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LAWDEFENDER

[综合其他] 广东/广州高等教育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6 16: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着力打造高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广东明年拟投入8000万元
2024-12-25 15:35 来源:南方网
  12月25日,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2025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专项补助资金安排方案(第一批),拟支持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共8000万元经费。公示期自2024年12月25日至2024年12月31日,共7天。
  据了解,今年5月31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推进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现场为5个广东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5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授牌。未来,广东将有序推进省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组织遴选工作,探索基础学科稳定支持方式和长周期评价机制;着力打造10个左右能汇聚大团队、承接大任务、产出大成果的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卓越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4 11: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拟落地选址建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广州环五山策源区又迎新进展
南方+作者 郭苏莹 2025-02-24 06:31
       2月23日,笔者从天河区获悉,《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园(ATO508、AT0801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日经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审议通过。
       据悉,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市**关于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改善综合交通和人居环境,加快形成环五山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策源高地”的决策部署,支撑华南师范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华南师范大学积极推进石牌校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化工作。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园位于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中部,是广州百年学脉核心组成部分,本次规划优化立足环五山创新策源区高质量发展与百年学脉格局延续,聚焦校园建设需求,提升基础办学标准,推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整体提质发展。
       百年学府迎新:拟落地选址建设约6.7万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
       本次规划以教育强国、教育强省为导向,落实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要求,拟落地选址建设约6.7万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为全省在职教师开展职后教育培训,将有力提升广东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及人才保障性住房,优化空间布局,破解学校长期面临的空间发展瓶颈,为促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施条件。
       本次规划重视百年学府轴的保护与利用,重点聚焦学脉华师段(礼仪文化轴)和**绿轴的空间优化与品质提升。规划衔接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内高校院所风貌分区指引,划定校园礼仪文化轴和**绿轴的高度导控区,合理管控学脉区域及绿轴区域的建设,保障学脉视线的完整性,维护完整有序的学脉格局,传承百年学府的历史文脉。
       校城互促共融:打造焕新的校园门户和城市界面
       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考虑近期重点项目建设与远期学校建设发展需求,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优势,强化校园与地铁站点的慢行交通连接,打造便捷高效的城校交通节点。
       同时,通过优化城校边界区域的功能布局与界面设计,妥善处理建筑与周边城市主要道路、轴线、视廊等要素关系,提升五山路、中山大道的道路形象,打造焕新的校园门户和城市界面,推动校城融合、协同发展,实现区域价值的显著提升。
       下一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积极服务五山片区各学校规划建设,促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建设,支撑广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4 11: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农业大学拟新建理工科教学科研大楼
新快报 2025-02-09 08:50
       日前,华南农业大学新建理工科教学科研大楼控规优化方案获市政 府批复实施,这座百年大学迎来蝶变契机。
       为满足国 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建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2024年3月省发改委批复华南农业大学校园建设整体提升工程,其中包括新建理工科教学科研大楼项目。为支持学校建设,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对接华南农业大学,指导其开展新建理工科教学科研大楼规划优化工作方案。
       新建理工科教学科研大楼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农业大学校园中心区,东临宁荫湖,集教学、科研、实验等多功能于一体,以满足学校理工科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将为华南农业大学优势学科教学科研补足实验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短板。
       控规优化方案有几大亮点。其一是尊重现状文脉,打造景观通廊,项目建筑高度与周边建筑一致,在天文台与宁荫湖之间设置开放的共享庭院,使天文台-庭院-宁荫湖三点一线形成景观通廊。同时,临湖面设置绿化景观阳台,形成灵活开放的空间。其次是运用现代岭南风格。面湖多采用露台、架空半室外空间,建筑设计采用现代岭南风格,面向宁荫湖多采用室外露台、架空半室外空间,形成露台公园,建筑色彩采用砖红色为主色调,延续华农建筑的红砖绿瓦的风格。
       据悉,下一步,天河区分局将积极配合华南农业大学办理相关规划用地手续,助推优势理工学科晋选“双一流”学科,支撑华农“双一流”高校建设,助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16 23: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工新增两个ESI前1%学科
2025年03月14日     来源: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      
       据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以下简称ESI)2025年3月13日最新数据显示,广工生物学与生物化学(Biology & Biochemistry),以及地球科学(Geosciences)两个学科成功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至此,广工共有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学、社会科学总论、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地球科学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已进入前0.3‰。ESI世界综合排名633位,较上一期提升9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69位)。
       广工ESI 9个前1%学科表现
       支撑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的学院主要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工化工学院、生物医药学院等;支撑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的学院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等。接下来,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是广工进入ESI前1‰的潜力学科,物理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是广工进入ESI前1%的潜力学科
       广工ESI学科排位上升趋势
       ESI是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由世界著名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I)于2001年推出,用于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深度分析评价工具。目前为美国科睿唯安(Clarivate)公司所有,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的全球12,000余种期刊、超过1200万篇文章为基础建立而成,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设置了22个学科大类: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商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数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综合交叉学科、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药理学与毒物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

