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5109|回复: 12

[项目进度] 广东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投产,并与中科院、复旦、中大、华工等签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1 10: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投产 总投资288亿元 带动形成千亿级芯片产业集群

中国日报网
发布时间:09-2015:53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9月20日,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投产。这是广州第一条、广东省唯一一条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标志着广州先进制造业“缺芯”成为历史。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座以虚拟IDM (Virtual IDM) 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厂,目前已被列入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投资100亿元,第一期专注于0.18um-90nm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制造,实现月产4万片12英寸晶圆的生产能力;第二期投资188亿元,第二期专注于65nm-40nm 世界最先进高端的高压BCD模拟芯片技术,月产4万片12英寸晶圆。
该项目以细分化、差异化、订制化的营运定位,以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国内较为稀缺的产品为主要方向,预计实现百亿级的销售目标,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元产值的规模。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根据国家海关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总量为3120亿美元,占全球集成电路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近60%,进口额度超过石油,位列国内进口商品第一位。“芯片国产化”已经成为国家未来长期重要的发展战略。中国已建与在建中的12寸生产线共26条,全部建成后,中国的全部产能将达到111万片/月。但是从国内设计业的需求来看,中国芯片制造产能未达到所需产能的50%,数字、模拟/混合芯片与存储器的市场都存在巨大缺口。广东省仅有两家芯片生产企业,其产品大部分为8英寸和6英寸晶圆,全部产能约7万片/月,远远不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芯片供应需求。
长期以来,广州缺乏大型芯片制造项目,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关联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广州芯”产业破局在即。粤芯半导体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卫陈卫表示,“全球将近1.4万亿的半导体芯片市场份额,实际上近60%的芯片市场在中国,中国近60%是在珠三角。广州有很多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他们需要大量的半导体芯片。整个行业需求量非常大,当前供不应求,今年以及明年半导体芯片的需求量还会非常大。”
作为广州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主动策划、引进大型芯片制造项目。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填补广州市 “缺芯”空白,为广州链结半导体产业跨出第一步,并带动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标志着广州可生产在地芯片,填补了之前广东、广州芯片生产空白,是‘广州第一芯’。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服务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客户群。这些客户用的芯片之前有可能来自美国、台湾或者是国内其他芯片厂。” 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表示,“虽然发展集成电路行业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的成功投产是个很好的开端。”
据悉,粤芯半导体项目总投资288亿元,第一期投资100亿元,专注于0.18um-90nm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制造,实现月产40,000片12英寸晶圆的生产能力,面向最为迫切的物联网、汽车电子市场需求。项目第二期投资188亿元,专注于65nm-40nm 世界最先进高端的高压BCD模拟芯片技术,月产40,000片12英寸晶圆,满足高端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及5G等创新应用的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需求。
陈卫表示,作为初创企业的粤芯半导体,将牢牢握紧市场化这把“金钥匙”,以产品为中心打造“差异化的工艺制程”,并将锁定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国内较为稀缺的产品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发达, 电子产业(家电、工业、消费类)生产规模占中国80%以上, 互联网产业集聚, 正是粤芯半导体瞄准的目标市场所在地。
“2014年起中国半导体发展成长领先全球,在2017年增长率是24.8%,主要来自汽车电子、AI(人工智能)与5G。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芯片未来可期。”陈卫说。
在生产工艺方面,据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介绍,12英寸晶圆芯片是目前跨国公司的主要技术产品。中国厂家生产的主要是6英寸、8英寸晶圆,12英寸晶圆芯片自给率很低。晶圆尺寸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切割的芯片就越多,这可以极大地降低产品成本,但同时对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也更高。相对于8英寸芯片生产线,粤芯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效率可达原来的2.25倍。
“与大多数模拟芯片供应商不同, 粤芯建设了12英寸晶圆厂,而非8英寸晶圆厂。这将为粤芯半导体中长期的发展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粤芯半导体设备供应商荷兰阿斯麦深紫外线光刻机事业部资深总监 Antonio博士在投产活动上表示。
产业发展的背后还有人才及技术团队的支撑。据陈卫介绍,粤芯半导体汇集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优秀技术人才,构建了以顶尖人物为先头部队、以优秀博士为主战队伍、以优秀硕士为支撑保障组织的战略攻击阵型。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投产当天,粤芯半导体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山大学微电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半导体产学研单位签约,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合力培养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人才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国内首创了虚拟IDM (Virtual IDM) 运营模式。
据介绍,粤芯半导体负责建设运营12英寸芯片厂, 联合芯片设计客户进行工艺平台的订制开发, 无缝联结“芯片设计”、“制造”到“客户市场应用需求”,这正是粤芯项目核心技术的优势来源。
粤芯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发挥“枢纽”作用,引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全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进一步带动广州乃至珠三角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
2018年底出台的《广州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广州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核心,计划通过实施七大工程,涵盖芯片制造提升、芯片设计跃升、封装测试强链、配套产业补链、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协同发展、人才引进培育等,力争到 2022 年,建成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人才汇聚地、创新示范区。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了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并专门针对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精准施策,包括对企业封装设计企业进行专项目补助,对集成电路企业研发多项目晶圆(MPW)给予补贴,对设计企业购买光罩(MASK)给予补贴,对设计企业工程片、试流片加工费用给予补贴等,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目前区内有包括高云半导体、安凯、兴森快捷等5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主要集中在设计、封装、测试领域。
其中,在设计领域,安凯点读笔应用处理器在教育电子产品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在封装测试领域,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印制电路样板小批量板快件制造商之一;高云半导体已推出50多种封装类型的国产FPGA芯片,创新成果全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自主研发并产业化FPGA芯片的国家。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牵头组建广州市半导体协会。该协会由粤芯半导体发起并任会长单位,51个单位共同创会,其中既有安凯微电子、昂宝电子等多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电子信息企业,还有来自深圳、佛山的上下游企业,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院所,可谓集结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行业力量。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1 15: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正式投产

