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3-18 16: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16-3-18 17:01 编辑
武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武汉中央商务区项目总销售额达到67.3亿,销售面积39.13万平方米,一举将泛海控股推至武汉年度销售榜第三。
对这个年销售额近70亿的项目,泛海控股曾在一份融资公告中表示,“武汉中央商务区项目为公司的重点开发项目,是公司盈利的重要支撑点。”
————————————————————
如果单纯从一个项目角度,泛海的业绩是非常理想的。
但考虑到是中部最大城市的CBD核心,每年在100亿左右或以内的销售额度,显然量太小,自然无法和沿海几大都市的CBD开发建设速度媲美。这不是眼观短浅,也不是泛海不给力(武汉王家墩是泛海在国内的主战场,可见泛海是把宝押在武汉,倾其全力)。而是因为王家墩这种建设开发模式造成的。因为将一个大都市的CBD核心交给一家公司开发,在国内无先例,从开发建设速度上看,显然也不会很快。因为一个企业完成核心区全部的规划、融资、建设、销售等,都是很复杂的,也是很耗费企业资源的。自然速度不快,而且物业建筑风格也自然趋向单一。
泛海是倾其全力,不可指责。武汉房地产市场其实是支撑的起一个CBD的销售去化。只是,武汉市政府不是王家墩CBD的具体运营力量,而是江汉区。加上是泛海一家在建设开发,自然周期过长,与武汉目前急需要一个初步运营的CBD难以匹配。这也是武汉的一大尴尬,城区GDP和财政收入是中西部特大城市之冠,高居全国第六(城市经济指标),但大武汉目前却缺乏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基本运营的CBD。这无形中跟不上武汉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步伐。
个中缘由,武汉市政府当初对CBD认识的局限性,资金的缺乏等,都是重要因素。只是,武汉市政府的缺位,不作为,却让作为企业的泛海承受骂名,的确不公平。
最应该指责的是武汉市政府。不管当初多么没经验,现在的武汉市政府又如何为CBD做好各项服务配套的呢?武汉市政府自己不下工夫去研究各项要素、整合各项资源,只想投机取巧,结果不说这么多年没有出现重庆江北嘴+解放碑、成都天府新区金融贸易中心区等初步成型的CBD,就是南昌红谷滩那种场面都找不到(郑东新区规划早,也不是成功案例,但起码成型的快)。
现在武汉市政府又遍地开花,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管是CBD也好,中央服务区也好,滨江商务区也好,都是规模小、占用有限资源、拉长建设和成熟周期。
可以说,5年之内,武汉找不到一个可以超越中西部特大城市成型的CBD,10年之后,王家墩成型,武昌滨江初步成型,汉正街进入建设开发高峰。但哪一个在国内有地位?三足鼎立,武汉不是京沪,北京也就朝阳区一个CBD,武汉分散在三处的CBD都只是省会规模的。这就是武汉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尴尬之处。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