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8258|回复: 25

[项目进度] 港科大(广州)、中科院明珠科学园9月开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 1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6-1 14:55 编辑

2019-06-01来源:南沙新区报

南沙举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

       南沙区委书 记蔡朝林要求,南沙要大力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要尽快推动重大合作平台落地,包括粤港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国际金融岛、南沙科学城、中科院广州明珠园等;要推动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对标新加坡、香港等先进地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尽快推动重大平台项目落地,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区等。
  蔡朝林强调,当前南沙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形成了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发展新格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进一步增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同发力,携手港澳积极探索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会议提出,南沙将重点在强化重大政策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重大载体和项目建设、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促进规则相互衔接、健全工作机制等六个方面抓紧抓实大湾区建设工作。
  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
  ★南沙将加快落实与中科院的协议各项工作,推动中科院明珠科学园9月底开工。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9月开工。
  ★以南沙科学城建设为依托,加强与国家、省市对接,争取将南沙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聚焦海洋科技,加快推进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装置、国家级可燃冰科研总部基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建设,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察与试采工程开展可行性研究,加快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建设。
  ★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支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导入知识产权服务和交易、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资源,打造技术转移交易综合平台。
  在重大载体和项目建设方面
  ★南沙将重点抓产业合作载体建设,主要包括粤港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国际金融岛、大岗先进制造业基地、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南沙园区)等,加快推进园区征拆及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及配套工程建设。
  ★推动恒大纯电动汽车、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早日投产,打造千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海尔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建设,形成先进制造业规模效应。
  ★加快推进全球质量溯源中心、大湾区优品分拨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国际供应链枢纽服务功能。
  ★重点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国际邮轮母港今年11月投入运营,加快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等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抓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大附中(南沙)实验学校等一批教育项目建设,加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等一批医疗项目建设,加快提升南沙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5: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30日,南沙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南沙区行政中心举行。会议传达省、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听取南沙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审议《南沙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9年工作要点》,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南沙区委书 记、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蔡朝林主持会议并讲话。区长董可出席会议。区各有关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蔡朝林强调,南沙面临前所未有之机遇,中 央和省、市对南沙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南沙要倍加珍惜,紧抓机遇,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为大湾区建设贡献南沙力量。
  南沙建设是广州“一把手工程”
  会议强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以***ZY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根本遵循。今年以来,ZY和省、市相继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政策措施,推动工作抓紧抓实。省 委书 记李 希在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进广州南沙等三大平台建设,从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高度,加快推进南沙等开发建设,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4月16日,李 希到南沙调研指导,对推动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南沙自贸片区建设不仅是南沙的大事,更是广州的大事,也是广东的大事,要求广州市把南沙自贸片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将南沙建设成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5月13日,市 委书 记张硕辅主持召开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南沙新区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9年第一次会议暨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南沙新区自贸区建设是广州的“一把手工程”,全市上下要以贯彻落实李 希书 记调研讲话精神为契机,举全市之力高质量建设南沙新区自贸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5: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尽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

       蔡朝林要求,南沙要大力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要尽快推动重大合作平台落地,包括粤港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国际金融岛、南沙科学城、中科院广州明珠园等;要推动制度创新取得新突破,对标新加坡、香港等先进地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尽快推动重大平台项目落地,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粤港澳大湾区商业银行、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区等

  蔡朝林强调,当前南沙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形成了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发展新格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进一步增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同发力,携手港澳积极探索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创新,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董可强调,南沙在推进大湾区建设工作中要有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ZY和省市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部署要求上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只有让更多的香港和澳门人来南沙生活、就业、创业,南沙才能真正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5: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


  ★南沙将加快落实与中科院的协议各项工作,推动中科院明珠科学园9月底开工。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9月开工。
  ★以南沙科学城建设为依托,加强与国家、省市对接,争取将南沙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聚焦海洋科技,加快推进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装置、国家级可燃冰科研总部基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建设,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察与试采工程开展可行性研究,加快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建设。
  ★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支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导入知识产权服务和交易、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资源,打造技术转移交易综合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5: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6-1 15:42 编辑

