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前,保定就奠定了秒杀N多高大上城市的基础…(既不是雾霾也不是房价)
2016-12-07 邸志永 保定晚报
核心提示
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出一批青史留名的城市。1982年2月,为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保定是如何争取这一国家名片的,记者为您讲述当年的故事。
1986年的12月8日,国务院批准了第二批38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作为河北唯一代表城市入选。
在30年前公布的名单中,保定位于第二位,第21位是闻名世界的敦煌古城,第27位是世人津津乐道的平遥古城。此外,上海、重庆、呼和浩特、沈阳等均位列其中。
国家名片
全国一共130张,河北有5座城入选
1982年2月,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珍爱、保护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应当说这是一项包含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加深探索中国文化的过去,思考现在与未来。”2000年,在《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书的序中,原国家住建部总规划师郑孝燮这样讲到。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已将130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河北省有5座城市入选,分别是保定、承德、邯郸、正定、山海关。
条件苛刻
五项条件缺一不可,保定国保单位排名全国地级市第二位
作为国家级的名片,历史文化名城的入选条件并不简单。
在国务院2008年4月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提出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五项条件: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军事要地,或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五、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些严苛的条件,对于拥有69处全国文保单位、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二的保定而言,根本不是问题。此外,保定还有被原中国城乡规划院总设计师王景慧赞为中国近代商业建筑史“中西合璧画廊”的西大街等多条历史文化街区。
三轮评审
申报不在推荐之列,获吴良镛等专家力挺
即便保定有诸多条件,但时任保定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的李松欣告诉记者,保定申报之路并非一路顺风。
“1986年,国家公布了第二批3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入选其中。可是,有谁知道当初申报时,河北省的申报名单里根本没有保定。”李松欣告诉记者,保定市第一次知道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回事,是在1984年,当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评审已经公布。
1985年7月份许,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已经开始,当保定获悉消息准备向省建设厅提交资料时,省内的意见是“下一批再考虑,推荐的是邯郸、宣化、山海关。”李松欣称,得到这个消息后,局内的几个领导商量了一下,决定自行申报。
“1985年进行了第一轮评审,宣化被PK掉。1986的第二轮评审中,邯郸Pass了。当时评审的专家给我打电话,说保定和山海关可能会并列入选。谁知道在第三轮评审中,山海关也被PK掉了……”李松欣称,保定之所以胜出,是因为吴良镛、郑孝燮、罗哲文、王景慧等众多专家的力挺。
30后的今天,李松欣还记得王景慧的报喜电话:在第三轮的评审中,吴良镛直接站起来说:“保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就在保定申报成功的第二年,吴良镛又带领清华大学师生,主持编制了保定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奠定了保定名城保护的基础。
历届历史文化名城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毫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