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1093|回复: 24

[江城资讯] 2018年4月2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 08: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8: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自贸区11个月新增企业逾万家

湖北日报讯(记者雷闯、艾红霞、通讯员陈高亮)4月1日,湖北自贸区迎来挂牌周岁“生日”。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透露,一年来,湖北自贸区不断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截至2月底,武汉、襄阳、宜昌三大片区共新增市场主体10697家。“11个月新增企业7875家,个个都是‘精品’。”武汉片区管委会改革创新局局长钟复平说,释放改革红利,既要看企业数量,更要看投资质量。一年来,武汉片区吸引美国半导体设备、科大讯飞、上海联影、小米等重点项目,一批世界500强项目、“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落地,全力推进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T4、天马G6等重大项目量产。
数据显示,武汉片区已引进10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个,50亿元至99亿元项目5个,知名企业第二总部项目20余个。华星光电T4从签约到开工仅用74天,天马G6项目主厂房从土方开挖到结构封顶仅用123天,不断刷新“光谷速度”。
襄阳片区,突出自身特色定位,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等产业,引进一批重大项目。飞龙跃江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扬子江汽车集团,一期投资29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厂;骆驼集团与克罗地亚的“名片”里马茨汽车公司合作,研发生产全球最先进的电机、电控产品。
截至2月底,襄阳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079家,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2个。“自贸区已经有了4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包括3家整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十分显著。”襄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武义泉透露,到“十三五”末,以襄阳片区为核心,襄阳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50万辆。
宜昌片区,则聚焦高端服务业。一年来,吸引阿里巴巴国际站、宜贸通、全橙通等外贸龙头企业,以及天津东疆跨境电商、鄂贸平行进口汽车、进口商品分拨中心等平台项目落户,引进全国知名服务众包网络平台猪八戒网,推动众多创意、智慧、技能转化为商业服务;引进君达人力资源产业园,吸引50家人力资源公司入驻,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中介、培训等服务。
宜昌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浩表示,到2月底,片区新设立企业1743家,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5个,协议投资总额353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8: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试运行 早吃热干面午品香港茶

湖北日报讯(记者雷闯、通讯员孟立)“早上在武汉吃热干面,中午在香港品尝港式奶茶。”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广深港高铁一旦正式开通,从武汉乘坐高铁到香港,最快仅需5小时。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将于4月1日起试运行,设计时速200公里。
广深港高铁北起广东省广州市,经东莞、深圳到香港,全长约140公里,设广州南、庆盛、虎门、光明、深圳北、福田、西九龙站等7个车站。其中,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沿途不设站,终点为西九龙站,目前主要工程已竣工,计划待各方面达到开通条件后,于今年年内开通运营。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根据铁路部门的安排,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试运行期间,每日将安排多趟高速动车组往返于广州南、深圳北、福田站和西九龙站间,车票暂不对外发售,暂不搭载旅客。
目前,武汉到深圳北高铁二等座票价538元,加上深圳北到西九龙站74元,意味着武汉到香港的高铁票价为610元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8: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自贸片区完成40余项改革创新实践 4项成果获全国推广(图)


