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7-18 13: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awuerd 于 2018-7-18 15:20 编辑
1,产城融合区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肯定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制造业,否则建设城市,维护城市的钱从哪里来?在这个前提下,是必须鸵鸟的
有些人会反驳说,靠现在科学城引进的这些总部来纳税,钱不就解决了吗,然而他们不知道,科学城引进的这些总部,就是因为之前的产城融合操作,打好了一定的产业链和物质基础后,而进来的,不可能凭空而来,要绝对搞懂这种基本的主次、先后关系
2,产城融合区其实可以称之为“新移民高频替代区”,就是说一批年轻新移民就业者进来猛冲一段时间后,又被更新的一批,更年轻的就业者取代。正如现在很多大公司的做法,炒掉那些35岁以上的、能力已经配不上企业发展的员工。无论城市还是企业,面对的是激烈的竞争,这样的做法就无可避免。所以选择落户科学城的这些总部大楼,他们可能也会考虑到时为了高频更换员工,才能保持活力和斗志,太舒适的地方(换到这里就是太环保的地方),人可能反而会懒惰。正如一些海龟回来说,澳洲确实很舒适很健康,但进取心差太多了
我非常期待黄埔区的公务员队伍保持高度年轻化,不断招入年轻的寒门大学生,年轻人愿意拼,,寒门年轻人就更加愿意拼!!!从而不断淘汰那些想早早就过舒服过日子的、怕这怕那的庸人、懒人
近年落户科学城的这些企业和总部,看来也是看中了科学城的这种年轻化,这种活力,这种承受压力的能力,这种不追求舒适工作岗位的决心,这种为自己也为城市,舍小我,成大我 的无穷拼劲!
3,根据2,对于购房者来说,产城融合区一般不适合做永久居住区。这些房子,第一,满足你不被新移民替代之前,短暂住几年,第二,离开后你可以卖掉,到新工作地再买,也可以租赁出去。现在广州各处的房子价格适宜,对于有一定收入的新移民来说,这可是一线城市里最幸福的了,如果你是早几年再萝岗买楼的,现在出货肯定已经是赚了一笔了,没有植入产城融合元素,没有LG、创维这些厂子进来把科学城的土地价值提升,把原来一大片荒芜菜地,从几千元做到现在两万多三万的水平,根本没有机会给你这样赚一笔。换句话说,现在科学城还应该继续引进更多的500强工厂,其土地价值将升值更快、更多。500强的环保制度和环保投入是有保证的
科学城早期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引进的那些港台国内的小型的、作坊式的制造厂,感谢他们曾经做出的贡献,但也到了必须迁走的时间段了
4,3是体现城市价值这个大我,好,要说咱们个体的小我了,其实广州也可以完美满足小我。现在广州可以为各种投奔而来的人才和居民,提供多元化的工作区和居住区,比起那些比较单一的城市,多元化是广州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现在广州有珠江新城这样的现代繁华纯cbd,有南沙这样的临海视野宽阔的cbd,有科学城这样的强调动手能力的产城融合cbd,有知识城这样的北美式低密度研发区,有万博这样的大盘别墅式cbd,有南站这样的交通枢纽型cbd,也有老城区休闲舒适氛围的传统cbd(如环市东),有从化增城花都这样的绝对绿色环保的居住区............ 等等,新移民和新落户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职业愿景、家庭变化(如生小孩了)等等,自主选择(以及将来调整)适合自己的工作区和居住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