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eng151551 于 2012-3-17 15:35 编辑
1、合肥近年来,高架路建设、下穿桥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交通状况也有了明显改观。但是老城区(尤其是环城公园以内)交通拥堵仍然严重。四牌楼和三孝口是合肥老城区内最重要的交通节点,进行交通整治,建设基础性交通设施十分必要。
2、金寨路、蒙城路、徽州大道、阜阳路是合肥最重要的南北交通主干道,其中不少路段正在建设城市快速路。但是以上四条道路在三孝口四牌楼均为断头路,因此造成了合肥南北交通不畅。长江路、寿春路等东西向道路也受此影响,交通时有拥堵,因此打通金寨路-蒙城路、徽州大道-阜阳路 断头路是解决老城区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两处断头路的打通将构筑联通北城新区和滨湖新区,合肥北部组团和南部组团的快速通道,对于合肥整体的路网布局也有重要意义。
3、三孝口、四牌楼地区地处合肥市中心地带,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密集,道路拓宽难度大。三孝口四牌楼地区采用地面畅通工程拆迁征地成本大,且不利于实现人车分流。
4、安徽省博物馆(旧馆)和安徽省政府办公楼是三孝口四牌楼地区重要的老建筑遗存,虽然两处建筑均已迁址重建或有迁址重建的计划,但作为合肥有历史意义的老建筑,不应因为交通改造而被拆除,而是需要加以保存和保护。因此必须将老建筑的保护作为三孝口、四牌楼交通改造方案的考虑因素之一。
5、三孝口、四牌楼地区是合肥商业集中区,在进行交通改造设计时应尽可能保证商圈的完整性,保持商圈的人流汇聚能力。高架桥、高架路、下穿桥等以车流作为主要对象的改造设计不适用于三孝口四牌楼地区。
6、“庐阳灯火”是合肥十景之一,三孝口、四牌楼地区也是合肥重要的都市景观地带。高架桥、高架路、下穿桥等破坏城市景观的设计不宜被采用。(不仅仅是在三孝口、四牌楼地区,在整个环城公园内采用高架下穿形式的交通建设都应谨慎)
7、鉴于以上3、4、5、6原因,三孝口四牌楼地区交通改造宜采用下穿车行隧道的形式。地下隧道不占用新的土地,无需对现有道路进行大规模拓宽(隧道出入口局部需要拓宽),不影响地面建筑,不破坏地面人流,不影响地面商业活动,对城市景观破坏性小。
8、三孝口金寨路-蒙城路地下贯通隧道、四牌楼徽州大道-阜阳路贯通隧道示意如下:
9、合肥已经正在进行方兴湖地下隧道建设,为三孝口和四牌楼改造建设提供了建设经验,使得两处隧道建设更具可行性。
10、长江路三孝口、四牌楼为轨道交通二号线经过地区,因此三孝口四牌楼的交通改造是立体的综合的交通改造,在交通设计上应该实现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在施工节点上应配合轨道交通同步建设。
11、博物馆停车场和市府广场为地下隧道的施工提供了有利的场地,应利用此两处空地在隧道建设上采用地下盾构与地面明挖相结合。同时在隧道建设完成后对市府广场进行升级改造。
说点闲话:个人认为大东门九狮苑地区的交通改造与三孝口四牌楼有相似之处,也应建设马鞍山路-胜利路地下贯通隧道,个人认为九狮苑的长江路下穿桥是败笔,但现在再建议就为时已晚了。
另:合肥本地网友若认为此建议有道理,还望在本地论坛网站上转载,谢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