       第二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在南沙开幕

       5月31日,第二十一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以下简称“风投论坛”)于广州南沙拉开序幕。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新经济,资本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创新”为主题。千余名风险投资大咖携万亿资本聚首南沙,海内外资本界的“最强大脑”聚焦南沙,为大湾区建设再添新动能,共谋中国经济发展新方向。这是风投论坛第二次在广州举办,南沙首次举办风投论坛。“金融服务”是南沙一直以来着力培育的枢纽功能,也是大湾区发展的血脉,风险投资将成南沙金融下一个突破口。

       本届论坛由民建中 央、广东省人民政 府、广州市人民**、深圳市人民政 府主办;科学技术部支持;由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民建广东省 委、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证券时报社、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广州风投资本研究有限公司、深圳中投风险投资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广州风投资本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中投风险投资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双馨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会务执行。

     蔡朝林在开幕式致辞表示,广州厚实的金融基础,在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位居全球第19名,金融业增加值5年增加近1倍,成为全市第五大支柱产业。出台了促进风险投资市场规范发展的系列扶持政策。接下来,广州将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为抓手,打造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撑大湾区发展的能力。

       在广州金融创新发展中,南沙扮演重要角色。记者从南沙开发区金融管理局了解到,南沙始终坚持“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要求,出台了覆盖面广、力度大的金融业专项扶持政策,对持牌法人金融机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各类金融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大力促进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积极构建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南沙共集聚了金融和类金融机构约6500家;引入了1500多家股权投资企业。南沙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地,落户了被誉为金融界“F20”的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6项金融创新入选自贸区创新最佳案例。

  南沙打造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风投论坛在南沙举办,中国风险投资中心在南沙落成后,将为南沙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想象空间?
  据悉,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将发挥论坛的平台优势,致力于搭建资本与人才的沟通渠道,加速资本、人才、创新企业的转换对接,促进各类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优化,聚焦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为创造全球一流粤港澳大湾区赋能。

       谢明表示,按照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广州从2017年的40位上升到27位,稳居世界一线城市。南沙作为广州唯一的城市副中心,具有地处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以及毗邻港澳的开放优势。未来南沙将致力打造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结合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推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私募投资、航运金融、科技金融、商业保理等特色金融产业体系;高水平推进国际金融岛、汇丰全球培训基地、国际风险投资中心等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金融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设立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和创新型期货交易所,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15: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6-1 16:00 编辑

广东规划12条跨江通道 “桥”见湾区澎湃活力

       不久前,在同一片海域,南沙大桥正式通车,一举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80后的项目副总工程师鲜荣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又立即投身到吹响开工冲锋号的黄茅海大桥项目。从高栏港出发,对接香港,直通粤西,黄茅海大桥将用3年打通港、珠、江,彻底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迈出坚实脚步,我要延续在南沙大桥的精神和状态。”鲜荣说。

  超级大桥的蓬勃建设,互联互通的迫切需求,折射的正是广东经济迎难而上的底气、长风破浪的后劲。

  与上一轮大会战相比,广东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大建设明显有本质上的不同:领域更广、立意更高、目光也更为深远——立足大湾区互联互通,为广东经济“强筋健骨”。

  “事实上,珠江口共规划建设12条公路铁路跨江通道。”据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公路通道7条,分别是珠江黄埔大桥、莲花山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茂铁路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铁路通道5条,分别是广深港高速铁路、佛山至东莞城际轨道、深茂铁路公铁两用大桥(铁路桥)、中山—南沙—虎门城际轨道、深圳至珠海城际轨道。


广东规划的珠江口12条跨江通道,其中的公路通道黄埔大桥、莲花山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茂铁路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深中通道,铁路通道广深港高速铁路、佛山至东莞城际轨道、深茂铁路公铁两用大桥(铁路桥)、中山—南沙—虎门城际轨道(赣深高铁南沙支线)共10条要经过广州,可见广州,特别是南沙地位之重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21: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亿资本齐聚!南沙两科创“独角兽”闯入全国前十

5月30日,以“寻找科创板之独角兽”为主题,由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南沙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9(第二届)中国新锐独角兽大赛在南沙举办,26家来自全国的最具独角兽潜力的科创企业参与现场路演,与红杉资本、IDG资本等20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面对面,对接万亿资本。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丁继红、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谢明出席活动。据悉,本届大赛邀请来自红杉资本、IDG资本、深圳创新投资、软银中国、君联资本等20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的代表携万亿资本齐聚南沙,共同寻找科创板的独角兽。

