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144|回复: 28

怀旧式的东莞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0 10: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aysue 于 2011-1-10 10:28 编辑

随着走访的脚步越来越远,接触到的民间建筑越来越多,我们感受到残存在民间的东莞建筑中民 国时期的建筑越来越令人注目。独特的建筑风格仍然散发着无尽的光辉,诱惑着人们对它不断凭吊,甚至不断地模仿……要研究或了解中国民 国时期的建筑文化,那么东莞的民 国时期的建筑不可不借鉴参考。

    东莞民 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多为中西合璧,既有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的影子,亦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背景。根据长期以来的观察,我们将东莞民 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总结为四点:

       第一,整体风格欧化,受海洋文明影响较大。主要建筑表现为骑楼建筑群。如东莞莞城的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的商业建筑群;东莞石龙镇的中山路的骑楼建筑群;东莞横沥新埠正街等等。

        第二,西方建筑元素应用广泛。如石米批荡罗马廊柱、柱廊、柱头、拱劵式的门洞、浮雕、雕塑……还有台阶“八”字形的扶手、长方形尖顶的窗户、彩色的玻璃、高阔的大厅……如石龙黄家山的欧仙寺的门口、东城鳌峙塘徐景塘的故居门口等;

       第三,中国建筑风格处处得到彰显。如富有特色的趟拢、组合式的实木大门、八角或六角形的天井、传统的雕塑、人家形歇脚山顶、灰塑的屋脊……如东城鳌峙塘徐景塘的故居门上的趟拢木门、东城温塘茶下村中禾圩的绍贤家墪等……个别建筑甚至极富有诗意,如东城鳌峙塘徐景塘最小的亲弟弟的故居,门楼上有一起尖的山花,题字曰:倚云台。

        第四,东莞**建筑的色彩多为灰调,甚至突出房瓦的蓝色。建筑物的线条明快、简单,曲线较多,但糅合极和谐自然,给人亲切感、怀旧感。

    其实,我们在行走中发现东莞民 国时期的建筑现存的形式主要为商业骑楼、名人大户的故居、祠堂寺庙、碑亭……下面就举一些实例,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这一时期的精致典雅的建筑物。

骑  楼

    东莞老城城外的振华路、大西路、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的老骑楼。这里的骑楼承载了东莞近百年来经济文化的繁荣,也构成了老东莞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对于这五条路上的骑楼的考察已近四年,行走过不下百次。由于振华路、大西路的骑楼已经被“穿衣戴”修饰过,虽然看起来漂亮,但对于怀旧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种“破坏”。与我们经常交流的一些朋友认为,中兴路、和平路、中山路的骑楼更加朴素,更加耐人寻味,更加传统……尤其是中兴路上的几家老商号的建筑尤其可赏。


    如:中兴路22号,砖木结构,石米批荡外墙。有二间铺面,宽约八米,深约34米,主楼高三层,约14.4米,右侧为二层,二层上为天台。主楼顶为拱形山花,隐约可见“祥发”字号样。

莞城中兴路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莞城中兴路22号“祥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祥发”的山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去石龙镇老街的采访已经去过五次了。石龙镇中山路的骑楼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201112号我们曾去走访,幸得荷语、莞龙二位阳光网友的大力协助。18日,我们再次走访,希望能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石龙的风貌。石龙人最为骄傲的当数中山路。


    民 国初期,石龙修建了一条长1000多米、宽16 米的大马路,路上的建筑为规模宏大,风格统一的岭南骑楼。骑楼一般分两层,一层经商,二层居住,首层以方柱支撑出檐,跨过人行道,许多骑楼二层楼顶前部施风格各异的山花。这条大马路一改石龙明清以来的圩镇面貌,它就是石龙著名的中山路。


    石龙镇曾是广东四大名镇之一,水陆交通发达,贸易繁荣一时,这里也承载着石龙百年繁荣史。太平路上有百年老铺的郭氏德和兴麒麟狮子店、还有中山路上百年老店新昌鼓铺……更有百年历史的茶楼洪栈、锟生大押、惠育医院……


