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摩天圳 于 2020-5-28 12:08 编辑
“深圳造”卫星运抵西昌,预计6月底发射
深圳新闻网 今天
近日,记者从亚太卫星宽带通信(深圳)有限公司获悉,其历时近4年、投资20余亿元研制的亚太6D卫星,完成了各项测试与出厂评审,已于5月23日运抵西昌发射中心。在完成后续星箭合体及相关测试后,拟于6月底择机乘长征三号乙增强型火箭升空。
据悉,
亚太6D是我国首颗Ku频段高通量卫星,
具有传输数据量大、
数据流量成本低等特点,
能让用户随时随地享受高速互联网服务,
将成为通信“满天星”中璀璨的一颗。
比起传统卫星,
高通量卫星具有带宽更大、
资费更低、终端更小、
通信服务门槛较低的特点,
被认为是可改变现有行业规则的卫星。
亚太6D卫星运抵西昌发射中心。宝安日报记者 何柳 摄
首先,高通量卫星采用频率复用、多点波束等技术,在使用相同频率资源下,其通信容量比常规卫星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随之带来的就是单位带宽成本的大幅降低;
其次,高通量卫星对天线口径大小要求降低,因而其终端可以更小、更轻巧;
第三,随着设备终端的轻量化和小型化,用户使用服务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可创造出更灵活便利的接入模式。
目前通信卫星的主要频段包括C频段、Ku频段、Ka频段等。即将发射的亚太6D,就是我国Ku频段的首颗高通量卫星,预计定点于东经134度,卫星可视范围全覆盖,即实现以我国为核心,东到夏威夷、西到印度洋、南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北到俄罗斯等广泛区域信号覆盖。
2016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深圳市**举行高通量宽带卫星项目(亚太6D)签约,标志着我国首个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启动。签约仪式上,亚太星通(深圳)公司同时成立,由“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
为运营亚太6D卫星,亚太星通布局建设多个地面通信关口站和卫星测控中心,其中位于深圳、北京、西安和香港的通信关口站已建成待用。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卫星地面站是我国境内首个对外开放的卫星关口站,依托其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卫星科普教育基地,将向粤港澳大湾区广大青少年普及航天科技和卫星通信相关专业知识。
内容来源: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
深圳商报
记者:袁斯茹
编辑:郑蔚蓝
校审:施翔东
转载请注明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