9铜雀台
10响堂寺
11玉皇阁
12定晋岩禅果寺
13红山寺
14武安城隍庙
15武安舍利塔
16武安阁
17弘济桥
18广府古城
19娲皇宫
20王占元宗祠
21丛台
22磁县鼓楼
23定国寺五代后周经幢
24邯郸通济桥
25柳林桥
26苏曹桥
27滏阳桥
28二柏一孔桥
29柳林古闸
30邯郸行宫(慈禧行宫)
31艾叶交石窟
32佛岩脑石佛龛
33堂沟石窟
34赵王庙石刻
35林旺石窟
36苍龙山石窟
37白家庄摩崖造像
38老爷山佛龛
39法华洞石窟
40杨露禅、武禹襄故居
41平原君赵胜墓
42窦默墓碑
43古驿道
44成汤庙山门
45北丛井造像碑
46古山寺重起为铭记碑
47沿平寺石塔
48古地道
49城隍庙大殿
50转军洞
51涉县更乐镇吕祖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1学步桥

学步桥是著名成语邯郸学步的发生地。学步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主城区串城街(邯郸道),沁河西段,原为木桥结构,因常遭水冲,于明代万历45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桥身长32米,面宽9米,高8米,两旁各有19块拦板和18根望柱,均雕有历史人物故事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桥下设有三个大桥孔,桥孔两侧附设四个小孔,三个大桥孔中心处雕有向下俯视的狮头。桥的规模虽不大,但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民族桥梁建筑的艺术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2回车巷

回车巷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串城街南段,全长约75米,宽1.8米,相传战国时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 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民众“心碑”,在墙壁上镶嵌“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1981年进行维修并建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碑亭高4.4米,宽2.3米。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多次为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3邯山书院

邯山书院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串城街,始建于乾隆十年,为冀南一带最高学府。清光绪二十八年,知县龚彦师呈请将邯山书院改为邯郸县立高等小学堂,招生297人,这是邯郸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
清光绪二十八年,知县龚彦师呈请将邯山书院改为邯郸县立高等小学堂,招生297人,这是河北邯郸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该校由王羹梅、葛昌庆主持创办,李蕴青任校长。王羹梅和王琴堂等人一起远渡重洋到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不仅接受了新式教育,而且还受到了西方文化观念和开拓实业思想的影响。回国后,他们在邯郸积极介导“新学”,反对“旧学”,宣扬民主思想,在学校中推广新的文化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为邯郸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4大名府古城遗迹

大名府古城遗迹位于现城东北5-12华里一带,以大街、双台村为中心,现在的东门口、南门口、铁窗口、北门口四村是故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城门旧址,分外城和内皇城(也称宫城),外城周长48里,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内城周长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大名府帮城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明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毁于漳卫洪泛。一九九二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5大名天主教堂

大名天主教堂位于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1918年,1921年12月竣工,是河北省现存最雄伟壮丽的圣堂之一。建筑面积约1440平方米,为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建筑材料为砖、石、木。钟楼位于整个建筑的北端,楼高46米,楼上三面各嵌有一直径1.42米大钟,正门上方3米处的供龛内雕刻有圣母抱耶稣玉石像,像两侧刻有对联:“欲识其宠请看怀中所抱,要知厥能试观掌上所持”,横批“宠爱之母保障大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爱寺

月爱寺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寺院遗址之一,始建于北周大定辛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它位于邯郸东北九公里处的邯郸县尚壁镇西尚村,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另外在村北有耕地七十余亩。据传说建寺之初,该寺住持法名“月爱”故此而得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7吕洞宾墓

吕洞宾墓亦称吕祖墓,在邯郸县南吕固乡南吕固村东的吕翁祠内,是1986年农历二月初四发现,经市文物部门组织考古发掘后初步确定的,全墓是大青石条彻成,墓底是尺余厚的石灰、沙、木炭混合夯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8圣井岗龙神庙