    新昌鼓店,位于中山路106号。就是一座典型的二层骑楼建筑。整个骑楼与左右两边的红棉笔店、杂货铺相连,造型十分精致。并且没有经过后来的整修和粉刷,完全保存了原貌。这就可以让我们一睹昔日中山路骑楼的风采。

    新昌鼓店铺面宽约四米,靠左侧建有一个砖砌的老柜台,柜台侧面还有一个神龛,供着土地公。铺面由纵深的三、四间组成,第一进中间有一大鼓机,据制鼓的师傅说,这部机器专门绷鼓皮用的,通过这些铁钩固定住牛皮四周,转动铁轴调节伸缩,牛皮拉紧后钉上铆钉,这道工序便告完成。第二进和第三进主要堆放了如山的制好的鼓和各种制鼓的原料……


    新昌鼓店制做的这种鼓叫做龙船鼓,状似木桶,是专门用于东江流域龙舟比赛时放在龙舟上使用的鼓型。

石龙中山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昌鼓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昌鼓店的百年鼓机

     横沥新埠正街是典型的岭南风格商业街,有着近80年的历史,全长100余米,约10米宽,是目前东莞乃至珠三角保存较完好的古骑楼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沥新埠正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莞鳌峙塘徐景塘的故居——耕余书室。徐景塘,东莞鳌峙塘村人,曾任粤军第五军中将军长,为国民政府立下汗马功劳,且热爱家乡建设事业,曾多次捐款捐物。201118日,我们从石龙走访归来途中发现了鳌峙塘村的徐氏宗祠、徐景塘故居及徐弟的故居。其中最精致建筑仍属耕余书室,楼高三层,楼面三开间,中间两边由两根石米批荡的廊柱直通顶楼,柱头为格特式雕花,罗马廊柱,一、二层皆为走廊,地板仍是当年的铺地板砖,八角形的通花纹象铺在地上的红地毯一般,格外高贵。走廊两侧均为拱形的侧门。书室的大门门额上书:耕余书室。应该是后人书写。门上还横着趟拢,木门……书室门口台阶两侧有“八”字形的扶手,小小巧巧的,独有魅力。通过木楼梯来到二楼,才发现原来书室中的天井极为讲究,造型为八角形。我们猜想这与中国人的八卦风水有关。天井四周皆为廊柱、拱形劵门,俯视极为壮观。通过楼外的楼梯可以直达三层,三层只是一个天台。中间仍为天井。靠后则是三间青砖屋,木门破烂不堪。前面则为山花,有十分丰富的造型。有石榴、寿桃、铜钱的雕塑,皆为对称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物件。而最上山尖处则为一只鸽子,这是将军的信鸽?还是将军曾经也有“鸽子也会变苍鹰”的抱负?

    徐景塘将军府弟,占地面积不大,却极为雅致精良,是东莞地区保存完好的民 国风格的建筑不可多得的一例。


徐景塘故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景塘故居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景塘故居罗马柱上的雕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景塘故居房间门头上的灰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景塘故居八角形的天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景塘故居八角形的天井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景塘亲弟的故居——倚云台



           位于莞城北正街横巷3号的善儒堂是民 国五年,由东莞越南华侨谭润芝修建。我们曾多次前往走访,发现善儒堂由一个主楼、一个书房、一堵围墙组成。其中正对楼门的墙上还镶嵌红粉石的界石:谭宅全墙。整栋建筑为三开间二进二层式楼阁。门口立有罗马柱,拱形劵门,长方形的窗户,及三角形、半圆形等不同开状的造型……其中门的题字隐约可见“善”、“堂”字。现在院内有几户人家居住,还有一个美术培训班。站在天井中,左右两侧的侧门门楣上都有灰制的造型,还有民 国遗迹:忠于毛主席等。侧窗则为长方形的百叶窗。两侧的楼梯均为木制的。


    二进的正面亦是西式风格的罗马柱、拱形劵门,窗子亦是瘦长形的。善儒堂的开井是长方形的,面积较大,光线、通风较好。


    廊柱式的小廊,地板仍是那个时代所通用的,八角通花的板砖。中间为一大门,门口装有趟拢、木门等;左右侧室亦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莞城的善儒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3 05:33 , Processed in 0.05285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