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6-16 11: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月前,国家科技部正式下发将35个工程技术中心列入国家组建计划的通知,来自深圳研祥公司的“国家特种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金蝶软件的“国家企业互联网服务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榜上有名。一年内有两家工程中心跃入“国家队”,这一速度非常惊人,因为,深圳前30年也只有三家。
记者昨天从市科技创新委了解到,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创新载体757家,在4G通信技术、基因测试和基因组分析、干细胞基础研究及技术服务、超材料等领域跻身世界前沿。其中科研机构40家,重点实验室170家,依托优势企业建立的工程中心167家,公共服务平台65家,各类性质的孵化器63家,引领支撑了中国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资源环境、先进制造、材料科学、光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研祥和金蝶的破茧而出,其实是深圳创新载体大发展、大跨越的一个缩影。创新载体是包括基础研发、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创新、产业孵化、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等城市创新体系中基础支撑条件的总称。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产业化、市场化为导向,以开放合作、民办官助、企业主体为特色的创新载体体系。
以科研机构为例,近3年来我市规模以上科研机构研发投入达36亿元,共引进博士7524人,申请发明专利4392项。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创新药物研发、深港产学研基地的新一代纳米级CMOS器件仿真技术、深圳清华研究院的人工皮肤研发、光启研究院的超材料研发等项目不但学术成就显著,而且迅速产业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