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587|回复: 8

[泉城风貌] 洛口铁路桥——他建成一百年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5 17: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河大桥像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一样,在它曾经辉煌的时期,几乎也成了济南的一大景观。它南卧济南城隅,北枕鹊山之脚,犹如长龙横匍。黄河之水,从它身下涛涛东泻,的确十分壮观。从战略位置上看,它虽说不上可凭山控水,保半壁河山,但也可谓之津浦线上的咽喉,衔山接水,扼其要道,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之势。所以,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上,曾四次遭受战火摧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5 18: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人的精品建筑,从1912年11月29日交付使用,到新中国成立前,这座桥一直是亚洲跨度最大的铁路桥,关键是现在还在用。
谢XX估计一直想把这桥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5 18: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t_by_citroen 于 2012-2-15 18:46 编辑

旧中国最大跨度的铁路桥——泺口黄河桥


  泺口黄河桥位于今京沪线济南市北泺口镇,全长1255.2米,共12孔下承钢桁梁。设计预留双线,单线铺轨通车。1909年7月开工,1912年11月29日竣工。由德国孟阿恩桥梁公司设计和监造。泺口黄河桥是津浦铁路最大的桥梁,其164.7米跨度的悬臂梁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跨度最大的钢桁梁。

桥梁下部结构按双线桥设计,墩、台基础有三种类型:第1~7号墩和两个桥台采用五角等边形钢筋混凝土桩基,第8、9、11号墩均位于主流,采用气压沉箱加桩基础。
  


  全桥墩、台基础以上均用混凝土浇筑,并以料石镶面。上部12孔钢梁均为三角形铆接梁,桁高除在第9、10号墩上递增至20米外,其余均为11米。主桁中距9.4米,设计预留了可改铺双线的净空。在主流处的第9~1l孔钢梁具有特色,第9和第11两孔为锚臂128.1米,并各向中间第10孔展延伸臂27.45米,第10孔的悬梁为109.8米,悬梁与伸臂梁以摆柱联结。其余9孔为简支钢桁梁。全桥钢梁共重8625吨。

2006-4-8 22:09
本桥建成后,为防止冲刷,在各墩基础周围均加打了护桩。1958年,经历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洪水后发现第10号墩的护桩底遭到冲刷,就抛投石笼进行了防护。1959年又进一步加固了护墩。此外,本桥也曾经历了多次大凌汛的威胁,1947年当地曾被冰排冲决护堤,1970年,冰排阻塞河道,由人民解放军开炮炸开河道,战胜了特大凌汛,故均未给本桥造成损害。

2006-4-8 22:09
由于本桥多次遭受战争创伤,第l0孔又留有下挠度,故解放后曾采取限速措施,1951年,经检定取消了缓行,但还是限制双机联挂。以后,又于1960和1966年对本桥并行了测试,各项指标还能符合《桥规》要求。1980年再次复测时,发现纵横梁联结处的铆钉松动较多,第10孔梁的下挠度也有增大。济南曹家圈黄河新桥建成后,本桥只担当部分客货运输任务。

本桥桥址的选择、桥跨的布置和桥基的建筑都是成功的。上部悬臂大跨度钢桁梁采用了摆柱传力装置,设计构思颇具特色。大桥在设计时就考虑了远期双线行车,以后虽未实现,在当时也算具有远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9: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太全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14: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老桥就想起了老火车站,哎。。。。造孽的一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4 15: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济南在历史上确实很辉煌。。。但是现在。。。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5 17: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楼主万岁




















[/page]
德邦物流上海德邦物流
mc九局  mc洪磊 mc麦词  mc暴徒
mc小月  mc水观音
mc90mc.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17: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离近看的话你可以想到埃菲尔铁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6 09: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人家的设计理念和质量,看看近代的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19 20:28 , Processed in 0.04068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