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096|回复: 95

打破悲观思想 广州可“保三争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4 23: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州要打破悲观的思想,广州完全有条件发展好,改变观念十分重要。” 城市研究学者、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给广州加油鼓劲称,如果战略发展方向对头,广州可以大胆地“保三争二”,作为珠三角这个全国第二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广州经济总量力争全国第二的交椅也有合理性。

    深入观察对比上海、广州两地及周边区域的发展,胡刚提出,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是珠三角的中轴线,但是目前穗莞间的区域堪称断层,穗莞一体化合作需要引起重视。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实习生 杜静

    ■专家简介

    暨南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中国未来学会理事、广东省省情调查与对策咨询专家、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南城市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城市规划、城市管理。

    主持过杭州湾大桥与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地区城市空间布局、建构中国沿海城市带研究、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对策、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形象建设研究等课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23: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应调整战略吸引央企

    作为南中国的中心城市广州,也是央企布局的落子点,只是最近几年天津瞄准央企战略比较成功。广州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宜居程度、产业配套都优于天津,如果广州调整战略,与天津力争对央企吸引力,“保三”完全能够实现。

    记者:当下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广州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广州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胡刚:有人说广州战略迷失,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好。其实我反而觉得,广州的优势正是在于它的综合性。在高度精细化的现代社会,各方面因素相互牵制,需要高度配合才能彰显竞争优势,纽约、东京、伦敦这三大世界城市其实都是综合性城市。

    从城市研究的角度分析,现代城市分为政治中心、生产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中心、消费中心这六大功能,广州在这六大方面其实都有发展的空间和可能。在政治中心方面,虽然广州不是直辖市,但是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还不同于一般的省会城市。作为生产中心的功能不用多说,作为商贸中心,广州也比较发达,在交通中心方面也有优势,但是还需要继续完善。科教文卫中心方面,广州有基础,如果发展得好的话比天津、南京都有优势,这两个地方的相关资源都被集中到北京、上海去了。科教文卫不仅仅是城市配套,也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每年成千上万人到广州看病就医,对相关消费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我很支持广州搞教育城、医疗城,当然选址还需要多斟酌。

    从这个角度上讲,综合性的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广州的特点和优势,单单提商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都不全面。综合性意味着什么都想干、什么都能干得起来,即使不是全国第一,也能做到南中国领先。相比之下,深圳虽然在科技创新上做得比广州更出色,但是高等教育、医疗等方面不够发达,也没有作为政治中心的行政资源配置,难以像广州一样可以具备多种发展可能。

    广州要想清楚,城市发展要向谁学习,不要选错了学习的对象。广州不能向新加坡、香港学习,新加坡和香港的人口都是百万级别,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广州应该向巴黎、东京这样的综合性城市学习,才有借鉴意义,才更有针对性。

    广州现在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如果战略发展方向对头,应该可以大胆地“保三争二”。其实在2004、2005年时,广州的GDP跟经济总量全国第二的北京相差只有几百亿元,但是北京奥运时又把差距拉开了。北京现在明确了首都的地位,把大工业迁往天津,也不提华北的经济中心,而是提首都、全国的科技中心、文化中心,GDP增速可能会有所下滑,但是北京毕竟是首都。对广州来说,“争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广州依托珠三角这个全国第二大的城市群,广州作为中心城市,处于全国第二的位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记者:对现阶段的广州而言,“保三争二”的突破口在哪里?

    胡刚:改革开放之初,香港成为广州引资主要城市,不久台湾电子产业替代香港酒店、玩具等产业,成为广州、东莞等地主要投资地,目前日本、韩国的汽车制造等又替代台湾成为主要投资方。接下来,广州应该抓住央企全国布局的机会,大力引进优质央企。一般都认为天津靠近北京,引进央企有优势,其实作为南中国的中心城市广州,也是央企布局的落子点,只是最近几年天津瞄准央企战略比较成功。广州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宜居程度、产业配套都优于天津,如果广州调整战略,与天津力争对央企吸引力,“保三”完全能够实现。当然,广州传统的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和活力,也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松绑等,继续保持发展势头。

