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8026|回复: 101

[原创] 老城,如何走出孤岛?意淫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5 15: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题目和文中所指老城皆为环城马路内的岛状地带。本着手Y强身,意淫强国的理念,纯个人意见,就是由前几日看到庐阳区什么工作计划招商如何SKP如何,下面有人谈的商业人气聚拢而已。敲敲键盘。未必有实际操作价值,但希望能引起思考。



二;其实这个帖子很早就想写了。每次谈及老城,大抵改造、复兴、提升、拆迁、年复一年诸如此类的词汇。但是很少有人提起交通问题。

     还有不少的声音认为应该把老城定义为以步行为主的区域。WTF,住二环的人难道是徒步走到老城去的么?强调慢行系统一定有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公交系统

足够的发达。而公共交通(地铁站和公交站的密度也不足)也不能脱离市政路网独立存在。

     更重要的谈论商业,零售、门店这些话题;交通也应该是仅次于地理位置的第二重要因素。合肥目前的多中心或者无中心的格局,配上什么目型十二射的路网,现状就是诸如安粮、双岗、五里墩、大东门、南一环这种环和射的节点相交处堵车最严重。

    老城区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如同合肥占据了安徽的中心天元。它应该,也需要成为城市真正的核心的地带。

    但是站在眼下望未来,老城的路网真的可以支撑什么恒隆太古里九龙仓吗?

     做为steam城市天际线资深玩家,大约是被堵车天际线熏陶,对交通路网还算敏感。当然,我曾经在游戏里按比例复原过合肥城,力求真实,完全复制路网,结

果堵车地点和现实中大致类似,侧面也能说明该游戏的交通模型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5: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zpf813 于 2021-3-5 15:57 编辑

1; 强化骨干路网。

      
       长江路--长江东大街--新安江路; 清溪路--寿春路--长江东路;徽州大道--阜阳路; 金寨路--蒙城路




       这四条路不仅构成了老城区的主干路网,而且也奠定了合肥市整体结构框架。长江路历经了近三十年的不停改造才有了今天的宽度和样子。徽州大道在庐江路红星路那段是直接把非机动车道砍了才硬凑了个八车道出来。

      

作为核心城区的核心道路,其他金寨路、阜阳路、蒙城路这些居然还保留着一道密不透风的绿墙低矮的灌木加绿化乔木作为机非分隔;甚至还贴心的在非机动车道上划了临时停车位,
(停车位这种东西完全和鼓励公交出行的精神背道而驰)这几条路拓宽诉求其实已经刻不容缓,


早该拿到台面上来讨论了。但现实就是寿春路的拓宽不但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和红线冲突就放弃而且还搞什么精品提升工程,让人大失所望。提升之后就意味着短期内是不要想什么拓宽了。(尽管这条路上连个港湾式进站的公交站都没有,经常看见的就是一辆大公交车进个站上下人的一会功夫就能毁灭半条路的场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5: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zpf813 于 2021-3-5 16:05 编辑

2;  完善内外沟通

     
首先来看下地图;
     
   
     
    环城马路是合肥比较独特的标志,包裹在外的南淝河和部分串联的湖泊,形成了天然的物理分割,老城就是城市中央的一座岛屿。我想想,岛屿最关键的部分应该是-----桥

    图中用红色箭头标注出了所有的桥梁

    先单看数量,东向仅仅只有可怜的长江路和寿春路两条。 西三,南三,北四。 从四个方位看比例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但是分布的位置就非常糟糕。东向两桥相隔仅为340米,西侧衍生的清溪路到长江路足有1.5公里。这种楔形分布和环城四角(很可惜四角的四个公园也没有很好的利用)就造成了了东北(逍遥津和丰水源)东南(省委和体委)、正西侧(琥珀和农大)三个地块的巨大空洞(图中圈出)

    然后我们分别来具体看下这三个空洞区域。

   

   首先是东北侧,
宿州路延伸到炉桥路后断头,只能转上一环,或者从明光路依然去一环或者去胜利路。这也就是典型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造成支路不通,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疏解作用,反而是加重干路负担的做法。
   
   所以,我的想法是,
1,能不能提升宿州路的价值,拆除其原来跨板河的桥,截弯取直,直接新蚌埠路。让其成为新蚌埠路的起始点。(红色箭头所示)

2,原宿州路接炉桥路后不知能否采取盾构形式地下隧道和站西路相连接。(黄色箭头)【一环转弯那里有俩个楼,可能盾构也会有困难】

3,阜南路在三中后延伸至逍遥津后入地隧道跨越河流上岸接银屏街东侧转淮南路,(黑色箭头)配合淮南路断头路打通,三管齐下,目的是为胜利路和阜阳路分流。

在高德交通大数据平台上查阅的数据,阜阳路双岗至阜阳路桥一段拥堵指数2.25,超过五里墩和三里庵,仅次于南二环安粮处的2.55,全市第二。这个片区的原本糟糕路网也有一份功劳。