半导体投资联盟
发布时间:09-2010:22厦门积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集微网消息(文/小北)9月20日,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投产启动活动在广州举行。

据悉,粤芯半导体项目是国内第一座以虚拟IDM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厂,是广州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已列为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3月打桩、5月动工、10月主厂房封顶,2019年3月设备入厂。
据悉,项目在达产后,可实现月产4万片12英寸晶圆的生产能力。粤芯半导体产品包括微处理器、电源管理芯片、模拟芯片、功率分立器件等,能满足物联网、汽车电子、人工智能、5G等创新应用的模拟芯片需求。
在项目定位上,粤芯半导体以虚拟IDM的策略与重点芯片设计客户合作研发制程工艺、无缝连接设计、制造到应用。在12英寸生产线上,以90nm-180m技术平台作为第一阶段基础,搭配高压、BCD与嵌入式存储器技术模块,做模拟/电源管理芯片、单片机、嵌入式闪存单系统芯片以及功率分立器件,可满足汽车电子、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创新应用需求。
在差异化市场定位上,粤芯半导体用12英寸产线,在特色工艺平台上进行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的生产,与国际一流企业如德州仪器、英飞凌的方向一致,在制造技术与产能扩建上领先国内其他8英寸晶园厂。不同于国内12英寸厂多朝先进工艺代工、存储器制造发展,粤芯半导体以差异化市场定位,目标填补模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单片机、功率器件的市场空缺。
在市场竞争策略上,凭借12英寸生产线成本优势,粤芯半导体较同样90nm- 180m工艺节点上的8英寸生产线具备更佳的单位芯片生产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上,粤芯半导体以“产品细分化”、“平台差异化、“制程定制化”的定位,专注生产模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单片机及功率器件。
此外,粤芯半导体牵头成立广州市半导体协会,任会长单位;联席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联盟,任首属理事长;自2017年12月至今,在粤芯的带动下,已有超过80个集成电路项目意向落地,已有32个芯片设计项目成功落户广州开发区。粤芯半导体作为广州市半导体协会会长单位,也在筹建广州IC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功率半导体测试认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1 20: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投产
总投资288亿元 1天之内可完成全产业链对接
2019-09-21  