    现在,广州要打破一种悲观的思想,广州完全有条件发展好,改变观念十分重要。卫星通信、飞机制造产业链上的央企,广州也可以引进,广州的融资条件、环境气候比北方城市都好,而且发展到现在的阶段,良好的环境气候更是城市发展的竞争力。

    2 珠三角中轴线穗莞合作很重要

    在目前的阶段,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不明确、分散,与长三角相比,核心城市的问题是需要弥补的。我们可以通过深、莞、穗高度的融合来弥补在核心城市方面的不足,没有核心城市带动,整体区域发展难以再上台阶。

    记者:今年广东“两会”上,“江苏取代广东成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一”一度成为热议话题。您还和几名网友特意组成广东民间网友考察团,赴江苏考察。其实,对比江苏,作为广东“带头大哥”的广州怎么引领区域的发展?

    胡刚:我是浙江人,在上海、南京、杭州读书、工作生活了20多年,在广州又待了10年,也在这两大区域做过城市发展的课题研究。外界将江苏区域多极良性发展势头形象地形容为“群狼战术”。其实我发现,江苏、浙江等地的区域协调平衡主要并不是人为的,而是经济发展规律作用下,政府再顺势推进,区域发展趋于协调平衡的关键因素在于上海这个中心城市。上海这个经济巨人的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集中越来越多的经济要素,其产业辐射沿着京沪线这条城市群的中轴线扩展开来。以上海为中心,以一天来回的距离为半径,几个城市GDP的经济总量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以两天来回的距离为半径,城市的经济总量也几乎都是相近的,而且离上海越近,经济总量越高。这种区域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离不开中心城市。以前珠三角城市群有香港的带动辐射,但是现在核心城市的能量没有那么强大,而广州的区域辐射带动力也难以跟上海相提并论。

    记者:广州应该如何“补课”?

    胡刚:广州要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升产业的层次和规模,有了高度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目前的阶段,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不明确、分散,与长三角相比,核心城市的问题是需要弥补的。我们可以通过深、莞、穗高度的融合来弥补在核心城市方面的不足,没有核心城市带动,整体区域发展难以再上台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23: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观察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长三角其实是沿着上海-南京这条中轴线发展起来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则是珠三角的中轴线。十年前,香港、深圳、东莞到广州这条轴线上的物流、人流甚至比上海—南京、北京—天津都要繁忙,现在应该要进一步繁荣珠三角中轴线,促进四个中轴线上城市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广州和东莞之间的合作,穗莞处在珠三角港深莞穗发展轴线上,这里又是广州发展主要方向——南拓和东进地,对东莞来说,又多了一个增长极,可以加快虎门、沙田、洪梅、厚街、麻涌、中堂等地发展,而且新建沿江广深高速也即将全线通车,一江两岸将是两市经济和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从目前来看,广州和东莞之间的区域还是这条城市群发展轴上的断层,这不利于发展轴进一步完善和发育成熟。

    记者:您提到的穗莞一体化,跨越了深莞惠、广佛肇和广佛同城这三个经济圈的限制。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没有比较可行的路径?

    胡刚:南沙和虎门是近年来广州和东莞重点开发的区域,是基于战略发展的眼光作为城市新突破点和增长点的地区。广州和东莞构建组合城市,应当将南沙和虎门的组合发展作为穗莞一体化的重要部分,实现两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协调,形成聚集效应,提升综合竞争力,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目前制约两地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较多,南沙和虎门可以在保持原有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实现行政互认机制,实现制度对接,如统一区域内社保标准,推进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机制,取消信用卡、电信通讯资费异地费用,真正实现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自由流通。穂莞合作还势必要对黄埔港、南沙港和虎门港做出合理分工,在此基础上考虑架桥对接问题,还要形成空间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的产业一体化空间布局。

    3 南沙新区和火车南站联动发展

    白云机场选址偏于广州北部,远离珠三角城市群,尤其是当今珠三角各城市纷纷向沿海和环珠江口发展,白云机场的优势受到了挑战。白云机场南迁,在南沙再建超大型新机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广州重新确立珠三角门户城市地位的关键举措。

    记者:南沙新区是未来广州增长支撑点。对南沙新区的未来发展,您有没有什么建议?