   
     
  
  再看东南侧,  

老问题,从省委和省立狭长的地段缺少南北联络。从地图上看的最佳方案就是隧道方式跨越包河把无为路和宣城路;宿州路和宁国路互相连接打通。宣城路意义不大,到了南一环工大门口依然断头。但是继续提升宿州路地位依然非常有意义。做个小手术,处理好宿州路在省立医院旁的断头问题,然后下隧道接宁国路,可以一直南延到南二环。

这样宿州路通道将成为从南二环开始一直向北能延伸到魏武路去的贯通路。为马鞍山路和徽州大道有效减负。做为四牌楼商圈的核心道路,打通南北后重新规划部分公交路线(后文会提到关于四牌楼片区的路线问题)


最后是西侧




  这片其实非常简单粗暴,一切的根源都是农大,要么搬走,要么隧道。史河路下穿or上跨whatever接安庆路【懒得去查新西站片区如何处理史河路了】,这样井岗路--樊洼路--史河路--安庆路就能贯通一气,形成一条西起西绕城东到市府广场的东西横向贯通路。在清溪路西延下穿水库问题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给长江西路减负。肥西路蚯蚓一样的接上自己就好了。

  提升宿州路还是安庆路,根源目的都是为了减少左转or右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5: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zpf813 于 2021-3-5 16:13 编辑

附1; 加强马鞍山路与城内的联系,并突出环城马路的通过功能,减少其服务功能。

   
还是高德交通大数据平台,拥堵路段有一条引起了我的注意;环城马路北路自东向西(亳州路到寿春路段)。这个最大的可能就是马鞍山路过来的车。马鞍山路做为距离老城最近的快速路,大量车流快速落地后左转,部分车辆西向走长江路辅道,部分走环城马路向北后向西。

所以,能否像我图中画的那样,在左转车辆即将完成转弯时分岔;单独新建一条延环城马路向北的匝道。并适当拓宽环城马路。实在不行还可以接河西边的沿河路(顺便说一句淮河路的那座桥修的莫名奇妙完全可以改成一个更美观和实用的人行桥)



环城马路其实是条很好的路。我极度想它应该拓宽。但是破坏绿色项链,我估计这个建议提出来可能会被人骂死。
那么我决定改良一下这个建议。用最少的工程量,完成对环城公园的破坏和占用。

只改进环城马路北侧(亳州路-寿春路)这一段,把环城马路北路改自西向东单行,河北岸的沿河路改为自东向西单行。或者单行方向对调也可以(图就不再重复画了)这样把两条路实际合并为一条路,功能其实类似,但是完全可以减少蒙城路、阜阳路、宿州路这三座路桥的红绿灯。完全可以在路口下穿,只保留右转。看图。左转车辆在两端亳州路或寿春路或长江路口调头。




附2; 由附1意见继续畅想的。既然整了环城马路的北侧,可否继续修整东西南其他三处?




目前环城马路的问题是车道狭小,机非混行。但是优势在于两侧没有什么构建物,道路完全是通过功能,服务功能很弱。而且路基比周边高。具备可操作空间。完全可以慢行道和车行道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完全可以在既大量的保留环城公园现状的情况下同时改善行车空间。我们甚至可以,胆子大一点

就在环城马路上修高架。
对的修高架,但是为什么高架桥一定要修成桥墩加路面千篇一律的形式呢?为什么不能把高架桥修成古城墙的形式。铲除原有高耸的路基,然后车辆就在城墙上奔跑。比如说亳州路桥,完全修成复建水西门城楼的样子,外面古香古色的,盖上箭楼。也可以把城墙中间掏空,车子在里面走,跟隧道似的。人在城墙上走。可以从垛口欣赏风景。在城墙底边修植一排绿树足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15: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zpf813 于 2021-3-5 16:19 编辑

3, 尴尬又无解的单行道。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加强公共交通。

    两头断头的六安路。两头断头的淮河路,加上红星路和庐江路。阜南路在纸面上还可以往地下挖过去。这四条路受制各种因素,除了头疼,找不到第二个形容词。六安路从地图上看挖穿南淝河接着北去一路拆迁挖穿五河新村挖穿高河梗挖穿北一环挖穿豆瓣汇然后取消合瓦路和阜阳路的接头,对接合瓦路和义井路。这种想起来很美,但是投资巨大和回报不成正比的项目估计是只能做梦。

   

所以只能指望公交系统,但是谈公交我们想聊聊四牌楼商圈周边的公交站;成都的春熙路太古里周边公交站可以有太古里春熙路也能走纱帽街蜀都大街大慈寺,这时候你就能看出来网格化路网的好处了。再不济我们看新街口。南京新街口为前缀后面加东南西北还有正洪街石鼓路;这是十字交口型商圈的特征。
  