    “粤芯”的面孔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欣 李鹏程 通讯员/黄嘉庆 欧志斌 范敏玲 赖伟敏)9月20日,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粤芯”)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举行投产仪式。这条全省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总投资288亿元,将构建以粤芯为龙头、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以前芯片项目从设计到封装测试以及产品应用完成,最快也要一个星期以上的渠道对接。现在粤芯在广州建成了12英寸芯片生产线,我们能够缩短到1天之内完成全产业链对接。”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说。
    据悉,粤芯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专注于0.18um—90nm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制造,面向最为迫切的物联网、汽车电子市场需求。二期专注于65nm—40nm世界最先进高端的高压BCD模拟芯片技术,满足高端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及5G等创新应用的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需求。
    “作为初创企业的粤芯,将以产品为中心打造‘差异化工艺制程’,锁定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国内较为稀缺的产品方向。”粤芯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汽车、电子信息、互联网产业规模庞大,正是粤芯瞄准的目标市场。
    在生产工艺方面,李海明表示12英寸晶圆芯片是目前跨国公司的主要技术产品,晶圆尺寸越大,可生产切割的芯片就越多,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也对材料技术、生产技术提出更高要求,“相对于8英寸芯片生产线,粤芯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效率可提升2.25倍。”
    “与大多数模拟芯片供应商不同,粤芯建设的12英寸晶圆厂将为该公司中长期的发展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粤芯半导体设备供应商荷兰阿斯麦深紫外线光刻机事业部资深总监 Antonio博士在投产活动上表示。
    “粤芯最大的意义在于,在广州就能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本地芯片生产,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1天完成半导体行业全产业链信息对接。”李海明说。
    将以往一个星期乃至更长时间的产业链对接,缩短到最快1天内实现,关键就是粤芯在国内首创的虚拟IDM运营模式。以粤芯为龙头,联合芯片设计客户进行工艺平台的订制开发, 实现了芯片设计、制造到客户市场应用需求的无缝联结。
    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有包括高云半导体、安凯微电子、兴森快捷等5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主要集中在设计、封装、测试领域。自粤芯动工建设以来,还吸引了32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注册落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2 00:2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大做强,领跑大湾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2 00: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喜可贺,希望广州的芯片产业能够越来越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2 00: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模拟芯片为主,带动一众相关企业,能做到德州仪器的芯片规模就牛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2 1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12英寸晶圆项目投产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涛 通讯员穗府信)9月20日上午,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粤芯公司”)12英寸晶圆项目在广州开发区投产。广东省省 长马 兴瑞、副省 长覃伟中出席活动,广州市市 长温国辉致辞。

  粤芯公司于2017年12月成立,是国内第一座以虚拟IDM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厂,该公司12英寸晶圆项目是广东省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该项目以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国内较稀缺的产品为主要方向,预计实现百亿级销售目标,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规模产值。

  温国辉在致辞中说,广州市认真贯彻落实ZY的部署和省的要求,积极实施“强芯”工程,大力推进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建设,较短时间内形成了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于一体的半导体全产业链。希望粤芯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引导推动更多上下游企业进驻广州集聚发展。广州将一如既往为粤芯公司等广大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助力企业走向世界、服务全球。

  当天,出席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参观了粤芯公司生产线,见证粤芯公司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产业界合作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签约。广州市领导周亚伟、周建军,粤芯公司董事长陈谨、总裁陈卫,荷兰阿斯麦深紫外光刻机事业部安东尼奥博士等参加活动。


这是近期继LGD后,马省 长第二次参加广州企业投产仪式,可见对工业的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2 15: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粤芯来了!世界芯片产业的“赛场”上有了新选手
2019-09-20 15:19 来源:南方网 王彪 陈思勤 李欣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广东在芯片制造上有了新动作。

  9月20日上午,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广州开发区投产。这也是广州第一条、广东省唯一一条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

9月20日上午,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投产。

  该项目以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产品为主要方向,预计将实现百亿级的销售目标,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元产值的规模。

  比288亿元(两期合计)的投资金额更引人关注的,是长期以手机制造闻名的广东,向着产业上游高端环节再下一城。

  广东高端产业的再一次“进球”

  戴着一副眼镜的粤芯半导体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卫,在读书期间最爱的运动是足球,最难忘的是每一次进球的兴奋和快感。

  中山大学毕业后,陈卫在新加坡做过工程师,回到汕头大学做过老师,又去了上海工作多年。

  归来广东经营的粤芯半导体项目,是他毕业多年后的再一次“进球”——或许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也属于整个广东,也是广东在高端产业的再一次突破。

