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矗立在海珠区、连接珠江前后航道的六公里南北“新中轴南段”,将是什么模样?广州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叶浩军介绍,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城市设计不做“高大全”,而规划出银线串珠式的“城市绿轴”,万亩果园、珠江前后航道的滨水地带,将成为轴线“明星”。
羊城晚报2009年8月27日报道 广州传统中轴线云集行政、商业中心,新中轴线北端分布着天河、珠江新城CBD(中央商务区),广州市新中轴线南段将出落成什么模样?答案是“绿色南中轴”!从今天开始,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及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城市设计三个竞赛方案向公众展示,欢迎市民多提意见。
中山纪念堂-市政府-北京路-海珠广场,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雏形初现的广州传统中轴线,串起了广州诸多标志纪念建筑和行政、商业中心网点。而上世纪末开始叱咤风云的广州新中轴线北端,则位于传统中轴线东侧,在新发展起来的城市东部,以火车东站-中信广场-体育中心一路向南,纵跨珠江新城。
即将矗立在海珠区、连接珠江前后航道的六公里南北“新中轴南段”,将又是什么模样?
广州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叶浩军介绍,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城市设计不做“高大全”,而规划出银线串珠式的“城市绿轴”,万亩果园、珠江前后航道的滨水地带,将成为轴线“明星”。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北起珠江前航道,南至珠江后航道,其中中轴线南段地区西起广州大道、东至新光快速路,珠江后航道沿岸地区西起丫髻沙大桥,东至南沙港快速路,面积共16.14平方公里(含珠江水域0.26平方公里)。
南中轴将充分考虑生态性与商业性的有机结合,科学布局行政办公区、领事馆区和休闲娱乐等主题功能区,合理组织交通,形成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注重营造岭南味,建成绿色生态的开放城市“绿轴”。
期待高见
三个城市设计方案于8月27日下午至9月3日进行为期一周的公众展示。市民可以通过现场或者网上提出意见和建议。规划局将对其进行汇总,并在随后的深化设计中予以吸纳。
现场公众展示地点:保利国际广场东塔裙房一楼展览厅(琶洲香格里拉酒店东侧);时间:9:00-17:00。
网站公众展示网址:http://www.upo.gov.cn/(规划在线)。
■专家提点
“南中轴”到底出落成什么模样?就新中轴线南段三大方案,记者采访了参评专家和政府部门负责人。据悉,在昨天的专家评审会上,评分第一位是二号方案,其次为三号、一号,但最终方案将结合三家之长。
沙溪岛不能大开发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
这里不合适做行政中心,应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开发,建成岭南园林特色的区域。南中轴要做出和国内外不同的风味,就要强调岭南文化的特色。而万亩果园和珠江航道,也使这片区域具备“岭南味”的先天优势。
要突出新岭南办公建筑群的特色,不一定要层数很高;要利用好“绿肺”万亩果园,这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我们要保护好原有的水乡特色,把整个果园统筹起来规划。
珠江后航道,应该形成有岭南滨海文化休闲特色的区域,把岭南人的生活情调、交往空间营造出来,结合文化建筑。我不建议这里搞很大的开发量,尤其是南面的沙溪岛,尤其不能大开发。就算是开发,也只能开发少量,应该把空间留给子孙后代。
保留一部分城中村
叶浩军(广州市规划局总工程师):
对于城中村改造,广州原则是一村一策,三个方案都对城中村提出了改造设想,但还要深化后才能确定方向。
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我觉得,这些城中村可能一部分要根据中轴线的功能来调整改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保留,进行更新或者提升。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在内,不仅是高端就业的集中地区,也是低收入人群的重要就业地区。城中村中居住着大量的城市低端就业人群和低收入就业人群,也对中心区有很大贡献。我个人的建议是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城中村。
以下转FOSK
[ 本帖最后由 伏羲 于 2010-1-23 11:44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