    胡刚:南沙新区对广州来说,是一个机会。三十年前,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是经济领域的改革,现在中国面临着社会领域的改革创新。谁去破题?应该说南沙有这个条件,靠近港澳,有社会开放包容的基础优势,南沙除了在环境上保持纯自然生态性,更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先走一步,融合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建成国家发改委提出的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事实上,社会领域的改革做得好,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社保、收入分配制度等的改革可以让人们更放心消费,都将释放出强劲的生产力。

    南沙现在最大的发展瓶颈在于交通。南沙处于珠三角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以南沙为中心,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但几何中心并不等于是交通中心,更不是交通枢纽。南沙确立的五大发展定位,包括珠三角航运物流商贸中心、华南地区重要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创新合作模式的先行区、珠三角区域性商业服务和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智慧滨海生态新城等,这些都离不开交通枢纽的建设。因此,我是极力主张广州在南沙建设第二机场。

    记者:前段时间,广州建第二机场的话题引起了颇多争议。有不少人担心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胡刚:世界城市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跨国公司总部数量、航空港吞吐量和金融业的聚集量。白云机场选址偏于广州北部,远离珠三角城市群,尤其是当今珠三角各城市纷纷向沿海和环珠江口发展,白云机场的优势受到了挑战。白云机场南迁,在南沙再建超大型新机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广州重新确立珠三角门户城市地位的关键举措。

    新建机场一定要尽可能靠近广州南站。从高铁建设和规划来看,广州火车南站已成为内陆地面交通枢纽。水运方面,南沙港区可建设50多个大型深水泊位,满足未来30-50年广州发展的需要。南沙要成为海陆空交通枢纽,现在只差空港了,而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门户城市,海陆空综合性交通枢纽是必需的基本条件,现有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都是如此。在城市竞争激烈的当代中国,面对深圳高速发展,如果广州在综合性交通枢纽方面失去优势,广州“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地位就要大打折扣了。

    南沙新区是未来广州增长支撑点,而火车南站也可以说是广州的战略制高点,但是目前广州对火车南站的重视还非常不够。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时代意味着城市竞争激烈的时代。高铁不仅能吸引人流,还能将高端商务流、物流、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等等都有效汇聚起来,形成良好的信息链,因此,未来发展高铁的5年对广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广州没有把火车南站这个战略制高点拿下来,如果广州不能提升区域的吸引力,很有可能物流、人流、资金流等就沿着高铁线网到了深圳、香港。珠三角的几何中心在南沙,但是交通中心是在火车南站,而交通中心才会成为发展重心。现在交通优势给了广州,如何承载要靠广州来做,如果广州还在埋头发展天河、越秀,把这片黄金宝地空在那边,就会错失良机。现在,广州对火车南站的规划定位还是比较单一的,定位是商贸中心。这不行。火车南站的定位应该是综合性的,这里可以是行政管理中心、商务中心、医疗中心,还可以是文化中心,把广州的综合性优势都在这里窗口式体现出来。

    南沙新区和火车南站区域的发展应该结合起来,实现优势的互补。北京中关村采取“一区多园”的做法,现在基本上北京很多个区都建设一个园区,享受中关村的政策。火车南站区域能不能成为南沙新区的一块飞地,享受南沙新区的优惠政策,接下来值得考虑。

    4 建议广州率先chutai郊区化鼓励政策

    广州可以chutai一些郊区购房的优惠政策,或者发放郊区通行的汽车号牌等,鼓励人们到郊区居住生活。而且,未来广州郊区的规划要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来展开,人们出门走路就可以到地铁站,周边各种配套也要相对齐全。

    记者:在建设新型城市化的过程中,广州提出,未来将通过构建“全域广州”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怎么避免陷入新一轮的造城运动?

    胡刚: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和产业高度集中带来了产业的专业化,专业化带来的效率高,这也是城市最基本的规律,但是,城市规模过大会带来很多城市问题。全域城市化可以破解一些城市问题,在全域城市化的视野下,郊区不一定是郊区,只是不同的功能区。

    广州要在七千平方公里来推进全域城市化。广州城市空间高达七千多平方公里,现在主要发展的区域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一千五百万人口集中在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现在要把城市空间展开,这样交通、住房都不会这么拥挤,房价也不会这么高。

    记者:您提到的全域城市化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方向。需要怎么样去实现?