  粤芯半导体项目总投资288亿元,两期全部投产后将实现月产8万片12英寸晶圆。

2018年10月,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粤芯12寸芯片项目主厂房宣告封顶。

  自2018年3月打桩、10月封顶、2019年3月设备搬入,再到6月开始“投片”,9月20日开始“量产”……

  短短一年半的“粤芯速度”背后,是广州发力芯片制造的决心。

  如今,项目顺利投产,至少有这样三重意义。

  其一,它让广州先进制造业“缺芯”成为历史。

  其二,它让广东省没有量产12英寸芯片生产线成为历史。

  其三,它与广东已有的电子信息产业组成了涵盖芯片制造到软件开发的全产业链,这在全球都属稀缺。

  粤芯半导体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项目一方面与其他欧洲、日本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同时也在规划研发团队开发自主技术,希望为"国产替代进口"的转向经营探寻新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2 21: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芯”诞生!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黄埔投产
9月20日,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投产。项目总投资288亿元,是广州第一条、广东省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



粤芯半导体已被列入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分两期建设

芯片被喻为“工业粮食”,是整机设备的“心脏”。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总量为3120亿美元,占全球集成电路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近60%,进口额度超过石油,位列国内进口商品第一位。“芯片国产化”已经成为国家未来长期重要的发展战略。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粤芯半导体”)是国内第一座以虚拟IDM (Virtual IDM) 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厂,目前已被列入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投资100亿元,专注于0.18um-90nm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制造,实现月产4万片12英寸晶圆的生产能力;第二期投资188亿元,专注于65nm-40nm 世界最先进高端的高压BCD模拟芯片技术,月产4万片12英寸晶圆。

在生产工艺方面,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海明介绍,12英寸晶圆芯片是目前跨国公司的主要技术产品。中国厂家生产的主要是6英寸、8英寸晶圆,12英寸晶圆芯片自给率很低。晶圆尺寸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切割的芯片就越多,这可以极大地降低产品成本,但同时对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也更高。相对于8英寸芯片生产线,粤芯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效率可达原来的2.25倍。

该项目以细分化、差异化、订制化的营运定位,以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国内较为稀缺的产品为主要方向,预计实现百亿级的销售目标,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元产值的规模。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投产当天,粤芯半导体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山大学微电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半导体产学研单位签约,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合力培养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人才。

到2022年黄埔建成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2018年底出台的《广州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广州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核心,计划通过实施七大工程,涵盖芯片制造提升、芯片设计跃升、封装测试强链、配套产业补链、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协同发展、人才引进培育等,力争到2022年,建成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人才汇聚地、创新示范区。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国内首创了虚拟IDM (Virtual IDM) 运营模式。据介绍,粤芯半导体负责建设运营12英寸芯片厂,联合芯片设计客户进行工艺平台的订制开发,无缝联结“芯片设计”、“制造”到“客户市场应用需求”。

据悉,自粤芯半导体动工建设以来,已有80家集成电路企业链企业慕名前来考察,32家企业注册落地,其中过亿营业额的已经超过7家。这些项目涵盖设计、封测、设备、材料的上下游产业等多个领域,构建了以粤芯半导体为龙头,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随着越来越多半导体企业集聚,黄埔在粤芯项目落户的知识城内规划了新能源新材料价值创新园。该园区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作为“园中园”,重点以粤芯项目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引进了一批大尺寸晶圆生产线项目,力争在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微机电系统、功率半导体器件、特色工艺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均有较大进展;全面进军计算、存储和移动通信芯片领域,在新材料领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建设成为广州创“芯”智造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2 23: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IAB产业创新驱动力加速提升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发布时间:2019-09-20 17:40:05
 
文/ 严丽梅 杨锐轩 图/潘亮

  作为长盛不衰的千年商都,广州始终是世界望向中国的一扇窗口。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广州又一次向世人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围绕深化税制改革,让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扎实落地生根,是广州打造创新之城、科技之城、机遇之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近日,来自各行各业充满“广州元素”的企业鲜活案例表明:税收改革助推着企业发展,企业的壮大又为税收改革前行和广州经济发展创造出了新的动能。

  2018年3月,为加快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广州进行顶层布局,出台了强有力的支撑政策——《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支持IAB产业发展的重点政策。