圣井岗位于邯郸市西效5公里处,紧邻309国道,交通便利,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庙宇布局严谨,是比较完整的道教庙院之一。庙宇始建于元代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盛建于清距今陆百余年,占地1.5万平方米,有殿房百余间,塑像二百余尊,是一组罕见的泥塑群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9铜雀台

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10响堂寺

位于邯郸城西南35公里处峰峰矿区响堂山(鼓山)上,有南北两处。南石窟在鼓山南麓,北石窟在鼓山西腰,两窟南北相距15公里。石窟始凿于北齐年间,隋、唐、宋、明各代均有续凿。现有16窟,大小佛像4300余尊,并有大量经文、雕刻。它在中国石窟艺术向唐代写实风格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研究佛教、建筑、雕刻、美术、书法的艺术宝库。石窟附近有古塔、靠山阁楼、寺院殿宇等建筑群。石窟幽深,人们在山洞里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宏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yu2012 于 2016-4-10 23:24 编辑

11玉皇阁(玉帝四明无梁阁)


玉皇阁原称“玉帝四明无梁阁”。位于南响堂寺东南一华里,为砖瓦结构的无梁建筑。始建于明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1573年),清光绪二十二年重建(公元1896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阁建于石供券平台上,券沿雕四龙、二凤和花卉,阁内无一梁柱。阁顶支承,在层层出跳的砖制华拱之上,共计24层。
玉帝四明无梁阁位于峰峰矿区临水镇纸坊村西南。在古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要道上,依山傍水,形势险要。因阁内供奉玉帝,故又称“玉帝阁”或“玉皇阁”,为砖瓦结构的无梁拱顶建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阁下所存《重修玉帝阁碑》载,建于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575年),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阁内无一梁柱,阁顶支承在层层出跳的24层砖制斗拱之上,实质是装饰巧妙的叠涩结构,覆斗壁内倾角约为27度,十分合理,造成强烈的上升气氛,叠涩结构的殿阁跨度一般不大,而这座无梁阁采用这种结构使得阁内净跨达到7.4米。各斗拱间的壁面,填以生动沥粉彩绘人物。顶部为大覆斗藻井,正中藻井饰以飞龙。这处无梁阁的结构、形制、装饰都很有特色,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作为明代特殊建筑基本完整地保存至今,是难能可贵的,被世人称为“天下江北第一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12定晋岩禅果寺

定晋岩禅果寺位于武安市西北35公里处,战国时期晋赵两国分界线定晋岩,岩势险峻,磅礴壮大,岩高100多米,长300米,主岩进深30多米,在岩下的半山腰上,有一古寺,名禅果寺,初建于南北朝黄初三年,已有1400多年历史,原建有大佛殿、地藏殿、菩萨殿,禅棚等64楹。现存三佛殿、三头六臂佛、龙池佛、明代乌龙桥、塔林等建筑,属省级文保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13红山寺
红山寺位于武安市东北25公里紫金山麓,是华北慕名的佛教圣地,始建于唐朝中宗年间(公元707年)。主要建筑有万佛殿、大雄宝殿、红山圣母殿、黑龙殿、九龙圣母殿等大小72座殿宇,蜡烛山、红山湖、青山绿水、川深谷幽真乃“世外桃源”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22: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14武安城隍庙

位于城区庙路街西端,现为城区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体。该庙坐北面南,为南北中轴线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明、清和民国均有重修。城隍庙原规模较大,有戏楼、大门、二门、拜殿、中殿、后殿,均建于中轴线上。大门外东侧有木牌楼,二门内中轴线两侧有对称的皂隶亭、东西厢房、钟鼓楼等,总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现仅存拜殿、中殿、后殿三座建筑,占地面积1100余平方米。仅存的拜殿、中殿、后殿,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仍保持了原来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尤其是中殿保存下来的清代早期“城隍出巡”和“山精水怪”水墨淡彩壁画,价值颇高。现为河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0 06:17 , Processed in 0.05599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