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9520|回复: 20

[项目进度] "黄埔实验室"对标美国橡树岭、上海张江实验室,打造1+18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8 00: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8-18 11:37 编辑

        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全区之力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和重点科技基础设施,提出以“黄埔实验室”为引领,依托龙头企业、中科院、高水平大学等为创新主体的建设思路,着力打造“1+18”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

       “1”是建设黄埔实验室。对标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上海张江实验室、杭州之江实验室,立足原始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协同创新,在广州科学城组建科学技术融合、前沿学科交叉、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黄埔实验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科技创新体系战略力量的“科技黄埔军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00: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8-18 00:43 编辑

    “18”是加快建设18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参与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十八罗汉”。

       瞄准重点产业,建设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1;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
中心是全国显示行业唯一的国家创新中心,依托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龙头企业和高校,汇聚干勇、任咏华、曹镛等国际顶尖专家,在新一代显示技术产品和工艺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已建成4.5代印刷显示公共平台,研发出印刷OLED样机。将投资80亿元建设8.5代印刷显示中试线,建成国家新型显示创新中心。

2;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由龙头企业金发科技公司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全国第二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建设战略性材料研发能力,为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提供配套和支撑。

       聚焦中科院大院强所,建设高水平研究机构集群

3;中科院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支持研究院做强做大,重点加快“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装置预研工作。

4;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纳米国家科学中心)
依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计划总投入200亿元,按照建成纳米国家科学中心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国家需求,建设“纳米科技通用重大基础设施”等七大平台,建成世界顶尖的原创科技产出地。

5;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
一期总投入12亿元,重点打造太赫兹创新前沿科学平台,构建完整的从基础研究、核心器件、系统集成到工程化应用示范及产业化的创新链条。

6;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
总投入14亿元,重点建设高端集成电路测试评估、EDA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两大平台,着力开展面向汽车电子、商业航天等应用领域的高端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研发,助推“中国芯”更强搏动。

7;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广州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研究院
一期总投入3.5亿元,聚焦自主智能、类脑智能等人工智能全球前沿研究领域,寻求面向智能交通、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方向的应用理论创新,打造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生成开放平台等三大平台,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8;中科院西光所硬科技院
围绕商业航天、光电芯片等硬科技领域,聚焦“卡脖子”技术问题,从事高端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研究机构+天使基金+创业服务+科普科教”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平台。

        抢抓省重大科研力量布局,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多种模式

9;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
省政 府批准组建的第一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目标是成为国家实验室。由原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担任第一届理事长,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小凡院士等12名院士组成了省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瞄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前沿研究,打造再生医学与健康高水平前沿研究基地、临床应用基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高水平人才基地。

10;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
瞄准国际前沿领域和我国网络通信产业瓶颈,创新性提出6G技术标准,以自主研发核心芯片、软件为基础,打造颠覆性的新一代通信网络。

11;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
国 务 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重点建设的三大创新平台之一,并被纳入国家新药创制体系,是华南地区唯一提供新药创新创制专业服务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机构。

12;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
联合陈鲸院士等5位院士共同组建广东合一热控技术院士工作站,在通用领域热管理和特殊行业热控制跨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中取得国际领先水平。

         强化与高水平大学协同创新,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3;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
采取全国首创研究所-协同创新中心-基金“三元耦合”体制,联合斯坦福、西北(美国)、港大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科学家,就地开展世界领先的高精尖技术研究,成果转移至高新区内转化,形成“政产学研金介”的全要素协同创新链条,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速公路。

14;清华珠三角研究院
唯一由广东省政 府作为发起单位、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省级事业单位,采用孵化+投资的模式,成为全国最有活力的校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范本。

15;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由省科技厅与浙江大学共建的、浙江大学在华南地区唯一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基地。

16;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
由习 近 平 总 书 记和新加坡总 理李显龙见证签署,由华南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中新广州知识城管理委员会、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四方共建,是推进中国和新加坡国际合作项目在广州高新区产业化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促进军民融合与行业资源整合,建设面向应用与技术推广的研发机构

17;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
由广州高新区与军 事科学院军 事医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军 事医学院干细胞领域的顶尖团队,建成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下一步继续导入全 军医学研究优势资源,组建华南生物安 全中心、军 事医学研究与保障中心。