  《行动计划》出台后,广州IAB行业出现了一个创业高潮,政策利好因素发挥出了明显的导向效果。据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从税务登记看,全市IAB企业共有7.32万户,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6.28万户、人工智能339户、生物医药1.01万户。IAB企业户数近三年增长迅速,合计新增4.78万户,占IAB企业总数的65.32%。

  同时,IAB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不断得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

  仅2017年,广州IAB产业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达268.10亿元,同比增长50.37%,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同比增幅高达23.62%。其中,受益鼓励科技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户数从2016年的1984户增至2017年的4194户,增长1.1倍;同时,由于国家提高中小科技企业扣除比例,扣除额也增长85.64%。

  税收优惠以税收“减法”,换来广州IAB产业发展的“加法”。

  从统计数据看,广州IAB产业创新驱动力在显著上升:2018年,广州IAB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共3349户,占全市8677户高新技术企业的38.5%,反映广州市IAB产业的科技含量较高。同时,从税收规模看,2016年至2018年广州IAB产业创税增收近140亿元,占全市国内税收收入比重逐年提升,分别为7.3%、7.6%、8.9%,产业影响力逐步显现,已成为税收增长的重要新生力量。

  在走访企业时,这些企业负责人都由衷地表达了一个共同的看法:作为IAB企业,非常幸运,在自发地进入这个行业的同时,适逢一场又一场“及时雨”的滋润,企业发展也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实录·广州故事

  来自台湾的高管 赞叹“广州速度”

  揭秘“广州芯”三个“为什么”

  在广州市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凤凰五路的一片工地上,矗立着一座新落成的大楼,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芯半导体)就坐落于此。来自中国宝岛台湾、从事芯片设计与研发已有20余载经验的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近日接待了我们,侃侃而谈。

  因为粤芯半导体项目是国内第一座以虚拟IDM (Virtual IDM) 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厂,被列为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广州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因此其12英寸芯片又有着“广州芯”之称。看着陈列在粤芯芯片展示柜上的12英寸晶圆样品,李海明向我们揭开了关于粤芯半导体三个“为什么”的答案。

  为什么粤芯半导体12英寸芯片有“广州芯”之称?

  “我们预期在9月20日举行12英寸芯片量产仪式,量产标志着广州可生产在地芯片,填补了之前广东、广州芯片生产空白,是‘广州第一芯’。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服务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客户群。之前,这些客户用的芯片可能来自美国、台湾或者是国内其他厂。”通过李海明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拥有12英寸芯片生产线的粤芯半导体已经在半导体制造上占据着主流地位,并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水平;粤芯半导体主攻的模拟芯片已在工艺制作上达到模拟芯片领域的领先水平。

  粤芯半导体为什么主攻模拟芯片?

  李海明回答:“国内芯片自给率不到15%,缺口非常大。现在国内很多公司已经在数字芯片或者是存储器领域慢慢补缺口,但在模拟芯片还没能补上,可是,国内对模拟芯片的需求最大。所以,粤芯半导体一成立,就直接将产品定位锁定为模拟芯片。”

  粤芯半导体为什么选择落户广州?

  李海明表示,有三个重要原因:其一是广深科技走廊是国内最重要的消费型电子设计和生产基地;其二是从广州到佛山、顺德,中山、珠海一线,这些地区都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中国制造业的沃土区域,同时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家电集散地;其三是广州有广汽、广丰、小鹏这样的主机厂,这里有广阔的汽车电子市场。这里聚合了电子芯片产业链的绝大部分市场。

  同时,广州也没有辜负这份青睐。

  “在时间成本上,粤芯半导体在主厂房的建设上节省了30%到50%的时间,在首次试量产的关键节点上更是节省了50%到70%的时间。这不只是创造了‘世界速度’,我们更想用‘广州速度’来凸显广州乃至广东给我们的大力支持。”李海明感叹的这种“广州速度”还包括税务服务和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执行。

  “从2017年12月粤芯半导体落户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税务局主动服务,对于公司适用的相关政策、申请操作等更是给予一对一的‘把脉式’指导及建议,为公司更好地作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了帮助和参考。我们还符合2018年出台的集成电路企业‘五免五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019年公司及时享受到了深化增值税改革降税调整政策,税额减少近1亿元。”李海明说。

