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7-15 10: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构建湾区一小时商务交通圈
规划形成“七横十一纵二十六射线”对外交通路网结构,与珠三角、主城区和周边组团均有便捷的高快速联系通道,构建湾区一小时商务交通时效圈和主城区30分钟通勤交通时效圈。
“七横”:分别为广园快速路、广深沿江高速、中山大道-护林路、大沙地东路、黄埔东路、港前路、临江大道东延线。
“十一纵”:分别为广州环城高速、东二环高速、汇彩路、珠吉路、琶鱼隧道、茅岗路、丰乐路、石化路-沙鱼洲隧道、开发大道、东鹏大道、开创大道。
根据规划,东西向将增加护林路-中山大道、临江大道等通道,能够分担广园快速路、黄埔东路的交通压力。

打造国际邮轮港
在黄埔老港区规划国际邮轮港一座,可进驻8万吨级邮轮,占地面积约为39764平方米,在邮轮港周边配套公交首末站和公共停车场。根据规划,邮轮港区将打造成“国际交流新中心,湾区港口新枢纽”,依托邮轮港建设集商务会议、休闲娱乐、商业金融、文化休闲、旅游会议等为一体的吃住游“一站式”集聚区。
畅通老黄埔内部道路
根据东西带状狭长空间结构和高密度开发用地布局特点,规划形成“三横九纵”骨架路网结构,道路总里程140.7km,整体路网密度达到11.8km每平方公里。
三横:黄埔东路、港前路、临江大道东延线。
九纵:琶鱼隧道、茅岗路、创新大道、开放大道-沙鱼洲隧道、信华路、隔墙路、开发大道、东鹏大道、开创大道。
未来或将800米就有一个轨道站点
公示指出,此次规划是结合上位规划成果,并衔接在编的全市轨道线网规划,规划区内共规划轨道交通线路13条,规划区内总长60.3km,其中地铁线路7条,有轨电车线路6条,共设置轨道站点30座,换乘站8座。轨道站点800m覆盖率为87.7%,第二CBD范围内达到98%,并预留轨道30号线和12号线支线两条远景轨道控制线。
规划区内共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7条,其中东西向线路3条,分别为13号线、5号线和25号线;南北向线路4条,分别为7号线、28号线、17号线和黄埔地铁1号线。规划区内总长度40.6km,共设地铁站点13个,其中换乘站5个,一般站8个。根据在编的全市轨道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分为城市高速轨道、城市轨道快线和城市轨道普线,设计速度分别为160-250km/h、100-160km/h和80-100km/h。
规划区内有轨电车线路6条,其中东西向线路2条,分别为HP7线和HP8线;南北向线路3条,分别为HP2线、HP3线和HP9线;有轨电车环线1条,为HP13线。
慢行廊道串联珠江新城
规划“一横三纵”慢行休闲道,其中“一横”沿临江大道东延线布置,结合江边绿地系统,并串联珠江新城、金融城的重要城市组团,形成城市级慢行休闲游憩的主要通道;
“三纵”分别沿乌涌、东二环高速和开创大道(南岗河)设置,与绿地系统中乌涌廊道、东部生态廊道和南岗河廊道相契合,串联黄埔临港经济区与萝岗中心区,打造区级休闲道系统。
规划形成“三横八纵”慢行主廊道,主要沿城市干道设置,串联沿线主要人流集散点及轨道站点。
规划区内次支路网将作为慢行网络的补充,以联系慢行主通道及地块集散功能为主,与慢行休闲道、慢行主廊道共同打造黄埔临港片区便捷的慢行网络体系。
黄埔临港经济区定位为全球创新港城
2016年12月,**广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以国际金融城—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ZY商务区,提升珠江经济带”。这将成为黄埔临港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契机。
2017年6月,广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建设以国际金融城—黄埔临港经济区为核心的第二ZY商务区,提升珠江经济带”,规划范围为东至黄埔大桥,北至大沙地东路,西至鱼珠,南至珠江航道,面积约为13.4平方公里。这成为黄埔临港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契机。黄埔临港经济区将重点发展航运服务、电子商务、临港总部、金融服务等临港服务业,加强城市更新改造,高水平配套城市功能设施,加大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打造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团,建成具有综合功能的世界一流临港地区。
本次控规修改涉及的地块为AP0514等规划管理单元,是临港经济区(南片)控规修编的三期。南临番禺区,北至黄埔东路,东至开创大道,西至黄埔区区界,地理区位优越。
本次规划确定的黄埔临港经济区的定位为新时代的全球创新港城、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服务创新区、世界级城市群的新贸易创新中心、传承海丝文化的绿色人文城区。
总规划面积20.2平方公里
本项目位于黄埔区南部滨江区域,南临番禺区,北至黄埔东路,东至开创大道,西至黄埔区区界。规划用地总面积约20.2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将形成“两带多廊、生态织补、六区多点、产业联动”的整体结构。
两带多廊、生态织补,是指保育龙头山、江心岛为重要的绿色生态基底,以珠江景观带及东江景观带为统领,多条通江廊道,整合绿地、水脉形成生态网络
六区多点、产业联动,是指打造六大分区:航运服务商务区、国际科技展贸区、国际总部中心区、全球智创集聚区、文化创意展示区、绿色生活配套区。
规划调整后与现状相比,删去了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只规划约3.2公顷的一类工业用地,且多数工业用地都将变更为商业商 务用地或公园绿地等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对环境是有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