去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在东湖高新政务中心正式挂牌,已有不少市民陆续前往东湖高新政务中心自贸区转台办理业务 记者任勇 摄(本报资料照片)
长江日报讯(记者肖娟 通讯员龙霄 熊琪)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挂牌一周年,据悉,截至目前,武汉自贸片区207项改革事项,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24项,其中,2017年度110项重点工作,已完成九成。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武汉自贸片区初步形成改革创新实践案例40多项,4项制度性成果获中央认可全国推广。
下载一个“政务助手”手机APP,就能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工商、税务、社保等业务远程办理,这个APP已成为很多去光谷办事的市民手机里的标配。这一成果,被前来视察的国家领导人点赞。武汉自贸片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改革创新实践向全国推广,获得首届湖北改革奖和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另外,国地税合办营改增试点作为国税总局案例拟在全国复制推广。
武汉海关的“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先出区后报关”等2项创新措施,入选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案例。据介绍,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是极具武汉特色的创新实践,作为长江中游城市,需要结合内河运输实际,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这项创新举措,运用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确保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严格监管的同时,让企业传输数据和前端卡口采集数据自动比对,触发卡口自动抬杆放行货物,极大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第三方评估认为,这项措施是内外贸江海联动的突破性举措,有利于武汉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先出区后报关”这项措施也为企业大幅缩短通关时间,过卡口最快仅需6秒。据测算,新模式下每票货物减少通关时间约18分钟,每票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约150元。
除向全国推广案例,武汉自贸片区“企业股权转让登记远程核实”等6个改革试点经验,“构建科技金融体系服务创新创业”等6个创新实践案例,已报送湖北省自贸办,拟在省内复制推广。
目前,全国已有11个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压力测试区、开放新高地”,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看是否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性成果。武汉自贸片区自贸改革创新局局长钟复平介绍,作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除了复制已有改革创新经验,更要结合实际探索改革新路,一边学一边干,融合创新。
据介绍,目前武汉自贸片区已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片区挂牌一年来改革创新实践进行评估,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客观了解工作实绩,评估报告预计将于4月中旬完成。
  专家观点:武汉应以更大的担当扩大开放
  2017年,武汉进入自贸试验区时代。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叠加,武汉自贸片区从建设之初,就被寄予极大期待,“双自联动、双轮驱动”,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全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年为期,成效如何?一年之后,如何继续努力?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认为,武汉自贸片区突出了“双自联动”、融合创新和产业发展,在坚持全国自贸区改革共性的同时,也做出了有的放矢的特性改革。
  从确定的行政审批与服务、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对外开放四大改革任务来看,武汉自贸片区积极推动“三办”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更佳营商环境,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产业生态、推动科技金融开放创新、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武汉自贸片区完成的改革事项,还显得较为碎片化,系统集成程度不高,这导致的结果是,企业获得感不强”,陈波说,今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深化,部门合并和跨部门合作将是政府职能转变中的重要任务,“系统集成意味着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兼容性,要齐头并进,有快有慢,只会造成改革通路上的结点”。
  另外,武汉自贸片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还要尽快提升。自贸试验区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国际化、开放高效的营商环境,目前,很多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只有个别企业、个别行业感受度较高,成果经验应尽快复制推广到其他行业。
  从宏观来看,对外经贸关系的波折,只会让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以更坚决的态度快速推进,武汉应当仁不让地成为开放实验者。面对国际性博弈,中国更需打通其他贸易通路,执行“一带一路”战略,武汉这个内陆交通节点城市,要大力发展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开放要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上,要进一步提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8: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首次揭秘华中科大引力中心
罗俊院士35年只做好一件事



    央视截图

    罗俊院士35年只做好一件事  

    本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王潇潇)1日上午,央视新闻频道在《我奋斗我幸福》栏目中播出了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罗俊院士为代表的团队扎根喻家山,在位于山底下的一座防空洞里,为“引力波”的研究奋斗35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中巨大的天体运动会让时空发生扭曲并像波浪一样传播,这就是引力波。未来,把这样一套装置放在宇宙空间里,就能测量出时空变化。这就是中科院院士罗俊教授提出的“天琴”计划。

    何为“天琴”计划?罗俊介绍,在10万公里高的轨道上放三颗卫星,中间用激光联系起来。引力波过来,这边空间会拉伸,这边空间会收缩,这个拉伸距离就只有皮米级的(一个原子的大小)。我们就用距离的变化测出来。立体看像我们一个竖琴,引力波是拨动琴弦的上帝之手,所以我们取名字叫“天琴”。

    2016年,位于美国的LIGO项目团队宣布发现引力波的存在,为人类观察宇宙打开了全新的视野。而事实上,中国人为了聆听这种宇宙中最神秘的琴声,已经准备了30多年。1983年,罗俊就来到这座防空洞里进行引力的研究实验。

    罗俊说,之所以选择山洞,因为受外界干扰比较小,震动比较小,温度比较恒定的地方,就是做引力试验合适的地方。

    当时,罗俊选择的研究方向是精确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这个常数人类算了200多年,上百种试验方法,每次精度提升都是测量方法的革命。因为物体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实验装置必须做得极为精确,否则设备的误差就会把引力信号掩盖掉。严苛的要求,让引力测量一个试验仅准备就要几年,当时罗俊除了吃饭睡觉,其他的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年轻的罗俊脸上甚至出现了半边脸的白癜风,头发斑秃。“大概每个月都要感冒发烧一次。最早的时候有十多个人,到后来陆陆续续地离开,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罗俊说,留下来的都是他优秀的学生,现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涂良成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罗俊发表了牛顿万有引力常数测试结果,是当时全球测量精度最高的几个结果之一,震惊了世界。国外专家甚至把这座位于中国的防空洞誉为“世界引力的中心”。盛誉之下,更让罗俊欣慰的是,这个曾经寂静的防空洞又热闹了起来。

    今年62岁的罗俊说:“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全世界最好的结果,我已经很开心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08: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有轨电车优先通行小路口
防晒窗帘类似高铁 侧出风式空调避免对人直吹