  据了解,粤芯半导体项目实现量产后,不仅将填补广东省、广州市 “缺芯”空白,而且,还将在市场中进一步加强需求牵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推动芯片产业向千亿产业跨越。

巨轮手握 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打破“四大家族”垄断

  “控制器、RV减速器、驱动器,这三个是智能机器人最核心的零部件,也是我们国家一直想攻克的核心技术。”近日,在巨轮(广州)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轮智能)的会议室里,该公司董事、总经理杨煜俊正在给一群到访的“技术小白”进行科普。

  同时,这位工学博士、80后“理工男”自豪地告诉大家,这三个核心关键技术中的两个,已经被巨轮机器人攻克。“控制器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机器人的‘大脑’,RV减速器可以理解为是机器人的‘关节’,按照国家标准,在这两个领域,我们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杨煜俊介绍,机器人控制器的核心源代码技术就相当于一个产品的“配方”,除了日本的安川电机(YASKAWA)和发那科(FANUC)、德国的库卡(KUKA)、瑞士的ABB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四大家族”外,全球能真正掌握高端、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的企业极少。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巨轮机器人的“一段古”:当年因为时机巧合,巨轮机器人通过付出较大的对价,购买到以色列的核心源代码技术。之后通过自己的专门研发团队,不断地进行控制器的研发、升级、换代,从而在控制器总体性能和技术领先性方面得以突破并占据优势,打造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器产品。目前,巨轮机器人已成为国内机器人抛光打磨的领跑者。

  不仅在机器人控制器上,在RV减速器上,巨轮机器人也努力打破日本公司的垄断,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谈及国家对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的扶持,杨煜俊有感减税降费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杨煜俊介绍,巨轮机器人是第一批享受增值税期末留抵税的企业,自申请到审批受理到获得退税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税务部门的“加速度”让这笔约90万元的退税适度缓解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另外,财税〔2018〕76号文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可弥补亏损期限延长至10年、令加计扣除的受益年限增长,也进一步减轻了企业投资期的负担。巨轮智能2018年研发费用投入900万元,扣除比例提高后,应纳税所得额可减少225万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可少缴企业所得税34万元。

  “各类优惠政策的叠加扶持,让目前还在投资初创期的巨轮尚不需实缴企业所得税,可以留下资金投入核心发展。”杨煜俊透露,公司正在投入巨资建设研发实验大楼,将打造全球研发总部。

  达晖生物 深耕出生缺陷防治领域

  填补细胞遗传培养产品市场空白

  作为一家在广州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广州达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晖生物)自2005年成立即注册在广州市越秀区中心地带——先烈中路黄花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

  自2006年起,该公司便不断地在细胞遗传产品领域进行研发及生产的投入,经过十来年的深耕,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应用领域建立了较高的企业知名度和技术优势,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产品也获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与支持,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谈起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广州达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强直言:“虽然公司现在的服务领域是我国出生缺陷防治领域,但创业之初业务方向尚不明确,后来,通过和医院、特别是产前诊断领域医生深入接触,发现细胞遗传培养产品领域在当时是一个市场空白,因为当时医院里很多相关试剂等完全依赖手工配制,操作起来繁琐还效率低。但当时市场上并无相关商品化的产品,这就是商机!”

  谈到创业至今公司从最初的年销售额不到百万元,到现在突破2000万元,刘强坦言有过酸甜苦辣,但今天看来是值得的,自己做的事情是社会需要的,同时**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

  “随着我们研发深入,2015年、2016年越秀区都有科技立项给我们,这几年还享受到了税收优惠政策,我对越秀区税务局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印象非常深刻,税务部门主动上门辅导,并不是说我们碰到问题去税局问回来的,因此,我的总结是:帮我们及时了解、准确理解、切实落实。”刘强还特别提到,正是因为公司去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有近15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有7万多元,公司就又添加了一台设备;同时,公司2018年的研发投入比2017年翻了一倍。刘强说,2019年1月,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

  刘强由衷地表示,广州在政务服务、技术创新及引进、政策扶持、产业引导、国际间合作等各个方面均走在全国的前列,公司非常有幸能在广州这片沃土上创业并一步步发展壮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4 17: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芯”诞生!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我区投产(图)
信息来源:黄埔新时代发布时间:2019-09-24 16:17:23


