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极地特快

[城建规划] 极地特快:2020.6.2 首钢园近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4 11: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地特快 发表于 2020-6-3 16:05
我不同意拆。这种恰恰是最后工业后现代的东西。保留下来多酷啊!而且今后里边还会有VR等等超体项目。还有 ...

同意,工业遗产,随着年代的迁移,会越来越体现出价值。对标德国鲁尔区,历史遗迹都是宝贵的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4 11: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lifan76 发表于 2020-6-4 11:00
同意,工业遗产,随着年代的迁移,会越来越体现出价值。对标德国鲁尔区,历史遗迹都是宝贵的财富

没错。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什么高楼大厦。首钢园区这种工业文化遗产,是北京一笔巨大的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4 11: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钢园区的城市更新绝对是中国范围,理念,品质和审美的新高度,非常欣慰,比08年奥运会留下的鸟巢更实用和有意义。

后续关注两个事:1)能否彻底打破大院园区思维,交通完全融入周边城市路网和街道;2)冬奥会后能否形成真正的产业和人口活力,如果这种品质,再能结合798的活力,真是世界一流了。产业的做实也是关键,比较没有798的位置优势,需要多想想办法。

首钢区域已经是北京现在最值得期待的区域了,让我想起位置更优越的国华热电厂改造地块,貌似已经没有任何动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2: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一篇图文:出处:姜苏洋 中央美术学院轨道交通研究中心 图片、文字均为作者原创    这应该就是地铁11号线(冬奥支线)首钢站的效果图。地铁11号线于2021年年末通车

众所周知,城市飞速扩张的标志性产物之一便是轨道交通网络的飞速蔓延。作为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城市轨道交通空间因其具有的典型公共领域特质以及强大的组织城市人流的能力,成为了很好的城市文化传播的空间选择之一。而本次课题研究从城市记忆的研究出发,从如何于城市轨道交通空间中重塑城市记忆入手,希望以小见大,通过大量的理论结合案例研究分析,探索现下及未来于公共空间中塑造城市记忆的艺术化方式, 响应城市记忆的实践保护工作。
原论文较长,本次推送进行了一定的简化概述。
——————————————————————————


摘要:
本文以轨道交通文化特色站的空间为媒介,探讨重塑城市记忆的空间设计手法。内容包括对城市记忆的相关理论综述,及针对城市中的时间记忆、空间记忆、事件记忆三要素分别进行相应论述与研究;其次,选取国内外多个典型例调研分析,在研究、调研基础上提出当下国内轨道交通空间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调研,最终提出以片段重构、语汇转译与事件介入为框架的空间中重塑城市记忆设计策略,并结合北京地铁11号线的首钢地铁站作为设计实践,希望能为于轨道交通空间中探索现下及未来塑造城市记忆的艺术化方式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
轨道交通空间;公共空间;城市记忆;场所记忆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space of the rail transi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 station as the medium to discuss the space design method to reshape the urban memory. The content includes a summary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urban memory, and corresponding discussions and researches on the three elements of time memory, spatial memory, and event memory in the city; Put forward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omestic rail transit space; combin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finally put forward a design strategy for reshaping urban memory in the space framed by fragment reconstruction, vocabulary translation and event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Beijing Metro Line 11 As a design practice, the Shougang Subway Station hopes to provide design ideas for exploring the present and future artistic ways of shaping urban memories in the rail transit space.
Keywords:
Rail transit space, public space, urban memory, spatial memory


1.1选题背景
研究生毕业设计选题阶段,我有幸在导师的引领下参与到北京市的《2015-2021 轨道交通全网装修概念规划设计》的导则制定工作中去,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一系列大的纲领指导下,如今轨道交通空间设计的一个大发展方向便是城市特色的构建,也足可发现城市记忆的融入在当今轨道交通空间中的重要性,这也激发了我对城市记忆与公共空间结合的关注,因此本次研究从宏观的城市角度切入,带入更多城市记忆的研究作为背景铺垫,主要在中观的角度探讨轨道交通空间,试图通过交叉学科形式,通过之前对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资料的解读,归纳总结出从新视角下重构城市记忆的跨媒介空间叙事设计手法。

