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5-14 23: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观察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长三角其实是沿着上海-南京这条中轴线发展起来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则是珠三角的中轴线。十年前,香港、深圳、东莞到广州这条轴线上的物流、人流甚至比上海—南京、北京—天津都要繁忙,现在应该要进一步繁荣珠三角中轴线,促进四个中轴线上城市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广州和东莞之间的合作,穗莞处在珠三角港深莞穗发展轴线上,这里又是广州发展主要方向——南拓和东进地,对东莞来说,又多了一个增长极,可以加快虎门、沙田、洪梅、厚街、麻涌、中堂等地发展,而且新建沿江广深高速也即将全线通车,一江两岸将是两市经济和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从目前来看,广州和东莞之间的区域还是这条城市群发展轴上的断层,这不利于发展轴进一步完善和发育成熟。
记者:您提到的穗莞一体化,跨越了深莞惠、广佛肇和广佛同城这三个经济圈的限制。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没有比较可行的路径?
胡刚:南沙和虎门是近年来广州和东莞重点开发的区域,是基于战略发展的眼光作为城市新突破点和增长点的地区。广州和东莞构建组合城市,应当将南沙和虎门的组合发展作为穗莞一体化的重要部分,实现两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协调,形成聚集效应,提升综合竞争力,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目前制约两地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较多,南沙和虎门可以在保持原有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行政互认机制,实现制度对接,如统一区域内社保标准,推进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机制,取消信用卡、电信通讯资费异地费用,真正实现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自由流通。穂莞合作还势必要对黄埔港、南沙港和虎门港做出合理分工,在此基础上考虑架桥对接问题,还要形成空间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的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
3 南沙新区和火车南站联动发展
白云机场选址偏于广州北部,远离珠三角城市群,尤其是当今珠三角各城市纷纷向沿海和环珠江口发展,白云机场的优势受到了挑战。白云机场南迁,在南沙再建超大型新机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广州重新确立珠三角门户城市地位的关键举措。
记者:南沙新区是未来广州增长支撑点。对南沙新区的未来发展,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胡刚:南沙新区对广州来说,是一个机会。三十年前,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是经济领域的改革,现在中国面临着社会领域的改革创新。谁去破题?应该说南沙有这个条件,靠近港澳,有社会开放包容的基础优势,南沙除了在环境上保持纯自然生态性,更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先走一步,融合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建成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事实上,社会领域的改革做得好,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社保、收入分配制度等的改革可以让人们更放心消费,都将释放出强劲的生产力。
南沙现在最大的发展瓶颈在于交通。南沙处于珠三角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以南沙为中心,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但几何中心并不等于是交通中心,更不是交通枢纽。南沙确立的五大发展定位,包括珠三角航运物流商贸中心、华南地区重要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创新合作模式的先行区、珠三角区域性商业服务和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智慧滨海生态新城等,这些都离不开交通枢纽的建设。因此,我是极力主张广州在南沙建设第二机场。
记者:前段时间,广州建第二机场的话题引起了颇多争议。有不少人担心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胡刚:世界城市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航空港吞吐量和金融业的聚集量。白云机场选址偏于广州北部,远离珠三角城市群,尤其是当今珠三角各城市纷纷向沿海和环珠江口发展,白云机场的优势受到了挑战。白云机场南迁,在南沙再建超大型新机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广州重新确立珠三角门户城市地位的关键举措。
新建机场一定要尽可能靠近广州南站。从高铁建设和规划来看,广州火车南站已成为内陆地面交通枢纽。水运方面,南沙港区可建设50多个大型深水泊位,满足未来30-50年广州发展的需要。南沙要成为海陆空交通枢纽,现在只差空港了,而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门户城市,海陆空综合性交通枢纽是必需的基本条件,现有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都是如此。在城市竞争激烈的当代中国,面对深圳高速发展,如果广州在综合性交通枢纽方面失去优势,广州“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地位就要大打折扣了。
南沙新区是未来广州增长支撑点,而火车南站也可以说是广州的战略制高点,但是目前广州对火车南站的重视还非常不够。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时代意味着城市竞争激烈的时代。高铁不仅能吸引人流,还能将高端商务流、物流、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等等都有效汇聚起来,形成良好的信息链,因此,未来发展高铁的5年对广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广州没有把火车南站这个战略制高点拿下来,如果广州不能提升区域的吸引力,很有可能物流、人流、资金流等就沿着高铁线网到了深圳、香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在南沙,但是交通中心是在火车南站,而交通中心才会成为发展重心。现在交通优势给了广州,如何承载要靠广州来做,如果广州还在埋头发展天河、越秀,把这片黄金宝地空在那边,就会错失良机。现在,广州对火车南站的规划定位还是比较单一的,定位是商贸中心。这不行。火车南站的定位应该是综合性的,这里可以是行政管理中心、商务中心、医疗中心,还可以是文化中心,把广州的综合性优势都在这里窗口式体现出来。
南沙新区和火车南站区域的发展应该结合起来,实现优势的互补。北京中关村采取“一区多园”的做法,现在基本上北京很多个区都建设一个园区,享受中关村的政策。火车南站区域能不能成为南沙新区的一块飞地,享受南沙新区的优惠政策,接下来值得考虑。
4 建议广州率先chutai郊区化鼓励政策
广州可以chutai一些郊区购房的优惠政策,或者发放郊区通行的汽车号牌等,鼓励人们到郊区居住生活。而且,未来广州郊区的规划要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来展开,人们出门走路就可以到地铁站,周边各种配套也要相对齐全。
记者:在建设新型城市化的过程中,广州提出,未来将通过构建“全域广州”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怎么避免陷入新一轮的造城运动?
胡刚: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和产业高度集中带来了产业的专业化,专业化带来的效率高,这也是城市最基本的规律,但是,城市规模过大会带来很多城市问题。全域城市化可以破解一些城市问题,在全域城市化的视野下,郊区不一定是郊区,只是不同的功能区。
广州要在七千平方公里来推进全域城市化。广州城市空间高达七千多平方公里,现在主要发展的区域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一千五百万人口集中在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要把城市空间展开,这样交通、住房都不会这么拥挤,房价也不会这么高。
记者:您提到的全域城市化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方向。需要怎么样去实现?
胡刚:首先是政府要推动中心区的城市功能外流。现在大家都愿意集中在市区,因为各种科技、教育、医疗资源都在市区,行政管理中心也在这里。
其次是加快发展郊区的轨道交通,建设快速便捷的郊区地铁。现在广州建设地铁、BRT、新型有轨电车,还可以尝试建设市域铁路,这种比高铁慢、比地铁快的市域范围轨道交通,将大大拉近广州各组团的空间距离。
第三,广州也可以率先chutai郊区化的鼓励政策。美国在二战后,chutai了一系列“郊区化”政策,大大推动了郊区化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经济政策来实现的,通过撬动税收等利益杠杆机制间接引导不同市场主体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转移。广州可以chutai一些郊区购房的优惠政策,或者发放郊区通行的汽车号牌等,鼓励人们到郊区居住生活。而且,未来广州郊区的规划要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来展开,人们出门走路就可以到地铁站,周边各种配套也要相对齐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