半导体园区(李剑锋/摄)

9月20日,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我区投产。这是广州第一条、广东省唯一一条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广州先进制造业“缺芯”历史一去不复返。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粤芯半导体)是国内第一座以虚拟IDM (Virtual IDM)为营运策略的12英寸芯片厂,目前已被列入广东省、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88亿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投资100亿元,第一期专注于0.18um-90nm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制造,实现月产4万片12英寸晶圆的生产能力;第二期投资188亿元,第二期专注于65nm-40nm 世界最先进高端的高压BCD模拟芯片技术,月产4万片12英寸晶圆。

该项目以细分化、差异化、订制化的营运定位,以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国内较为稀缺的产品为主要方向,预计实现百亿级的销售目标,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元产值的规模。

填补广州“缺芯”空白

芯片,极为微小的电子器件,它被喻为“工业粮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更是高端制造业的“皇冠明珠”。在当下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受惠于终端市场对多功能高效芯片需求逐年增加,如物联网、智能楼宇、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智能制造、通信、移动市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迅速发展,芯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重要,需求持续突破性增长,足以撑起一个庞大的市场。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根据国家海关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芯片进口总量为3120亿美元,占全球集成电路5000亿美元市场规模的近60%,进口额度超过石油,位列国内进口商品第一位。“芯片国产化”已经成为国家未来长期重要的发展战略。中国已建与在建中的12寸生产线共26条,全部建成后,中国的全部产能将达到111万片/月。但是从国内设计业的需求来看,中国芯片制造产能未达到所需产能的50%,数字、模拟/混合芯片与存储器的市场都存在巨大缺口。广东省仅有两家芯片生产企业,其产品大部分为8英寸和6英寸晶圆,全部产能约7万片/月,远远不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芯片供应需求。

长期以来,广州缺乏大型芯片制造项目,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关联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大背景下,“广州芯”产业破局在即。粤芯半导体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卫表示,“全球将近1.4万亿的半导体芯片市场份额,实际上近60%的芯片市场在中国,中国近60%是在珠三角。广州有很多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他们需要大量的半导体芯片。整个行业需求量非常大,当前供不应求,今年以及明年半导体芯片的需求量会非常大。”

作为广州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区,我区主动策划、引进大型芯片制造项目。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填补广州市 “缺芯”空白,为广州链结半导体产业跨出第一步,并带动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标志着广州可生产在地芯片,填补了之前广东、广州芯片生产空白,是‘广州第一芯’。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服务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客户群。这些客户用的芯片之前有可能来自美国、台湾或者是国内其他芯片厂。” 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表示,“虽然发展集成电路行业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的成功投产是个很好的开端。”

为产业发展提供“芯”力量

“快”,是粤芯半导体从开建以来的关键词:自2018年3月打桩、10月主厂房封顶、2019年3月设备搬入,再到6月生产设备调试完毕开始“投片”,9月20日两个工艺平台开发完毕、通过可靠性验证,并开始爬坡“量产”......短短一年半时间,粤芯半导体建设不断提速,效率令人赞叹。

据悉,粤芯半导体项目总投资288亿元,第一期投资100亿元,专注于0.18um-90nm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制造,实现月产40,000片12英寸晶圆的生产能力,面向最为迫切的物联网、汽车电子市场需求。项目第二期投资188亿元,专注于65nm-40nm 世界最先进高端的高压BCD模拟芯片技术,月产40,000片12英寸晶圆,满足高端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及5G等创新应用的模拟芯片与分立器件需求。

陈卫表示,作为初创企业的粤芯半导体,将牢牢握紧市场化这把“金钥匙”,以产品为中心打造“差异化的工艺制程”,并将锁定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国内较为稀缺的产品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发达, 电子产业(家电、工业、消费类)生产规模占中国80%以上, 互联网产业集聚, 正是粤芯半导体瞄准的目标市场所在地。

“2014年起中国半导体发展成长领先全球,在2017年增长率是24.8%,主要来自汽车电子、AI(人工智能)与5G。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中国芯片未来可期。”陈卫说。