18;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
由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牵头组建,组建为集研发、设计、检测、产业孵化一体,面向整个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权威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8 03: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力打造“黄埔研究院”,真的是利好多多,对广州的软实力是一个质的提升。

不错,加油广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8 09: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才是重磅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1: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黄埔区将实施“湾区+”战略
发布时间:2019-08-15 15:46:59  |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广州8月14日消息 (记者 郑澍 通讯员 黄于穗 李剑锋)记者从8月13日召开的广州市黄埔区委一届九次全会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党工委2019年第三次工作会议上获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将实施“湾区+”战略,组建科学技术融合、前沿学科交叉、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黄埔实验室”,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引领之区。会议透露,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将实施“湾区+活力”“湾区+创新”“湾区+开放”“湾区+合作”“湾区+生活”战略工程,深度融通粤港澳资源,以资源要素的高效对接,实现更高标准创新、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

在围绕大湾区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方面,实施“湾区+活力”工程

在“老城市新活力”上谋好篇布好局,推动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生物岛“四子”的建设,是该区建设世界级活力之城的题中之义。

该区将强化知识城作为大湾区建设重大创新载体作用,奋力打造海丝开放合作引领区、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谋划建设“一带一路”金融创新中心,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造示范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聚焦科学城“五年大变化”,加快创建科技型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先行先试区,打造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引力场,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先行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

高标准建设黄埔港现代服务创新区,推动“一带一路”与大湾区建设的有机融合对接,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创新区和服务港澳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在生物岛开展国家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助力大湾区建设一流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和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在围绕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实施“湾区+创新”工程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该区将对标全球顶尖研究中心,立足原始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协同创新,在广州科学城组建科学技术融合、前沿学科交叉、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黄埔实验室”,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创新体系战略力量的“科技黄埔军校”。

该区着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一流重点科技基础设施、一流重要科研机构和一流重大创新平台,全力打造湾区创新枢纽核心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

在围绕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方面,实施“湾区+开放”工程

作为改革开放的示范窗口,该区将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深入开展中新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拓展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人才培养、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打造国家级双边合作新标杆,谱写中新合作新篇章。

携手港澳、面向世界,整合利用好海外招商工作站、人才工作站和华侨华人力量,大力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推动“海归小镇”建设,大力引进海外尖端人才、高端产业项目,形成吸引外资“强磁场”,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示范区,实现海丝文明再绽放。

加速复制推广自由贸易区创新制度,践行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大力推动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建设,支持保税研发监管制度创新,加速大湾区黄埔口岸物流一体化,推动自由贸易更出彩。

在围绕大湾区建设“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方面,实施“湾区+合作”工程

以“湾区通”工程为牵引,大力推动规则、机制、标准的联通、贯通、融通,让资源要素便捷流动。

由此,该区将主动对接香港“再工业化”,加快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建设,启动穗港科技合作园建设,打造穗港创新创业创造中心,积极承接香港重点支持发展的科技金融、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创新成果在合作园区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合作有机联通。并且,瞄准人才、资金、技术等核心要素,携手港澳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推动资源要素高效融通。

对标港澳营商规则,推动营商环境无缝贯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高质量建设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切实提升营商环境的“用户体验”,全力争创国家级实验区。

在围绕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方面,实施“湾区+生活”工程

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下民生事业“快进键”,让魅力黄埔绽放亮丽光彩。

由此,该区将进一步对接大湾区互联互通路网格局,构建山海相连、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度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同时,继续推进“四治”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快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建设,全面推广鱼珠智谷、印象黄埔等村社微改造典型经验,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岭南特色精品示范村,开展美丽乡村群、示范社区建设。加快建设“四大片区”的重点商圈,发展智慧社区、高端商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巩固扩大2017年以来“月亮经济”发展成果,繁荣“夜间经济”,谱写黄埔新“夜曲”,持续优化人居环境。

此外,将引进港澳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快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加速建设广州巴塞罗那国际医院、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等高端医疗项目,融合大湾区文化共生和传统合作优势,建设大湾区多元文化创新中心,促进民生福祉再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4: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19-8-18 14:34 编辑


