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3-29 08: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
图文:抢占产业风口,武汉布局“下一代汽车”
图为: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正在测试场中测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图为:东风雷诺纯电动无人驾驶汽车在蔡甸后官湖绿道上进行测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摄)
图为:正在测试的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坐在后座的技术人员为车辆规划路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图为:中法双方工程师一起测试东风雷诺纯电动无人驾驶汽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朝阳 杨然
3月27日上午,在武汉开发区经开智造产业园内,一辆经过特殊改装的红色越野车缓缓驶来。经司机邀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得到上车体验的机会。
这可不是一辆普通的汽车。它搭载了摄像头、雷达、自动驾驶控制器等设备,能够实现无人驾驶。通过电脑输入目的地后,司机将车辆控制权交出,在封闭的测试场内,汽车缓缓驶向目的地。
这辆车由武汉环宇智行公司改装,搭载了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控制器,可实现汽车整车控制,相当于给汽车装上了大脑。
近年来,以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特征的“下一代汽车”研发成为汽车产业风口。武汉也在积极布局,引导企业在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加大投入,加快与传统车企融合,打造万亿汽车产业集群。
武汉市市长万勇认为,汽车产业作为武汉支柱产业,其格局和生态体系正面临深刻调整,如何抢抓机遇,布局“下一代汽车”,直接关系武汉未来产业发展结构和活力。
产业重塑突破口——
新能源与智能化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令车辆智能网联成为可能。“下一代汽车”将通过搭载先进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最终实现无人驾驶。“未来汽车不仅不需要加汽油,甚至无需人驾驶,只需要输入目的地,就能安全快速抵达。”武汉环宇智行公司工程师枚元元说,目前,该公司基于5G技术的智能网联驾驶,可实现车辆编队行驶:在封闭厂区内,只需要一名司机驾驶货车,后方车辆无需驾驶员,可自动跟随,编队前行。
根据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分类,自动驾驶可以分为5个等级,即L1驾驶辅助、L2部分自动化、L3有条件自动化、L4高度自动化、L5完全自动化。目前,我国大部分主流乘用车企业已在部分量产车型上安装了L1级驾驶辅助系统;部分企业在少数高端车型上安装L2级部分自动驾驶系统,L3、L4处在研发和实验阶段。
从关键技术来看,车企在前撞预警、车道线偏离预警、全景泊车辅助方面,推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商用车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已装车应用,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核心传感器也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储备,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和地图等技术都已初具规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基本构建。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随着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产业边界日趋模糊,互联网等新兴科技企业大举进入汽车行业,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汽车产业生态正在重塑。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产业在全球占有一定优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
阔步走向商用——
武汉迎来发展良机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口期,武汉作为全国汽车制造重镇,也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17年,东风本田、上汽通用等在汉五大整车企业生产汽车189万辆,汽车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00亿元,在全国城市汽车产业集群中位列第四,传统汽车发展基础雄厚。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武汉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比较充分,已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五大乘用车企业均开展了新能源汽车项目。其中,东风乘用车公司两款纯电动车乘用车E70、E30上市销售,2017年销量2700辆,产值5亿元;东风雷诺、上汽通用2018年新能源汽车均将陆续上市销售,东风本田、神龙汽车新能源汽车计划2019年上市销售。比亚迪、扬子江、武汉客车厂3家新能源客车厂相继投产,2017年比亚迪和扬子江共生产新能源客车及物流车2849辆,实现产值约26.28亿元。另外,已有22家配套企业落户武汉,涉及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系统、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零部件。
平台化、数据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新能源汽车新商业模式也在加紧构建。今年初,武汉电动车示范运营公司与法国PSA集团共享汽车品牌“Free2Move”合资,共同发展分时租赁业务合作项目签约。武汉斑马快跑取得全国第六张网约车公司牌照,在全国运营20万辆斑马车,成为华中地区首个网约车独角兽企业。
武汉发展“下一代汽车”得到国家部委大力支持。2016年11月3日,工信部与湖北省签署框架协议,建设“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项目落户武汉开发区智慧生态城。按照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规划建设总体方案,2019年将建成2平方公里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2020年建成15平方公里智能网联汽车小镇,2022年建成由 90平方公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和“1+8”城市圈外环高速组成的“一区一环”开放式示范区域。力争用10年时间,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下一代汽车先进技术研发、行业标准制定、产品测试与检验检测、后市场服务业基地。
2010年,武汉汽车产业产值首破千亿元,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由“钢时代”进入“车时代”,汽车产业兴衰几乎成为武汉经济的“晴雨表”。武汉市长万勇认为,未来5至10年,既是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动与调整期、结构的转型期,也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走向商用、乃至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期和机遇期。武汉作为汽车大市,具备打造万亿汽车产业集群的良好基础,正迎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打造万亿集群——