    胡刚:首先是政府要推动中心区的城市功能外流。现在大家都愿意集中在市区,因为各种科技、教育、医疗资源都在市区,行政管理中心也在这里。

    其次是加快发展郊区的轨道交通,建设快速便捷的郊区地铁。现在广州建设地铁、BRT、新型有轨电车,还可以尝试建设市域铁路,这种比高铁慢、比地铁快的市域范围轨道交通,将大大拉近广州各组团的空间距离。

    第三,广州也可以率先chutai郊区化的鼓励政策。美国在二战后,chutai了一系列“郊区化”政策,大大推动了郊区化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经济政策来实现的,通过撬动税收等利益杠杆机制间接引导不同市场主体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转移。广州可以chutai一些郊区购房的优惠政策,或者发放郊区通行的汽车号牌等,鼓励人们到郊区居住生活。而且,未来广州郊区的规划要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来展开,人们出门走路就可以到地铁站,周边各种配套也要相对齐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23: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做第一。。。。。。。十年后肯定是广州第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23: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要想清楚,城市发展要向谁学习,不要选错了学习的对象。广州不能向新加坡、香港学习,新加坡和香港的人口都是百万级别,产业结构也比较单一。广州应该向巴黎、东京这样的综合性城市学习,才有借鉴意义,才更有针对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23: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五到十年要抓紧,过完这段时间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23: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珠三角有两大中心城市,广州、深圳
所以资源比较难以集中
如果是大珠三角的话将有五大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所以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不是广州一枝独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2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澳门算什么珠海澳门算什么中心城市,连深圳也不是,这些都是功能城市。
十年之后香港也没有什么地位了。经济上,被广州深圳超越并且抛离,政治地位要视乎2017的秀搞得好不好看。否则也自生自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5 00: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dddddddddf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5 00: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需要珠三角大力顶托,不能没落,一旦香港没落,台湾是不敢相信回归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5 00: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路很好,其实目前广州发展方向就是这样。
中轴线东移,东进、南拓战略都是剑指东莞中山,资源全市域扩散也是进行时。但里面提出的郊区化政策则是比较值得研究的课题。
所谓中心城市,就是城市功能的辐射力,不是功能城市所能比拟,未来10年广州继续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力,随着高铁的延伸,辐射力进一步提升。
未来10年,广州除了提升原有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提升企业竞争力,产业聚集力和品牌力上需要下大功夫才能满足城市的定位。
至于争二,只是一种鼓劲,以此坚定发展方向的信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5 0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广州,广深我都很喜欢。

广州要保持竞争力,我觉得发展粤北也很关键,毕竟如果是往北想内陆辐射的话,广州比深圳更有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5 0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白云机场选址偏北,已见其认知有所局限了。
但胡教授看到了穗莞同城化的战略意义所在,很好!广东省甚至于华南的政、经、产、研、学、医、交通核心圈层,必将会是珠三角内穗莞佛一体化圈层,这一点,十多年前已有高人提出西联、东进、南拓之战略正是为此,但碍于区域内的各自利益关系,进程受到影响,但这始终是大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5 01: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清远和广州,两市合作也多起来,轻轨开通更能带动人流、物流和置业,清远还是很积极融合,也有联席会议机制。
粤北要靠从花,要从化形成一定的聚集力,比较漫长过程,但至少万庆良近期重点提从化的发展对粤北的影响。
当然要粤北的人流往广州城区聚集不难,现在就能做到。但要做到真正带动粤北本地区的发展则离不开从化的发展。
而增城、萝岗是对接东莞的。
说白了,广州的实力依托着周边地区发展,而周边地区的发展也依赖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各项职能的辐射力,服务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5 01:4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极力支持胡教授所讲的在广州南站周边设置一个大型机场的建议,就目前南沙区和番禺区的用地情况来看,能否储备大岗、榄核、鱼窝头片区的农地作为广州第二大型民用机场的用地就看穗府的能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1 04:13 , Processed in 0.04667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