       最新一期排名中,除了广工的两个学科,还有广州大学的生物与生化,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免疫学、广东省科学院的地球科学新晋ESI前1%;中山大学植物与动物学新晋ESI前千分之一,中大ESI千分之一学科增加至12个,但仍然没有万分之一学科。广东省唯一进入ESI万分之一学科的只有华工的工程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00: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指数全球排名(大学排名)

时间范围:2024 年 1 月 1 日 - 2024 年 12 月 31 日


生成按研究成果排序的机构表。使用下拉菜单,选择感兴趣的地区或国家,按学科领域或期刊组进行筛选,然后选择排序方法 - 计数、份额或字母顺序。生成后,可以通过单击相关列标题对表格进行排序。



位置        机构        数数        分享

1        哈佛大学        3883        1143.94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609        850.61
3        浙江大学        2112        820.04
4        北京大学        3008        805.21
5        中国科学院大学        3923        791.98
6        清华大学        2473        775.74
7        南京大学        1864        756.26
8        上海交通大学 (SJTU)        1935        713.20
9        复旦大学        1765        659.63
10        中山大学        1641        657.54


11        四川大学        1066        543.68
12        斯坦福大学        1986        528.96
十三        麻省理工学院(MIT)        2107        504.09
14        牛津大学        1795        442.12
15        华中科技大学        952        437.71
16        吉林大学 (JLU)        851        436.90
17        南开大学        1043        430.54
18        东京大学(UTokyo)        1290        423.96
19        山东大学        1157        423.74
20        密歇根大学(UM)        1464        416.08


21        剑桥大学        1504        409.12
22        武汉大学 (WHU)        924        402.54
23        南方科技大学        1087        401.75
24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        1115        388.60
二十五        苏州大学        826        383.03
二十六        耶鲁大学        1384        376.71
二十七        厦门大学        828        374.74
二十八        宾夕法尼亚大学        1303        373.86
二十九        多伦多大学        1267        365.74
三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1271        352.74


3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        1401        352.65
三十二        西安交通大学 (XJTU)        804        346.09
33        华盛顿大学(UW)        1476        339.62
三十四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        1145        338.70
三十五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HU)        1418        335.06
三十六        同济大学        935        334.32
三十七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1158        329.34
三十八        康奈尔大学        1181        327.81
三十九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 (CU)        1283        326.49
40        华南理工大学        678        323.40


41        天津大学        942        322.96
四十二        中南大学 (CSU)        774        322.84
43        西北大学 (NU)        1005        307.95
四十四        芝加哥大学(UChicago)        1074        291.72
四十五        湖南大学        613        284.24
四十六        哈尔滨工业大学        593        283.13
四十七        首尔国立大学 (SNU)        741        277.13
四十八        普林斯顿大学        919        264.49
49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USTL)        882        264.12
50        京都大学        820        260.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7 00: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指数 健康科学全球排名(大学排名)

时间范围:2024 年 1 月 1 日 - 2024 年 12 月 31 日
生成按研究成果排序的机构表。使用下拉菜单,选择感兴趣的地区或国家,按学科领域或期刊组进行筛选,然后选择排序方法 - 计数、份额或字母顺序。生成后,可以通过单击相关列标题对表格进行排序。



位置        机构        数数        分享
1        哈佛大学        1776        519.40
2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HU)        619        126.84
3        多伦多大学        543        121.04
4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        598        120.15
5        中山大学        263        108.93
6        宾夕法尼亚大学        565        108.43
7        密歇根大学(UM)        447        106.67
8        耶鲁大学        419        101.07
9        卡罗琳斯卡医学院(KI)        424        93.07
10        斯坦福大学        529        91.54
11        上海交通大学 (SJTU)        275        89.58
12        复旦大学        260        87.40
十三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WUSTL)        384        86.23
14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 (CU)        444        84.07
15        牛津大学        440        82.26
16        浙江大学        210        78.74
17        杜克大学        463        76.16
18        华盛顿大学(UW)        472        75.03
19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407        70.64
20        西北大学 (NU)        366        69.03
2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252        67.37
22        匹兹堡大学(Pitt)        312        66.42
23        伦敦大学学院        488        66.06
24        德克萨斯大学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        307        64.66
二十五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 (ISMMS),MSHS        387        64.07
二十六        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CU Anschutz)        361        63.50
二十七        北京大学        256        62.64
二十八        华中科技大学        145        61.78
二十九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 San Diego)        327        61.39
三十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        308        60.72
31        康奈尔大学        317        60.28
三十二        范德比尔特大学 (VU)        301        59.76
33        首尔国立大学 (SNU)        184        58.12
三十四        哥本哈根大学(UCPH)        366        56.46
三十五        麦吉尔大学        239        52.73
三十六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ICL)        367        52.00
三十七        埃默里大学        342        51.96
三十八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256        49.95
三十九        剑桥大学        283        48.14
40        贝勒医学院(BCM)        263        47.75
41        俄亥俄州立大学(OSU)        243        46.95
四十二        波士顿大学 (BU)        248        45.93
43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EUR)        239        45.85
四十四        悉尼大学(USYD)        302        45.01
四十五        奥胡斯大学 (AU)        177        44.54
四十六        明尼苏达大学(UMN)        234        44.06
四十七        纽约大学(NYU)        255        43.96
四十八        南方医科大学(SMU)        144        42.97
49        四川大学        124        42.91
50        墨尔本大学(UniMelb)        317        40.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8 20: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办学规模1.2万人,广州这所新大学要来了