    4月1日,乘客“尝鲜”光谷有轨电车,车厢环境舒适        

    本报讯(记者鞠頔 通讯员黄策 左平 周维)4月1日上午11时18分,载着近300名乘客的一列“光谷量子号”有轨电车从三环线附近的当代国际花园站平稳驶出,沿关山大道一路向北行驶,标志着光谷有轨电车L1线、L2线正式对外载客试运营。

    有市民提前两小时在站台等候

    4月1日上午10时,长江日报记者来到光谷有轨电车当代国际花园站。此时距列车开行还有1个多小时,站台上已聚集不少等待体验首趟有轨电车的市民。市民汪清家住附近的茅店山路。她说,上初中的儿子听说家门口开通有轨电车,非要让她带着来乘坐首发列车。上午9时多,他们就在站台等候了。

    市民吴茂清说,他家住当代国际花园小区,由于工作原因,经常要前往城铁汤逊湖站附近,每次都是搭乘903路公交车前往,由于路上拥堵,不到5公里路程有时要耗时近40分钟。“今天,我虽然不上班,但也来体验一下。据说,乘坐有轨电车,从当代国际花园站到城铁汤逊湖站,最多15分钟就可到达”。

    车厢内有不少人性化设施

    11时15分,首趟有轨电车准备发车,车门打开。记者注意到,有轨电车每列为5节车厢编组,车身两侧共有12个门,单边6个门,其中中间4个大门均可方便残疾人轮椅上下。车门出入口无坡度,与站台高度基本一致。上下门边上就划有轮椅专用位,并有安全带固定。每节车厢中央上方设置了29英寸超大液晶显示屏,乘客可清楚地看到列车线路、车厢内温度等相关信息。

    光谷有轨电车运营公司负责人汪涛介绍,“光谷量子号”采用的是类似于高铁的瀑式防晒窗帘,上下拉即可,在全国有轨电车行业属于首次。车内空调也与高铁一样,改成了侧出风式,避免对人直吹。

    通行小路口享受优先放行

    11时18分,列车准时出发。列车行驶过程中十分平稳。记者注意到,有轨电车沿关山大道行驶,经过南湖大道、雄楚大道等大路口时,与社会车辆一样停下来等绿灯。而行至一些小路口时,有轨电车两侧社会车辆前方的交通信号灯变成红色,有轨电车享受优先放行。

    据介绍,有轨电车沿线路口交通管控,通过沿线路口交通标识标线、标志标牌、智能交通信号、电子警察、视频监控等五大系统已接入市区交管指挥平台“一张网”,有效保障道路通行秩序。

    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市有轨电车管理暂行办法》自今年4月1日起施行。有轨电车行驶中如偶尔发出“叮当叮当”的笛声,意在提醒前方车辆或行人礼让。

    据统计,截至4月1日晚10时,光谷有轨电车L1线、L2线合计客流为39520人次。

    早晚高峰期可像高铁重联运行

    汪涛介绍,光谷有轨电车在部分站点停靠时,利用上下客间隙,30秒即可完成无线充电,能再跑10公里。车辆采用能量回收系统,遇下坡、刹车路段可回收制动能量,达到节能效果。

    汪涛表示,光谷有轨电车还可像高铁一样重联运行。比如早晚高峰期客流量较大时,可将两列列车编组到一起,组成10节车厢,最多可容纳720人,运力与一列8节车厢的高铁相当。

    可刷公交卡或扫描手机、纸质车票二维码

    两线换乘需再购票或刷卡

    买票>>>

    与地铁站不同,光谷有轨电车站内没有安检口,也没有闸机口,乘客进站全程无阻碍。有轨电车采取的是进站再购票方式。购票上车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在站台自助售票机(支持5元、10元纸币和1元硬币)购买印有二维码的纸质车票,上车时扫描车票上的二维码;二是上车时直接刷“武汉通”公交卡;三是用手机扫描自助售票机界面右下方的二维码或关注“光谷有轨电车”微信公众号,下载光谷有轨电车手机APP“光谷云购票”,然后扫描手机二维码上车。车厢内的刷卡机有两个区域,上方可刷公交卡,下方玻璃区域可扫描手机上和纸质车票上的二维码。

    光谷有轨电车此次开通L1线和L2线,票价为2元/人次,实行全程一票制。与地铁“一票制”换乘不同,市民如乘坐光谷有轨电车想在两条线之间换乘时,下车后必须再花2元钱购买纸质车票,才能登上换乘车辆,或上了换乘车辆再次刷卡、扫描手机二维码。这意味着只要换乘就得多掏2元钱。(记者鞠頔)

