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327|回复: 10

邕江文明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5 21: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gnitude 于 2015-5-6 00:00 编辑

邕江文明史

邕江流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1989年7月,市文物部门在市区那龙和坛洛一带的邕江两岸的5处岭坡(分别是坛洛乡小崩山、那龙乡虎头岭、那龙乡岜贡山、那龙乡上林村、坛洛乡新闸村)上发现一批打制石器散布点,采集到一批共94件以砾石为原料,采用单向锺击法打制而成的石器。表明了早在一万多年前邕江就哺育着南宁古人类的繁衍生息,从此开启了南宁的早期历史,并且连续不断地传承下来。往后不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数十处,均分布在邕江两岸。说明了邕江这一水源是南宁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南宁文化的源头。

南宁的贝丘遗址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南宁附近邕江两岸,上至崇左的冲塘、武鸣的芭勋,下至横县的西津,包括扶绥的江西岸、敢造,南宁的豹子头、青山、灰窑田,邕宁的那北嘴、牛栏石、青龙江、长塘、天窝,横县的秋江、冲里、火烟角等处。1963年开始发现,并对芭勋、青山、长塘、西津作了试掘;1973年又对江西岸、敢造、豹子头作试掘。这些遗址分布在河旁台地,其位置常处大河拐弯处或大小河流交汇处的三角嘴上。前临江,背靠山,附近有较开阔的平地。地表可见较多的螺、蚌壳,可采集到石器、蚌器、骨器、陶片及动物遗骸。

邕宁顶蛳山贝丘遗址
顶蛳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蒲庙镇新新村九碗坡地,总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是广西境内保存面积最大、出土遗物、遗迹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之一。被列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国家大遗址展示中心之一。
遗址距南宁市20公里,遗址地处邕宁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整个山丘呈椭圆状南北延伸,地势东高西低。
遗址分居住区和墓葬区。在墓葬区清理墓葬331座出土人骨骸400多具,葬式不仅包括仰身、侧身、俯身屈肢葬及屈肢蹲葬等多种形式的屈肢葬,葬式奇特, 肢解葬前所未见。据统计,在顶蛳山贝丘遗址现已发掘出的400多个古人类遗骸中,有三分之一是采用肢解葬的。
顶蛳山遗址出土的细小石器及数量较多的陶器,陶器具完整,且多达20多件,均为广西同类贝丘遗址中首次发现,其数量在广西史前考古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文化层位明确,序列清楚无混乱,为研究南方史前文明提供了诸多便利。出土的细小石器及数量较多的陶器均为广西同类贝丘遗址中首次发现。此外,还发现成排、有规律的柱洞,为长方形干栏式建筑,在广西史前考古中首次得以确定,对探讨广西史前人类的居住形式及干栏建筑的起源及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是广西乃至我国南方通过考古来确认的史前人类居所的唯一依据。
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二、三期被学术界命名为“顶蛳山文化”,顶蛳山文化还保存了千余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及当时人类遗弃的水类动物、牛、鹿、象、鸟等多种动物的骨骸。大量动物骨骼和器具的发现,对研究、了解、复原当时当地生态环境和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具有重大意义。年代约距今8000~7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第四期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年代约距今6000-5000年。

柳沙豹子头贝丘遗址
南宁最早发现的贝丘遗址是1964年4月发现的豹子头贝丘遗址。该遗址位于柳沙园艺场内邕江北岸台地,南临邕江,高出水面约15米,地面暴露灰白色螺蚌壳,分布范围为100米×50米,从断面上可看到1米—3米厚的文化层堆积。
1973年9月,广西博物馆文物队在遗址中。心部试掘开4×4米宽的探方四个。第一层为表土层,厚0.5米左右;第二层为扰土层,灰褐色沙土,夹有较多的螺蚌壳,厚1米左右,出土石器、骨器、蚌器、陶片。兽骨和灰屑并混杂铁钉、“开元通宝”铜钱等;第三层是文化层,黄褐色沙土,厚2米,含大量螺蚌壳、石器、骨器等遗物。石器中有斧、碴、凿、刀、矛、杵、网坠、磨盘、砺石、石研、石环;陶器为夹沙粗陶,质地疏松,器物上多饰绳纹。再下层为生土层。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其出土蚌壳标本进行C14年代测定,该遗址的年代约为8000多年。1981年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由南宁市博物馆牵头,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工作队联合对该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出土的鱼头形穿孔蚌刀很有特色。此外,在遗址里发现的烧制原始陶器的遗址,在广西乃至华南地区尚属首次。

古代和近代邕江运输发展
邕江河面宽敞,水流平缓,水位变化幅度不大,十分有利于航运,给南宁带来了便利的水路交通,内河水上运输是南宁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历史上,南宁素以商贸发达著称,溯左江而上可达龙州,溯右江而上可达百色,顺邕江而下可达梧州、广州、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东向的水上通道。尤其是明朝商贸更旺,明嘉靖年间驻南宁广西左参议汪必东有诗云:“西粤观诸郡,南宁亦首明,正音前汉叶,奇货左江通”,南宁发展成为左、右江商品集散中心。南宁的“繁华不亚于中原城市”,有“小南京”之称。清朝桂东南及广东、福建籍商人大量西来经商,利用水运,沟通南宁与粤、港商品交流。1907年1月1日,南宁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有21个国家的商人沿着水路来南宁经商,外国工业品不断经此销往内地,内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也销往国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1: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外来的新南宁人,我觉得南宁目前的短板之一就是缺少对自身历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整个城市没有一脉相承的根基,城市建设中也缺乏必要的内涵和味道,给人感觉南宁就是一个单纯的新兴城市。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1: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5_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2: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邕宁、武鸣都不缺历史,而是缺挖掘、宣传和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5 22: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水街的文化消失的节奏,你就知道南宁在这方面的问题是有多严重了,政府的人哪怕是有一点文化也好啊,真是无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19: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本土文化从我做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19:5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BY737


    说得确实有点道理,就感觉南宁很新,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虽然我是南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2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了。。。。多发这种内容让我们后代了解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23: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周,我经常去柳沙足球基地看联赛...去那个江边避暑山洞玩过几次,路过那个鱼塘...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考古遗址...真没想到...下次再去看球的话一定去遗址观摩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2 13: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宁历史宣传不够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7 18: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外来的新南宁人,我觉得南宁目前的短板之一就是缺少对自身历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整个城市没有一脉 ...
BY737 发表于 2015-5-5 21:33

本地人都沒有這個意識,實際上南寧雖然有歷史但是49年以後基本都消失了,這是歷史的必然性
現在大部分的本地人都是二戰後移民而來的,然而KMT失敗後很多本地歷史的東西都xxx了
當然在教育上的失敗也嚴重影響了這一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8 16:26 , Processed in 0.05929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