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摩天圳 于 2018-7-30 15:09 编辑
“天琴”地面装置获批在深建设项目 选址在中大深圳校区
2018-07-13 07:10 来源:南方网 姚瑶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姚瑶)12日,记者从中山大学官网获悉,该校牵头建设的“天琴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深圳市立项批复。该装置去年4月立项为教育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这是广东省首个自主提出、自主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选址在中大深圳校区,建设总投资预算约为11亿元。
装置将主要建设空间复杂环境模拟系统、超高精度惯性基准模拟系统、长基线激光干涉测量模拟系统和数值仿真与数据应用系统等,旨在解决空间引力波探测中高精度惯性基准、超远距离星间测距、空间复杂环境影响的精确评估、多自由度编队协同控制等难题,为今后国家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储备技术,推动基础物理、天文学、宇宙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
研究人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基础引力实验研究,于本世纪初开始空间引力波探测中的空间惯性传感器和星间激光干涉测量两大核心技术研究,目前部分技术已经通过了多次在轨飞行试验验证。到现在为止,中大天琴中心核心团队72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15人,副教授或副研究员20人,专职科研人员及博士后24人等。
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正式立项并落户深圳
2018年07月30日 14:42 来源:中青在线 参与互动
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正式立项并落户深圳
中青在线深圳7月3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芳)作为广东省首个自主提出、自主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实施进入新阶段,其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项目今天在深圳正式立项并启动可研报告编制,此举将为全世界空间天文学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介绍,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是“天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以服务未来空间引力波探测为核心目标,通过建设空间复杂环境模拟系统、数值仿真与数据应用系统四大系统,形成对空间引力波探测进行全系统模拟的能力,为解决空间引力波探测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高精度惯性基准、超远距离星间测距、太空复杂环境影响的精确评估、多自由度编队控制等核心技术难题提供大型复杂科学系统支撑。设施建成后将为我国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提供系统完整、精细可控的模拟环境和全新研究手段,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中心。
目前,广东建设了若干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但是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是广东省首个自主提出、自主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广东省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现从“外来输入型”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型”转变的重要节点,也是落地深圳支撑深圳自主创新发展抢占国际科技前沿制高点的里程碑,更是落户深圳光明创新城为深圳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柱。
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吴优介绍,深圳在高新技术研发产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基础研究方面仍存在短板。深圳正高水平、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该项目建设选址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设总投预算超过10亿元。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深圳市创新中心组织的建设书预审会,并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组织的项目建设书评审,并作为2017年《深圳市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予以重点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