推动车都光谷融合发展
武汉开发区与东湖高新区,武汉经济两大引擎。前者以“车都”闻名,后者在以光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发展“下一代汽车”,正好需要融合两家之长。
武汉市将积极推动车都和光谷的融合发展,促进汽车、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创新企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和创新,推进“下一代汽车”技术、电子和通信网络技术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新兴智能网联汽车配套企业。将重点支持光庭科技在高精度地图、智能座仓电子软件、自动驾驶传感器融合与处理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依讯电子卫星导航终端、车载定位终端、T-BOX的研发与产业化;吉利亿咖通车联网终端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高德红外的红外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作为“下一代汽车”的基础,传统汽车产业仍需不断夯实。武汉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2025年五大整车企业实现350万辆乘用车的产销目标不动摇。力争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在汉尽快布局第三期,突破目前产能瓶颈,同时加快228万台发动机和10万台混合动力变速箱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加快东风本田第三工厂及其零部件产业园建设进度,确保2019年正式投产,2020年超越百万辆产销规模。支持东风雷诺尽快实现SUV与轿车并行发展,尽快启动二期建设,争取到2020年全面达产。
3月15日,湖北省长江经济带基金管理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海南三亚共同举办“新资本·新科技·汽车产业峰会”,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达成多项合作约定:2019年,在武汉市举办吉利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吉利控股优先安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项目落户湖北;双方将建立沟通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助力吉利控股完善上下游产业生态链,推动湖北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业内人士分析,武汉开发区是省内汽车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在汽车生产和研发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吉利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项目如落户湖北,首选将是武汉开发区。
按照打造万亿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武汉将实现传统汽车产销35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产销100万辆,新能源客车及专用车产销10万辆,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要达到40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产值占比超过40%以上。
他山之石
将实验延伸到马路还需提速
与北京、上海相比,武汉“下一代汽车”产业发展暂时处于第二梯队。武汉众多智能网联相关企业仍以实验室研发为主时,北京、上海已将实验延伸至马路。
去年9月,全国首条智能网联汽车潮汐试验开放道路在北京启用。该道路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至博大大厦路段,全长12公里,含公交专用道、潮汐车道、主辅路等复杂交通环境,在7个路口部署20余套车路协同设备,与交通信号灯、路侧标示标牌、可变情报板、施工占道标示等互联。具有车联网功能的汽车在该路段行驶,可实现盲区提醒、紧急车辆接近、行人闯入、绿灯通过速度提示、优先级车辆让行等功能。
今年3月1日,上海发布《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办法(试行)》,发放中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并在嘉定区划定安全性高、风险等级低的5.6公里道路,作为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获得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获得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的资格。此举将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测试向示范应用和商业化推广转变。
在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在不断提速。荷兰、挪威宣布2025年不准销售燃油车;比利时、瑞士和美国加州2030年也会加入这一行列。奔驰汽车宣布2022年所有车型提供电动版本,大众汽车也将在2030年前完成所有车型电动化,丰田计划2050年全面停售燃油车。
在通往“下一代汽车”的道路上,武汉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口。据悉,武汉市交管部门将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开放道路调研,力争早日出台相关测试条例,开放试验路段,助推“下一代汽车”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转变。
记者手记
提前布局彰显发展前瞻性
□ 蔡朝阳
城市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在传统汽车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时,武汉积极布局“下一代汽车”,显示城市发展的前瞻性。
产销189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3600亿元,2017年武汉汽车产业交出的答卷不可谓不漂亮。但是,在成绩的背后,我们还应看到,传统汽车产业正在面临的挑战。神龙汽车仍处于转型阵痛期,产销量离高峰期有较大差距;东风本田受部分车型影响,高速增长势头暂时放缓;东风雷诺全面达产也还需要时间。作为武汉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如果错失转型升级的窗口,在竞争中掉队,将给武汉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辉煌一时,在欧洲、日本车企的冲击下,随着美国汽车工业没落和生产基地迁移,底特律最终走向衰败。城市发展的轨迹,常常与产业兴衰息息相关。
正是基于这样的危机感,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武汉不断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力,丰富产业类型,牢牢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有望乘坐汉产的自动驾驶汽车,以清洁的新能源作为驱动,在蓝天下行驶,打开车窗,尽情享受新鲜的空气。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