1.2选题对象与范围
本文以轨道交通环境中与人最为密切相关的轨道交通空间作为文章的论述对象来探讨对城市记忆的重塑问题,尤其选取轨道交通文化重点特色站的公共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站点因其对应的地上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及重要地位,在设计时是需要重点研究和打造的空间。




1.3研究框架





2.1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从城市记忆着手,最后落在空间的研究上。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记忆及空间结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梳理,进一步对城市记忆系统与要素进行剖析和研究,寻求城市记忆的再现与其在公共空间中呈现的关联性,探讨把城市记忆这个词汇作为设计语言,为进一步研究在公共空间中重塑城市记忆的设计策略提供内容与理论基础。

2.2 城市记忆要素探讨
本文基于以上相关记忆学理论的研究分析,从空间的角度出发,重新将城市记忆的形式总结为:以城市动态发展的演变过程为内容——城市时间记忆;以城市物质和非物质形象为内容——城市空间记忆;以城市公共且具历时性的重要事件为内容——城市事件记忆;下文也将重点研究构成城市记忆的三个要素。




1.城市时间记忆
从时间的视角看,根据记忆的保存时间可将其区分为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两种。而当我们对应到城市视角来看,城市既具有常规的发展时序,又具有基于历史重要事件的短时段演化。这要求我们对于时间记忆。既要记录城市连续性演进轨迹,又要发现与提取城市空间中特殊的时间转折点。通过选择和重组,重构城市记忆。




3.城市事件记忆
事件作为城市记忆重要要素之一,是承载城市空间的特殊载体,既是城市的印迹与见证,也是共同认可的社会群体的潜意识。适合选取在公共空间中呈现的城市事件既包含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城市事件又应包括传承下的典型性城市空间中发生的事件及个人生活典型事件,三者缺一不可,进而激发群体共同心理认同感的特征。




2.3 建构城市记忆要素设计手法归纳
记忆与空间体验都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忆为空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素材,空间则可成为记忆保持的重要工具。在空间设计过程中若能通过文本、图像或其他媒介再现发生于特点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对于记忆的生成是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轨道交通空间若可以承载一定视角的城市记忆,于公共空间唤醒人们的记忆,便可以使得人们在空间中体验故事,产生强烈的场所认同感与场所记忆。设计过程中既要并生动的情节构建以衬托整个设计主题,使故事与内容在空间中更为丰满地表达,又要注重事物与空间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形成承载记忆片段的空间场所。空间设计因这种思考和实现的过程成为一个复杂且精彩的环节。






3.1调研总结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国外的轨道交通发展较早,多个城市从空间形式、艺术合作机制、新结构与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都提供了极佳的思路,而不同城市对于城市记忆的展现手法也是多样化的。相对来说国内轨道交通空间设计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轨道交通空间设计对于“城市记忆”的主题大多还是运用传统平面化创作手法实现,虽然这些公共艺术项目在轨道交通空间设计发展之初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如今新媒体时代,没能与时俱进的设计手法使得这些作品在今天已逐渐失去了它们的作用和价值。而表现形式过于单一,视觉上缺乏冲击力也使得这些作品很难与市民形成长时间的互动,也就无法达到城市文化传播的目的。而虽然国内诸多城市都开始了新探索,如上海的地铁+文化,深圳的地铁美术馆系列,以及新媒介手法的探索,但皆处于起步阶段,互动性较弱,手法较为保守,还是很难达到普及及信息传播的作用。在普通文化特色站中可以作为保守形式展现,但在地位更重要的站中还需探索更新艺术手法。






4.1设计策略
轨道交通空间设计在当代早已摆脱了单纯功能性的阴影,转变为对空间内涵等深层次问题探讨的追求。因此如何营造具有叙事感的空间,是如今设计重要倾向之一。因此城市记忆在空间的呈现更应注重对于事件场景的营造和人群活动的设定,这种方法论可以体现为对记忆文本的解构和转译,最后通过设计手法体现于落成的空间中。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将上文归纳的城市记忆内容要素进一步分解,并试图运用片段重构、语汇转译和事件介入3种形式将其与空间设计手法相结合,以构建一套全新的城市记忆重塑设计体系。




