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时间,晒蓝天是深圳网友最爱做的事之一。“深圳蓝”的背后,是我市坚持走科学发展、转型升级道路,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结出的“硕果”。
“深圳是一块投资沃土,我不仅要把更多美国风险投资家带到深圳,还要让旗下最好的生物公司在深圳上市,”不久前,美国切诺基基金总裁汤姆·达登访问深圳时充满期望地说。他告诉记者,吸引他的,不仅是深圳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更是深圳这座生态环境优美的绿色、低碳城市所展现出的无限魅力。
其实,对“绿色深圳”赞叹有加的,不仅是国内外投资者,深圳市民体会更深。“深圳蓝天白云多了,”最近,“深圳蓝”成为了各大微博、微信、网站图片库的主角之一。晒蓝天、晒白云、晒绿树,成为很多深圳网民最热衷的事,“蓝天白云”也成为搜索深圳的关键热词。
记者了解到,在国内多个城市为雾霾所困时,最近,深圳相关部门检测到的PM2.5指标则处于20甚至更低的水平。“深圳蓝”这一良好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是我市坚持走科学发展、转型升级道路,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结出的“硕果”;同时“深圳蓝”也进一步增强了深圳软实力,吸引了更多、更好的企业落户深圳。
主动放慢速度力促产业升级
曾几何时,宝安是我市“三来一补”企业最集中的地区。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去年,宝安淘汰低端企业950家,腾出发展空间125万平方米,“三来一补”企业总数下降到200家左右……转型升级使得该区首次出现用水量和用电量“两个总量下降”,资源、环境效益得以明显提升。这只是深圳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一个成功案例,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低碳发展的背后,是以“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来支撑。面对土地、资源等“难以为继”,近年来,深圳主动放慢经济增长速度,采取多项有力举措,在清理淘汰低端落后产业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打造深圳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从工业经济来看,深圳正在淘汰低端制造,挺进先进制造,不断实现工业经济的全新转型升级。去年深圳淘汰此类企业1575家,今年力争淘汰低端企业3000家。
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上,深圳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每年统筹3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启动建设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11个集聚区,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00多个。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增速为经济增速两倍以上,占本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我市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之一。
在此基础上,深圳全方位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此举使得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深圳快速发展,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9.3%,并涌现出迈瑞、大族激光、研祥等一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黄金珠宝业产值超过全国七成;钟表出口总额占全国55%;服装品牌享誉全国,形成了800多个自有品牌、100多个全国知名品牌,深圳女装占全国一类城市商场份额比重超过60%。
“蛇口网谷”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工业园区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的华丽转身。核心区计划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蛇口网谷”,经更新改造,这里现在汇聚了100多家高科技企业,每平方米产值跃升至原来的10倍,达2万元。
而深圳低碳城的建设,更是将坪山这块“产业洼地”变成深圳低碳“产业高地”的典范。低碳城区内集成大量先进的低碳技术,在土地集约化和清洁能源使用率及新建绿色建筑比率和新能源公共交通比率,污水处理率,废物处理无害化方面,实现“六个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