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广穗 于 2016-4-10 02:28 编辑
2016-04-09 10:36来源: 广州日报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规划正式获批统筹设计南北门外公交衔接 改善五山地区交通
记者8日从市国土规划委获悉,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控规修改正式通过审批,校园内总建筑量达到199.8万平方米,比现状增加了50.8万平方米。此外,规划中特别提出,要统筹设计华工南北外公共交通与校园的衔接,改善五山地区的对外交通;而且对于校园内的历史核心区要落实减量规划,并进一步摸查其他有价值的老建筑。
做减量规划保护老校区 拆除电力实验楼
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所在的石牌校区是原来的国立中山大学,也就是老中大,该校由孙中山亲手创办,在中国教育史、思想文化史和科学技术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其石牌校园及其建筑群的规划建设,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也有特殊地位,也是天河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民国时期大型建筑群,五山路附近的正门牌坊和西门牌坊都建于1930年代。而其“钟形”的校园轴线是老中大校区的最大特色。
规划划定了校园的历史核心区,将钟形轴线、文物建筑集中分布地区及东西湖风景轴划定为校园历史核心区,相比老中大轴线核心区范围,这次划分扩大核心区范围近1倍,用地面积约为62万平方米。与此同时,校园历史核心区会完全保持钟形平面对称路网,区内没有新建建筑,调整后规划容积率是0.69,比规划调整之前0.84的容积率还低,现状的电力实验楼会被拆除。对于校园历史核心区内的控高,规划做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核心区内老中大轴线范围按建筑控高20米控制,老中大轴线以外的核心区按32米控制,核心区以外区域则按照岑村机场控高限制要求执行。通过审批的规划特别提出,校园历史文化核心区应落实减量规划,对校园内“钟形”外的其他有价值的老建筑进一步摸查,保留保护校园记忆。
设置华工北大门 改善五山地区交通
经过修改后的华工五山校区总建设量是有所增加的,规划最终确定的校园减量为199.8万平方米,比上一版控规的182.6万平方米提高7.2万平方米,比现状建设量更是增加了50.8万平方米。 近200万平方米的建设量主要集中在主校园区,建筑面积193.4万平方米;广园东路北侧飞地建筑面积51673平方米;茶山飞地建筑面积12127平方米,毛容积率1.09;根据现状用地情况,在红线范围内增加公园绿地用地面积58823平方米,增加水域用地面积35308平方米;将原规划110千伏将军变电站调整至华工用地范围内,用地面积为2278.30平方米;广园东路北侧飞地规划用地性质修改为高等院校用地,用地面积8909平方米;五山路工商银行南侧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修改为高等院校用地,用地面积27366平方米。新增公交首末站一处。
华工所在的五山地区人员密集、交通问题比较突出。这次的规划调整增加了约50万平方米的建设量,这一定程度也增加了校园的交通压力,有专家提出应在校园北门天河客运站附近重新统筹梳理做专门的交通设计。校园北门附近的轨道交通、地铁、公交等交通设施确实应该统筹规划设计好,以此改善五山地区的对外交通和出行问题。对此,获批的规划特别提出,应设置华工校园北大门,统筹设计南北门外长途、市内、地铁等各类公共交通设施和与校园的衔接,极大的改善五山地区的对外交通。 (广州日报记者 杜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