“大赛将加速资本、人才、创新企业的转化对接,为优质项目提供产业园区引入等相关政策的支持与优惠,推动中国独角兽企业落户广州。”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副院长黄春生表示。记者了解到,该赛事共收到超过1000份项目计划书,依据市场潜力、产品优势、团队、商业模式、企业成长性等多个维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命科学、新能源等行业领域筛选出最具独角兽潜力和最具独角兽雏形的企业。

  大赛设置了种子独角兽、准独角兽两个组别,最终共有26个参赛企业进入现场路演环节,角逐最具投资潜质独角兽企业。这当中不乏南沙科创企业的身影。在南沙注册成立约4年的广州紫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热成像机器视觉及智能探测技术等方面的软硬件开发,产品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边防检查等多个领域。

  “一个初创企业,没有得到资金的支持是无法走到今天的,资本在当前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助力。我们希望公司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之间找到平衡,也希望资本不要过于着急,对科技企业的成长有足够的耐心。”该公司的创始人曾宇表示。另一家来自南沙的生物医药企业兆科药业(广州)有限公司,则带来了他们正在研发的一款针对肿瘤爆发性疼痛的药械组合产品。

  据介绍,肿瘤患者中爆发性疼痛的发病率较高,而目前国内暂无针对该适应症的上市产品。同时,该产品通过设计给药装置和互联网云端系统等软硬件,实现麻醉药品使用环节数据的全程监管。经过激烈角逐,上述两家南沙科创企业以及广东三优母婴健康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厦门职行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态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长沙智能驾驶研究员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评最具投资潜质独角兽企业。

  据了解,南沙目前已集聚股权投资企业1500多家,正高标准建设中国风险投资中心,大力引入VC/PE机构,致力打造面向国际的风险投资集聚区,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23: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南沙海商与保险研讨会”举行
        
       南沙香港航运保险或率先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南沙与港澳金融机构合作,按规定共同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探索建设国际航运保险等创新型保险要素交易平台。6月1日,由香港海事保险学会和敬海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协办的“2019南沙海商与保险研讨会”在南沙举行,邀请来自香港和内地的7名专家,从保险业、大湾区建设、海事法律服务体系、制裁令、海商和保险仲裁等方面,探讨南沙和香港如何在海商保险率先实现互联互通,助力南沙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参加论坛并致辞。

  两地航运保险互联基础较好

  “南沙和香港在船舶保险和航运保险率先实现互联互通已有较好基础。”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执行院长邱国宣在接受南沙新区报记者时如此表示。据邱国宣介绍,保险互联互通的第一个前提是法律环境相同,海商法律多年来已经实现国际化,两地法律已互相适应,香港采取国际通用的英国法律,而南沙海事仲裁已经能在港澳和内地三种法律体系中切换。目前由于香港航运保险发展较为成熟,大多货主选择购买香港保险。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和南沙航运要素不断聚集,香港可在南沙设立保险分支机构,不久将来在南沙就能购买香港航运保险产品,为探索建设国际航运保险等创新性保险要素交易平台打下基础。

  多式联运是南沙在大湾区竞合优势

  事实上,南沙已经建成南中国最具规模的集装箱、汽车和通用码头群。潘玉璋在致辞时表示,南沙国际班轮航线100条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和城市。2018年汽车平行进口1.4万辆,成为全国汽车平行进口第二大口岸。出入境邮轮94艘次,出入境旅客48万人次,排名全国第三。广州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国第四、全球第五。

  如何在这个基础上争取新的贸易增量?邱国宣表示,回归到航运本质,一靠有优势的物流成本,二靠贴心的服务。成本目前较大程度依靠企业和市场,政 府可从中给予补贴支持,但是邱国宣也表示,大湾区内现在码头林立,不少港口打出“倒贴式补贴”,这不利于健康和行业环境发展。为此,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正在着手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口岸营商环境体系,试图在价格中找出数据关系,降低不良竞争风险。

  邱国宣也提出,南沙在发展空间上具有强大的优势,这是大湾区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南沙港区正在建四期,还预留了五期、六期,其他地方都没有空间了。从中长期角度分析,南沙无疑是最有投资价值的港口地区。”