4.2设计策略阐述

1.片段重构:城市时间记忆重塑
对城市中时间记忆的重构在这里指再现场地曾经的某段故事,以特定的线索和讲述方式呈现。需要设计之初对城市记忆时间轴中进行片段选取,运用对时间变化的记录,使人在空间中游历行走过程时可以通过看到的空间变化来感受时间的变化,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展示出同过去的交叠,最终创造出全新的空间结构。

2.语汇转译:城市空间记忆重塑
转译指对于城市记忆中的空间语汇和视觉元素进行分析,用抽象的图解(mapping)或空间的形式重新进行表达。材质、色彩、符号、光、装饰这些语汇是构成城市空间记忆的重要元素,它们都可被视作具有特定意义的设计语言。但在空间设计中不应仅仅生硬的复制复古的历史图像或符号,而是应将这些语汇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转译。

3.事件介入:城市事件记忆重塑
介入即将选取的事件片段移植入现有空间中,借事件的组织和发生激活空间活力,构建新的叙事。手段可以借由实物陈列、空间装置和数码媒体技术,使城市记忆得以生动再现并在公共的场所和更广泛的人群中得以更好地传播和传承。




5.1 基地概况

首钢站位于11号线,是全线的文化特色重点站,这是一条为冬奥开通和服务的线路。首钢站位于首钢地块中部位置,长安街西延与首钢大道的交叉口。现状为废弃厂房,车站主体位于保留工业厂房下方。整体建筑为轨面覆土埋深24.13米,本次设计基于现有的建筑基本条件进行改造。

5.2设计阐述

1.首钢时间记忆片段重构
首钢历史拥有大量史实资料,实际上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它能呈现出工业发展的过程。设计时根据首钢历史中重大事件和变迁的情况,对首钢发展历程进行分期。首先根据时间轴抽取不同首钢记忆的片段进行编排,完成时间线索的转化与串联,记录城市连续性演进轨迹;在叙事时间的选择上同时提取特殊的时间转折点,通过剪辑和重组,重构时间记忆。




图5-2-1 首钢时间轴梳理(作者自绘)

同时从首钢的不同时代时间轴的轨迹中提取事件与色彩信息应用于空间之中,将抽象的时间片段记忆于空间重现。




图5-2-2 首钢色彩信息提取(作者自绘)

2.首钢空间记忆语汇转译
第二步便是将首钢具有代表性的空间语汇和视觉元素进行分析,用抽象的图解(mapping)或空间的形式重新进行表达。




图5-2-3 首钢空间语汇分析(作者自绘)

设计时提取携带首钢记忆的物质元素或符号植入空间中(体量高耸的高炉,造型独特的冷却塔、料仓、铁轨、皮带长廊等线性的钢铁工业元素),对场景色彩、材料质感、细部刻画及道具等可感知的质性进行编排组合,把人的记忆体验带入空间营造中。提取与转译空间中原有的形象元素与工业构件以实现最优的表现形式,提取工业材质决定空间之中不同色彩的质感选择,进而体现空间性格。




图5-2-4 首钢材料质感提取(作者自绘)

3.事件介入:城市事件记忆重塑
历史是发生并储存在场所中的,当某一空间和具体的事件结合时才能成为真正的场所。对于事件记忆的重塑,一方面提取首钢历史进程中重大事件,发掘并利用场地内的历史资源片段,使得多重景象如片断式不断跳切在眼前,提取的事件也随之被分解,触发不同的记忆片断。另一方面从个体记忆出发,选取数个典型的工人生产和生活主题性空间生产生活片段,在参观者的交互中实现个人与社会的交叠。






图5-2-5 首钢事件提取(作者自绘)

为在轨道交通的特定空间内赋予场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最终通过场景营造和情节演绎来实现记忆叙事语境的表达。在重要的空间交点处精心布置了几组“首钢记忆装置”,运用行进流线进行事件的串联。