2025-04-18 13:10 来源:大洋网
分享到:
近日,广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布一则有关香港岭南大学(广州)的公示信息。信息显示,项目所在地为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道长岗村,项目总投资779495万元。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945678㎡(约1419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628376㎡(约943亩)。建筑面积约1165355㎡,其业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会堂、体育馆、活动中心、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专家楼、食堂、学术科研楼、科创办公、沿街配套、其他体育用房等。项目起止年限为2025年9月1日至2028年9月1日。

该项目办学层次包括本科教育、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校园规划在校生为12000人,高水平教师及科研人才2000人,计划每年向社会输送3000名高端人才。

目前,广东已建成4所内地与香港合办大学,包括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香港岭南大学是香港八大公立院校之一,矢志发展成为一所在数字时代出类拔萃的研究型博雅大学。目前,内地高中生就读香港岭南大学需要在其官网提交申请,于高考出分后提交成绩,参加英文面试,分批发放录取(最早次年1月发放预录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9 02:1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AWDEFENDER 发表于 2025-4-18 20:06
办学规模1.2万人,广州这所新大学要来了



就我附近,很开心,以后家附近有一所大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大新增4个“人工智能/计算机+”双学士学位
2025-05-08 04:32 来源:大洋网
分享到:
5月6日,中山大学召开人工智能发展大会。记者从中大获悉,该校将在2025年本科招生中新增4个“人工智能/计算机+”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双学位项目”),并面向在校学生推出9个相关微专业,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

此举是为了积极响应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在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以强有力的行动加快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

据悉,新增的4个双学位项目将在2025年本科招生中作为单列专业公开对外招生。各项目不仅融汇了该校金融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优势,依托雄厚师资和大科研平台作支撑,还具备“深度交叉融合”“产学研用全贯通”等特点。

“金融学+计算机”双学位项目(邹至庄班)由岭南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共同建设,采用“新文科+新工科”的培养模式,在夯实通识教育与数理基础的同时,紧密结合经管知识、前沿技术与行业实践,培养具有新经济战略思维、复合知识结构与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

“管理学+计算机”双学士学位项目(霍英东班)由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霍英东基金会联袂打造,A+学科(工商管理)和ESI前1‰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叉共促,与全球98所著名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设置AI与大数据管理、数字技术与创业创新两大选修方向供学生自主选择,并设计了灵活的学分机制。

“金融学+人工智能”双学位项目由国际金融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联合推出,整合金融学核心课程与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打造“新商科+新工科”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还与粤港澳大湾区头部金融机构、顶尖科技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提供“金融+AI”等各类实践平台,实现学术与产业前沿的无缝对接,致力于培养兼具金融洞察力与AI创新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大气科学+人工智能”双学位项目由大气科学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合作打造,构建跨学科协同体系,多措并举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联合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实验室以及华为、大疆等领军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构建“产学研用”培养模式,赋能行业转型升级,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输送“大气科学+人工智能”学科交叉复合型拔尖人才。

对于在校学生,中山大学同样强调“促进交叉,尊重选择”,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成长空间。中大依托岭南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旅游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商学院(创业学院)等院系,学校面向各年级学生推出9个有关微专业:人工智能经济学,计算、数据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无人系统,数字化服务运营,技术、艺术与文旅创新,人工智能,智慧交通,创新、创业与金融科技。微专业虽“微”却依然“专业”,可以理解为优中选优的系统化课程模块,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得较为系统的跨学科知识储备,更高效、更敏锐地发现学习兴趣。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后即可申请微专业证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5-9 23:19 , Processed in 0.03843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