在国家主 席习 近 平和新加坡总 理李显龙的见证下签署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合作协议

在中新建交25周年之际,由华南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与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在习 近 平 主 席和新加坡总 理李显龙的见证下,在新加坡总统府签署合作协议。本项协议也是此次中新两国签署的系列合作协议中唯一一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国际合作项目,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5: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部省市校四方合作,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2017年3月15日,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正式在北京签署。按照四方共建的新模式,广州国际校区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中外合作新机制,每个学院和全球排名前100或学科排名前50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相关学院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合作,打造国际理工科顶尖人才的汇聚地、世界前沿科技的策源地、全球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示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6: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国际校区学科布局

校区秉承华南理工大学以工见长的办学特色,布局构建多个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对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国家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分期建设10个新工科学院和多个研究院,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校区实行“学院+研究院+科创中心”的模式,达到“教产研城”衔接,促进一流科技成果产生,打通创新资源通向产业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已组建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4个学院,成立了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等5个研究院,优先布局了先进材料、生物医学工程与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3个前沿交叉学科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7: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年5月9日,广州国际校区奠基,8月16日开始施工, 2019年7月20日首批项目交付。仅仅不到1年时间,完成了近50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体现出新时代的“广州速度”。

  广州国际校区已于2018年招收首批研究生,今年9月首批本科生将入读广州国际校区。学生入校后,将接触到具有一流国际教学、科研经历的中外院士及其团队,并且拥有与国外合作高校有机衔接、国际同质等效的优秀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先进的科研平台和教学设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21: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省 长马 兴 瑞考察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

自成立以来,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项目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领 导人、广东省政 府和广州市政 府的大力支持,在创新创造方面做出努力探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支撑区域发展。截止目前,研究院已建设了新能源、人工智能等6大研发平台,启动了44个产业化项目,其中31个项目是我校与南洋理工大学共同参与、兼具地方产业特色的项目。引进科研人员超过200人,其中新加坡高端技术人才30余人,博士以上学历占比超过30%;聚集一大批包括中科院院士、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组织申报项目、学术交流、对接企业等活动80余项,每年国际科研人员往来约200人次。研究院被认定为“广东省2018年度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并获得5个国家省市区科技、人才部门立项支持的项目。项目孵化与产业化进展成果初显,已孵化9家企业,获得社会投资近4000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00: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理工全球合作网络布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9 11: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重点都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忽视了广州要建设的这个实验室是对标“国家实验室”。而其实国家实验室的含金量更高。
过午院办公厅颁发的《科技领域ZY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写明:对围绕国家目标,根据科学前沿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以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建设的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发展,财政负担资金由ZY财政承担主要支出责任;地方财政根据相关建设发展规划等,结合本地区实际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
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财政负担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主要支出责任,ZY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统筹给予支持。


通俗点说,就是国家实验室以ZY投资为主,地方资金配套。
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都是地方投资为主,ZY给予财政补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2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亚伟会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士、文远知行技术专家

8月14日下午,黄埔区委书 记周亚伟会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士、文远知行技术专家金出武雄一行,洽谈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和文远知行项目推进事宜。区领导洪谦陪同。区投资促进局参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9 23: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市科创板上市促进联盟正式启动 广州创投周19日启动

金羊网讯 记者李钢 实习生钟音报道:19日,第三届广州创投周暨广州市科创板上市促进联盟启动仪式在广州创投小镇举行。第三届广州创投周自8月19日至24日,将开展一系列的创投投融资对接活动,包括:广州市科创板上市促进联盟启动、中银投贷联动直通车、中银科技金融精准面对面、广州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常态化精准对接会、湾区有故事、珠江新星班、大湾区成长之星班等。

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决赛也同步进行,电子信息行业、先进制造行业、生物医药行业、互联网行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行业、新材料行业六大行业559家优秀决赛企业将展开激烈角逐,争夺桂冠荣耀。