图5-2-6 首钢记忆装置布局(作者自绘)

记忆装置的形态也充分选取首钢内部极具记忆特点的物件,如转炉,瓦斯罐等,将其截面作为展示屏或展示柜,进行记忆呈现的媒介。这些装置作为承载记忆的容器展示,或融入了首钢记忆的物品,或再现了首钢记忆的场景,运用“首钢记忆+馆”的结合,多维度展示首钢的过去和现在。




图5-2-7 首钢地铁站剖面图(作者自绘)

5.3 首钢事件设计展示

投影多媒体介入
通道部分天花制作为动态天幕,将行进这个动作融为“体验式游览”。记忆影像配上动态led显示屏,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3个不同交通空间天花装置的设计仿佛不同空间穿越的时间凝固之点,让乘客行进与候车时可以与空间形成互动,空间的价值也得以实现最大化。




图5-3-1 通道场景图(作者自绘)



图5-3-2 通道场景图(作者自绘)

交通空间处的天花设计与LED屏同步联动播放装置结合,根据不同功能及场景需求,可进行多媒体类投射配合,利用巨幕型显示屏将不同氛围下的抽象影像滚动播放,给人以最直观对比的往昔记忆与如今对比的视觉的冲击与感受。






图5-3-3 通道场景图(作者自绘)

固定式空间装置
方形镜面反射板制作的局部可反射性的天花装置仿佛熔炉高光时刻的时间凝固之点,将时空穿越到当时的空间、氛围、色彩记忆之中,抽象地再现有着特定记忆符号的厂房室内记忆历史印象。




图5-3-4 反射天花场景图(作者自绘)

天花的投影装置与地面共同创造的空间片段使得等候处成为一个市民互动事件、一次媒体与公众的交流,甚至可引发一个社会话题,并最终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创造新的集体记忆。




图5-3-5 投影装置场景图(作者自绘)

在空间的条件良好处还运用固定式空间装置激活空间活力,增强空间的艺术可变性与公共参与性,使人的行为活动成为空间艺术价值的体现,人不单纯是信息传递的被接受者,而是通过主观行为去获取、感知城市记忆。构件的剖面转为事件呈现的取景器,让记忆从每一个可能的开口生长出来与人交互。




图5-3-6 互动装置场景图(作者自绘)

媒体像素墙
站厅公共墙通过图像化推演,将每一块屏显变为像素呈现于LCD屏幕中。它不再是一个常规观念的交通转换厅,而是借助媒介构建出具有强大信息表达功能的记忆呈现界面,可分屏显示或全屏播放,呈现一个微缩的首钢编年史。





图5-3-7 媒体像素墙场景图(作者自绘)

轨道交通空间+美术馆计划
同时将轨道交通空间与“馆计划”结合,融入陈列、展示功能,在交通不密集的长时间等待区可策划短期的公共艺术展览、特定的首钢记忆主题系列活动,依托不同的空间类型场景化再现记忆的前世今生,让记忆的呈现不再碎片化和片面化,记忆的连续性也更强。




图5-3-8 轨道交通美术馆场景图(作者自绘)

互动性临时装置引入
运用电梯下空间,引入互动性临时装置等形式,将首钢变迁过程中的名字变化信息转化为装置模块,乘客触动及扫描即可获取可视听的二维码信息;同时将系列生活记忆以触屏形式展示;乘客可在自己手机上看到与听到丰富的历史信息,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让更多的互动的可能性发生在乘车和行动过程中,让乘客将作品带走、收藏的方式实现作品的延展和生长。




图5-3-9 互动装置示意图(作者自绘)

多种“事件装置”配合灯光媒体介入形成的空间也将成为乘客历时性游览的引导,同时形成一段段关于首钢记忆的蒙太奇。首钢与时间、空间、事件,相互渗透,与乘客形成丰富的对话,创造一段奇妙的旅程。


