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目标: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规划新建1—2所本科大学,建设10所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特色学院,2015年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5万人,其中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5万人以上。新增80—90个硕士点、5—10个博士点,市属高校力争实现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建设约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资助建设一批全市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和精品课程。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行动一 加快发展现有普通高校
措施1:深圳大学立足深圳、面向全国创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创业型一流大学。推进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建设。到2015年整体办学规模达到3.5万人以上。加快推进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建设。筹建深圳大学研究生院。新增80个硕士点、3—5个博士点。(完成情况:西丽校区正在建设;办学规模已有三万余;医学院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硕士点博士点严重不达标规划新增80个硕士点,实际只增加了十几个,而且多为专业学位,博士点也只增加了一个信息工程的)
措施2: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南方科技大学。2015年完成首期建设,建成工学、理学、商管学等学部,办学规模达到0.26万人以上。
(完成情况:已顺利招生,15年办学规模应该能达到两千余人;学科建设进度一般,目前只有6个系,申报待批的有两个,最关键的是申请的硕士博士点很难批下来)
措施3:发挥市校合作和名校聚集优势办好深圳大学城。健全理事会运行机制。积极扩大办学规模,至2015年研究生达到0.9万人。
(完成情况:清华北大哈工研究生院规模不断扩大,距离9千人在校规模不远矣)
行动二 做大做强高等职业教育
措施1:增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新优势。到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万人,建设10个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领先水平的示范专业或专业群,建设10个面向珠三角的区域性实训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面向全国开展职业教育师资与干部培训,打造中国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职院校。(目前在校生两万多人)
措施2:全面提升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完成新校区搬迁工作,建设成为创新型软件人才汇聚高地和学习型软件技术教育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2015年,办学规模达到1.5万人,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目前在校生一万多人)
措施3:抢抓机遇,规划新建高职院校。鼓励高职院校与境外同类院校和境内外企业联合办学,支持建设独立分校。多渠道筹建2—3所高职院校,其中1所为深圳理工技术学院,主要面向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自主命题,独立招生,到2015年学院办学规模达到0.3万人以上。(无一新建高职院校,包括传闻已久的深圳理工学院)
行动三 规划建设新大学
措施1:创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引进校本部课程体系,开展本科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到2015年,办学规模达到0.24万人。
(完成情况:14年招生300人,预计15年办学规模近千人)
措施2:做强做大深圳旅游学院。暨南大学旅游学科整体搬迁到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2015年办学规模达到0.3万人。
(完成情况:不关注)
措施3:规划建设深圳城市大学、深圳开放大学。规划建设深圳城市大学,满足我市本地生源上本科的需求。依托深圳广播电视大学,筹建深圳开放大学。
(完成情况:深圳城市大学(即深大城市学院)进度不明显,顺利的话应该在16年招生;开放大学不关注不清楚)
措施4:建设特色学院。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建设等所需要的特色学院。吸引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与我市知名企业强强联合,到2015年高起点建设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金融等10所特色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办学规模合计达到1万人以上。鼓励各区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需要,积极建设特色学院。
(完成情况:进度很不理想,只知道华大基因,其他的有没有新建不太清楚)
总结:总体规划15万高等教育、5.5万高职,也就是说有9.5万本科及研究生。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到2015年大专生办学规模约为4.5万左右,本科生办学规模也就3万人左右。研究生(含博士)1.5万左右.高职基本完成了任务,但本科及以上的办学规模只完成了一半。特别是深圳大学硕士点博士点仅仅完成了目标的20%而已。
额外亮点: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这两所合作办学远期规模均为5000人。至于清华伯克利由于办学规模过小,又在深研院管辖之内,直接算入清华深研院里面了,就像北大与港大合办的汇丰商学院算入北大深研院。哈工大深研院升级为相对独立办学资格的哈工大深圳,并于201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