    有市民建议统一所有公共交通手机软件

    建议>>>

    4月1日中午,市民孙斌带着儿子乘坐光谷有轨电车“尝鲜”,由于没买纸质车票,也没带“武汉通”公交卡,他俩只得在前方到站下车补票。

    一些乘客上车后像孙斌父子俩一样,他们唯一的办法是用手机下载光谷有轨电车APP“光谷云购票”。但不少乘客由于网络或流量限制,不愿意在车上下载该软件。也有个别年纪稍大的乘客不会下载这一软件。因此,这部分乘客只能在前方车站下车,补票后再上车。

    孙斌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由于可以刷支付宝二维码乘坐公交车,他现在基本上不带公交卡了,没想到在有轨电车上不能通用。他说,既然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应为乘客提供便利。因此,他建议尽早统一武汉所有公共交通手机软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08: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sunnyao11 发表于 2018-4-2 08:45
这个常住人口增长。。。低的简直了

2016年没有出台一系列政策的时候,增长15万多,2017年一系列促进落户 ...

人口流动规模已经下降了不少。按这个数据,悲观的话,1200万常住人口已经是顶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08: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大校友再为母校捐赠1.8亿元 陈东升再捐8000万元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刘丹)3月31日,武汉大学举行第三次人才引进基金集中捐赠签约仪式。一批校友企业家捐赠签约总额1.8亿元,用于支持母校“筑巢引凤”,引进高端人才。至此,武大人才引进基金签约规模达3.23亿元。武大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出席。



去年8月,武大校友陈东升在该校人才引进基金启动仪式上,曾捐资2000万元。此次,他再次捐赠8000万元,总计为该基金捐出1亿元。他说,改革开放40年,校友企业家们取得的成绩是一个时代的成果,现在到了回馈社会、回馈母校的时候,校友们将全力支持母校的人才强校战略。


周旭洲是武大人才引进基金的发起人,加上此次捐赠的2000万元,他共向该基金捐赠了5000万元。继去年为基金捐资1000万元之后,毛振华再捐3000万元,至此他个人向武大累计捐赠金额超过1亿元。一批企业家和校友企业也各捐1000万元。

  据介绍,武大人才引进基金筹款目标为5亿元,将助力该校“双一流”建设。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提供的数据,截至2017年,武大校友总计为母校捐赠金额达18.26亿元,位居全国第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08: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一个值得注意的,户籍人口,我没有记错的,比上年增加了20万左右,常住人口只增加了12万多,是不是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下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09:07: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这房价水平都承担不了的大学生留武汉意义也不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09: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hwd 发表于 2018-4-2 08:55
武大校友再为母校捐赠1.8亿元 陈东升再捐8000万元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刘丹)3月 ...

武大,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09: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大神透露下WGC的消息呢,权限不够看不了WGC的主贴,干着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09: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口增长比预期要低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09: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干的其实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 09: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8-4-2 10:04 编辑

能不能不要这么玻璃心,一会过于乐观,现在又悲天伶人,操不完的心。

武汉户籍人口增加20万说明什么?为什么过去增加很少?新增的户籍人口中很多是常住人口中的转移,或者说这些是以武汉为家,意味着在武汉置业、结婚生子或者子女直接在武汉上学,直接享受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资源。

这说明武汉常住人口中非户籍常住人口留守武汉的比例不断提升。这个现象值得关注。因为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在享受地方福利方面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尤其是特大超大城市。长期在北上广的非户籍常住人口是有切身体会的。还有一点,就是武汉每年有不少高校毕业生离开武汉去沿海火回家乡所在城市,这些大学生有部分是将集体户口也转走的,但今年户籍人口增幅大,说明毕业生留汉比例在增长,这只能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武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只能说明武汉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环境改善了。

同时,常住人口也保持增长将近13万人的增长,说明武汉继续保持活力。

昨天在华东某版看见一个一线城市和二线排名靠前城市常住人口增幅图,发现武汉常住人口的增幅和其他二线靠前城市增长曲线类似。动不动就自大或者自卑,不是武汉人的表现,也不是超大城市市民的表现。

至于买房,武汉房价继续看涨,尤其是光谷片区,因为武汉城市价值不断提升,房子自然看涨。为了置业和工作买房有什么不对吗?你以为武汉是小县城,房子增值潜力低,买不买无所谓那种?在武汉安家过好日子,没一套房还真不“幸福”,真不好混。这个道理大学生都明白了,有些人还不明白,除非你不在武汉,没有留汉大学生的普遍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3 22:07 , Processed in 0.04531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