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3-7-13 20:13 编辑
做大总量 提升层级 把合肥打造成为中西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hefei.gov.cn 2013年07月03日 作 者: 吴建国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面临着做大经济总量、加快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的必由之路,是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内在要求。
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30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近40%,5年来年均增长12.4%。服务业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加速扩张趋势明显。2012年完成投资236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1%。一大批城市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物流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成落户,服务业已成为投资热点。产业类型更加丰富。已从比较单一的传统商贸业发展到金融、物流、商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和文化创意等各种新业态。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物流、金融、房地产、文化和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近60%,传统服务业比重持续下降。现代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逐步显现。就业潜力不断释放。2012年服务业就业人数近220万人,成为吸纳我市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虽然我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面临着不足和挑战,比如服务业规模总量相对较小、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层次不高、区域竞争的压力加大等等。同时,也要看到我市服务业发展具备的巨大潜力,主要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多项国家政策叠加的机遇,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政策优势;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为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进入快速升级阶段,为现代服务业加速扩张提供了现实市场空间。我们要把握新趋势、新机遇,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打造新的优势,努力开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方向
在发展思路和目标上: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和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着力发展与制造业密切关联的生产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争创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品牌,加快构筑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实现“做大总量、提升层级”的目标。未来五年,实现服务业总量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3%左右,将合肥打造成为中西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形成区域性物流、金融、商贸、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中心。
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壮大两核、提升两区、多点突破”的格局:
——壮大两核。以庐阳区长江路沿线和滨湖新区为核心,打造新、老城区两个中央商务区。通过强力改造升级,集聚大批购物、贸易、金融、中介、文化等服务业,把老城区逐步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依托省级政务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金融综合服务、会展、文化旅游、商务服务、休闲居住等,努力打造滨湖现代化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提升两区。充分发挥蜀山区、瑶海区内三大开发区的优势,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规划建设一批以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以商贸、教育、医疗、专业服务、家庭服务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功能区,着力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两区服务业发展与开发区产业相融合。
——多点突破。立足现有基础,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如东部和北部现代物流园区、新桥机场临空产业园、高新区科技创新和动漫示范基地、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华南城商贸物流园、合肥综合保税区、半汤-汤池-三河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各城区规划建设的都市产业园等,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多点支撑。
在发展重点方向上: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合肥空港、合肥港、铁路、高速公路枢纽和综合保税区,加快合肥华南城、宝湾、空港、东城、农产品等现代物流园区和大项目的实施,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力争使合肥成为东中部地区物流中心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做大融资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加快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建设,打造连接长三角、辐射中部地区的区域性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服务,打造国内外重要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集聚中心。加快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等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会展、文化创意、数字传媒等新兴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产业载体经济等创新型经济。加快推进汽车、家电、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培育壮大蜀山国际电子商务园、安徽电子商务园等产业园区,加大力度引进云计算服务、第三方支付等国内百强电子商务企业,努力把合肥打造成呼叫中心之都和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城市。引导支持各类展会做大做强,培育合肥特有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会展品牌,加速融入长三角区域会展城市群,建成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建立和完善接、发包服务平台,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地。积极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动漫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力提升旅游、商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环巢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打造成为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加快购物、休闲、居住、饮食等设施的升级改造,打造一批特色街区。传统商业的升级改造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可通过规划改造把逍遥津等区域打造成为合肥新名片。
工作重点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互促共进。 “工业立市”仍是“十二五”时期合肥发展的主战略,至“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200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随着新型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未来合肥的经济发展将进入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的新阶段。而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有效地促进先进制造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应是现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因此,必须坚持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互促共进。重点发展直接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外包、物流、金融、研发设计等产业。推动高新区以研发设计、软件开发、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中科大先研院与动漫服务外包基地二期建设;推动滨湖新区以金融后台服务产业为重点,在推进国际金融基地建设的同时,适时启动光谷金融港建设。加强物流园区载体建设,认真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和派河码头物流园区,加快推进华南城、撮镇商贸物流园和合肥农产品国际物流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深圳宝湾物流等在我市建设物流项目,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产城一体,走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之路,发展与城市功能及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都市产业。着力发展总部经济与楼宇经济,积极引进科技信息、文化创意、法律、会计等中介咨询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进蜀山国际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包河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及互联网产业园、瑶海物联网产业园和白马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提高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的会展场馆现代化水平,提升展会规模和层次;促进会展业与本地优势产业的结合,打造消费电子展、新能源汽车展等系列专业会展品牌;加大招展引会力度,着力引进如中国食品博览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等全国性展会,提升会展对支柱产业以及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拉动力。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