在生产工艺方面,李海明介绍,12英寸晶圆芯片是目前跨国公司的主要技术产品。中国厂家生产的主要是6英寸、8英寸晶圆,12英寸晶圆芯片自给率很低。晶圆尺寸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切割的芯片就越多,这可以极大地降低产品成本,但同时对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也更高。相对于8英寸芯片生产线,粤芯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效率可达原来的2.25倍。

“与大多数模拟芯片供应商不同, 粤芯建设了12英寸晶圆厂,而非8英寸晶圆厂。这将为粤芯半导体中长期的发展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粤芯半导体设备供应商荷兰阿斯麦深紫外线光刻机事业部资深总监 Antonio博士在投产活动上表示。

产业发展的背后还有人才及技术团队的支撑。据陈卫介绍,粤芯半导体汇集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优秀技术人才,构建了以顶尖人物为先头部队、以优秀博士为主战队伍、以优秀硕士为支撑保障组织的战略攻击阵型。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投产当天,粤芯半导体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中山大学微电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广州昂宝电子有限公司、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等20多家半导体产学研单位签约,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合力培养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人才。

凭借着出色的技术水平,近期粤芯团队联合中标工信部半导体、芯片、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告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该建设项目面向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芯片制造技术,开展“卡脖子”核心装备研制,重点解决高硬度材料的高平整度、低粗糙度高效加工技术等难题。

龙头企业串起创“芯”智造园

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在国内首创了虚拟IDM (Virtual IDM) 运营模式。

据介绍,粤芯半导体负责建设运营12英寸芯片厂, 联合芯片设计客户进行工艺平台的订制开发, 无缝联结“芯片设计”、“制造”到“客户市场应用需求”,这正是粤芯项目核心技术的优势来源。

粤芯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发挥“枢纽”作用,引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全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进一步带动广州乃至珠三角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电子、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

据悉,自粤芯半导体动工建设以来,已有80家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慕名前来考察,32家企业注册落地,其中过亿营业额的已经超过7家。这些项目涵盖设计、封测、设备、材料的上下游产业等多个领域,构建了以粤芯半导体为龙头,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圈。

随着越来越多半导体企业集聚,我区在粤芯项目落户的知识城内规划了新能源新材料价值创新园。该园区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园作为“园中园”,重点以粤芯项目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引进了一批大尺寸晶圆生产线项目,力争在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微机电系统、功率半导体器件、特色工艺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均有较大进展;全面进军计算、存储和移动通信芯片领域,在新材料领域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建设成为广州创“芯”智造园。

打造全国半导体产业聚集地

2018年底出台的《广州市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广州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为核心,计划通过实施七大工程,涵盖芯片制造提升、芯片设计跃升、封装测试强链、配套产业补链、创新能力突破、产业协同发展、人才引进培育等,力争到 2022 年,建成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人才汇聚地、创新示范区。

我区是广州制造业发展的重镇,已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化工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材料、食品饮料、金属制造、生物健康四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是我区重点培育发展的又一千亿级支柱产业。

我区出台了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并专门针对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精准施策,包括对企业封装设计企业进行专项目补助,对集成电路企业研发多项目晶圆(MPW)给予补贴,对设计企业购买光罩(MASK)给予补贴,对设计企业工程片、试流片加工费用给予补贴等,帮助企业拓展市场。

目前区内有包括高云半导体、安凯、兴森快捷等50多家集成电路企业,主要集中在设计、封装、测试领域。

其中,在设计领域,安凯点读笔应用处理器在教育电子产品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在封装测试领域,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印制电路样板小批量板快件制造商之一;高云半导体已推出50多种封装类型的国产FPGA芯片,创新成果全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自主研发并产业化FPGA芯片的国家。

我区还牵头组建广州市半导体协会。该协会由粤芯半导体发起并任会长单位,51个单位共同创会,其中既有安凯微电子、昂宝电子等多家区内电子信息企业,还有来自深圳、佛山的上下游企业,以及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院所,可谓集结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行业力量。

作为广州市半导体协会会长,陈卫表示,“粤芯半导体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千万万万的半导体同仁在奋斗。广州发展芯片项目,时机正好,需求旺盛。希望更多芯片企业来到广州,与粤芯共同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4 22:2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二期也赶快提上日程,在制程方面跟上步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4 22:2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个应该就是富士康的面板厂了吧 希望如期推进 之前卖厂风波不知现在进展如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 04:15 , Processed in 0.04948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