据主办方介绍,广州创投周通过搭建平台,集聚优质企业、金融资本、风投创投机构,解读**政策,对接高校院所成果,精准服务头部企业,促进创新创业创投资源的汇聚和转化。活动与中银投贷联动直通车现场对接同时进行。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石鹏飞副巡视员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家企业申报上交所科创板并获受理,此次创投周融入“科创板”元素,将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据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秦海鸥介绍,2019年广州赛区报名情况在全国排名保持领先,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一,也是广州赛区连续超过广东地区报名数量50%的第五年。广州赛区报名数同时还超过浙江省、湖南省等省份全省报名数。

科创板上市促进联盟启动

据记者的了解,当天启动的广州市科创板上市促进联盟是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通过市区联动,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州科创学院、广东省创业投资协会、拟上科创板预备库企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科技服务组织等共同发起建立。旨在加大科创板上市培育动员力度,增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意识,为上科创板的科技企业服务,提供全套一站式的科技金融服务。从而促进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助推广州市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和科技创新强市建设。

创建创投人才的“黄埔军校”

此外,广东财经大学创投硕士培育班也举行了联合培养的签约仪式。培育班采用“双导师制”,研究生不仅接受校内导师“传道授业解惑”,还将接受校外实践经验丰富的创投机构专业人员的指导培养。研究生第一年主要完成校内相应专业课程修读任务;第二年进入创投机构主要完成校外专业实践任务。

广州创投周期间将连续开展多场中银投贷联动直通车,形成企业需求全对接,服务全覆盖。现场聚集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投资机构,集合社会资本的力量,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多对一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资本市场综合金融服务,双向打通企业融资渠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2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构建世界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集聚区

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规划出炉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鹏程 柳时强)8月20日,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官网公布了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该规划,中新广州知识城北部将构建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区(Value-Park),成为世界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集聚区、国际一流的生命科学研发协作示范区、国际创新领军人才汇聚区。

    “产、城、人”互动,强化产业服务

    规划内容显示,本次规划范围由开放大道、智慧西路(在建)及中新广州知识城(黄埔区-白云区区界)围合而成,总面积7.9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3.97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4.01平方公里。

    该地块常住人口达3万人,就业人口6.3万人;规划区总建筑面积633万平方米,平均毛容积率0.79。根据通告附图,规划地块周边毗邻九龙镇枫下村、九龙工业园、红卫村、蟹庄村以及白云区钟落潭镇。

    通往该地区的交通线路,综合了多种轨道交通方式。该地块南部,布局了通往白云国际机场的穗莞深城际铁路。地块东侧则布局有地铁14号线支线,并设有红卫站和新南站两个站口。贯穿在地块之间的南北向大动脉道路包括了创新大道、永九快速路;东西走向的大路有凤凰一路、凤凰三路、康耀大道等。

    为了将此地打造成与之产业定位相匹配的价值创新区,地块内部的基础设施包括了5处文化站/文化室、6处社区议事厅/社区服务站、5处托儿所/幼儿园、3处小学/初中、4处居民健身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星光老年之家等。“地块虽小,设施俱全”的产城人融合地带正在形成。

    用地指标透露,这里的地块被划分为二类居住用地、服务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文化设施用地、中小学用地、科研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文物古迹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等。地块西侧是帽峰山,东侧是凤凰河,地块中间还有一个黄枝窿水库。绿地、水域、农林的面积占据了较大位置,为园区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生态环境。

    黄埔将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今年3月,位于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区内的国际生物医药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已经动工。该项目将打造成集生物医药学术交流、研究孵化、办公、商业配套等业态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其作为知识城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首个商业办公配套项目,建成后将为园区内的GE、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优质商务服务。

    在前期的产业建设基础上,8月13日召开的黄埔区委一届九次全会暨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党工委2019年第三次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该区将强化知识城作为大湾区建设重大创新载体的作用,加快建设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价值创新园。

    此外,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奋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同时,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和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的规划落地,是该区将产业规划迈向实践的重要一步。

    “广州开发区在中新知识城附近已经形成了高端生物医药创新企业集群。”去年底,诺诚健华广州发展中心生产基地动工时,诺诚健华联合创始人、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曾这样评价。

当前,拥有了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等战略创新平台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吸引着世界级生物医药科研中心、技术平台、产业化基地和高端人才的持续聚拢。生物医药巨头落户带来的“磁场效应”初见端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 06:11 , Processed in 0.06453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