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25 13: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财政困难。1984年还是芜湖市财政小康之年,那一年,全市财政收入3.8亿元,除上交省财政外,地方可支配收入还有2亿元,所以那时花钱比较放手。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动用上百万元为市民放了一场焰火,这也是芜湖唯一的一次。那时省里财政非常困难,视芜湖为富裕户。1985年3月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决定,在十六个地市中,对芜湖采取特殊政策,让芜湖额外上交财政收入1亿多元,并以此定为财政上交的基数。尽管我们对这种鞭打快牛的做法提出反对,但反对无效。以后几年,由于企业不景气,利税锐减,导致财政收入下降。1990年,全省财政收入中,地、市净上交12亿元,其中芜湖市净上交4.1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还多。这一年,芜湖市财政总收入为5亿元,除去上交4.1亿元,地方可用资金只有9654万元。这样一来,芜湖的财政状况每况愈下,连续两年发生赤字,年终发不出工资,不得不向省财政借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