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5406|回复: 104

欧洲建筑艺术欣赏4(意大利比萨、罗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0 19: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绿城寻梦 于 2018-2-10 20:38 编辑

春节将近,高楼停工,继续给大家分享欧洲建筑艺术照 ———




       这是意大利比萨大教堂的整体建筑群,最远处的是著名的比萨斜塔,它实际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照片宽3600,点击成大图后可看到许多细节 ———

      比萨大教堂建筑群从1068年开始动工,历时288年全部建成 ———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19: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比萨大教堂的洗礼堂,相比世界五大教堂之中的米兰大教堂和百花大教堂所附的洗礼堂(我前面发的贴子中有描述),规模都要大许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0: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屋顶。比萨大教堂是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对11-14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比萨大教堂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产生于公元9世纪查理大帝(即查理曼)时期。自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政局一直是动荡不定的。为了防御外敌,当时的宫殿或教会建筑,都筑成城堡样式,如果是教堂,就要在它旁边要加筑塔
楼。于是,在筑墙时,一方面把建筑的全面承重改为重点承重,因而出现了承重的墩子或扶壁与间隔轻薄的墙;另一方面是创造了肋料拱顶。一般的教堂,平面仍呈以往的“巴西里卡”式,但加大翼部,呈明显的十字架形,而十字交叉处从平面上看,由于上有突出的圆形或多边形塔楼,渐渐接近正方形。比萨大教堂为例外,平面虽是“巴西里卡”式,其中央通廊上面是用木屋架,但其券拱结构,由于采用层叠券廊,罗马式特征依然十分明显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1: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的许多建筑物都是用大理石建造,属于千年工程,而我们的建筑物基本上是钢筋水泥(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属于百年工程。欧洲的许多千年建筑物(比如这座比萨大教堂)至今保存完好,而我们最坚固的长城,秦长城已经荡然无存,明长城也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了。所以在建筑方面,欧洲人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21: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看一下大师直播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21: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支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21: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喜欢这种建筑!可惜没钱去旅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1: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个角度瞧,比萨斜塔的倾斜度非常明显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1: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1: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始于1173年8月,它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设计为垂直建造,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是在工程开始五年后(1178),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塔身倾斜向东南。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到1372年才完工 ———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他仍强调指出,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 ———

       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针对盖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 ———

       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 ———

       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竖直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2: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1178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期间的1198年,记载了钟楼内撞钟的存在,这标志着钟楼虽然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

       1231年,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

       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工程再次暂停 ———

       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铅垂线测量了钟楼的倾斜度。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在建造的第一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

       在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反而向南倾斜约0.6°。

       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增加到1.6°。

       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钟楼向完工开始最后一个冲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

       1372年摆放钟的顶层完工。54米高的8层钟楼共有7口钟,但是由于钟楼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而没有撞响过 ———

       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测与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

       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时的结果是5°。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不过5厘米 ———

       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约0.1厘米,塔身偏离“自然姿势”已有5米多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23: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生维维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一书中,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对于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3: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马城的夜色,宽3600的大图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1 13: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罗马城的夜景,这张是在我住的房间窗口拍摄到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5 22:30 , Processed in 0.079941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