  在南沙能上海海事大学湾区研究生院

  记者从论坛上获悉,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研究院将于今年8月整体搬迁至南沙办公。该研究院是响应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而建立的专业化供应链研究及智力转化的发展平台。现有专家团队成员百余人,其中教授30余人,合作咨询专家50余人,包括国 务 院政 府特殊津贴人才、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政 府机构专家、大型企业高层及供应链领域资深专家,以及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相关领域专家等。据透露,依托上海海事大学高等航运教育优势,研究院引入“上海海事大学湾区研究生院”并落户南沙,采取“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双核运营模式,通过MBA、EMBA、硕士及博士培养等中高端培训,拟为政 府部门、港航、物流及金融贸易等企业和组织培养高级管理者和业务骨干,打造湾区高端港航人才培育基地。目前,该研究院设立五大研究所,包括邮轮产业研究所、科技创新研究所、航运物流研究所、产业政策研究所、金融法律研究所的建设与发展,促进行业研究聚焦深化、科技创新发展与科技成果转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 23: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海事大学大湾区研究生院落户南沙,这是南沙的又一间大学,希望南沙尽快开办海事大学或者把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院扩大规模,办成广州校区,本硕博招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 23: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南沙,今年自从大湾区规划发布了之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1 23: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南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 13: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海事大学南沙研究生院应该是蔡书 记招来的,蔡是上海海事大学校友(前身上海海运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 2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邱国宣也提出,南沙在发展空间上具有强大的优势,这是大湾区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南沙港区正在建四期,还预留了五期、六期,其他地方都没有空间了。从中长期角度分析,南沙无疑是最有投资价值的港口地区。”



林树森决定开发建设南沙港的战略奠定了广州港作为南方港口霸主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 22:21: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GZH 发表于 2019-6-2 21:55
 邱国宣也提出,南沙在发展空间上具有强大的优势,这是大湾区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南沙港区正在建四期 ...


五期六期是否需要继续填海?港口旁边适合高密度制造业集群。龙穴岛够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3 09: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出台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城市人才发展战略性文件
“广”聚天下英才 智“惠”创新湾区

近日广州市 委、市政 府正式发布《关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的意见》(简称“广聚英才计划”),提出了19项创新举措,面向全球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国际创新人才战略高地。

  这是广州市在优化人才政策体系方面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大湾区内出台的首个城市人才发展战略性文件。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祖仁才

  广聚英才计划“亮点”有哪些?

  创新评定体系

  人才待遇高了

  人才评定

  经市高端创新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联名推荐并通过公示的人才直接认定为市高层次人才或入选相应市级人才项目;鼓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并支持纳入全市行业人才评价体系;开辟突出贡献人才、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

  待遇保障

  战略科学家团队享有“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优先保障经费支持和工作条件

  团队激励

  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成长性好或业绩突出的产业人才团队,探索按“一人一策”“一企一策”方式量身创设发展条件,扶持人才一路“快马加鞭”

  人才保障更好

  后顾之忧没了

  资金服务

  探索实施“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项目;研究设立较大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建立“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人才信用贷款

  医疗教育

  “上管老下管小”,在市属三甲医院探索实施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在部分中小学探索开展双语教学试点

  住房保障

  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或免租入住的人才公寓;对来穗工作的博士后、博士给予安家费或生活补贴,支持各区为硕士生、本科生等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激励政策

  规划建设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对入选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的重点人才,按较高比例给予人才经费和项目资金配套

  发挥广州优势

  吸引高端人才

  人才培育

  探索将港澳台地区知名高校优秀学生纳入“菁英计划”;增设“基础研究青年英才项目”,为基础研究和重点产业方向相关专业大学生提供奖学金

  成果转化

  每年择优支持一批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科技人才在穗转化科技成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科技型企业兼职或在岗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盟

  创业平台

  打造青年创业“广交会”;每年择优支持一批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对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及配套服务;打造“人才基地+青年众创空间”平台体系,引导建设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青年众创空间

  目标:从新高度进行

  顶层设计系统安排

  ***在2018年全国**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广州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举措,为集聚高层次人才、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对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的定位要求,广州迫切需要围绕城市未来的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制定广州人才发展的整体路线图。

  市 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牵头起草的“广聚英才计划”以“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为目标,从全局的高度对人才事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发展的路线图和作战图。