结语

轨道交通空间对于城市记忆的转化与重塑应是一个吸收与创造的过程,只有了解过去、对话历史,才能创造新的、具有时代特征艺术语言来再现城市记忆。因此,如何让城市记忆更加鲜活地呈现在观者的面前,实现人与城市记忆的多元互动是当下轨道交通空间设计的发展诉求之一。

随着国内对轨道交通空间设计先行文化规划的重视,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多专业的协调配合,以及新技术材料的发展,都让轨道交通空间在此基础上成为新型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拓展媒介,而城市记忆的展现形式也都将有更为丰满的进步。



作者|姜苏洋
导师|崔冬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4 12: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丑的烟囱
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3: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磅!首钢园1号高炉将打造新型潮流综合乐园
首钢园区始建于1919年,2010年停产搬迁,在转型升级中,首钢园区的改造充满着挑战,特别是备受瞩目的首钢之魂——四大高炉,如何使得锈迹斑斑、沧桑沉寂的工业遗存“重焕生机”,而又延续百年高炉满载历史记忆的工业之美,这既是一笔宝贵遗产,又是一道难题。

首钢1号高炉,是首钢自行设计建设的现代化大型高炉,开炉15天创首钢大型高炉快速开炉、达产新纪录,为首钢工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是首钢的“荣耀之炉”!为响应国家号召及首钢转型新定位,首钢园新增沉浸式VR新业态,为石景山增添新活力。当虚拟现实VR与历史文化浓厚、工业遗存融合碰撞,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当红齐天正式入驻首钢园1号高炉!将联手打造5G VR乐园

该项目是首钢集团与当红齐天的重要战略合作,也标志着全球第一个以VR/AR为主要科技技术和百年工业遗存结合打造的国际文化科技乐园即将诞生。高炉不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还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双重属性,这里有物质的,更有情感的,此次针对“世纪高炉”1号高炉的合作正是在历史性的告别中,实现时代性跨越。


▎1号高炉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首钢集团联合当红齐天集团共同携手打造的1号高炉将命名为“1号高炉SoReal超体空间”(5G VR乐园),进行炫酷的VR、AR、全息影像等最前沿的创新科技技术改造尝试,包含沉浸式剧场、电竞等新消费、新业态,呈现世界顶尖的沉浸式文化娱乐体验。




正在改造的“1号高炉”



该乐园改造后面积将达22000平米,成为集文化、科技、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潮流综合乐园,将进行炫酷的VR、AR、全息影像等最前沿的科技改造以旋转递进的形式共分为不同体验区域。







1号高炉 SoReal 超体空间效果图

“1号高炉SoReal 超体空间”涉及的业态主要有:虚拟现实博物馆、世界顶级艺术互动光影秀、世界顶级艺术作品展览展示、VR体验区、智能潮流赛事电竞馆、特色商品区、未来光影互动餐厅及酒吧等。



D馆



D馆



水下展厅



水下展厅

▎5G和VR如何结合?

目前,当红齐天集团5G边缘计算研发团队与内容开发团队将针对1号高炉推出首个5G+VR大型线下体验。未来将在该乐园陆续部署5G边缘云VR,用户们在乐园中可以体验到电影《头号玩家》中无处不在的极致沉浸式体验,空中旋转跳舞,在酷炫的工业园里感受活力的虚拟音乐节体验VR健身、VR社交、虚拟现实艺术欣赏等。


据悉,石景山新首钢园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不仅是中关村(首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还是国内首个5G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同时,VR产业作为石景山区的重点产业,区内正在大力优化VR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与更多入驻企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5 00: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鲁尔区非常德意志!体量真气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5 16: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T2000TT 发表于 2020-6-4 12:44
那么丑的烟囱
拆吗

烟囱应该拆。

冷却塔也有点太大,降低高度让其融入大景观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5 16: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钢园的思路比上海的当代艺术博物馆要开阔的多 5G VR 也和北京新兴科技产业的调性配合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6 14: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楼主的帖子,大美北京,前几天还特意去体验了京张高铁和大兴机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6 18: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zsb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1: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好这些历史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1 14: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新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17 12: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到2022年冬奥,炒作首钢股票都有题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6-12 01:07 , Processed in 0.07715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