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10 23: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dong1990 于 2015-8-29 10:20 编辑
华讯天谷(西乡街道超材料产业集聚区城市更新单元)
规划设计愿景
通过建筑的规划设计力求把宝安区西乡街道超材料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引领空间通讯技术的“科技之谷”、聚集全球行业寡头的“总部之谷”、吸纳领域顶尖人才的“创新之谷”、提升产业形态转型的“生态之谷”、融汇中西商业智慧的“文明之谷”。
项目背景
区位分析
本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铁仔山山脚,距离宝安中心区4.5公里,距离保安国际机场5公里,紧邻广深107公路,临近广深高速,沿江高速等城际高速,宝安大道,西乡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交通条件良好。
基地概况
规划建设用地分为1-02与2-01两个地块,总用地面积为61629.35㎡,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453440㎡,地块平均容积率7.36,限高120m。
规划设计策略
产业园4.0
国内产业园的发展经历了70年代的“厂房工业园”,90年代“信息科技园”, 00年后的“生态城” ,如今已发展到“创智型”、“集聚型”,“云概念”的产业园4.0时代。系统化的思维及融合,将新一代企业精英的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
产城融合的工作生活形态促成企业创新萌芽、成长、收获、再创新、再成长、再收获的良性循环。
企业文化定义空间形态
从企业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引入“上帝粒子”及“时空游廊”的概念展示企业产品;以主题文化公园为切入点,将“五大洲四大洋”的概念孕育在整个园区的总体布局上,营造出企业的高端形象。
人文空间的具象化
华讯方舟是通讯科技行业的领航者,建筑形态应具备现代感,企业特征。人性化设计,引入阳光,新鲜空气,创造性空间。
天谷绿轴
引入铁仔山的自然环境,营造依山傍林、环境幽静,集体验、休闲、生态于一身的“天谷”特色的园区环境。
云平台
基于场地资源条件,营造共享空间搭建“云平台”。运用“云概念”打造业缘园,提升产业链高效资源共享与沟通合作。使得互联网乃至物联网的碎片化时间及空间处理工作、生活的多方联系成为可能。
人车分流系统
规避车行对人行的干扰,营造人性化的慢性系统。
建筑空间的灵活高效
单体平面的设计应简洁、灵活、高效兼具前瞻性。
建筑可持续发展
立足传统节能技术,积极应用建筑新技术新材料;
规划设计分析
总图布局
建筑塔楼的围合形成峡谷空间,“通缝式布局”实现“景观渗透”,园区环境与山体生态景观有机融合,规避视线干扰,最终形成 “山中观城,城中观山”的生态空间格局。
办公塔楼及商业配套沿广深公路一侧布置,形成连续的城市界面。通成路与广深公路交汇处布置两栋120m高地标性建筑,塔楼旋转45度,退让城市开放空间。公寓配套沿山体布置,充分利用铁仔山的生态景观。
场地设计
基地位于铁仔山山脚,场地西高东低,高差约10米。利用原有地形高差,减少开挖量,让建筑嵌入场地。机动车出入口外围设置,在不同标高平接地下室出入口。
“通缝式布局”
多条景观轴线把裙房划分成独立的,个性的功能单元,结合山体形成通缝式峡谷空间。使得铁嘴山的生态系统与园区环境有机融合,让清新之气自由贯通。
慢行系统设计
裙房三层平台设计成联系整个天谷园区的步行连廊,将园区“天谷广场”、办公塔楼、服务配套、铁嘴山绿道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立体化与无障碍慢行系统。空中步行连廊亦可成为一条宣扬科技精神及科技史的科学时光走廊。
微循环交通系统
裙房三层步行连廊设置穿梭轻轨列车运行轨道,形成贯通园区微循环交通系统,并具备一定的展示功能。
“天谷科技广场”
塔楼与裙房的围合,在二层形成一个现代通讯科技为主题的“天谷科技广场”。广场的中心设置具备一定展示,发布和交流功能的科技展览中心。其独特的建筑外型隐喻“上帝粒子”,彰显现代通讯科技的精神品质。
底层架空
园区底层架空处理,形成贯通的公共开放空间,与城市人行系统自然衔接,将人流自然引入商业。通过景观踏步,无障碍坡道及电梯与裙楼 “天谷广场”以及步行连廊自然衔接。
退台花园
富有韵律感的层层退台如同自然山体的梯田,为人们创造更多绿化休憩场所,提升办公环境品质。
建筑共享庭院
建筑内部庭院提供一个绿色的共享庭院空间,同时可以引导清新气流,注入阳光有效改善办公微环境。
灵活高效的建筑平面
强化各功能配置的逻辑性,互补互促;
合理的规划密度分布;
结合竖向交通体系开发,单体平面灵活高效具前瞻性。
功能分析
本项目分两期开发,主要功能由高层研发办公,裙房研发办公,公寓配套,商业配套,会议展览,酒店配套,公交首末站等。
公寓配套
公寓沿着山体南北朝向布置,充分利用生态景观,规避107公路的噪声干扰。户型设计上遵循价值最大化,干湿分区及动静分区原则,两房三房布置于端部,朝向自然山体,单房朝向园区。
精品酒店
酒店客房布置于120m塔楼的低区,;宴会厅,会议室等配套设施设置于裙房3~5层,宴会屋顶设置两个拥有生态山景的标准网球场。室内恒温泳池与高级健身中心朝向山体布置。
公交首末站
公交首末站设置在基地的端部并自成一体,减少对商业界面的干扰及噪声影响。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上主要运用富有变化的横向线条作为造型元素,形成简约现代富有变化的建筑立面。塔楼和裙房建筑手法统一,一气呵成。
景观设计
秉承生态自然与现代科技共生的景观设计理念。
峡谷:多条景观轴线结合山体形成通缝式峡谷景观意向。
水景:运用叠水,水池,喷泉等活跃园区氛围。
庭院:通过绿墙,绿丘等营造共享生态庭院。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上主要运用富有变化的横向线条作为造型元素,形成简约现代富有变化的建筑立面。塔楼和裙房建筑手法统一,一气呵成。
绿色建筑专篇
传统节能技术的应用
良好的朝向、自然通风,建筑遮阳等宏观及微环境的改善 ;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可再生新能源利用、雨废水回收利用、智能空调、自动化管理系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