  一要推动聚才视野战略性转变。紧紧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将聚才视野拓展到粤港澳大湾区,注重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

  二要推动人才政策战略性优化。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一方面优化整合提升现有市级人才项目,另一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重点集聚一批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高端专门人才。

  三要推动人才工作格局战略性提升。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积极发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人才工作中的战略谋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功能,凝聚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创新“评”才 一人一策

  鼓励行业领先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

  让人才评价更加创新——探索实施“人才举荐制”,将经市高端创新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联名推荐并通过公示的人才直接认定为市高层次人才或入选相应市级人才项目,与现有模式共同构成“认定+评定+推荐”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发挥用人主体“自主评价”作用,鼓励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人才评价标准,并支持纳入全市行业人才评价体系,开辟突出贡献人才、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

  令人才待遇更加优厚——对战略科学家团队实施“团队带头人全权负责制”,赋予其用人权、用财权、用物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内部机构设置权和人才举荐权,优先保障经费支持和工作条件,构建国际一流的新型人才发展体制和科研运行机制。对成长性好或业绩突出的产业人才团队,予以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探索按“一人一策”“一企一策”方式量身创设发展条件,扶持人才一路“快马加鞭”。

  使人才支持措施更为暖心——强化金融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探索实施“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项目,为人才解决发展道路上的“粮草之忧”。搭建创投机构与人才创新项目充分对接平台,研究设立较大规模的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建立“人才服务银行”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人才信用贷款。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暖心服务,在市属三甲医院探索实施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在部分中小学探索开展双语教学试点,让海外人才子女尽快适应国内求学环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白云国际机场候机室VIP待遇,为人才、配偶的双方父母提供广州市户籍老人公共交通乘车优惠。实施外国人分类管理,为外国人才来穗工作提供便利措施。

  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规划建设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构建人才安居保障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或免租入住的人才公寓,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可无偿获赠所租人才公寓。通过新增筹建、园区配建、城市更新、共有产权等方式,力争3年内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对来穗工作的博士后、博士给予安家费或生活补贴,支持各区为硕士生、本科生等青年人才提供安居保障。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中国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发展;每年评选一批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人才、人力资源服务创新项目,提升我市全球配置人力资源能力。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对入选国家、省重大人才工程的重点人才,按较高比例给予人才经费和项目资金配套,并对人才所在单位给予奖励补贴。引导国有企事业单位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引进或聘用优秀博士和博士后,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用人单位引才育才的积极性。

  将“人力”转为“动力”

  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盟

  加大教育合作力度——优化提升“菁英计划”留学项目,探索将港澳台地区知名高校优秀学生纳入支持范围,为其赴国外一流高校攻读博士提供生活费和国际旅费;增设“基础研究青年英才项目”,为基础研究和重点产业方向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奖学金,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培才引才。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广州地区科教人才资源最为集聚、丰富的优势,每年择优支持一批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科技人才在穗转化科技成果。引导相关单位加大科研投入,把对房产的投资转化为对高端科研仪器的储备。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在科技型企业兼职或在岗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转化所得净收入可按不少于70%的比例奖励给人才。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盟,引导产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在穗产业化、商业化、品牌化、资本化,切实将广州的科教人才集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动力。

  集聚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打造青年创业“广交会”。依托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打造“青年创新成果广州交流会”,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峰会论坛、项目成果对接、人才引进洽谈等活动,为海内外青年创新人才在穗发展提供人才、技术、项目、资本“一站式”对接平台。每年择优支持一批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对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及配套服务,让青年人才与活力广州共同成长、出新出彩。另一方面,打造“人才基地+青年众创空间”平台体系。依托产业园区、科技园区以及价值创新园区,高起点策划建设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5年内规划建设一批集总部办公、创投资本、创业孵化、公共服务、国际交流、生态休闲于一体,“人才+产业+休闲”融合发展的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建设100个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青年众创空间,着力营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

  记者获悉,市有关部门已围绕《关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的意见》陆续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其中,《广州市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创新发展办法》提出实施“三个十”工程,择优对创新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军人才和项目进行奖励;《广州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对人才公寓的建设、分配、管理行为进行规范,明确了7大类13种建设筹集方式。目前,两份配套文件已先后完成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下一阶段将正式印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31 15:30 , Processed in 0.15654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