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规律 师法自然
彭祖园生态景观提升项目获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城市中的真山真水。 (资料图片)
彭祖园东大门前的福寿石刻喷泉。
本报讯(记者 甘晓妹)日前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传来消息,彭祖园景区资源保护、景观品质提升和游赏环境优化工程,获得2014年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我市今年荣获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唯一园林项目,“获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原有‘人工化’的景观资源进行了‘自然化’改造,展示了彭祖‘尊重规律、师法自然’的文化精髓。”彭祖园风景管理处处长方成伟如是说。
关键词:文化贯穿
彭祖园始建于1976年,占地面积540亩,寻根溯源,这一带原为徐州古时大彭氏国的首领彭祖进行自然养生、祈寿纳福之地,因而,1984年扩建园林时,易名为彭园。在彭祖园数十年的变迁发展过程中,2010年进行的生态式敞园改造无疑是迄今为止最为浓墨重彩和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大手笔。
“为了延续城市文脉特征,在这次改造中,我们对景区内彭祖文化资源进行了全面修饰提升。先后完成了不老潭景区的景观打造、彭祖像提升、福寿广场改造、福寿文化字刻景观打造、彭祖井、彭祖祠与大彭阁保护性建设等,使得景区彭祖文化内涵得以深入挖掘和有力彰显。”方成伟表示,这次提升为景区彭祖文化载体由“集萃地”向“发源地”资源升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崇尚自然
记者徜徉于彭祖园外,以桂花、珊瑚树、夹竹桃、刚竹、八角金盘等构建的林带,在公园与城市之间形成一道浑然天成的“屏障”。“这道‘屏障’在促使公园与城市协调融入的同时,兼具隔离外部通行人群、汽车尾气、城市粉尘、噪声等。”方成伟介绍,在省人居环境范例奖验收过程中,很多专家感叹:“眼前就是大路,在城市里能有这样的近自然山水,太难得了!”
据了解,在这次改造中,为了彰显彭祖“道法自然、师法自然”的生命哲学,彭祖园对原有的“人工化”景观予以“自然化”改造,特别注重保护彭祖园的真山真水。如原有的石头护坡人工痕迹很重,这次被全部改成植物防护;在不老潭的近水区保留水杉等高干乔木,在固淤的同时,也与乌桕、榉树等构成高低起伏的水岸边际线。
关键词:水电节能
这次改造,彭祖园景区还在水电节能处理上做了进一步改进,效果明显。景区水体采取“雨水收集、中水利用及生态净化”的节水模式,应用雨水收集系统增加湖水补给;使用市政污水处理循环中水补充水体;建设草沟、渗滤地、生态绿地带等雨水收集设施,对地表径流加以净化和改善。此外,在照明材料使用上选用了LED新技术灯具,节约了近三分之二的电力能源。同时,还结合道路引导需要,安装了大量太阳能灯具,为敞园后节约费用支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改善环境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到盛夏,自西向东穿过云龙山隧道,立刻感到温度降低了2℃。“这不是错觉,这是由于彭祖园景区起到空气净化和消除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方成伟表示。
这次改造后,彭祖园景区的绿化面积达19139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据测算,景区的大面积绿化使周边地区夏季气温下降13%,林木蒸腾出的大量水分,使景区辐射范围内的小区域湿度提高10%-20%,非常有利于城市热岛效应的消除。景区绿化使区域风速下降75%-85%,并可吸滞大量尘埃,对春季大风扬沙天气的防风和空气净化极为有利。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