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aysue 于 2011-1-10 10:28 编辑
随着走访的脚步越来越远,接触到的民间建筑越来越多,我们感受到残存在民间的东莞建筑中民 国时期的建筑越来越令人注目。独特的建筑风格仍然散发着无尽的光辉,诱惑着人们对它不断凭吊,甚至不断地模仿……要研究或了解中国民 国时期的建筑文化,那么东莞的民 国时期的建筑不可不借鉴参考。 东莞民 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多为中西合璧,既有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影子,亦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背景。根据长期以来的观察,我们将东莞民 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总结为四点: 第一,整体风格欧化,受海洋文明影响较大。主要建筑表现为骑楼建筑群。如东莞莞城的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的商业建筑群;东莞石龙镇的中山路的骑楼建筑群;东莞横沥新埠正街等等。 第二,西方建筑元素应用广泛。如石米批荡罗马廊柱、柱廊、柱头、拱劵式的门洞、浮雕、雕塑……还有台阶“八”字形的扶手、长方形尖顶的窗户、彩色的玻璃、高阔的大厅……如石龙黄家山的欧仙寺的门口、东城鳌峙塘徐景塘的故居门口等; 第三,中国建筑风格处处得到彰显。如富有特色的趟拢、组合式的实木大门、八角或六角形的天井、传统的雕塑、人家形歇脚山顶、灰塑的屋脊……如东城鳌峙塘徐景塘的故居门上的趟拢木门、东城温塘茶下村中禾圩的绍贤家墪等……个别建筑甚至极富有诗意,如东城鳌峙塘徐景塘最小的亲弟弟的故居,门楼上有一起尖的山花,题字曰:倚云台。 第四,东莞**建筑的色彩多为灰调,甚至突出房瓦的蓝色。建筑物的线条明快、简单,曲线较多,但糅合极和谐自然,给人亲切感、怀旧感。 其实,我们在行走中发现东莞民 国时期的建筑现存的形式主要为商业骑楼、名人大户的故居、祠堂寺庙、碑亭……下面就举一些实例,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这一时期的精致典雅的建筑物。 骑 楼 东莞老城城外的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的老骑楼。这里的骑楼承载了东莞近百年来经济文化的繁荣,也构成了老东莞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对于这五条路上的骑楼的考察已近四年,行走过不下百次。由于振华路、大西路的骑楼已经被“穿衣戴”修饰过,虽然看起来漂亮,但对于怀旧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种“破坏”。与我们经常交流的一些朋友认为,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的骑楼更加朴素,更加耐人寻味,更加传统……尤其是中兴路上的几家老商号的建筑尤其可赏。
如:中兴路22号,砖木结构,石米批荡外墙。有二间铺面,宽约八米,深约34米,主楼高三层,约14.4米,右侧为二层,二层上为天台。主楼顶为拱形山花,隐约可见“祥发”字号样。

莞城中兴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