  回头看看咱自家四牌楼。只能绕着四周打转。市府广场,四牌楼,小东门,小花园,逍遥津,解放电影院仅此而已。所以四牌楼商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个孤岛。在内部系统只能靠双腿慢行。,你的宿州路长江路寿春路环城路可以跑车,内部没有明确的动线指示,没有游憩路线的设计导向;所以管你什么北油坊巷还是什么撮造山巷,内部慢行系统是散漫的,逛街逛一圈累了之后大包小包拎着的时候只想快快上车。然而。。。。城隍庙也是如此。大抵来自封建时代的排他性。
      
   

所以----要么从北含山路和宿州路入手拓宽凭借不破不立的态度该搬的搬,该拆的拆,该炸的炸;该打洞入地的入地;缩小,分割这种慢行孤岛。设置新的公交站。辅以新的地铁站,十号线据说是要走寿春路,八号线能不能光顾下宿州路?寿春路和宿州路交口百花井换乘啊。这样两边一东一西俩个换乘站加个二号线四牌楼也行。


   
    但是相比较望湖城周边的望湖城、望湖城西、葛大店、呈坎路一下呼啦上来四个站。四牌楼即便有三个站,也是明显的厚此薄彼。扩展到整个老城区,也不过是多了个三孝口,阜南路两个站而已。地铁站的密度明显和中心城区的地位不匹配。这个问题,你只能看看。无能为力。
    在我看来省立和商之都那里需要一个,城隍庙和人民医院的六安路那里也需要一个。老报馆最好也能有一个。当然,这些就得看上面的人是怎么看待老城怎么定义老城的了。


    言尽于此,欢迎讨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6: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楼主感动,我又下载了《我是市长》,这个游戏好玩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6: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楼主点赞,直观感受就是合肥南北向的快速大通道缺失,东西向也只有寥寥几条,每天早上开车听908就是这几个大通道堵得要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7:0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建议和分享,还是觉得有渠道可以多向主管部门、上面lingdao建言献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7: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7: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环城路我多说一句。我之前的想法是环城路就要成为慢行道路,辟一半的路面出来作为单行道,靠近环城河的那一半留给行人和非机动车,其中单行道的反向交通由沿河路承担(类似于红星路和庐江路的方式)。最近我沿着护城河两边的沿河路、环城路走了几天,想法有所改变。河两边的道路已经有了景观很不错的步道,骑车当然不行,但走路没有问题。让出环城路的半幅路面,步行者看到的也只是环城公园的树木而已,看不到河景,对于步行者体验的提升基本没有作用。

但环城北、沿河两条路也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只有蒙城路和阜阳路这两个地方,能从路基下到河边。其他部分,从四里河分叉一直到大窑湾,没有其他阶梯可以从路面下到河边。这让我觉得很不方便。

楼主说的主要是机动车的交通问题,我就是他所说的“认为应该把老城定义为以步行为主的区域”的那种声音,所以补充上述关于步行的想法。不过我所说的“步行为主”并不是拒绝机动车进入老城这座岛屿,并不是为机动车在老城的通行人为设置更多的障碍,而是认为步行体验应当成为一个重要而且独立的城建要素加以考虑,直到居民切身感受到步行的舒适已经远远超过驾车的便利,这样,城市将变得更加安逸、更加富有魅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7: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占道的晨勃集团干掉老城道路就差不多干净了,再整理一下市府广场,当年为了防范散步搞得八向不通。原来老城路虽然不宽,都是双向的。现在搞个单行道就是为了给晨勃们收费的!国家从09年就鼓励3P模式修停车场了,为什么不搞,还不是晨勃这帮养了一群蛀虫。满城停车场,道路能好才怪,好多地方干脆就是给爱车穿个雨衣天天晒了,蓄意遮挡号牌该怎么处理?有限的几个停车场,比如淮河路-六安路交口的,豆瓣汇的,为啥就空着呢,到底是位置不好还是咋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7: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外不畅通都是老式丁字路断头路留下的历史后遗症,大拆大建不现实,只能尊重历史加强管理。赞同楼主关于三个方向上的内外沟通,宿州路与宁国路盾构相连,史河路沟通安庆路也早有想法,但是实施起来也非轻而易举。文中提到骨干路网配套设施优化完善是现实最能做的,希望能尽快实施。关于轨道站点布局,要受限整体轨道建设规划,合肥目标是对标长三角中心城市轨道密度的,如果包括老城边缘的地铁站,广义老城地铁站已开工在建和规划的也有9座(三孝口、杏花公园、百花井、大东门、四牌楼、安农大、稻香楼、大钟楼和包公园),如果再增加的话,涉及新线规划修编,合肥这个级别城市是十分困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7: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麻烦的事情合肥LD们不会干的,不如再划个新区卖地多快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7: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对环城公园路以优化完善,加强交通管理为主,不赞成大拆大建,环城公园是合肥珍贵的城建财富,必须保护好不要大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5 17: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人:你在教我做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5 04:21 , Processed in 0.05020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