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17 11: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 等会有空单独开一贴 关键这种大事怎么一点都没听说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近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城市考古有了新发现,茭蒲巷遗址共发现各类遗迹136处,年代涉及汉代、六朝、唐代、五代、两宋、元明清各个时期,连续不断,传承有序。这是常州老城厢范围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工作,开创了常州城市考古的先河。
茭蒲巷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茭蒲巷社区。2024年7月至10月,为配合常州市公园路东侧、青果巷北侧地块开发建设,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地处常州古城核心区,周边分布有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常州城区段、盛宣怀故居等文物遗存。根据文献记载,地块所在地历史上还分布有毗陵驿、烈帝庙、张王庙、江东祠、武进县医学等古迹。
此次考古中,唐、五代时期城墙遗迹是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城墙呈西北-东南方向,与南市河(古运河)基本保持平行,包含内、外两道城壕,城壕和城墙具有明显人工开挖和堆筑的痕迹。在“城内”区域,还发现了同时期的市政设施,包括砖砌排水沟、道路、街巷等遗迹,反映了这一时期常州古城已经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宋代遗迹丰富,反映了当时常州城南地区的繁华,发现的两组大型官式建筑基址推测可能与烈帝庙和毗陵驿有关。大量宋代建筑倒塌堆积和人骨、炮弹等遗物,印证了宋末“常州保卫战”的惨烈。
明清时期主要为房址、灰坑、水井等遗迹,反映了这一时期本地区人口稠密、市井繁荣,原有的城市空间格局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密集分布的街巷和祠庙建筑。
茭蒲巷遗址还出土了各个时期的文物标本。春秋时期出土有石器、印纹陶片等遗物,反映当时已经有人类活动。汉、六朝时期遗物以各类陶、瓷器为主,还有部分钱纹砖,表明城市空间逐步南移。唐、五代时期出现大量建筑构件,包括大型瓦作神兽、瓦当、花纹砖等,推测与寺庙或官署建筑有关。两宋时期遗物种类丰富,既有建筑构件也有日常器皿。明清时期遗物以青花瓷器为主,部分有年号款识,其中一件紫砂为明末紫砂大师陈用卿所作,具有明确纪年,尤为珍贵。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考古发现了汉代、六朝、唐代、五代、宋代和明清各个时期相互叠压的文化层,实证了常州老城厢两千多年连续不断、传承有序的发展脉络。同时地块所在地周边先后分布有驿站、寺庙、教场等设施,一直是常州古城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官署寺庙建筑集中区,堪称古代的“城市会客厅”。
作者单位:常州市考古研究所 作者:黄督军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系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现代苏州》杂志特约撰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